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美國主要用二種方式收割人才,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美國一直在全球收割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矽谷有超過2萬多名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美國收割人才主要採用兩種手段:一是豐厚的待遇。美國一直採取高薪的方式,收割全世界的頂尖人才。二是寬鬆的工作方式,美國一直倡導自由,工作環境也相對寬鬆,這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可能是最喜歡的工作環境。
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據了解國內最頂尖的清華大學,每年培養的優秀人才,有16%左右的畢業生選擇出國,主要是去往了美國。更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出去後很少再回國工作,都是留在了當地,造成了國內大量人才的流失,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呢?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個科技人才,肯定是要做研發工作。而研發對工作文化是有特定要求的。有能力的研發人員需要一個合作、開放、創新、包容、相對平等的工作環境,才能發揮其價值。而國內大部分地方、甚至包括科研院所,工作文化很具等級性,團隊的研發思路、資源分配等主要由領導一人說了算,對團隊的影響主要來自於位子所帶來的權利,而不是對技術問題的客觀理解與看法。但在國外,絕大部分情況下,研發團隊開會往往是各抒己見、討論激烈,在討論技術時沒有領導不領導。而國內很多時候往往領導說了算,即使技術上明顯不合理,下面的人也只能硬著頭朝著領導指示的方向往前走。
這是大多數研發人員選擇到國外去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等級性是刻在人骨子裡的很難去改變,所以這個問題則需要研發人員的共同努力,將等級觀念和資歷優越感捨棄,在研究課題上保持客觀態度。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往往是最重要的!
國外社會三大保障:醫療、教育、養老,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在如此大的待遇誘惑下,也使得大部分人才流入海外,所以很多時候即使國內工資、職位明顯要高,很多人也不願意回去。國內近些年在這些方面有很大提高,但差距還不小。
目前中國大部分行業仍然處在上升期,這個基本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個人的職業前景。再以我所在的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為例,國外已經成熟甚至萎縮,待在國外職業上升的可能性相比國內更低。
並且,國內很多行業或公司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定水平,但距離國外還有一些差距,這些公司往往有很強的意願以高職位高薪水直接從國外同行業公司挖人,尤其有些公司還在全球化布局,若是在這種情況下回國,其職業前景是國外完全不可比的。
不得不承認,美國一直採取的高薪誘惑和寬鬆的工作方式等等因素使得人才大量流入海外這一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可從貿易戰至今美國一直極力打壓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和機構,並且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有在美國處理方法上也逐漸能看到美國政策上的弊端。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生和高端人才選擇回到國內發展,為祖國添磚加瓦。
對於美國利用高薪和工作環境這兩種方式吸引國內人才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出擊呢?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小編言論、觀點上的不足也歡迎大家評論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