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74萬畢業生正在找工作,你找到了嗎?

2020-08-27 傳書人阿諾

引言

2020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從年初武漢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到後來舉全國之力疫情得以控制,病患們得到有效救治。可是最近北京新發地又出現新冠疫情聚焦性病例,京城的防疫措施又提升到二級響應水平。疫情在許多方面影響到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而高校臨近畢業季,對求職市場來說更是一個考驗。

今年全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在874萬左右,這是歷年來的一個峰值,再疊加上疫情導致的求職人群,今年的畢業生們可以說是面對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

雖然外部環境不同以往,但也已經有同學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們想來是滿心歡喜的。正在找的同學也不必心急,也許等待自己的是更好的機會。不過再好的機會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還要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好求職之路。

找工作簡單說起來,無非就是編輯簡歷、投遞簡歷,等待電話通知。接下來就是筆試、面試,運氣好的話,面試通過,拿到offer,成為職場生力軍一員。

但這些環節中,最重要的就是面試一關了。因為別的環節都還好說,是有章可循的,只要研究幾套攻略,多刷幾套題,都能在水準之上。只有面試的過程是不確定性最大的,這有面試官的因素,也有求職者自身的因素。當然,這需要求職者自己提前做好功課,才能在面試中發揮自如,贏得offer。

我們下面就從求職者從畢業小白如何做說起,一步一步走向職場中。



了解市場,了解自己

找工作的第一步,不是打開word然後悶頭寫簡歷,而是要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現在市場上的流行趨勢是什麼,這包括熱門行業、知名企業、技能需求等;第二,求職者自己具備什麼技能,自身的性格是怎樣的,優勢在哪裡等。

第一條要求職者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對市場的基本面進行調研。如果就要去找工作了,但連自己能夠應聘哪些職位,技能要求也搞不清楚,這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所以求職者一定要去搜集市場的信息,辦法可以是藉助網際網路搜索服務,或是向親友們打聽消息。

求職者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面試成功率,還可以對行業中排名居前的公司進行詳細地研究分析。這包括了解公司的業務發展、領導力風格、公司文化等。因為對應屆生來說,能夠進入到行業靠前的企業中,總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這樣去具體地研究一家公司,而有一天真的獲得了面試的機會,顯然充分準備之後的面試成功概率也會更高。

第二條是求職者要對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清醒地認識。因為人類的本能就是趨向於高估自己,因此自己所以為的未必就是真實的。如果自我認知一旦出現偏差,在面試中可能就會帶來不利影響。

例如,求職者自認為對某項技能已經掌握比較充分了,但在面試中一被追問細節就輕易卡殼。這就是平常學習中深度還不夠,欠缺深入思考。所以,求職者在列舉自己的技能特長時,一定要慎重對待,凡是覺得有似懂非懂的部分,就一定要花時間先去惡補,充分掌握之後再列入自己的技能清單中。

個人性格往往也是公司會關注的重點,對此求職者為了簡歷好看,什麼好看的詞都列舉上去,結果不是看起來過於完美,就是像人格分裂一樣。一個好辦法是向身邊的親友們詢問,往往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將自己那些最突出的性格特點體現出來就好,是穩重型的就強調嚴謹可靠;是活潑型的就強調創新探索。

綜上所述,求職者先通過研究市場,找準方向;再通過了解自身,找準定位。當這兩件事做好以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給自己打造一份光鮮亮眼的簡歷。



打造簡歷:裝點好自己的門面

簡歷是通往面試的敲門磚,如果自身水平再高,但簡歷卻寫得很馬虎,連面試機會也得不到,那一切還是歸零。很多求職者知道簡歷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怎麼寫才對路,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堆砌內容,效果卻差強人意。

在這裡我想要提醒求職者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拿著同班同學的簡歷過來,把名字換成自己的就開開心心投簡歷去了。這除了是對自己的極端不負責任,對求職來說也是百弊而無一利。

