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蜂業科技推廣力度 穩定發展養蜂事業

2020-12-24 四川省人民政府

加大蜂業科技推廣力度 穩定發展養蜂事業

  • 2013年03月29日 00時00分
  • 來源: 省畜牧食品局
  • 【字體:

  今年是全省畜牧科技促進行動年,這次全省蜂業管理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總結交流全省蜂業科技推廣和創新工作經驗,分析當前蜂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問題,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任務和措施。重點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次黨代會精神,加大蜂業科技創新推廣力度,加快轉變蜂業發展方式,充分發揮養蜂業在推進「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及建設現代畜牧業經濟強省中的作用,努力推進養蜂事業穩定發展。 

  一、2012年全省蜂業發展工作回顧 

  2012年,四川及西北蜜粉源地區氣候異常,對我省養蜂生產衝出較大。一年來,面對不利於蜂業生產的異常氣候,全省蜂業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及全省畜牧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開展蜜蜂授粉、中蜂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蜂業新技術推廣、標準化養蜂示範及蜂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工作,穩定了我省養蜂業的發展,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養蜂生產保持穩定發展。據行業調查,2012年全省蜂群數量穩定發展,蜂蜜產量略有下降,蜂產品價格漲跌互現,蜂農收入有所下降。預計年底全省存欄蜜蜂130萬群,其中西蜂85萬群、中蜂45萬群,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養蜂大省地位。生產蜂蜜3.5萬噸、蜂王漿570噸和蜂花粉850噸,養蜂產值超過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蜂群增長8.3%,蜂蜜下降2.8%,蜂王漿增加16.3%,蜂花粉減產5.6%,養蜂產值增長10%以上。 

  今年蜂業生產遭受了二月盆地持續低溫陰雨、二季度和三季度雨水較多的天氣,給蜂農繁蜂和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三月中旬的盛花期間出現了持續晴好天氣,春季蜂蜜生產正常,油菜蜂蜜產量同比增加一倍以上。蜂產品價格漲跌互現,蜂蜜價格有所下降,蜂王漿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蜂花粉收購價格下降較多。 

  (二)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應用取得初步成效。在什邡、江油、崇州、華鎣等地已開始推廣蜜蜂為油菜制種、設施蔬菜、草莓等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目前全省建立了什邡、江油油菜蜜蜂授粉示範基地、崇州大棚有機蔬菜蜜蜂授粉示範基地、利州區梨樹油菜蜜蜂授粉示範基地等,示範基地的油菜授粉面積達到6500畝。江油市重華鎮2000畝油菜制種基地應用蜜蜂授粉後的產量比自然昆蟲授粉產量增加50%~60%,每畝增收800多元。蜂農除每箱蜂群獲取蜂蜜、王漿、花粉等產品收入400元至500元外,每箱蜂群還可收取授粉費用30元至40元。華鎣市浙商畜牧專業合作社在高興鎮建立草莓基地200畝,以每箱500元的價格購買授粉中蜂群。草莓通過蜜蜂授粉後的產量增加50%以上,而且草莓畸形果率大幅下降,甜度增加,品質改善,每千克零售價高達80元。仁壽縣益康蜂業專業合作社在轉地放蜂中到甘肅的永昌、玉門等地開展蜜蜂授粉向日葵工作,每箱蜂群除收穫21千克蜂蜜外,還收取蜜蜂授粉費用95元,可謂一舉兩得。 

  (三)阿壩中蜂資源保護和利用力度在加大。阿壩中蜂是我國一個優良地方品種資源,也是四川唯一一個編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蜜蜂志》的蜂種資源。為保護好阿壩中蜂資源,在馬爾康縣建立了阿壩中蜂保護區和阿壩中蜂品種資源保種場,組建保種群100箱;2012年爭取農業部畜禽種質資源保護經費25萬元和省民發辦資金200萬元用於阿壩中蜂的保護和保種場建設。阿壩州充分利用山多林密,蜜粉源植物豐富的優勢,依託阿壩中蜂品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阿壩中蜂養殖業。近兩年黑水和小金兩縣先後爭取了國家扶貧項目--養蜂特色產業科技扶貧項目資金各300萬元,用於發展阿壩中蜂特色養殖業。目前已發展阿壩中蜂2萬多群,其中養蜂示範戶483戶,養殖阿壩中蜂5450群,戶均收益6000多元。 

