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機電工程學院)是學校辦學歷史最早、實力最強的二級學院之一,獲「湖北裝備製造職業教育品牌」稱號,2013年在全國率先開設增材製造技術(3D 列印)專業方向。機電工程學院現有在校生 3300 餘人,擁有一支 106 人的高素質教學團隊,其中教授 16 人,全國優秀教師 2 名,省級教學名師 2 名,楚天技能名師 4 名,省級名師工作室 3 個,省級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 1 個,省級數控技能大師工作室 1 個,省級教學團隊 1 個,省級教學成果獎 3 個,實驗實訓中心 37 個,目前正在建設智能製造工程中心。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培養從事工業機器人操作、運行維護、編程調試、安裝維修、系統集成、銷售客服以及企業自動化生產線運營維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省級骨幹專業):培養相關行業從事機電設備操作、維護及管理、數控設備編程、機電產品銷售、製造業企業質檢、製造業企業自動化生產線調機及維修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在各類製造型企業中從事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操作、維護、維修及管理、電氣設備及機電產品質檢、銷售以及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機電工程學院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
辦學特色:
機電工程學院開展了「3+2」專本銜接人才培養工作,與湖北工業大學聯合培養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二個班,與新疆博州地區開辦有「1+2」電氣自動化專業一個班。開辦有「3+2」一貫制中高職班四個(模具、數控及機電專業),2014年「3+2」一貫制中高職銜接八個班已進入機電工程學院學習。招收學歷教育留學生4名,機電一體化專業招收緬甸留學生4名,學制三年。機電工程學院與武漢地鐵集團開辦有機電一體化專業「地鐵訂單班」一個、與億緯鋰能公司籤訂50人的三年全程訂單培養協議。2017年8月,機電工程學院教師主持的「湖北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探索與實踐」、「湖北中高職銜接數控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兩個項目,分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二、三等獎。機電工程學院「地鐵班」學生正在上課京東方訂單班開班儀式
順豐航空訂單班籤約儀式
華星光電訂單班開班儀式
校友風採:
張國祥,男,機電工程學院1983屆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生。現任湖北大禹漢光真空電器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總經理,公司銷售額近億元,曾獲「湖北省機電產品出口先進工作者」、「孝感市十大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盧鋒,男,機電工程學院2002屆畢業生,2019年北京市第三十三屆「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北京衛星製造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先後完成天宮系列的框類零件、神舟系列直屬件等部件組合加工,牽頭完成新一代飛船的眾多型號大型複雜結構件高精度數控加工任務。焦偉,男,機電工程學院2003屆畢業生,現任武漢索特南洋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合康電機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年產值近5000萬元。社會影響:
2017年9月8日,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來校看望慰問機電工程學院師生,觀摩學生們現場操控機器人寫字、碼貨、衝壓、切割,與教師親切交流,了解教學與實訓流程,對機電工程學院取得的辦學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寄語學校培養更多投身「中國製造2025」的生力軍、更多未來的「大國工匠」。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視察機電工程學院,對機電工程學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學院專業設置緊跟技術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卓有成效,工科有文科的文化氛圍。
剛果(金)參議院第一副議長、剛中友好協會主席莫科洛一行參觀機電工程學院3D列印技術中心
學院簡介: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以下簡稱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1973年,經過四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已發展成為學校辦學實力最強的二級學院之一,也是國內高職院校開辦電子類專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院系之一。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主動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現代理念、嚴格自律、基礎紮實、能力全面、身心健康、人格成熟、個性鮮明、富於創造的在電子信息產業鏈中從事生產、營銷與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光電技術應用(國家示範性專業 湖北省高職重點專業)
光電技術應用專業創辦於2001年,是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最早開辦的。本專業2003年被確定為校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5年被確定為湖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6年成為學校重點專業,200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重點建設專業」,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高職高專教育重點專業」稱號,2009年光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團隊」稱號,2010年完成圓滿完成示範性建設任務,通過國家示範性建設驗收。2011年,入選省普通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12年,和武漢華工雷射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成功申報「湖北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2015年成為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
本專業主要面向光電產品製造和應用行業,培養能在雷射、光電器件、LED、光纖光纜、光學精密製造等企業從事生產及組織管理、產品檢測、工藝應用研發、設備維護、商務拓展、售後服務等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核心課程包括傳感器技術及應用、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可編程控制器及應用、雷射加工技術、雷射設備控制技術、光學製造與檢測技術、光纖光纜技術與製備、光電探測器及應用、光有源無源器件製造、LED顯示技術與智能控制等。
▲光電顯示技術(國家重點發展產業支持專業)
光電顯示行業是國家重點發展、區域大力支持的新興產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光電顯示技術專業於2017年成立,以各種主流的平板顯示技術為專業方向,涵蓋了圖像顯示控制、顯示屏測試、顯示工藝、光傳感技術、微顯示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主要就業單位有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國家大型光電顯示企業。
本專業面向光電產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光電顯示技術工作必備知識,可從事相關領域的產品設計與製造、故障的檢測與維護和運行管理能力等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平板顯示技術、半導體工藝、液晶顯示技術、LED顯示與控制、可編程控制器及應用、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光電探測器及應用、光學製造工藝等。
