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如今網際網路人群口中的高頻詞彙。身為產品經理的你,如果還不懂得如何做好數據分析,那麼建議你,好好讀完本系列文章。
在筆者的數據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用便利店的故事,解析怎麼學數據分析?(1)》中,為大家大致講解了數據分析的工作流。
本文為數據分析系列的第2篇:如何拆解業務需求並選取數據指標?
選取數據指標的本質就是跟業務需求、跟團隊人員對齊口徑,沒有絕對正確的數據指標,只有業務、團隊都認同的數據指標。
認識數據指標
1. 數據指標概念
首先,我們要先搞懂什麼樣的數據可以成為「數據指標」。
能夠被系統採集、統計到的數據 :數據不能被系統採集到,也無法通過統計數據計算出來,那數據就不真實,全憑猜想,存在虛假性的數據絕對不能用來指導業務。對當前業務有參考意義的數據:必須能夠滿足業務分析需求,比如你需要分析某一個投放渠道的獲客質量,那麼這個渠道的」七日留存「、」註冊率「等就是你可以考慮的數據指標。
2. 數據指標分類
我們一般按照公式「誰+做了什麼+產生什麼結果」,把數據指標分成三類:
用戶數據:用於定義用戶所屬群體或是描述用戶其他基礎屬性的數據。行為數據:由用戶在界面上的交互行為所產生的數據。業務數據:指由用戶在界面操作後,所產生的操作結果數據。比如「一個北京用戶在訂單確認頁面,點擊一次確認支付,產生一筆付費500元的訂單」,那麼「一個深圳用戶「就是用戶數據,「點擊一次」就是行為數據,「一筆付費500元的訂單」就是業務數據。
講解常見的數據指標
如果你是一名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在日常工作中肯定經常聽到一些跟數據相關的詞彙,新增用戶、PV、UV、GMV、七日留存……那麼這些數據詞彙到底是什麼含義,又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PS:這邊對常見數據指標的定義都是基於筆者的個人經歷,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甚至不同人對同一數據指標的定義都可能不同。
DAU/MAU
日活用戶/月活用戶(DAU/MAU),指在統計時間段內有活躍行為的用戶,一般可以用於體現迭代功能、運營活動、投放渠道對用戶的吸引程度。但如果有天發現活躍用戶數下跌比較慘重,那就得調研下市面上是不是又多幾家競品了。
計算方式:將統計時間段內的所有活躍用戶進行去重,即為活躍用戶數。
定義活躍用戶口徑為,用戶做了某個關鍵操作。可以是啟動APP,可以是進入商品詳情頁,甚至可以是支付訂單。具體以各自產品業務,以及團隊人員的統一口徑為準。
七日留存率
指距離首次使用產品七日後的新用戶們,是否還繼續使用產品的情況,一般可以用於評判各個投放渠道的獲客質量,也可以用於檢驗產品對用戶的吸引程度。
計算方式:七日留存率=第7日啟動用戶數/第1日獲取用戶總數,其中第7日啟動的用戶必須是第1日獲取用戶的子集。
用戶基礎屬性
指根據用戶在產品上所填寫的各種信息,聚合在以用戶為緯度的屬性欄位,如用戶的姓名、出生日期、地址、職業等。
用戶的基礎屬性,便於後面做整個平臺的用戶畫像,為後續的精細化運營貯備。
訪問深度
指用戶單次訪問產品或某一頁面內容的程度,訪問深度越深的用戶,越是產品的精準用戶,也一般越有可能被轉化成付費用戶。
對於信息流平臺,如今日頭條,我們可以以用戶在列表的加載次數為訪問深度。
對於交易流程較長的業務,如電商的「首頁—商品列表—商品詳情頁—訂單信息填寫頁—支付頁面」,用戶每深入訪問一個頁面,則訪問深度+1。
彈出率
這個指標主要用以反映單個用戶只訪問產品的一個頁面就立即離開的情況。
貌似這個指標用的挺少,大家大致了解即可,筆者較常用彈出率去評估一個運營活動H5頁面對用戶的吸引程度。
GMV
指銷售總金額,可以按照時間(日/周/月)、地區等緯度統計,體現一個公司業務的總規模,同時對評估公司業務運轉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GMV也是公司老闆們最為看重的數據指標之一,一切工作的開端就是由GMV展開。
ARPU/ARPPU
人均銷售額/付費人均銷售額,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分母不同,ARPU為平臺所有用戶數,ARPPU為平臺付費用戶數。
拆解業務模塊後選取數據指標
上文介紹了一些常見數據指標的定義,相信大家都對數據指標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麼,到底哪些數據指標能夠適用於現在負責產品的業務需求呢?
這邊提供一個比較通用的方法:
1. 用一句話描述當前負責產品的主要業務
有道翻譯:通過提供好用的翻譯工具吸引大量用戶,從而為其他產品導流或廣告變現。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通過提供垂直討論網際網路知識的社區,吸引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常駐,繼而促成知識付費。
2. 通過凝聚產品業務的「一句話」,拆解產品的業務模塊
工具模塊:幫助用戶快速完成某個目標,起到節約時間、提供資源作用;社區模塊:搭建某個興趣、愛好、話題聚集地,以此吸引精準用戶常駐,並發帖回復交流;內容模塊:提供資訊、小說、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供用戶長時間瀏覽;交易模塊:通過積極拉攏資源提供方和資源需求方,並撮合雙方高頻次交易。
3. 通過產品實際所包含的業務模塊,選取適合的數據指標
筆者自身實例
筆者目前從事某個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一句話概括公司業務:通過採購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然後通過保險講解課堂教育用戶,最後促成用戶下單投保。
產品包含業務模塊:內容模塊、交易模塊,那麼筆者應該關注的數據指標大致如下:
內容模塊-保險課堂:訪問用戶數、課堂瀏覽/點讚/評論數、課堂轉化入口點擊次數/人數等,可以幫筆者評估每堂課的內容質量;交易模塊-下單投保:下單流程中的所有頁面轉化率、日/周/月GMV、復購率,可以幫助筆者觀測業務發展的健康程度。關於「如何拆解業務需求並選取數據指標」,就講到這裡。希望能幫助大家在負責的項目中,正確為業務需求選取數據指標。
本人是一隻野生的產品經理,人微言輕。希望各位同行不吝賜教、拍磚,不勝感激。
本文由 @LiuCTao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