  (四)中蜂特色產品開發效果明顯。我省地域遼闊,地形、地貌複雜,氣候類型多種多樣,蜂種資源和蜜粉源植物資源豐富,各地在利用現有中蜂和生態資源、開發特色中蜂蜜生產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小金和黑水充分利用阿壩中蜂和當地生態資源,開發了高原生態中蜂蜜;青川縣利用唐家河自然保護區蜜粉源植物優勢,生產的「唐家河蜂蜜」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萬源市利用蜂桶鄉的蜜粉源植物優勢生產的「蜂桶蜂蜜」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此外,我省的西昌市利用高海拔的野生蜜源植物生產野壩子蜂蜜、滎經縣利用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蜜源植物生產中蜂蜜等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活框養殖中蜂蜂蜜價格為50~60元/kg,傳統養殖中蜂蜂蜜價格為100~120元/kg,比西蜂蜜價格高一倍以上。 

  (五)標準化養蜂示範進展順利。依託國家現代蜂產業技術體系,在邛崍、彭州、郫縣、平武等地建立了4個標準化養蜂示範場。通過規模養殖、飼養良種、配備放蜂車和標準蜂機具以及養殖檔案建立,提高了蜂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降低了養蜂的強度,增加了養蜂效益。彭州王孝忠蜂場自己購買並改裝蜜蜂運輸車,2012年飼養西蜂430群(其中定地30群)、中蜂150群,從業人員3名;轉地放蜂線路為雲南大姚→夾江→彭州→陝西彬縣→甘肅岷縣→紅原→彭州,在槐花蜜和葵花蜜歉收的情況下產值仍達到43.39萬元,除去飼料、蜂藥等成本外收益37.69萬元。 

  (六)蜂業科技推廣力度不斷加強。積極開展蜂業科技培訓和優良蜂種引進工作,促進全省養蜂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2012年省站在崇州、邛崍、青川、平武、馬爾康等地舉辦蜂業技術培訓班13期,培訓各級主管部門技術人員100多人次和蜂農1200多人次,並邀請國家現代蜂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和紹禹、梁勤兩位教授到青川、平武、九寨溝、馬爾康等縣現場指導蜂農科學飼養蜜蜂。今年根據養蜂生產實際情況,省站從吉林養蜂研究所引進了高癸烯酸王漿種王57隻,投放到彭州、米易、平武、什邡、郫縣、雙流等地,每群每批次生產王漿300克,其癸烯酸含量比一般漿蜂王高;引進喀爾巴阡高產蜂蜜種王60隻,投放到邛崍、江油、雙流、彭州、郫縣等地;在郫縣、彭州等地推廣的中藥防治中囊病技術,防治效果達到65%-85%。 

  (七)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為加強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從生產源頭上保障蜂產品的質量安全,省站制定了《2012年度全省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對重點養蜂場和養蜂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油菜、柑橘、山花、槐花、枇杷等蜂蜜進行抽樣檢測。今年1至11月,對宣漢、萬源、仁壽、江油等地的330個蜂蜜樣品進行了檢測,除水分指標外,其它質量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規定要求,抗生素類藥物殘留量指標合格率達到100%,我省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較高。 

  二、當前蜂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近年來,國家領導人開始關注養蜂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於2009年11月29日在中國農科院蜜蜂所呈報的《蜜蜂授粉作為一項農業增產措施亟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上批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對農業的生態、增產效果似應刮目相看」。為此,農業部於2010年出臺了《關於加快蜜蜂授粉技術推廣促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農牧發[2010]5號),印發了《全國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年12月又發布了《養蜂管理辦法(試行)》(第1692號公告)。現代養蜂也提上省政府議事日程,省政府於2012年9月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川府發[2012]32號)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蜂業,為我省現代蜂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目前,我省蜂業生產正從傳統的養蜂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方向轉變,在蜂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對發展養蜂事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發展養蜂事業對於滿足蜂產品市場需求、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及提高品質的作用沒有被地方政府部門領導所認識,對蜜蜂授粉技術推廣及事業發展不重視,缺乏必要的政策和項目資金扶持,專業性授粉蜂群數量非常少,養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普及率低。 

