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信陽溮河,花紅柳綠,毛尖飄香。漫步街頭巷尾,你會不經意間發現:主次幹道寬敞通暢,背街小巷乾淨整潔,那些老舊小區也經過改造展現了新顏……
近年來,溮河區堅持「共建美麗溮河、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理念,大力開展「城市有機更新」,持續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快速提升中心城區的品味,「髒亂差」成為過去式,「淨靚美」成為新代言,一個老城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轉變思路,科學規劃新發展
溮河區作為信陽市的城市發源地、主體功能承載區和主城區、老城區,建成區約5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0餘萬人,承擔著信陽市城市人口超過50%的社會保障任務。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溮河區在城市建設上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一系列亟需解決的問題: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欠帳多,城區路網結構不合理,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環衛等公共服務設施不能滿足當前需求,產業發展空間受限,人居環境較差,舊城改造歷史遺留問題多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如何破解溮河區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難題,消化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成為擺在區委、區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
面對發展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溮河區委、區政府堅持守正創新,運用改革思維,按照城鄉融合、協同推進發展理念,認真研究謀劃實施城市有機更新,著力推動城區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行動。
為打破城市發展的僵局,溮河區深入調研分析,多方座談徵求意見,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提出了城市有機更新理念以及實施策略、工作方法和有效路徑等一系列工作創新思路和舉措。
2018年以來,區委先後組織人員到鄭州、商丘、駐馬店、武漢等地,就舊城改造先進經驗進行考察學習,這些城市舊城改造的成功做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使我們倍受啟發,也堅定了做好舊城改造的信心。溮河區還委託戴德梁行、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和深圳寶安規劃設計院等專業技術公司,經過廣泛調研、深入論證和修改完善,高標準編制了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總體規劃,將中心城區48平方公裡劃分為20個更新統籌片區,確保用科學的規劃引領片區更新。
推動更新,舊城改造發力提速
針對現實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溮河區在深入研究國家和省、市政策基礎上,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創新工作思維和理念,提出了政府主導、市場參與、多方共贏的工作理念,明確了整體規劃、統籌平衡、片區推進、分期實施的工作策略,為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同時創新工作機制,成立城市有機更新領導小組,結合溮河區實際情況,成立城市有機更新工作辦公室,統籌協調全區規劃、國土、住建等工作,並在城市有機更新總體規劃原則指導下成立片區工作指揮部,具體負責片區專項規劃、徵地拆遷、項目招商、安置房建設等相關工作,有效推動片區各項工作落實。
由於城市有機更新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溮河區在推動整體工作中,統籌整合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城市「雙修」、百城提質、企業破產改制、住房改革、問題樓盤化解等多方面政策,充分利用現有各類政策、資金等資源優勢,協調各項工作全面推進。
為保障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紮實推進,溮河區轉變城市建設招商模式,按照省外和省內企業前三年地產板塊的主營業務每年收入不低於100億元和50億元、企業近三年不少於100萬平方米舊城改造項目安置房的標準,公開進行城市有機更新招商,而且入住企業還要為溮河區帶來現代智能製造等產業或產業集群,或引進現代服務業,如引入學校、醫院、城市娛樂商業綜合體等,或化解處置歷史遺留問題,如解決問題樓盤等。
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平穩、高效和順利實施更新片區徵地拆遷工作,溮河區規範操作流程,堅持全區一盤棋,在市裡相關政策指導下,調整了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了《溮河區國有和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補償實施辦法》,將選擇貨幣化安置為主,調整為引導以選擇產權調換安置為主;將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由原來主要以人口為基數,調整為以合法宅基地為基數確定安置面積,同時規範操作流程,充分考慮群眾意願,統一標準,公開、公正、透明操作,促進拆遷、補償、安置工作順利實施。
經公開招商,溮河區政府已與河南正弘置業公司籤訂了平西片區合作框架協議,4.5億元徵收拆遷資金已全部到位,該片區已籤約結算548戶,拆除房屋454戶,完成總任務的94%,其他片區徵收工作相繼展開,老城區華麗蛻變成新商貿圈的藍圖徐徐鋪開。
補齊短板,基礎設施完善提升
小區不大,卻是點亮幸福的「民心燈」;小巷雖小,卻是離百姓最近的「連心路」。 溮河區聚焦事關廣大市民居住環境的小區、小街、小巷,從細處著手,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提升廣大市民的「微幸福」。
在推進舊城改造的同時,溮河區對缺少統一管理和規劃、房屋建設混亂、道路結構複雜、規劃設計不合理、各類物業管理不完善、影響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質量的老舊小區大力實施改造,實現華麗轉身。
五星辦事處利君小區已建成近30年了,改造前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管理混亂。本著「誰受益、誰出資「的工作思路,溮河區探索「街道引領 社區組織 業主委員會主導 居民參與」的運作管理模式,聚焦了民意,博得了人心。項目啟動後,業主自籌資金35萬餘元,僅用了3個月,就拆除了私搭亂建,清除了廢棄菜園,建設了電動車棚,硬化路面800平方米,施劃停車位70個,粉刷小區牆面2874平方米,改造後的小區路面變寬了、樓道變亮了、院子變美了,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得到了小區居民的高度讚揚。
該區還專門出臺重點工程資金獎補實施方案,將道路建設、內河治理、背街小巷改造、老舊小區提升、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城市綠化等重點項目,納入區級財政獎補範圍,以關乎群眾最切身利益的問題為突破口,全面推動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打通連接民心的「最後一公裡」。
2018-2019年,溮河區財政拿出7800萬元,獎補百城提質工程項目350多個,促進了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重點項目的快速推進,全區完成背街小巷升級改造140條,硬化路面24萬平方米,牆體刷白18萬平方米;完成老舊小區升級改造140個,硬化小區路面10.4萬平方米,牆體刷白25萬平方米。
家住五星街道大拱橋社區二十組居民小區的肖女士談起小區改造就讚不絕口:「以前,晚上回家,連個路燈都沒有,路面坑坑窪窪,下雨天一出門就是一腳泥,我們甚至不好意思和別人說住在這兒……現在,一改造,環境好了,道路平了,文明牆上綻新風了!」
城市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群眾的感受最深、最貼切。「河水清了,馬路淨了,路燈亮了,城市美了,城市在變,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每一天都是快樂而又自豪的。」市民張金華說。對溮河區的廣大幹部而言,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就是區委、區政府的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
「共建美麗溮河、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是我們向群眾做出的承諾。我們堅信,在大別山精神的照耀下,革命老區人民一定會把家園建設的更美、更好、更漂亮!」溮河區委書記翟曉賓的話擲地有聲。(信陽市溮河區宣傳部 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