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經濟學理論和專業術語可能顯得過於深奧。但如果用通俗的故事進行表述,那麼原本生澀的概念和和內涵就會在趣味生動的故事中變得容易理解。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一書,就採用了這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嚴密的邏輯和幽默輕鬆的講述方式結合在一起。
作者郭凱,先後獲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現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本書「是將經濟學模型文字化的一個嘗試」。
書中引用了這樣一則諷刺經濟學家的笑話——兩個經濟學家——甲和乙,在路上散步。突然他們發現前面有一堆狗屎。
經濟學家甲突發奇想,指著那堆狗屎吃對乙說:你要是能把這堆狗屎吃掉,我口袋裡的50萬歸你。乙猶豫一下,但還是鼓起勇氣把狗屎吃掉了,得到了甲的50萬。
他們走了不一會兒,又發現了另一堆狗屎。這時,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了,這50萬還你。甲毫不猶豫地把狗屎吃了,得到了本屬於自己的50萬。在回家的路上,乙若有所思地對甲說:剛才我們一共吃了兩堆狗屎,可是,除了噁心,我們誰也沒有得到什麼。
甲想了一下說:錯了,我們為社會創造了100萬的GDP!
作者指出雖然這則笑話充滿變態和荒謬性,但也承認「這個故事試圖在說GDP是一個很具誤導性的指標。
在這個意義上,這個說法是對的。」的確,通過這樣一則惡搞的故事,但GDP的誤區,也就昭然若揭了。
就我們每個普通人而言,小到超市購物,大到買房置業,每天都在做出經濟決策,朦朧中也都感覺到自己的決策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響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
譬如,該不該對月餅徵稅?房地產的限購令和限價令會給我們帶來福利嗎?
人民幣升值讓普通人的財富增加還是縮水?中國外匯儲備越來越大,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樣的問題,經濟學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不用說給大眾說明白了。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一書中的主人公「王二」,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筆下的一個名字。
郭凱出於對王小波作品的喜愛,在本書中以「王二」作為遊走於經濟世界的人物——他時而是佃農,時而是進城的打工仔,時而又搖身一變,成了小企業老闆或寫字樓裡的小白領。
總之,「王二」是中國普通民眾中的一員。「王二」賣糧、買地、蓋房子、裝修、記帳、打工、開公司、買火車票、上「三險一金」、去香港打醬油……通過「王二」時而平淡,時而又光怪陸離的故事,作者把中國重大的經濟問題娓娓道來,將原本深奧的經濟學原理生動地呈現給讀者。
對於大眾讀者和經濟學界來說,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濟學暢銷讀本,能夠帶來思想的啟發和閱讀的快樂,並幫助人們做出更為理性的經濟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