  二是養蜂標準化、機械化程度低。我省養蜂大都是小規模生產,蜂場規模較小,生產條件落後,良種化、標準化尤其是機械化生產水平非常低,抵禦災害性氣候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弱。我省現有蜂場主要以生產蜂產品為主,缺乏良種繁育場,所需種王大都從省外購買。養蜂人員尤其是中蜂養殖人員大都年齡偏大,文化水平較低,技術能力較差,生產水平不高,養蜂隊伍出現後繼乏人的局面。 

  三是養蜂組織化程度低。我省絕大部分市縣畜牧部門處於無專門蜂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的狀況,蜂業發展無人管,蜂群有病無治。養蜂行業組織發展滯後,大部份養蜂專合組織運行不規範,在對成員的技術指導、信息提供、維權服務、產銷銜接等方面做得不夠,養蜂者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四是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我省蜂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產的成熟蜂蜜比例過低。主要是加工企業沒有實行優質優價,蜂農為獲取較高的產量和收入,花蜜未經充分釀造成熟就忙於收取,生產的蜂蜜水分含量較高。第二,部份蜂場(農)在取蜜過程中使用的工具、貯存容器和貯存溫度不符合標準要求,存在一定的質量安全問題。第三,部分蜂農不注重養殖檔案的建立,使用蜂藥不規範,蜂產品中獸藥殘留超標現象時有發生。 

  五是產業化經營程度差。省內蜂產品加工企業總體生產技術水平落後,在產品的開發和品牌創造方面競爭力不強。養蜂專合組織實力較弱,經營的包裝簡陋,銷量較小。在比較邊遠的養蜂地區,蜂蜜主要在當地零售,沒有企業介入,缺乏品牌和統一包裝,產品的價格與價值沒有得到真實體現;部份地方的蜂蜜還存在銷售難的問題。 

  三、加強蜂業科技推廣力度,穩定發展我省養蜂事業 

  2013年全省蜂業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和省委十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現代畜牧業強省的目標,以科學發展為指導,以加快轉變蜂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大蜂業科技創新推廣力度;堅持發展養蜂生產和推進農作物授粉並舉,大力推進養蜂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和集約化建設,不斷提高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廣蜜蜂授粉技術,充分發揮養蜂業在促進農業增產提質、保護生態和增加農民收入中的作用,努力實現養蜂事業的穩定發展。 

  (一)認真貫徹有關蜂業方面的政策法規。近年來,農業部相繼出臺了《養蜂管理辦法(試行)》、《農業部關於加快蜜蜂授粉技術推廣促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蜜蜂授粉技術規程(試行)》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等政策法規,各地要認真領會和貫徹實施。並採取各種措施,積極爭取各級黨政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大力發展養蜂事業。 

  (二)加快推進蜂業生產方式轉變。推進蜂業生產由小規模向規模化、標準化和機械化方向發展,實行「龍頭企業 合作社 蜂農 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養蜂生產要突出「三化」內容:一是蜂種良種化。因地制宜,選擇高產、繁殖性能好、抗病力和採集力強的蜂種。二是養蜂設施機械化。規模養蜂場要配備專用放蜂車和標準的蜂機具,從脫蜂、運輸、取蜜、蜂蜜過濾到產品包裝實現機械化。三是生產規範化。實施科學規範的蜜蜂飼養管理規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嚴格遵守飼料、飼料添加劑和蜂藥使用有關規定,生產過程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 

  (三)大力發展蜜蜂授粉事業。改變養蜂只為追花奪蜜的傳統生產方式,大力推廣蜜蜂授粉技術,充分發揮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和保護生態方面的作用,大力構建由蜜蜂參與授粉的生態農業。積極發展以授粉為主的專業授粉蜂場,建立健全授粉中介服務機構,為種植業主提供授粉信息和技術服務。各地可結合我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縣建設,配套推廣和普及蜜蜂授粉技術,選擇油菜、蘋果、草莓、柑橘等蜜蜂授粉增產提質作用明顯的農作物品種,建立蜜蜂授粉示範基地。 

