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市南海
有個美麗的小海島——硇洲島
島上有座海龜城
裡面住著一群「難兄難弟」
——綠海龜、玳瑁、中國鱟、中國龍蝦等
它們或在海裡被誤捕
或在酒店、市場被買賣
被救下時身上帶著傷
海龜城的負責人以高超的醫術
把它們的傷療治好
平日裡也精心地照料著它們
等它們康復後再放歸大海
57歲的梁愛洲,就是這座海龜城的負責人。他是土生土長的硇洲人。
與海龜結緣,源於1987年在菜市場的一場「人龜相遇」。當時梁愛洲看到小販在售賣一隻海龜,命懸一線。他看著趴在地上無助的海龜,當即花40元買下,並將其放回大海。
此後,梁愛洲開始半生的水生野生動物守護生涯。
為了救護海龜,這 30年來,梁愛洲每年都得倒貼一大筆錢。「救護海龜是一項純公益活動,每年的救護經費不少於十萬元,除了政府有時補助四五萬塊,其他都是自籌及愛心人士的捐助。」梁愛洲說。
為使誤捕受傷的海龜得以治療康復,回歸大海,梁愛洲還投資500多萬元改造建起一座海龜城,包括大大小小的救護池和一座放生臺。
據不完全統計,梁愛洲救護成功並放生的海龜多達200多隻,投入救護的花費不低於700萬元。
梁愛洲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 「龜醫生」,被譽為 「海龜的守護者」。
除了海龜,梁愛洲還將救護範圍延伸到其他海洋珍稀動物,包括每年自主繁育孵化中國鱟苗與海馬苗,並積極參與到國家、省、市等各級增殖放流活動中。
近十年來,梁愛洲共參與增殖放流活動20多次, 繁育放流中國鱟苗及海馬苗近千萬隻,為海洋生物物種的增殖做出了巨大貢獻。
去年4月及5月底,梁愛洲在湛江市級漁業主管部門及廣東海洋大學的支持和協助下,成功救護了兩頭短鰭護航鯨和一條印度瓶鼻海豚,創造了全市乃至全國首例人工救護鯨魚和海豚取得初步成功的奇蹟。
梁愛洲為救護水野動物摸索出的技術經驗,為後來的救護工作者奠定牢固的基礎。
梁愛洲為這片湛藍大海做出的貢獻不僅僅是救護放生了多少海龜、海豚和鯨魚等,也不僅僅是增殖放流了多少珍稀海洋物種。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愛心的傳遞和精神的影響可以無窮遠。
梁愛洲為水野動物的無私奉獻,深深影響了遠近居民及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越來越多的湛江人,開始自覺去愛護海洋生物保護海洋環境,並向更多的人傳遞出他們的理念和愛心。
今年1月7日下午,雷州市東裡鎮調元村附近海域發現一隻受傷的綠海龜擱淺。
在廣東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救護基地專家的指導下,雷州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對受傷的綠海龜進行救護,並將綠海龜移交廣東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救護基地,作進一步救治。
這隻成年綠海龜長約110釐米,寬約82釐米,重約64千克,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今年4月16日,在雷州企水鎮,21歲的退伍青年李孔東和朋友在沙灘發現一隻爬行緩慢的海龜,為其免遭第二次傷害,李孔東決定把海龜帶回家進行保護。
就在當天夜裡,有人聞訊專程趕來,出價8000多元想讓李孔東把海龜轉賣。李孔東斷然拒絕後迅速聯繫了有關部門求助,做好海龜救護工作。
經過專家辨認,被救起的海龜是一隻綠海龜,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隨後,李孔東與雷州漁政大隊企水漁政中隊工作人員一起,把綠海龜放歸大海。
今年7月份,一隻被漁網纏住的海龜,被遂溪縣草潭鎮南洪村村民發現並成功解救。經環保組織鑑定,確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玳瑁。在環保志願者的協助下,這隻玳瑁被放歸大海。
今年9月30日,南方日報就「廣東野生龜保護情況究竟如何?」進行了報導。
湛江是野生海龜洄遊的主要線路之一,每年冬天都有大量海龜從臺灣海峽洄遊到硇洲島附近過冬。硇洲島海域也成為野生海龜被困的高發區域。
報導中梁愛洲表示,經過當地相關部門的不間斷宣傳,這幾年湛江民眾對海洋瀕危動物的保護意識明顯提高,市民救助放生海龜的活動多了。
「我常接到求助電話,諮詢如何救助或放生海龜。」梁愛洲說,就在9月3日,湛江市市場監管局在巡查過程中罰沒了一隻海龜,並致電梁愛洲請他幫忙接回去進行救護。
但海龜保護的道路依然艱難長遠。
畢業於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碩士研究生葛研在2016年曾以廣州地區大學生群體為調查對象,進行龜類消費及保護意識現狀調查。
葛研發現,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對有關龜類保護的法律法規缺乏了解;僅有極少數人對龜類瀕危現狀比較了解;只有0.6%的人對受保護龜類物種具有較好的鑑別能力;31.8%的人對外來龜類放生缺乏正確認識;89.0%的人認為放生龜類前不需要向政府有關動物保護機構諮詢。
不光海龜
鯨、豚、鱟等眾多珍稀海洋生物
都亟待保護
謹記「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科學救護它們
需要屏幕前的每一個你加入
以下是推廣信息:
買賣二手車,就上湛江車網!
...
▐ 資料來源:湛江發布、南方日報、南方+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歡迎爆料、投稿、需轉載請聯繫小編ID:zj07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