求職者一定要花時間先做好市場調研,以及了解自身優勢、劣勢的工作。接下來,就是如何將內容填寫到簡歷中去了。幸好,這是有套路可循的。

寫好簡歷有四個原則,以其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稱為「BORN」簡歷打造四項原則。當然,這些原則不是我的原創,而是另有高人指點,我先在此處賣個關子,到文章後面自然會揭曉。

  • 原則一:簡潔明了(Brief)
  • 原則二:優勢突出(Outstanding)
  • 原則三:崗位相關(Relevant)
  • 原則四:標準規範(Normal)

簡潔明了 簡歷一般是公司HR搜集,初步篩選之後就交到用人部門手中,從中挑選適合面試的人員。可想而知,簡歷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而簡潔美觀相比臃腫雜亂會更有優勢。求職者一定要花些時間去學習文字排版的技巧,如果實在沒時間,那就請專業人士代勞,再不濟也要找一個通用模板。在簡歷的外觀上輸掉印象分,實在是得不償失。

優勢突出 此處所說的優勢,就是求職者在經過對自身的了解之後,最終可以自信地展示出來的部分。例如掌握得相當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項目實踐經歷,以及擅長的文藝才能等。此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為了簡歷好看而加上自己沒有把握的內容。因為一份簡歷上的每一項內容都是有可能被問到的,在面試中牛皮被戳穿這是大忌,想來這個利害關係大家都懂的。

崗位相關 求職者在校學習的時候雖然有專業的劃分,但在求職時會發現工作崗位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求職者在市場調研時就弄清楚。有的求職者寫完一份簡歷後就萬事大吉,不管什麼崗位都用這一份內容相同的簡歷去投遞。這顯然對獲得面試機會沒有什麼幫助,求職者應當針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職位有意識地修改簡歷,以期契合用人單位的要求。

標準規範 不知道有多少求職者注意過簡歷的文檔格式,是該用word還是pdf?答案是以word編輯、排版,再保存為pdf格式文件投遞出去。原因是pdf無論在何種環境下展示都不會變形、錯行,和原本設計是保持一致的。簡歷的命名也要有所注意,不能是「我的簡歷」這樣作為名稱,一個好的建議是「姓名-目標崗位-學校-專業」。對應屆生來說,除非經驗相當豐富,否則不必寫太長篇幅。保留一頁,重點突出自己的優勢即可。

好了,求職者此時手中已經有一份光鮮亮麗的簡歷,投遞之後也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面試邀請,那麼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開個好頭:精彩的自我介紹

如果求職者是第一次坐在面試官面前,那麼建議在開口說話前在心中默數三個數,然後以比平常語速慢一拍的節奏說出第一句話。這是為了克服緊張情緒,除非是心理強大到一定的境界,否則一般人都是會有緊張心理的。

緊張並非壞事,它可以讓求職者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但這往往也會加快說話的語速,但求職者自己卻很難注意到。當第一句話順利說出來之後,後面的表達也會順暢得多。因為大腦不會因為語速過快而跟不上,同時也讓人顯得更加自信。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在面試前就進行模擬練習。可以一個人對著鏡子練,也可以和同學對照練習。如果能找到有經驗的職場人士進行指導,那效果就會更好了。總之一定要開口完整地表達一遍,只有這樣才能提前知道哪裡是有缺陷的,哪裡還可以增強感染力。

自我介紹時切忌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表達效果就如讓人聽流水帳一般。而且萬一個別字記錯了,人就卡殼懵圈,給面試官的第一印象就比較差了。

所以,在做自我介紹時,以談話的語氣將自己的學歷背景、知識技能、實踐經歷娓娓道出,這一關就算合格了。一般來說,自我介紹的時長以三分鐘左右為宜。時間太短顯得求職者準備不足,太長則會讓面試官感到焦慮,因為後面還有問答環節要進行。