  (四)加大蜂業科技推廣力度。各地要採取多種手段和措施,積極開展養蜂技術培訓,加強對養蜂基地、蜂農合作社和規模養蜂場的技術與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蜂農養蜂技術與職業技能水平,引導蜂農規範生產,提高蜂產品質量。堅持推廣成熟蜂蜜生產、高癸烯酸王漿生產、強群飼養、中蜂活框飼養、蜜蜂授粉和中草藥防病等主導技術,提高蜂業生產科技含量,推動蜂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五)加大中蜂的保護和利用。加強阿壩中蜂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工作,積極爭取建立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種場和保護區;建立健全阿壩中蜂生產良繁體系,充分利用阿壩中蜂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阿壩蜜蜂特色產業。各地要按照《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管理辦法》的要求,積極開展不同生態類型中蜂資源的調查和認定申報工作,建立省、市、縣各級中蜂保護區和保種場,加大中蜂的保護力度,禁止西蜂進入保護區。積極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加大中蜂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開發和生產質優價高的生態中蜂蜜。 

  (六)加大蜂產品生產的質量監管。堅持從生產源頭上抓起,重點監管生產環節。加強蜂農的職業教育,提高蜂農的蜂產品安全意識。建立養蜂檔案及養蜂日誌,實行標準化和規範化生產。規範使用巢礎、搖蜜機等養蜂機具設備,禁止使用對蜂群有害和汙染蜂產品的材料。正確使用獸藥,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執行休藥期制度。積極推行產品標識和追溯制度,保障蜂產品質量安全。

