善林金融鑄造「上善若水」的大國品牌

2021-01-09 大眾生活報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而善林金融就是這個美好詞語的最好詮釋者。自成立至今,善林金融堅守「善念、善心、善行、善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將「上善若水」的觀念貫徹到底。

善林金融在各個領域、各級人群中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從為小朋友服務的「一地一校」、「小海星快樂財商課堂」,到為殘障人士服務的「善意社區-陽光計劃」;從攜手檢察日報舉辦「走長江.說檢察.看發展」大型採訪報導活動,到抗洪救災募捐,無論哪裡,需要幫助的人群中總有善林金融的身影。

善林金融一系列的公益活動無不彰顯著一個熱心公益、上善若水、大善至美的大國品牌企業的公德心和責任感。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始終堅持「積善成林」的企業經營理念,多年來帶領全體善林內部和眾多合作商夥伴開展公益活動。從誕生到不斷發展壯大,善林金融始終堅持用「心」做公益,讓每一位善林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傳遞著「積善成林」的真諦。

「建立慈善文化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靠政府、企業、機構家庭一起努力,這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善林金融一直秉承這一理念,渴望公益成為一種制度、一種心理定式乃至一種生活方式。善林金融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企業的「善理念」——善林金融堅守「善念、善心、善行、善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通過專業能力和服務為用戶打造出一個誠信、透明、公平、高效的網際網路金融諮詢服務平臺。把「共知、共享、共創、共贏」作為自己的企業精神,認真貫徹「共建平臺、匯聚精英、創造財富、成就同事、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企業經營理念,將善念化成善心,落實善行,成就善為。

「善林人共同創建:善與愛的世界;繁榮和富強的國家;公平、公開、公正的社會;善心、善念、善行、善為的你我他;共知、共享、共創、共贏的夥伴們;共建平臺、匯聚精英、創造財富、成就同事、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企業生態圈。」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如是說道,「善林人將價值創造當成了自身事業定位,因為企業除了效益之外,還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企業存在的價值和目標不能只向錢看,更要一心向善。」

每一個善林人也都將秉承善心、堅守善行,將善林精神,融入到了生活中去。「兼善天下」的善林人,保守己心,真實付出,正在把善林的正能量不斷向外傳遞。正如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所言,「一個企業只有致力慈善公益,才能心繫國家,情系大眾,才能使企業在發展中始終保持高度的人文情懷,使企業經營發展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和人文關懷同步成長。這樣的企業才能蓄積更多人氣和發展動能,未來發展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編輯:PL

