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福臨為何先後兩次廢后?第二次跟董鄂妃有關

2021-01-21 騰訊網

清代皇帝的成婚稱之為大婚,而通過成婚來冊立皇后的皇帝一般都是幼年即位的皇帝,在清朝歷史上僅有四位: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他們先後冊封的皇后共有五位,其中順治兩位,這兩位皇后皆是由成婚來冊立的,在第一位皇后被廢後,又冊立了第二位皇后,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唯一的一例。

順治皇帝福臨親政前,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已為他聘娶了蒙古科爾沁部落卓禮克圖之女博爾濟特氏(即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為皇后。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十三日,剛滿十四歲的福臨舉行大婚,並冊立博爾濟特氏為皇后,這是福臨的第一位皇后。

然而才過了兩年,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四日,順治忽然下令大學土馮銓調查以前各代皇帝廢后的故事,其中用意不言而喻。朝中漢臣如馮銓、陳名夏、成克鞏、張端等人知道順治有廢后的打算後,紛紛進宮勸諫,請順治三思而後行,結果遭到了順治的嚴厲斥責。可見順治廢后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才做出的決定。他在解釋廢后的理由時說:「皇后壺儀攸系,正位匪淺,故廢無能之人。」但只憑這一點,似乎難以服眾。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再次下諭禮部:「自古立後皆慎重遴選,始可母儀天下。今後乃睿親王於朕幼時因親定婚,未經選擇,官閫參商,已歷三載,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於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室。」這道詔諭表達得很委婉,即是因為皇后是因姻親而定,未經精挑細選,其才能不足以作母儀天下的皇后,與皇帝也多有不和,故而上奏皇太后,廢黜皇后。

廢后的詔諭一出,朝野內外,為之震動。八月二十七日,禮部尚書胡世安再次上奏勸諫,說這件事沒有經過諸位王公大臣的公議,也未詔告天地宗廟,恐怕會引起朝野的妄加揣測,還請皇上慎重考慮。

八月二十九日,御史楊乘義等十四人聯合上奏說:「皇后未聞失德,忽爾見廢,非所以昭示風化也,懇請皇上三思。」順治主意已定,不僅沒有收回成命,反而下旨降罪這十四位上奏的大臣。朝中大臣看出順治廢后勢在必行,不可能有迴旋的餘地,再奏也是徒勞,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惹禍上身,所以無人再敢勸諫。

令人深思的是,在這次廢后過程中,進諫的全是漢族大臣,而滿臣卻三緘其口,不發一言,連孝莊皇太后也未加阻止。有人認為,由於這樁婚事本由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下聘,此時多爾袞已死,並且已追其罪。順治要廢皇后,滿臣當然要避多爾袞之事。但深受儒家學說影響的漢臣們以為與禮俗不和,於是群起進諫。其實早在順治八年二月就已經揭發了多爾袞的罪行,而八月才迎娶皇后,由孝莊皇太后主持,與多爾袞並無關係。孝莊皇太后之所堅持這門婚事,是由其政治原因的,那就是與蒙古貴族聯姻,這樣一來既可以交好蒙古,鞏固北部邊防,孝莊皇太后又可以掌握後宮的權勢。

那麼,博爾濟特氏皇后究竟為何被廢呢?真是因為其無能嗎?據《清史稿·后妃傳》記載,順治向來節儉,而皇后卻鋪張督侈,並且還經常妒忌其他后妃。很顯然,順治廢后有兩點原因,一是皇后奢侈,二是她善妒。順治曾說:「聯素慕簡樸,廢后則僻嗜奢侈,凡取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繡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奢侈誠然是順治廢后的一個理由,但並非主要原因,善妒才是皇后被廢的關鍵所在。順治在《御製孝獻皇后行狀》中說:「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刻甚,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雖聯一舉動,靡不猜防,故聯別居,不與相見。」從這裡可以看出博爾濟特氏皇后的善妒是她被廢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第一位博爾濟特氏皇后的被廢是其自身原因的話,那麼第二位博爾濟特氏的被疏則是另有原因。

就在順治廢后的第二年,即順治十一年(1654年),又是在孝莊皇太后的主持下,順治冊封科爾沁貝勒綽爾濟的十四歲女兒博爾濟特氏為妃,同年六月立為皇后,這即是順治的第二位博爾濟特氏皇后—孝惠章皇后。她是第一位博爾濟特氏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從這裡可以看出孝莊皇太后為皇帝主婚的目的,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由於順冶親政以後,諸多見解不同於孝莊,這也就為他第二次廢后(雖未廢除)埋下了伏筆。

孝惠章皇后心地善良,待人處事謙和恭順,但順治也不滿意,嫌她「乏長才」,所以對她很是疏遠。不過這時,順治並沒有廢后的的打算。真正讓順治產生廢后念頭的,是董鄂妃的出現。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董鄂妃入宮,立即得到了順治的青睞,順治對其寵幸備至。同年十二月,就將她封為地位略低於皇后的皇貴妃,直逼皇后之位。此時順治由於不滿其母后為其所立的皇后,加之他對董鄂妃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愛戀,於是他就有了第二次廢后的念頭。