責任編輯: 高正純

相關焦點

  • 天水發布養蜂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建成全國中蜂核心養殖區
    一、養蜂產業發展概況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緊貼精準扶貧開發,將養蜂業確定為畜牧產業扶貧特色優勢項目,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扶持力度,養蜂產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養蜂業已成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精準脫貧的朝陽產業。
  • ...記貴州省「三八紅旗手」苗疆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慧
    貴州苗疆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林下養蜂基地   在該縣上塘鎮永愛村,人們非常熟悉這樣一個人,她創業能幹的精神可用這首詩來形容:「天生麗質不自棄,性若春水且剛毅;雷厲風行業興起,巾幗不乏英雄氣。」她創辦了--貴州苗疆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有28個養蜂示範基地,給村民傳授養蜂知識,還將蜂種免費贈送給村民飼養,通過參加培訓到基地管理養蜂,帶動他們致富……不少村民為這樣一個吃苦耐勞能幹的女子點讚。她叫張曉慧。
  • 省養蜂研究所以黨建領航蜂業經濟
    本報訊 (記者宋海峰 通訊員李倩)全國三大養蜂所之一的江西省養蜂研究所(江西省蜂業技術推廣站),以黨建領航,激勵黨員發揮才智,推動全省現代蜂業的發展。今年,全省蜂群數量達70萬群,居全國前列。    該所建立健全「黨建+一崗四責」制度,即「黨建+思想政治引領」「黨建+黨風廉政建設」「黨建+全省科技支撐」「黨建+綜治安全維穩」,把黨建工作尤其是支部建設工作作為部門考核的首要條件,每季度將黨員先鋒崗與文化標兵相結合進行評優,增強黨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 在那山花爛漫處 易翔蜂業與天下養蜂人共話養蜂之事
    而在這「追花奪蜜」的旅程之中,常年與蜂農相伴的,除了漫山遍野的蜂群和滋味香甜的蜂蜜,還有養蜂路上不可避免的換脾等問題,所幸「此道不孤」,同樣關注養蜂事業的36年老品牌易翔蜂業,攜旗下巢礎、蜂箱等養蜂產品,幫助養蜂人解決了這養蜂之旅上的諸多麻煩。夏天不墜,冬天不脆脾的巢礎,春繁期也跟得上
  • 花橋鄉與國家「萬人計劃」專家籤約 推動生態蜂業發展
    花橋鄉農村集體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近日與國家「萬人計劃」專家吳黎明籤署中蜂養殖合作協議,推動花橋蜂業走向產業化發展。花橋鄉山林面積為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3%,蜂蜜源植物豐富,花開四季,為生態蜂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營養、無汙染、安全純天然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養蜂業成為目前較有發展前景的環保養殖產業。
  • 小蜜蜂大作用 亞洲養蜂大會印尼雅加達舉行
    10月22日下午,以「蜜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亞洲養蜂大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幕。來自德國、美國、阿根廷、泰國、韓國、菲律賓、沙特、印尼等國蜂產業從業者和專家學者出席大會。由53家企業126人組成的中國蜂業代表團參加大會。
  • 科學網—科學養蜂 甜蜜致富
    近年來,蜜蜂所專家團隊深入全國14個特困片區,足跡踏遍特困片區22個縣市,讓蜂業科技創新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闖出一條具有蜂業特色的「甜蜜」致富之路。 不解「蜂緣」打造「寧陝模式」 位於陝西省南部的寧陝縣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和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
  • 榆林「蜂王」 帶領村民加入養蜂甜蜜事業
    近年來,勤勞的李家河村民利用當地豐富的槐花資源,發展蜜蜂養殖產業。今年67歲的李建治,就是靠養蜂發家致富的典型。他在養蜂致富的同時,還帶動村裡的13戶蜂農,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走進李家河村引新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蜜蜂養殖基地,映入眼帘是一行行擺放整齊的蜂箱。李建治不戴防護頭罩,熟練地打開一個蜂箱的箱蓋,查看蜂王和蜜蜂的活動情況。
  • 西藏發展高原養蜂 推動蜂農 「甜蜜事業」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的專家們經過長期研究認為,由於西藏屬於高寒地區,冬季花源稀少,但是西藏地域遼闊,高海拔複雜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環境的多樣性,使蜜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養蜂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巨大的空間。經過長期研究和技術引進,初步研究出在高海拔低氣壓環境下蜂蜜加工技術,生產出獨特的高原蜂蜜。