接下來就是自我介紹時要說哪些內容,要包含的重點有以下這些。

  • 開場白:問候面試官;
  • 個人基本信息:姓名、畢業院校、所學專業、熟練技能等;
  • 閃光句:能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話;
  • 實踐經歷:與求職工作相關的實習、實踐經歷;
  • 性格特點:突出自己的性格優勢;
  • 求職意向:明確地告知面試官,期望得到的工作崗位;
  • 結束語:表達感謝,稱讚在公司受到的禮遇。

這其中閃光句是重要的加分項,但卻經常被求職者所疏忽。因為它可以讓求職者在一群水平相當的候選者中,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打造閃光句的方法可以是從自己的名字上做文章,因為我們的名字往往都被父母寄予了一種美好積極的意義。不信你現在看下自己的名字,是不是能很快將其代表的正面意義表達出來?

思考閃光句時還可以使用隱喻的方式,這需要求職者從自身的特點出發,找到類比的事物。例如水果、動物、植物等都可以作為參考對象。相信面試官和HR在討論給誰發放offer時,那些有著鮮明特點的求職者會首先浮現在面試官的腦海中。

自我介紹畢竟只是單向交流,這一關平穩度過 ,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了。



有備無患:應對面試官的提問

一場面試中的重頭戲毫無疑問是在問答環節,如果說自我介紹不盡如人意,那麼在問答環節還是有機會挽回局面的。面試官提問的重點一般會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力考驗;二是項目實踐經歷。

對於能力考驗,面試官會提出一個假想的場景,設置一個具有矛盾性的問題,要求面試者給出解決辦法。這往往考驗求職者是否具備處理複雜情況的能力。

對於項目實踐經歷,面試官會更多地詢問細節問題。因為對於應屆生來說,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對用人單位是更有吸引力的,但也要在面試官的不斷追問中將意思表達好。

有的求職者可能會說,以上兩種情況自己如果是在平常,做出來都沒問題。但面試只能用嘴說,就怕心裡知道,但說出來平淡無奇,甚至詞不達意,這應該怎麼辦?

辦法照樣有,神秘高人給出的是REPLY大招。這還是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列舉如下。

  • 分析需求(Requirement)
  • 尋找事例(Experience)
  • 凸顯特質(Personality)
  • 注重邏輯(Logic)
  • 獲得肯定(Yes)

分析需求 第一步就是要聽懂面試官的問題。這裡面有兩層含義,一是問題的表面意思,二是問題所隱含的意思。如果僅從表面上回答,雖然算得上合格,但還達不到優秀。求職者要能夠挖掘到問題的深層含義,才能做出令面試官滿意的回答。

尋找事例 求職者弄明白了面試官的意思,從自己的過往經歷中選取實例來進行說明,往往能夠事半功倍。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求職者有時候選取的實例不具備說服務力。可能求職者自己感覺良好,但在面試官看來其實並無實質內容。所以求職者要選取與問題相關性高、有獨特性、不易完成的事例,且最後成果出色,盡顯自身優秀品質。

凸顯特質 這一點需要求職者在事先就了解清楚公司的企業文化,崗位的履職要求等。如果應聘的崗位要求是聯絡-組織者的角色,求職者卻說自己性格內向,沉穩少語,顯然是要扣分的。當然,也不必滿嘴跑火車,好話都往自己身上攬,重點突出屬於自己的優秀品質就好。

注重邏輯 弄明白了需求,也找到了合適的例子,也知道要突出什麼特質,但說起來前言不搭後語也是不行的。表達出來要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有一個好用的套路就是從四個方面依次說明:背景、目標、行動、結果。

獲得肯定 到了這一步,就差面試官點頭說「yes」了,但這還遠不是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因為面試官為了將求職者與其他候選者區分開來,往往會提出更有難度的問題。對這種情況,求職者在事先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細節處要多加留意。但有可能還是會被問到不會的問題,這時不要抗拒或者迴避,而是以謙遜的態度向面試官求教。

REPLY方法要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前提也還是需要求職者事先做足功課。該惡補的知識要補上,該動手做的實踐要去踏實做。千萬不能指望自己在面試時靠抖機靈矇混過關,這種事情成功率極低,就算一時僥倖,入職以後還有試用期。要想在職場之路走得順暢,腳踏實地還是最重要的。



