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爾,新娘子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代家長的做法太智慧了!

2020-12-23 黃門左侍郎

新婚燕爾,新娘子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代家長的做法太智慧了!壓箱底的現代含義大家都懂,舊時的「壓箱底」,有多少人見過?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組建自己的幸福小家庭,是人生之常。男婚女嫁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所以,從古至今的婚禮都注重儀式感。其間,還流傳下許多約定俗成的婚姻習俗,比如,合巹酒、鬧洞房、三天回門,還有陪嫁的壓箱底,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碎事」,其實蘊藏著古人的大智慧的——他們給予新婚的,是一組生動形象的「新婚課」。

古婚俗,拜完天地後,一對新人得喝合巹酒。什麼是合巹酒呢?合巹酒,即古人的「交杯酒」。

古人的交杯酒為何叫合巹酒呢?這得要先弄清楚「巹」字是啥。巹,讀作jǐn,古代結婚時用作酒器的一種瓢。這種瓢的原材料為瓠瓜,俗稱苦葫蘆,味苦不可食,多用來做瓢。在古代,結婚時人們用它作盛酒器;合巹,始於周朝,為舊時夫妻結婚的一種儀式。古人結婚儀式上,會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而又以線連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飲酒,同飲一巹,象徵婚姻將兩人連為一體。喝了合巹酒就是一家人了,所以,古人成婚又稱合巹。

新人喝合巹酒的習俗,在有些地方又演變為喝「團圓酒」,時間一般在正式婚宴結束後,後廚再專門為新人準備一桌酒席,由族中能說會道的已婚女子來主持,每給新娘子夾道菜,還不忘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比如,在我們老家,就有這樣的喊頭:「吃個菜蔸,來個小禿(小禿,意指男孩兒。來個小禿,就是生個兒子)」「吃個菜杆,來個小嵬(小嵬,指的也是男孩兒)」這樣的「團圓酒」,是有著極強的暗示性的,那就是,既為人婦,接下來就是要承擔起為夫家延續香火的重任。

喝完團圓酒後,下一個環節就是鬧洞房了。老家有句俗話,叫「新人房中無老少」,說的是,鬧新房時,是不受傳統禮節約束的,無論長輩還是晚輩,都可以放開了給新人開玩笑。這樣,一是讓新娘子能對夫家的親人有個感性了解,增加感情互動,另外一個,就是鬧新房中的主題,與喝團圓酒時的內容是一樣的,仍是以夫妻生活相關的。這樣的鬧,目的是讓新娘慢慢適應新環境,在與眾人的調笑中,放下羞澀,為晚間的千金不換的「春宵一刻」作好準備。

眾人鬧完了,瘋累了,便陸續散去,新房才徹底屬於一對新人。那麼,新婚之夜的高潮就適時而至。

新婚過後,一般的地方都有三天回門的習俗。回門又稱歸寧,是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這時的新郎見到嶽父嶽母,就應改口為爸爸、媽媽,為整個婚禮正式收尾。嶽家還要設宴款待新女婿,有的女方親戚還要鬧女婿。

古人之所以選擇小夫妻新婚三天回門,是因為,那時的新婚男女,在婚前是沒有交往的,積攢了很久的激情,在新婚之夜突然暴發,新娘子的身體有時會承受不了傷痛的,所以,這時得給她一個休息、緩衝的時間,回到娘家是最好的休息,因為,古代的婚俗中,出嫁女歸寧,在娘家是不能與夫君同房的,這樣,她就可以安安靜靜地睡個好覺了。

另外,三天回門,也是給新娘子與母親或娘家嫂子們一個私密交流的時間,主要話題,是新娘子這兩天的夫妻生活是否和諧,如果兩人的相處出了問題,娘家的已婚婦人給出建議與解決辦法。畢竟,那時的人都很封建,這種私密之事,在女子未出嫁前,是很難開口交流的。

為了彌補夫妻生活指南缺失的這一短板,古人還想了一個歪招,那就是在女子出嫁時,娘家會陪嫁一份「壓箱底」。所謂壓箱底,中國古代有一種為新婚夫妻進行啟蒙教育的實用工具。它或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也或是一些畫片,上面描繪的也是男女之事。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闢邪,等到女兒出嫁前,母親就會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紅樓夢》中寫道,丫環傻大姐在大觀園假山上撿到「兩個妖精打架」的香囊就屬此類。因為古代傳統文化認為,閨閣之樂極其隱私,不足為外人道,否則便傷風敗俗,未出嫁的女子更不宜觀看。所以這些東西雖普遍流傳,卻總是秘不可宣,以至於丫環撿到一個繡春囊竟引發軒然大波,造成賈府主子抄檢大觀園的行動。