相關焦點

  • 善林金融再譜社會公益和諧音
    【摘要】 ——善者如林基金-綠色方舟為生命保駕護航項目啟動3月30日,在永州市祁陽縣觀音灘鎮中學,由善林金融資助、由長沙市防災減災促進中心執行的善者如...
  • 「上善若水」是什麼善什麼水,你知道嗎?
    那「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一、不是心靈雞湯的善,不是水貨的水,是大道之水。「上善若水」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對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有人以為這個善是尋常意義的善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不止如此。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上善」是最善的意思。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水有九德,孕育萬物而不爭
    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上一講是天長地久,這一講老子緊隨其後的說,上善若水,因為有了至高無上的善,有了孕育和滋養萬物的水,所以才天長地久,否則那有我們,這些臭皮囊的前世今生。上善若水想要搞明白第八章的含義,我們首先要清楚,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善和水,那大家就開始笑了,不就是善和水嗎!還要聽你在這裡,人五人六的信口雌黃,哈哈,到底什麼是善?
  • 我校舉行《上善若水》圖書捐贈儀式
    10月16日上午,廣東省善舍慈善基金會與王一水女士向我校捐贈《上善若水》圖書儀式在美術學院一樓會議室舉行。趙曉芳在致辭中表示,廣東省善舍基金會與王一水女士向我校捐贈二百餘本《上善若水》圖書是善之力量的凝聚和結合,是社會愛心企業對高等教育做出的重要善舉。河南大學百餘年來在立德樹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致力於對「至善」境界的追求。學校將繼續秉承「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的校訓,將此類善舉包含的公益精神傳遞給河大師生,以知識啟迪夢想,用愛心孕育希望。
  • 昂揚奮進的一劑鎮定劑,上善若水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第七章釋義: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的善在於利益萬物,水不與什麼相爭,也不促使萬物相爭,水居於眾人都厭惡的低處,所以接近「道」。
  •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然而,細思之下,「上善」為什麼會「處眾人之所惡」呢?其實可以這樣理解,老子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當眾人汲汲以求時,他卻堅守本心,不為表面現象所迷;當眾人都厭棄追求時,他這時會反其道而行之,反倒汲汲以求。他總是處在社會大趨勢的對立面。當整個社會都趨炎附勢時,他會嗤之以鼻;當整個社會都厭棄趨炎附勢時,他卻對權力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溫溪:「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8章,意思是說:最好的、最上乘的「善」就像是水一樣。很多人把「上善若水」當成是自己的座右銘,可自己真的能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嗎?
  • 張盛文教授作《上善若水與新時代青年》專題講座
    為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引領、價值引領、知識傳遞、文化傳承功能,提高青年大學生的知識和文化素養,增加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7月1日上午,「上善若水」講壇在第一學術報告廳開講,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盛文教授以《上善若水與新時代青年》為題作專題講座。
  •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和現實解讀
    眾所周知:上善若水是一種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其真正含義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於是,水,在成就別人的時候,落得個自由自在。入杯即杯,入罐即罐。貌似沒有原則,實則瀟灑自如。並且,無論社會有多複雜,都永遠為自己為他人保留一份善良和童真。何其幸哉!「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從上善若水,翻開道德經-
    書中出現最多的詞是「無為」「自然」「不爭」..而讓我決定研究細看道德經的是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又靜,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一次可能很多人都見到過,之前自己也經常在別人的字畫上見到,當第一次道德經中看到完整的原文,給了我心裡很大的震撼和一種釋放釋然。
  • 子曰|清泉,溪流,大海…一則短片詮釋何為「上善若水」
    齊魯網10月16日訊(記者 李寧 綜合報導)上善若水,典出:《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2000多年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就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涓涓細流,澤被萬物。
  • 「上善若水」用英語怎麼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在看譯文之前,我們先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 「善水文化若水四幼」:用水滴石穿精神 辦人民滿意幼教
    成長樂園追尋著太和四幼這一文化根脈,胥詠梅站在教育的原點,找到了管理之根、鑄校之魂:以「若水文化、善水教育」作為最核心的文化特色;以「一切為了孩子,讓每一個孩子感受上善若水的教育,享受靈動快樂的成長」作為辦園理念;以「上善若水」作為園訓。
  • 2019年高考作文預測:以「上善若水」為話題作文(範文4篇)
    上善若水,源遠流長三5班崔楠老子說:「上善若說,水利萬物而不爭。」善行之無私,善心之博偉,正如水之清澈純淨,潤物無聲,源遠流長。悠悠長水,不僅孕育了長水古鎮,更孕育了長水先生——譚其驤清澈純淨的心。先生生活儉樸,工作簡單,寡於交遊,疏於應酬,淡泊名利。在善行建造的世界中,你會發現,心空如雨後般澄澈空明。上善若水,可映鑑人生;上善若水,可瀟灑一世。
  • 澄清「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我們結合老子的價值取,歷史背景及全文文本來理解這句話,這裡主要強掉三個點:利萬物。不爭。處眾人之處惡,也是就處下遊。
  • 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我從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經歷中悟出: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強調了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
  •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樣
    古人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高水平的善行,如水的性格,是萬物的對象,而不是名利,謙卑和沉默,這是柔軟的。柔軟不僅是生活的一個特徵,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柔軟到強大。
  • 名言名句欣賞,上善若水,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老子著作《道德經》裡上善若水章中寫過這麼一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水呢是最善的,人應該向水學習。水永遠不和利益去爭,反而為萬物奉獻自己或為萬物。很多人不喜歡的地方,它也願意去,不嫌棄。例如:馬桶中它也願意待著,也沒有怨言。它接近宇宙的規律,但也完全不是宇宙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