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社區在2007年和2008年開辦過11節電腦培訓班,現在好幾年過去了,很多過去沒學過的老同志又跟我們提要求,希望居委會能再開辦電腦培訓班。這不,通知發出去沒幾天,就有27名老同志報名。」近日,記者見到槐蔭區綠園社區居委會主任於翠傑時,她正和工作人員商量著修改電腦培訓班開班的方案。「儘管只是在居委會電子閱覽室裡上課,但大家都非常認真。有些老同志已經會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我們就把培訓班分為了初級班和中級班兩個班,避免出現學員跟不上進度的情況。」於翠傑說,社區居民大都是知識分子,別看他們平時不太愛交流,但到了網上都特別活躍。
讓居民「春天有個好心情」
除了近期將要開班的綠園社區蒲公英電腦培訓班,於翠傑還在忙著籌備5月份舉辦的「春節有個好心情」社區第七屆科普節。從2008年舉辦第一屆社區科普節開始,除了2014年因為社區辦公用房改造裝修停辦一年外,社區科普節年年舉辦。如今,「春天有個好心情」社區科普節對社區居民來說,關注度已經不亞於「三八」婦女節和「五一」勞動節。
「綠園社區是在濟南鍛壓研究所家屬區基礎上成立的,居民大都是知識分子和退休老同志,很多人生活圈子很小,愛較真,不怎麼與人交流。」於翠傑說,2007年5月,一位居民從四樓跳下摔成重傷,後來診斷該居民患有抑鬱症。「身體有病可以吃藥,但心理不健康只靠吃藥治不了」,這名居民愛人的一句話讓社區開始考慮如何開展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當時正好趕上2007年市科協舉辦心理健康進社區活動,社區決定與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籤約,聯手在居民心理健康科普上開展合作。在多次調研後,大家認為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的最佳時間,於是一個以「春天有個好心情」命名的社區科普節就正式確定,並逐漸成為社區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把服務做到居民心坎裡
從2008年第一屆科普節開始,綠園社區連續6年舉辦科普節,從第一屆「快樂生活大家談」講座,到第二屆「唱出好心情」經典老歌PK、再到「秀出好心情」陽光風採生活照片展和「學出好心情」科普知識展以及第三屆的「好心情」主題,每一屆社區科普節都會圍繞心理健康設置環節,通過心理遊戲、大學生心理劇、抽出好心情、幸福樹等形式拓展居民心智,解決居民不好意思當面提,但確實存在的心理難題。「科普節結束後,居民們都說,小社區辦出了大科普節,社區把服務做到了居民心坎裡。」於翠傑說。
「到2011年科普節做了3屆之後,當時進入了一個瓶頸期,舉辦活動面臨經費、人員、創意等很多困難,加上居委會當時面臨著創城、創衛的任務,一度也想過要停辦。」於翠傑說,但在街道辦事處和區科協的支持鼓勵下,最終科普節得以成功舉辦到去年。「有一段時間,居民見到我就問,今年的科普節什麼時候搞?每年都有的活動今年突然沒舉辦,居民就像少了些什麼似的。」於翠傑說,去年因為居委會辦公用房裝修,本來應該在春天舉辦的科普節就沒能辦成,但從科普節嘗到甜頭的居民卻一直惦記著,希望「春天有個好心情」能一直延續下去。
為居民搭建起交流平臺
「今年的社區科普節將以『樂』字串聯,往年受居民歡迎的『紅歌PK』、『心理劇』和『信任背摔』等傳統環節仍將延續,除此之外,科普節還將開展飲食健康、食品安全和科普大篷車進社區等活動。」說到將要舉行的科普節,於翠傑說,市、區科協和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給了不少支持,科普節為居民搭建起一個健康交流的平臺。除了科學文化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看著很多過去眉頭緊鎖的居民現在變得陽光、健康,笑容掛在這些老知識分子的臉上,居委會幹起工作來很滿足,沒有理由不把「春天有個好心情」繼續做下去。「我現在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綠園社區成功舉辦科普節的做法可以在更多社區展開,讓提高居民科學素質成為大家的一致行動。」於翠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