隨機應變:從面試中脫穎而出

我們不提倡求職者在面試中耍小聰明,但求職者應當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因為有些公司在組織面試時會有不同的形式,並不是常規式的一對一問答形式。例如群面、壓力面試、實際操作面試等。可以說以上哪種形式都不會讓人輕鬆,這需要求職者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群面是將一組求職者放到一起,然後面試官提出若干要求,讓求職者們自己解決問題。這種場景想想就讓人備感壓力,有的求職者為了得到工作,會表現的過於強勢;而有人則又鬥志全無,一言不發。這兩種表現都是不可取的,求職者要尋找機會表現自己,向面試官展現自己優秀的特質。

在群面中,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始終以目標為導向,推動人和事向前走。群面中一種常見的情景就是大家會為了不同的做法而爭論不休,無外乎就是怕自己被看成跟屁蟲。求職者不必拘泥於這一點,而要盡力成為一個組織者的角色,彌合各方差距,形成合力解決問題。

壓力面試要考察的是求職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坦白說,求職者已經夠緊張的了,這時再來一波壓力重重的考驗,沒有點應變能力還真不一定扛得過去。例如面試官會疾言厲色地發出一連串追問,或者故意做出皺眉嘆氣的表情。

面對這種情況求職者首先就是不要慌亂,把注意力從面試官的情緒轉移到問題本身上來。保持風度,語調平穩,知道的就一五一十說個明白,不懂的就虛心請教。總之,只要面試還在進行當中,就不要去對結果患得患失,將自己的水平充分發揮出來就好。

實際操作面試一般常見於技術類工作,例如程式設計師面試的時候就會被要求現場寫代碼。自己能獨立解決,那當然不是問題,但如果是自己完全不會的,那就大方提出來,詢問是否可以另選題目;如果是一知半解的,也要及時向面試官請求幫助。

因為遇到這種情況,無論是主動提議還是尋求幫助,起碼還具備了主動溝通和學習的特質。要是一個人坐那兒磨蹭半天,卻什麼成果也拿不出來,就等於聲明自己放棄這次機會了。

在面試前就算準備得再充分,也會有意料之外的情況,因此求職者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但這一點也是最難提前做計劃的,很多求職者都是從失敗的面試經歷中,總結出應變的經驗來。

所以求職者在面試時遇到挫折也不必灰心,因為這提供了積累寶貴經驗的機會,在下一次面試中也許就能脫穎而出了。



結語

好了,終於到揭開神秘高人面紗的時刻了。韓速,北京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心手計劃」全6期明星導師。他指導並影響了十餘萬計的求職者,幫助他們順利獲得了理想的工作。

本文中那些精闢的指導原則,就是來自於韓速老師所著的《別讓面試輸在表達上》這本書中。實話說,我在一邊看書的時候一邊感嘆,為什麼我當年找工作時沒有看到這樣一本書呢?

從如何寫簡歷,到面試中應該怎麼說話,表達能力是如此重要。我們常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這光要能被別人看見才能被發現。表達能力之於求職者來說,就如一塊金子能發出多亮的光一樣。

其實求職過程本身也是屬於職場生涯的一部分,求職者從編寫簡歷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走在職場之路上了。而通過面試,贏得offer則是職場生涯的第一場小小勝利。

希望眾多求職者們都能獲得理想的offer,都能在這裡分享你們成功的喜悅和獨到的經驗!