而現代人所說的「壓箱底」,一般是指看家的寶貝,或者壓在箱底的值得珍惜或珍藏的有一定意義的物件,又比喻把看家的本領都用上了。

在結婚這件事上,古人可謂是煞費苦心,從合巹酒、鬧洞房、三天回門,到陪嫁的壓箱底,無一不包含著巨大的愛心與善意。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更新,有些事情,人們在婚前就已經輕車熟路了,新婚就變得沒有那麼神秘與恐怖了,所以,作長輩的再不需要如此大費周折了,這些陳規舊習才逐漸被現代人所拋棄。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代新娘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些事情,必須在娘家做
    眾所周知,結婚生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來都非常受人的重視,結婚的過程也是非常的繁瑣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所要遵循的禮節就比較多了,特別是古代成親的流程,並不像如今這麼簡單,要經過納採、問名,再納吉、納徵,最後請期、親迎,在舉行各個步驟的時候,都要非常的認真,夫妻兩人在洞房之前也是不能有任何接觸的。
  • 為什麼在農村新郎新娘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哪些講究呢?
    對於農村剛結婚的新郎新娘來說,農村有這麼一個習俗,就是結婚第三天的時候,新郎必須要帶著新娘去嶽父嶽母家,這就是農村人所說的「三天回門」,那麼為什麼在農村有三天回門這麼一說,三天回門又代表了那些意義?下面就來給大家一一解釋一下,以免很多人都還蒙在鼓裡,不知道三天回門有何意義所在了。
  • 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可算開了眼
    但是這之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就是,新娘在結婚三天後要回娘家。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可算開了眼我國傳統結婚有很多的習俗和規矩,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結婚後要回門是大家都有的一種習俗。回門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民間婚俗,是指新婚夫婦成婚後首次回娘家,又稱歸寧。回門是漢族傳統的婚姻習俗。
  • 古人結婚後,為何會有「回門」的風俗?有些私密事只能回娘家做
    新郎回門是中國傳統習俗,大約從春秋時期便已誕生。通常情況下,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帶著新郎回娘家。因此,回門又被稱為「歸寧」。有些人感覺不理解,人家夫妻新婚燕爾,為何剛結婚便要回娘家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人的「良苦用心」。回門作為婚禮的最後一項儀式,第一個作用,便是表達新婚夫婦對女方父母的感恩。女方父母含辛茹苦地將女兒撫養長大,女兒突然嫁人了,心中難免會有失落之情。
  • 為什麼結婚三天後女方要回娘家?「婚後三天回門」原來大有講究
    在我國傳統婚姻禮俗中,新娘子嫁人稱為出門,在男方家稱進門,這是最重要的儀式,而回門則是僅次於進門的婚俗儀式,在夫妻二人的整個婚姻過程中屬於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據一些史實資料顯示,新娘結婚三天後回門這個習俗,從戰國時期便已有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麼這個習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結婚3天後為什麼要回門?因為有件事很害羞,只能回娘家
    結婚3天後為什麼要回門?因為有件事很害羞,只能回娘家古往今來,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洞房花燭夜」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會遇見的「大喜事」。可是古代女子結婚的規矩繁多,婚後女子輕易是不會回娘家的,但是結婚三天後回門成為了不分貴賤的所有家庭都遵守的規矩,即便是現在,女子婚後也要回門,可是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門呢?這首先跟古代的婚姻制度有關。
  • 為什麼新婚要「回門」,時間為何定在新婚後的第三天?
    迎親中國民間的新婚「回門」時間因地方不同,習俗稍有差異,所定的回門日子也不盡相同,但大多數為第三天。之所以確定第三天這個日子,主要是由古代婚姻習俗決定的。此書充分肯定了古代新婚後夫婦回門習俗的科學性,認為新婚後定在第三天回門,合理地安排了新婚夫婦的休養時間,符合現所提倡的新婚衛生健康,尤其有利於女方的休息和身體恢復,使夫妻之間以後的生活更加和諧幸福。
  • 在農村,新婚三天後要「回門」,為什麼不是兩天?看完你就明白了
    儘管時代在變遷,但是像三媒六聘、定親、送日子、迎親、拜堂、洞房花燭夜、回門、謝媒等傳統結婚習俗,在當前許多農村地區依然保留著。今天農村娃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結婚之回門的習俗,為什麼在農村新婚後三天要回門,為什麼不是兩天呢?這裡面啥典故事和講究呢?
  • 婚後第三天回門有什麼講究?年輕人不懂長,輩還是要知道
    婚後第三天回門有什麼講究?年輕人不懂,長輩還是要知道結婚對於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都是特別喜慶開心的一年事情,在中國關於婚禮有很多的習俗有很多婚前的,也有許多婚後的規矩都需要兩個新人來遵守,婚前的比如說結婚以前一個月兩個人新人不可以見面,還有婚後的三天兩個新人一起回門,我就是回新娘的娘家。那麼有什麼講究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