  • 喜報| 中國養蜂學會理事陳秀英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中國養蜂學會理事,石家莊贊皇縣蕊源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贊皇縣養蜂協會會長、贊皇天源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一、堅持誠信經營,信譽為本,以誠信促進企業發展興旺。陳秀英從十幾歲繼承父業加入蜜蜂行業開始,始終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以誠信為本,以誠信開拓事業發展,以誠信促進企業興旺,堅持質量第一,堅持不摻雜使假,堅持不缺斤短兩,使蕊源蜂業日益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消費者的肯定。產品信譽度不斷提高,市場不斷擴大,陳秀英本人也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廣大消費者的充分肯定。
  • 小蜜蜂撬動大產業 2019楊凌蜂業科技論壇舉行
    10月23日上午,由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與楊陵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蜂業提質增效、產業振興強國」為主題的2019楊凌蜂業科技論壇在楊凌舉行。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長彭文君首先作了題為《成熟蜜——中國蜂業發展之路》的主旨報告,隨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教授李建科等七位特邀專家,從蜂業科技發展戰略思考、成熟蜜生產技術規範、蜂蜜質量控制及生物活性研究、蜂蜜與衛生健康、新時代養蜂的十個轉變等方面做了相關報告,對我國蜂業產業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對蜂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
  • 迎「蜂變時代」,春鑫蜂業成數位化智能養蜂體系先驅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養蜂大國,中國蜂蜜產品的年產量高達47萬噸。不過養蜂市場良莠不齊,遊牧式散養、農家自產自銷的落後模式,給中國的蜂蜜品質蒙上了「一層陰影」。由於缺乏行業標準,市面上充斥的假蜂蜜、摻假蜂蜜、勾兌蜂蜜,消費者也無從辨別真假。很多人感嘆,「沒覺得喝蜂蜜有什麼好處」,可能是因為你從來就沒有喝到過真蜜!
  • 記「2017彩雲之南 蜂業之旅 滇臺蜂業論壇」交流(二)
    近十年來,臺灣共有800~1,000個蜂場,平均每個蜂場3~5人(採蜜期另僱5~10人),每個蜂場養蜂約300~1,000群。蜂場主要分布在中南部。臺灣總共養蜂約13萬群,年產蜂蜜1萬~1.5萬噸,蜂王漿400-450噸,蜂花粉300~500噸,蜂產品以內銷為主。也有部分蜂群為瓜果等作物提供授粉服務。養蜂未來發展方向,是多元產品加工開發、提高蜂產品附加值。
  • 幫助農民更好發展「甜蜜」事業(科技視點·科技扶貧 我們在行動②)
    在這個團隊的指導下,當地一家養蜂專業合作社率先建立了標準化示範蜂場和蜂蜜加工廠,已發展社員263人,為70多戶貧困戶每戶無償提供5—8箱蜂群。合作社按照「園區 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經營模式,通過土地入股、產品回收、園區務工、技術入股共建養蜂扶貧示範基地,以及資金入股分紅等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
  • 甘肅老蜂巢蜂業有限公司被第二十七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
    甘肅老蜂巢蜂業有限公司獲得「文明參展商」榮譽稱號10月22日,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27屆中國楊凌農高會盛大開幕。由市科技局徵集、甘肅省科技廳推薦的甘肅老蜂巢蜂業有限公司參展。在展會上,甘肅老蜂巢蜂業有限公司通過圖片、文字、產品等形式進行宣傳推廣展出了智能養蜂和椴樹雪蜜、棗花蜂蜜、野山花蜂蜜、洋槐蜂蜜等蜂產品。
  • 百花蜂業:發力新零售 推動轉型升級
    新中國成立後,包括「永豐」在內的幾家北京本地經營蜂產品的私人養蜂場合併、改制,成立了「公私合營北京養蜂場」和「公私合營北京蜜蠟商店」,劃歸北京市供銷合作社土產經營處,奠定了如今百花蜂業的基礎。百花蜂業投資2億元在河北廊坊建立起新的生產基地,於去年6月份正式投產。百花生產基地負責人閔良才介紹,百花從北京到河北,不僅僅是廠房的搬遷,更是產業的升級。
  • 釀「甜蜜」事業 開脫貧「良方」
    四年來,福建福州市鼓樓區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立足甘肅定西市岷縣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助力當地產業發展「多點開花」。  打造「蜂味」,讓甜蜜事業更加甜  行走在青山綿延的岷縣,可以看到農家小院中、草地上、樹林裡,一排排蜂箱一字擺開,成群結隊的中華蜜蜂飛進飛出,「嗡嗡」聲不絕於耳。
  • 為何年輕人不願意養蜂,真的後繼無人了?|思考
    養蜂之路,是非常辛苦的,一路風餐露宿的,全國各地追花奪蜜風裡來雨裡去的,沒經她人苦莫勸她人善,養蜂要靠天氣吃飯,下雨狂風都會影響蜜的產量。現在養蜂的主力還是上了年紀50歲的人,多數都是夫婦一起出去,或跟其他蜂農一起追花奪蜜,非常辛苦。
  • 關於加大對公益類科研機構穩定支持的若干意見
    公益科研以向全社會提供公共技術和公益服務為主要任務,關係到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規劃綱要》確定的重要科研領域。公益類科研機構是從事公益科研的骨幹力量,加大穩定支持力度,目的是增強其科技創新能力和公益服務能力,為其穩定服務於國家目標、持續增強能力以及集聚和培養高水平研究隊伍提供保障。
  • 省養蜂所在井岡山開展養蜂技術服務
    省養蜂所在井岡山開展養蜂技術服務 指導現場應井岡山市東上鄉政府的邀請,江西省養蜂研究所科技人員於1月3-4日在井岡山市東上鄉開展養蜂技術服務。首先,科技人員對東上鄉現階段的蜜粉源植物進行了走訪調查,東上鄉油菜種植面積大,有部分油菜花已開,已初步達到蜜蜂繁殖所需的蜜粉飼料需求,建議將其蜂群搬至油菜場地繁殖。其次,科技人員實地深入蜂場檢查蜂群,針對蜂群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現場講解,並提出了解決辦法,並對蜂群的越冬管理技術和春繁技術進行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