通信技術專業於1994年組建,與比利時魯汶工程技術學院合作建設,1999年首次招生。2002年申請獲得教育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高職高專精品專業建設」項目;2004年湖北省教育廳授予該專業為「 湖北省高職高專教育重點專業」,2011年獲得「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014年本專業獲批湖北省職業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範治民和祁瑋安組成的湖北省代表隊榮獲大賽二等獎。2018年,在第五屆「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中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組成的三支隊伍赴京參賽,其中金鵬、庫芮賽隊喜獲一等獎,餘金龍、招鉑麟賽隊喜獲二等獎。2017年獲得「IUV杯全國職業院校智慧城域網部署與應用技能大賽」全國二等獎1項,2017年獲得第四屆「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高職組全國二等獎2項,教師邀請賽全國二等獎1項,2017年湖北省移動通信技術大賽省級一等獎2項,省級二等獎2項,省級三等獎3項,2016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4G全網技術賽項國家一等獎。
本專業培養面向通信運營商、通信工程設計院、通信工程監理公司、通信工程建設單位、通信設備製造商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通信工程項目設計、建設、管理、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專業核心課程包括通信工程勘測與製圖、數據通信網絡組建、通信工程概預算、移動基站建設、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無線通信技術、通信工程管理與監理、全網建設技術、光纖通信工程實訓、接入網技術等。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 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創辦於1973年,已有40餘年辦學歷史。由原來的「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和「聲像技術」等專業合併組建而成的。2000年更名為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2005年被授予「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專業」, 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2013年被授予「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016年被授予「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湖北省骨幹建設專業」。目前開設物聯網技術應品的裝配、調試、檢測與維修;物聯網智能電子設備的編程、調試與系統集成;智慧機器人組裝、編程、調試與維護保養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及高技能型人才。 本專業培養能勝任電子器件的檢測與應用,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檢測與維修,物聯網智能電子設備的編程、調試與系統集成以及智慧機器人組裝、編程、調試與維護保養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專業核心課程包括電子技術與實踐、傳感器技術與應用、電子線路設計、嵌入式系統技術、機器人設計與仿真、自動控制技術、伺服電機驅動與控制、物聯網系統設計與仿真、射頻識別技術與應用、物聯網工程技術等。▲電子製造技術與設備(國家重點產業對應專業)
電子製造技術與設備專業成立於2011年。目前,主要以智能晶片技術為方向,涵蓋電子晶片檢測、電子系統集成、虛擬實境技術等。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內外智能電子製造需求,熟悉電子製造工藝流程,能夠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技術進行產線數據分析以及效能提升決策,具備電子製造崗位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及高技能型人才。核心課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嵌入式應用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PCB板設計與製作、虛擬實境技術、電子封裝技術、電子製造技術、電子組裝技術等。▲智能產品開發(新興技術產業對應專業)
社會影響:
美國託萊多大學國際教育聯盟高等院校領導力培訓團參觀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器人技術中心
美國麥迪遜技術學院訪問團參觀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器人技術中心
招生計劃:
學院簡介: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以下簡稱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源於1995年成立的武漢無線電工業學校計算機工程專科,最早相關專業辦學可追溯到1988年,專業建設至今已有30年的歷史。1999年,伴隨著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誕生而正式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並於2004年元月,正式更名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現有在校生2464人,教職工74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人、副教授42人,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達86%。「雙師」素質教師比例超過90%。教師專業能力強,如:朱雄軍老師獲得全國華為「HCIE授業名師」的榮譽稱號,此稱號全國僅有2名。全院擁有學校企業雙導師聯合培養的精英人才俱樂部15個,歷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
專業介紹: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現開設有「軟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建築智能化工程技術」、「移動應用開發」、「計算機應用技術」等6個專業,共計12方向。在上述6個專業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為省級示範專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幹建設專業;「軟體技術」為省級品牌專業建設專業、省級軟體技術外包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專業。與華為、思科、紅帽合作成立了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思科網絡學院、紅帽學院,是湖北省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專業實訓室15個,其中,雲計算創新服務工場實訓室、蘋果iOS實訓室、虛擬實境實訓室、智能樓宇綜合實訓室等特色實訓室是近4年投入使用的,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就業基地45個。
師生榮光: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一貫重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近兩年來,在「I++」發展戰略和「1I3D」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模式引導下,學院師生在省級以上的專業比賽中多次獲獎。代表獎項有: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賽項全國一等獎、2017年高等學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全國一等獎、2017年第六屆「中國軟體杯」大學生軟體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2017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省一等獎、2017-2018全國高校「西普杯」信息安全鐵人三項賽華中區二等獎、2018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大數據創新應用技能大賽全國二等獎、2018年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全國二等獎、2018年「新華三杯」全國大學生數位技術大賽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2018泰迪杯數據分析職業技能大賽全國一等獎、2018年紅帽Linux挑戰賽湖北賽區第一名、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雲計算項目湖北省選拔賽一等獎、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網絡安全項目湖北省選拔賽一等獎等。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朱雄軍教授被華為授予「HCIE授業名師」稱號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獲十五年網絡英才培養卓越貢獻獎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工程學院陳曉紅老師(右二)獲評「2018年度最美網院教師」
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