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些年來,農村的變化越來越大,在筆者家鄉,現在已經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家家安裝了自來水管,網絡信號變好了,村民們家裡都裝上了寬帶,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國家這些年在農村的確投入了許多精力和資金。
當然,除了村莊有所變化之外,其他地方的農村這些年來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臨近城鎮的村莊現在已經建設了新型農村,當地村民都住進了獨門獨院的農房,村莊內的配套設施也很齊全。最主要的是離城鎮比較近,生活也很方便,村民也不用擠破頭進城買房,開車半個小時就能到。
不過,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農村地區也出現了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有些村莊發展得很好,但有的村莊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其他方面都存在短板。一方面是因為村莊無規劃建設,村容村貌難以得到統一;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地理條件比較特殊,建設進度比較緩慢。再加上村民不斷向城市轉移,常住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也影響了當地的發展和民生建設。
而農村出現這些問題後,我國對於發展失衡這個問題也非常重視。此前,我國在發布的文件中也已提到了不少和農村建設發展有關的措施。與此同時,在制定的五年規劃中也提到了「城與鄉需一體化、融合發展,村莊分類統一規劃」等政策。
今年,在新規劃的推動下,我國也部署了新一輪的發展建設工作。在此筆者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在新規劃之下,農村會有新變化!根據部署,今後的農村,規劃和建設也會「同步走」,村村都有。具體怎麼實施呢?一起看看吧!
「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是今年鄉村建設行動中必須實行的一個原則。也就是說;在推進鄉村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優先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合理統籌鄉村發展布局,不得隨意建設和發展。也不能在毫無規劃的情況下搞「大拆大建」的行動。必須採取鄉村規劃和鄉村建設「同步走」的辦法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
據了解,早在2018年的時候,關於村莊如何規劃和建設等問題,我國就發布了相關的通知,在文件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中就提出將「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第一是要求各地統籌城鄉發展空間、 強化土地用途管制、 完善城鄉布局結構,全面推進城鄉統一規劃;
第二是要求各地優化鄉村發展布局、統籌利用生產空間、合理布局生活空間、嚴格保護生態空間等措施;
第三是要求各地分類推進鄉村發展工作,把全國農村編制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村莊。
其次,在發布的文件《關於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到了相關的規劃措施,內容要求各地要統籌謀劃村莊發展工作,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要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
最後,在去年底,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文件《關於進一步做好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到了關於村莊如何規劃和建設的措施。比如說:意見要求各地「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優化功能布局、統籌規劃村莊基礎設施、公益事業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工作。
結語
從這三份文件可以看出,「村莊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已成為新振興規劃下必須實行的一項惠民措施。相信隨著「鄉村建設行動」的展開,和農村發展有關的規劃措施也會如期實施。以後的農村,在國家的規劃建設下,生活區,生產區、生態區也會實現分離,村莊的配套設施也會更加完善。
對此,大家怎麼看?你覺得農村要規劃嗎?關於鄉村規劃和建設「同步走」這項政策你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