順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由於皇太后身體欠安,順治孝惠章皇后侍奉不周,並以此為藉口,下令停止其行使中宮皇后的權力,這也是第二次廢后的一個信號。順治在後來歷數皇后過錯時說:「朕為了皇太后祈禱於上帝壇,繼爾宮中再祈禱。而皇后卻未曾問過一句,也沒有派人來問候過,此違孝道」。他在貶低皇后的同時,為了能讓董鄂妃順承皇后之位,大誇其美德。

但這一次廢后遭到了孝莊皇太后的強烈反對,在皇后被停職的第三個月,孝莊下令恢復舊制。孝莊深知,順治立董鄂妃為後,這不僅於安定邊防無益,對她自己也無半點好處,她當然不能容忍,所以極力阻止順治廢后。

雖然順治第二次廢后未能如願,但對孝惠章皇后已是很疏遠。孝惠章皇后一生沒有誕下龍子,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順治對她並無感情。

相關焦點

  • 順治皇帝福臨和董鄂妃相愛而不終,董鄂妃生世卻也成了謎?
    愛新覺羅·福臨先帝清太宗駕崩而去,大清朝由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繼承大清皇位,年號改為順治,於崇德八年(1643)登基。順治皇帝登基後,由碩睿親王多爾袞和攝政王輔政。順治七年(1650)順治皇帝失去了左膀右臂的碩睿親王多爾袞!失去了一員得力大臣,多爾袞出塞狩獵,死於糜爛,福臨得以提前親政。順治皇帝僅在位十八年!
  • 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順治橫刀奪愛是真的嗎
    清朝的12個皇帝裡,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神秘色彩很濃厚。這位皇帝出家的傳聞廣為人知,不過據《清史稿》記載,他並沒有出家。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的確有出家的傾向,與海會寺的憨璞和尚相談甚歡,後來僧人玉林琇打消了他出家的念頭。
  • 董鄂妃仙逝,順治帝萬念俱灰鬧出家,後為何沒有成功?
    董鄂妃仙逝,順治帝福臨萬念俱灰,意欲出家。順治帝此舉,在皇室猶如平地一聲雷,在紫禁城裡炸響……當朝皇帝出家,歷史上不是沒有先例。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就是首位。蕭衍是最會鬧出家,他都記不住有多少回了。第一次是他到同泰寺捨身出家。
  • 少年天子福臨,痴情董鄂妃
    福臨,年號順治。 少年福臨的命運,如同他的名字一樣: "福"從天上降"臨"。 同皇叔的關係: 沒有多爾袞的支持,福臨無法登上皇帝寶座,有多爾袞在,他就要生活在皇叔攝政睿親王的陰影裡,有名而無實
  • 清朝第一例廢后之後的故事:順治帝的後三位皇后,包括摯愛董鄂妃
    清世祖順治帝一生先後有過四位皇后,分別是第一任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第三任孝獻皇后董鄂氏和第四任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第一任皇后是攝政王多爾袞和孝莊太后強塞過來的,順治皇帝極其不喜,最終在兩年後成功廢后,這也是清朝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的廢后。
  • 深宮秘史:揭秘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到底是出家還是病死了!
    那就是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傳說這位順治皇帝為情所困,出家當了和尚,斬斷情緣,阪依佛門,但是這畢竟是野史的說法;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當時皇宮裡正在蔓延一種叫天花的傳染病,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和她的兒子都染上了天花而死,順治皇帝也未能倖免,一同西去;最後是患上天花但是僥倖活下來的康熙得以上位,真相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一起揭秘清朝來了解一下這位順治皇帝真的是出家了,還是去世了!
  • 董鄂妃怎麼死的?揭董鄂妃和順治帝生死之戀的真相是什麼!
    董鄂妃怎麼死的,對於董鄂妃這個歷史上以端莊賢惠而聞名天下的女子。對於她大家有很多議論,有關她的身世,一直都是一個未解之謎。大家也都很好奇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董鄂妃是怎麼死的?董鄂妃和順治帝之間那段讓世人都羨慕的愛情是什麼樣的?下面小編和你一起走進董鄂妃和順治帝之間的故事。
  • 《少年天子》福臨不是個好皇帝?順治和皇太極是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福臨去獵場打獵,只有安郡王一個人敢來勸他不要廢后。這才是真的忠臣。你要前進,我助你一臂之力。你要後退,我防止你掉入萬丈深淵。也就是面對安郡王,福臨才能說出朝堂上不能說的實話。但是福臨偏偏不信邪,他是一個好皇帝,但是身為一個皇帝,他還是不能夠做到像孝莊要求的那樣,摒棄自我的情感,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大清。在身為皇帝的同時,他也有自己身為普通人的需求,而且皇后作為一個後宮管理者,顯然是失職的。
  • 大清朝史上懸案,「生死不明」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在多方利益權衡之下,最終多爾袞以武力扶立福臨繼位。崇德八年順治皇帝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實際清廷由多爾袞控制。順治皇帝也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影視劇中的順治皇帝獨寵董鄂妃執政後期順治皇帝「獨立特行」放著漂亮的皇后不要獨寵董鄂妃,源於一位外國人「湯若望」,湯若望是一位德國的傳教士,將西方的自由學說交於順治皇帝,使得順治皇帝奉為至寶,也使得他最後為了崇尚自由而獨寵董鄂妃