  • 新娘回門要知道的風俗禁忌(備婚記)
    新人夫婦結婚後都要回門,這是中國傳統習俗,從春秋時期就有回門之俗,延續至今。回門也是有講究的,在我國習俗裡長輩都比較看重,但是隨著現在結婚族的年輕化,很多新人都不太清楚回門的禮節,容易忽略了風俗習慣。那麼結婚新人回門都有哪些習俗講究?
  • 結婚之後需要「回門」,「回門」都有哪些禮節,您知道嗎
    「回門」又被稱作「請回門」、「歸寧」,是新婚二人完成新婚大禮後,新娘子首次回娘家探親。屬於民間傳統風俗,新婚二人雙雙諧行回娘家也被稱作「雙回門」。「回門」屬於新婚二人婚後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妻二人成雙配對的參拜女方父母和親戚,禮數必然少不了,咱們就來聊聊「回門」裡面的一些禮數。首先「回門禮」的時間,就是婚後幾天行「回門禮」?我國地大物博,文化差異巨大,各地有各地的「回門禮」時間。但是大多數都是結婚三天行「回門禮」,也有結婚後第三、六、七、九、十天回門的。
  • 如今為何有新婚「回門」的風俗?因為有件「害羞」事只能在娘家做
    如今為何有新婚「回門」的風俗?在古代時候對於女子的規矩禮儀是最多的,那是由於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現如今女性社會地位已經有所提高,之前的封建禮儀很多都已經不存在了,流傳至今的就是一個有關於結婚時候的風俗就是「回門」。「回門」我們都知道,就是在新媳婦兒出嫁三天之後才能再次回到娘家。
  • 婚後三天要回娘家,原來「回門」的禮節有這麼多
    所以,回門又被稱作「歸寧」。由以上記載中,我們也可看出,「回門」的習俗實已在中國流傳了有3000年之久。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回門」的習俗,只是時間或有些許不同。大多數地方都是在婚後三天回門,也有些地方是在婚後第二天回門,比如湖南。
  • 你們知道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娘家嗎?沒想到還有那麼多講究!
    新婚夫婦結婚三天回娘家是漢族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婚俗禮儀,俗稱「回門」,「回娘家」、「雙回門」、「回頭趟」、「換姑爺」、「三朝」、「三朝回門」等,禮儀上大多稱為"歸寧"、「省親」,稱為回門的地方最多,之所以稱為回門,多是指對應結婚來說的,因為結婚拜堂稱為進門,比如說把新娘子娶進門,這代表著新娘子進入了男方家裡,成為了男方家的一員。
  • 新婚燕爾、勞燕分飛、鶯期燕約,古代為何愛用「燕」字特指情侶?
    新婚燕爾、鶯期燕約、勞燕分飛、雙飛燕,「燕」字在很多時候代表情侶。古語大多是晦澀難懂的,所以我們要追其源,溯其本。新婚燕爾在漢語詞典的解釋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後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可見最早的時候,新婚燕爾並不是祝福的詞語。
  • 回門習俗禁忌大全(不能錯過的回門環節)快帶走吧~
    回門必知小貼士1、回門時間中國的傳統習俗中有「三朝回門」的說法,新娘在結婚後的第三日、第大日或七、八、九白回到娘家,也有滿月回門探親,不過現在的回門時間通常是婚後的第三天2、回門穿著回門穿的衣服也是有講究的,需要男方給新娘買,表示對新娘的尊重,但是也不能穿著太隨便,回門可以穿色彩比較喜慶的旗袍,或者比較莊重一點的小禮服都可以。
  • 新娘回門禁忌,這6點要注意
    雖然回門宴沒有結婚那麼隆重,但也是有講究的,新人們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1、回門的時間按中國的習俗,古時有「三朝回門」的說法。一般新娘在婚後三天、六天、七天、八天、九天回到娘家。不過現在為了方便省事,一般回門時間在婚禮後的第三天。
  • 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 新婚回門有什麼講究?
    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 新婚回門有什麼講究?時間:2018-09-21 20: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 新婚回門有什麼講究? 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新人結婚後的第三天,男方要帶著新媳婦和禮物回到嶽父嶽母家,俗稱回門。
  • 新娘回門誰去接,新娘回門的穿著講究
    回門又稱歸寧。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後,新娘要攜新郎回娘家,認門拜親。那新娘回門應該由娘家的誰去接,回門穿著又有什麼講究呢?回門的時間新娘回門的時間一般都是在結婚後的第三天,不過在有的地區也會有當地特有的婚俗文化,我們儘量多了解一下當地的習俗,按照當地的習俗來確定回門的時間就可以了。
  • 搞笑:為何古代拜堂新娘要有人扶?腦筋急轉彎
    為何古代拜堂新娘要有人扶?---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古代結婚中國新娘一般穿紅衣,外國新娘喜歡穿白紗,從顏色上看就很不同。還有,古代拜堂新娘子還要蓋上蓋頭,為什麼要有紅蓋頭呢?嗯,估計古代男女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夫妻結婚之前連面都沒見過呢。如果新娘長得太醜的話,那男方看到了中途反悔,不拜堂了,那怎麼行呢?所以,新娘子還沒有入洞房之前把頭蓋住,不讓新郎看到,等到入洞房揭蓋頭時,新郎想要反悔已經晚了,已經拜過堂了,大家都可以證明呀。生米煮成熟飯了,那只能罵媒婆欺騙了自己。當然,如果新娘很漂亮的話,那新郎就像是中大獎一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