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過《朗讀者》嗎?這無疑是2017年中國文化類節目的翹楚,但是這麼一個高端的節目,面對中國文字中的多音字,也有了犯錯的時候。
有一期,董卿和濮存昕將老舍的舍字,讀成了shè,而且特意強調了,要讀四聲。那豈不是與我們一直以來的讀三聲shě的舊觀念起衝突了?
到底誰對誰錯呢?這得看舍字本身的意思了。
「舍」有shě和shè兩個讀音,「舍」字如果讀第三聲「shě」,意思就是捨棄,;讀第四聲shè,意思是房屋。而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舍予就是舍我、無我的意思,在這裡,「舍」即捨棄,應該讀第三聲。
這一讓董卿和濮存昕都念錯的多音字,你答對了嗎?
由此可見,多音字到底該怎麼讀,要從它的意義說起,只有懂得了它的原始意義,才可以有根據的正確讀它。
備受爭議的多音字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文學作品裡,很多多音字的讀音一直都是大家爭議的焦點,下面舉幾個例子,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中的這一好字,到底是讀三聲還是四聲,一直備受爭議。其實,後邊的「逑」字才是破譯「好」字讀音的關鍵。「逑」是「仇」的假借字,意思是「匹配、配偶」。在比較官方的《辭海》和《漢語大字典》中,都將其解釋為「好配偶」。因此,在「君子好逑」這句話中的「好」字,正確讀音應該是第三聲hǎo。
二、乘人之危,非仁也
這是《後漢書·蓋勳傳》中的一句,這個「乘」字,有人讀「chèn」,也有人讀「chèng」,「乘」字雖然在這裡確實是「趁著」的意思,但並沒有「chèn(g)」的讀音,依舊要讀「chéng」。同理還有「乘虛而入」,大家要注意分辨是「乘」還是「趁」。
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或者是容易讀錯的多音字?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