別讓面試輸在表達上

相關焦點

  • 874萬大學畢業生,都能找到工作嗎?這3個建議很中肯
    2020年,有多少大學畢業生開啟人生新徵程加入找工作的大軍?874萬!這874萬大學生有多少人能夠順利找到工作,有多少人能夠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又有多少人會暫時失業呢?經常聽到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現在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了。
  • 874萬高校畢業生工作怎麼找
    一面是疫情對經濟造成影響,一面是就業人數創新高—— 874萬高校畢業生工作怎麼找截至目前,多地已出臺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專項政策,通過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比例、擴大考研升學和參軍入伍規模、開發基層崗位、提升貸款額度扶持創業、給予就業服務補貼等各項措施的無縫銜接,打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組合拳」。  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900萬人以上,然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高達874萬。
  • 874萬應屆畢業生傾巢出動,找工作還容易嗎?3建議,越早知道越好
    前不久,據專業機構報導,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874萬,被人堪稱為「就業最難的高校畢業生」。高校應屆畢業生,從2000年的94.98萬直線上升至2020年的874萬。在短短20年的時間裡,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增加了8倍多。特別是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74萬,比2019年整整多出40萬人。
  • 【英語日報】全國874萬大學畢業生,90%都找到了工作
    人社部高級官員周五表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約1190萬個,超過了原先900萬個的目標。    城鎮地區的調查失業率在2020年2月達到6.2%的峰值後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該部門表示,去年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2020年的平均失業率保持在5.6%左右。
  • 今年874萬大學畢業生為什麼只有少數能找到工作怎麼辦?
    前不久,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同比增長40萬。同時他也預測道,2020年上半年的就業形勢會更加複雜嚴峻。2014年到2020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大學生就業問題本來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有人曾調侃說現在的大學生還沒有農民工賺的多
  • 2020年畢業的874萬「打工人」,超5成還沒找到工作!
    2020年全國高等院校畢業生約874萬人,就近期一項調查顯示,目前還有超過五成的人正在找工作的路上。 由此可見,在疫情的影響下,能夠保持穩定增長,或者能夠找到突破口的企業,大都牢牢抓住了網際網路用戶。 疫情的影響遠不止2020,就在本月,北京、遼寧、四川接連發現新冠病例,加之全球疫情多處不可控,2021年市場環境大概率和今年差別無二。
  • 874萬畢業生真的走不出疫情寒冬了嗎?
    874萬畢業生真的走不出疫情寒冬了嗎?今年畢業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回不去學校,找不到工作,雲畢業還得在家養老。那麼,今天和大家聊聊,為什麼說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首先是畢業人數激增。當下進入高校畢業季,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其次,很多社會人在拿了年終獎之後離職找新工作;還有年前辭職想跳板更好職位的社會人也在找工作。
  • 874萬應屆畢業生,已經開啟hard模式
    874萬應屆畢業生正在面臨考研結果未知雅思託福延期畢業論文焦灼實習提前解約本以為很快就可以拍畢業照和規劃畢業旅行了,如今畢業在何處都未可知……No.3不能外出,如何找到工作?過往幾年,每年都號稱「最難就業季」。而2020年,可能會成為「更難就業季」。2020年剛入3月,市場的人才供需已悄然發生變化,疫情當前,就業市場更加複雜。
  • 那今年874萬大學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不要再拿「學歷不重要」的謊言,欺騙正在「入海」的95後最近一個微博話題,高達2.9億人閱讀學歷真的會影響找工作嗎?直接衝向了熱搜榜2020年有874萬大學生畢業!而在這個874萬大群體裡,211大學畢業生的佔比約3.11%,985大學畢業生佔比只有約1.66%。但根據BOSS直聘對中國人才市場端的剖析顯示,白領就業市場上,僱主普遍要求求職者畢業於985/211 雙一流高校,並且是統招本科。那麼,那些非985/211 的本科畢業生,甚至三本、大專畢業的學生,在當下被疫情影響的嚴峻就業環境裡,又該何去何從?
  • 874萬畢業生真的走不出疫情寒冬了嗎?
    874萬畢業生真的走不出疫情寒冬了嗎?今年畢業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回不去學校,找不到工作,雲畢業還得在家養老。那麼,今天和大家聊聊,為什麼說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首先是畢業人數激增。當下進入高校畢業季,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其次,很多社會人在拿了年終獎之後離職找新工作;還有年前辭職想跳板更好職位的社會人也在找工作。最後,是眾多公司因為疫情經濟的影響都不招人!
  • 2020年應屆大學生人數創新高,874萬高校畢業生,面臨深造或就業