  • 順治帝24歲駕崩,除了董鄂妃誰也不愛,為什麼他還有14個孩子?
    皇帝三宮六院那都是標配,畢竟江山需要後繼有人。而且皇帝的婚姻從來不自由,那一個個妃子後面連著的家族都需要照顧到。所以皇帝婚姻說到底就是鞏固統治需要。像滿蒙一直都有聯姻傳統,清朝皇帝後宮裡沒幾個蒙古貴族格格都不正常。順治的母親孝莊文太后就來自蒙古。他的前兩位皇后都來自蒙古貴族。
  •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為什麼要去崇禎墓前痛哭?看到原因後恍然大悟
    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但也是清朝最可憐的一位皇帝,他六歲登基,二十四歲去世,做了十八年的皇帝。在這十八年中,將近一半時間都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多爾袞死後,好不容易熬到頭的福臨卻又與母親孝莊太后、甚至與大臣們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福臨雖然是皇帝,但是許多事情他並沒有選擇權,沒有決定權。
  • 皇帝難過美人關,「情痴」順治帝為了她甘願出家,放棄江山
    有一位皇帝也不例外,他因為美人甚至要出家,放棄大好的江山和手裡掌握的重權。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了,他就是愛新覺羅·福臨,清朝時期的順治皇帝。在1643年時候愛新覺羅·皇太極抱病死了之後,當時只有六歲的福臨繼承了父親皇太極的大業當了皇帝,成為了第一個大清皇帝。就像他的名字福臨一樣,有福氣的命運來臨,福臨就這樣開始了讓世界上所有人羨慕的皇室生活。
  • 順治與董鄂妃的愛情悽清美絕,背後卻藏著很汙的順治殺弟奪妻案
    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冊妃典禮,並頒詔大赦天下。在大清近三百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庫至今還保存著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詔書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榮,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 清朝皇帝多好色:順治奪弟媳,乾隆為嫖妓廢后
    譬如愛新覺羅.皇太極,先是娶了自己姑姑博爾濟錦氏,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又娶了博爾濟錦氏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後被封為莊妃,生了順治帝福臨和三個女兒;後來還娶了博爾濟錦氏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莊妃的親姐姐,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 在皇太極死後就發生了孝莊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盜嫂」的事件,而當時滿洲皇族視之為滿洲習俗理所當然,並不為恥。
  • 清朝最具爭議的皇帝,順治一生傳奇,能當皇帝因為他的名字是福臨
    研究過清朝歷史的人,會發現清朝皇帝基本都是「突然死亡」。皇太極之死,歷史記載「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突然死亡。」 順治之死,歷史記載「十八年正月初二,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 」
  • 寧願出家也不做皇帝,回顧順治帝一生,解開帝王背後的無奈
    ,莊嚴肅穆的登基大典上,小福臨接受了文武百官的跪拜,這一年他成了順治皇帝。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順治就對孝莊袒露過自己的內心想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此也看出順治皇帝的內心一直以來都是極度鬱結的,除此之外,順治皇帝這一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與董鄂妃悽美的愛情故事
  • 順治帝為何總喜歡與庶妃生孩子?
    但順治帝的子女,大部分都是與庶妃生的,那麼順治帝為何總喜歡與庶妃生孩子呢?這與大清的制度有關,一般皇子在沒有結婚前,都會放幾個丫頭侍奉,這幾個丫頭將來是要被收房的,也就是侍妾的身份。順治帝的皇長子牛鈕生於順治八年,他的生母是順治庶妃巴氏,最早的稱呼是筆什赫額捏福晉。
  • 董鄂妃:一生傳奇的傾世皇妃,受盡寵愛卻紅顏薄命!
    董鄂妃與順治一起生活的日子裡,她服侍好皇帝、尊敬皇后、孝順皇太后,可以說是勤勤懇懇地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順治一直都認為董鄂妃是最懂她的人,是他的紅顏知己,但是這位紅顏知己卻沒能真正的陪他走到最後。順治批閱奏摺時,董鄂妃總是伴其左右。有時順治看奏摺看得心煩就草草地將奏摺內容大致瀏覽一遍就丟在一旁。而這時董鄂妃就會勸導他要認真、仔細地批閱。不能忽視上面的重要內容。
  • 董鄂妃身世之謎_未解之謎
    可能是因為她們倆的姓中都有一個「董」字,一些文人在編寫野史時,為了使情節離奇,有吸引力,或出於對清朝皇帝的故意中傷,於是便採用了移花接木之術,將董小宛說成是董鄂妃了。其實,董鄂妃的「董」是滿語譯音,「董鄂」也有譯為「棟鄂」、「東古」、「冬古」、「東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