    5月12日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2020屆高校畢業人數已經突破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再一次創下了歷史新高。還記得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宣布恢復高考考試嗎?
  • 874萬畢業生真的走不出疫情寒冬了嗎?
    874萬畢業生真的走不出疫情寒冬了嗎?今年畢業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回不去學校,找不到工作,雲畢業還得在家養老。那麼,今天和大家聊聊,為什麼說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首先是畢業人數激增。當下進入高校畢業季,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其次,很多社會人在拿了年終獎之後離職找新工作;還有年前辭職想跳板更好職位的社會人也在找工作。最後,是眾多公司因為疫情經濟的影響都不招人!
  • 企業延遲復工,找工作的要「哭了」,2020年找工作更難嗎?
    在第一次宣布延遲上班的時候,有人在歡呼,有人在不安:自己會失業嗎?或許你所在的行業沒有受疫情波及,但是整體經濟下行,大環境之下,你又如何確保自己不會是下一個?近日,網上的一個網紅詞叫「一疫返貧」。病情拐點還未到來,這次人們真正體會這場疾病,不管你有沒有被傳染,你也一定被影響。幾日之前,朋友圈刷屏的是這句話:快放我回去上班!
  • 874萬!2020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記者12日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2020屆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就業形勢複雜嚴峻。」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發布會上表示,為積極應對今年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在升學擴招、渠道開拓、就業服務、加強指導、支持湖北等五方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其中,升學擴招方面,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同比增加32.2萬人。
  • 2020的畢業生還沒找到工作嗎?
    年的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年的應屆畢業生,確實是天選之子。春招涼涼,這屆畢業生也因此迎來史上最南春招季,尚未踏入職場就提前遭受社會毒打。我的小表弟說他的實習黃了。去年好不容易找到個實習工作,結果今年就收到通知:我們公司倒閉了,你不用來了!所以,後面找工作的應屆生可能會面臨這樣的邏輯死局:「哦。沒有經驗啊?
  • 2020屆應屆畢業生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要崩潰了嗎?
    2020屆應屆畢業生可能是過去十年最慘的一屆,但卻是未來最好的一屆!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算很正常了。今年874萬應屆畢業生要一同去吃已經縮小了N+1倍的蛋糕。這是不是已經很難了?不,還有更難的!現在回想起你的大學時光,有沒有因貪睡賴床讓室友幫忙帶飯;並且專業沒學懂,其他技能也沒get到;亦無工作經歷,也沒什麼背景……極度迷茫的你,心態或許已幾近崩潰的你,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心理:還能找到工作嗎?
  • 疫情之下,今年四川48萬高校畢業生如何找工作?
    畢業人數增加、現場招聘暫停……最近,不少高校畢業生正為找工作而「腦殼痛」……資料圖:疫情之下,線下招聘方式被改變今年全國有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再創新高。四川普通高校2020屆畢業生達48萬餘人,比去年增加4萬餘人,加上疫情影響,求職困難加大。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高校、職業學校,創新推進網上就業服務,大力拓寬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渠道,關愛和幫扶就業重點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 「985、211」工作沒著落,2020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到底有多難?
    疫情的不可抗力將今年畢業生的就業難度推向高峰。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一個多達874萬人的巨大團隊,成為被推倒的一張骨牌。這個群體裡,211大學的學生佔總大學生比例約3.11%,985的學生只有1.66%。
  • 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 代表委員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
    代表委員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支招  874萬就業大軍如何突圍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中,「就業」一直是熱門話題。今年,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萬,同比增長40萬。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就業形勢雪上加霜。最近,如何讓大學生順利找到工作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874萬畢業生之困,大學發出就業SOS,你的學歷拯救不了你的能力
    高考結束後,1071萬考生中有多少能夠進入自己的理想學府不得而知,不過在同一時間結束大學旅程的874萬畢業生,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夠高興得起來。高考生在滿懷憧憬中迎接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但畢業生迎來的卻是另一份通知:就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