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民謠不僅是一種情懷的表現形式,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簡單的吉他旋律,淺吟的歌詞,隱藏了許多人心底的夢想與童心。
如果你也喜歡民謠,必然會留意到一個美好的名字——程璧。
程璧的歌聲被歌迷稱為「離詩歌最近的聲音」。清新、乾淨、自然,帶著一點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她將詩與歌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譜出一首首明亮溫暖的歌謠,不染風塵,讓人難以忘懷
今天就跟著《女友》的獨家專訪,走近這位詩意滿滿的民謠女歌手。
從校園裡嶄露頭角的文藝少女,到北大接觸音樂創作的古典吉他愛好者;從被詩人們首肯的文藝女神,到中國民謠圈佔據一席之地的獨立音樂人……程璧看似靜謐似水的背後,是全身心投入的追尋自我、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的堅韌力量。
丨程璧:中國內地民謠女歌手、攝影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外文系日本語專業。推出《晴日共剪窗》《詩遇上歌》《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早生的鈴蟲》《光芒》等專輯。她的音樂獨具一格,文學性與音樂性並重,被稱為「擁有安撫浮躁心靈的詩意之聲」。
■ 感謝本文作者職茵。
01.詩意童真,造就文藝少女
「庭前花木滿,院外小徑芳,四時常相往,晴日共剪窗。」這是程璧少女時寫下的《晴日共剪窗》,字裡行間承載著童年時期的生活片段。成年之後,程璧為這首小詩譜了輕盈、鮮妍的旋律,聽來如同純真孩童裙裾飛揚的明媚時光。
童年時期,程璧跟隨奶奶住在一望無際的北方平原,在一個普通的四合院裡,周圍環繞著小鎮與農田,那裡如同歌詞裡描寫的那般,是孩子眼中的世外桃源。優雅的奶奶腹有詩書,舉手投足帶著詩情畫意,經詩詞的沁潤,程璧也保有詩性情懷。
她說:「那些兒時成長的記憶,已經化作或甜美或苦澀的味道,像是第一次嘗到米粥的滋味,第一次看到落雨屋簷下的水柱,成為了永遠的鄉愁。」
奶奶愛讀詩,父親也受到影響,整日在唐詩宋詞環繞的環境中耳濡目染,無需雕琢,程璧自然生長成文藝少女。
她說:「大學時,我開始喜歡讀現代詩歌,關注北島、海子、顧城,也關注東方美學。影響我很深的一本書是北大哲學系教授朱良志老師所寫的《中國美學十五講》,這部著作深刻影響和啟迪了我的審美傾向。」
多年之後,輾轉成為獨立音樂人的程璧,用空靈之聲唱出北島的《一切》,極簡和弦循環往復,如夜鶯婉轉和鳴,這歌聲迅速在豆瓣、蝦米等音樂APP中火起來,也在文藝青年中蔓延開來,勾起了人們對久違了的詩歌流金歲月的回憶。
這些都源自程璧大學時代對現代詩的迷戀與追求,那個屬於文學的黃金時代,儘管隨紛擾的世間煙火四散,但詩句中那些微妙的內心情感卻永垂不朽,即便時隔經年,依舊滌蕩人心,雋永恆久。
02.毅然轉身,遵從內心的自我
詩人王維,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著稱千年。程璧創作的有趣之處在於從未割裂文學與音樂之間的關聯,她為簡潔的旋律注入了更多文學色彩,文字與音樂共同完成的敘述場景,每一幀猶如山水清音般的圖卷。
追求一種靈性的純粹之美,是程璧獨特的表達方式。程璧認為,「文學的力量更深邃理性,給我思考;而音樂更多是情緒的出口,是一種情感釋放。」
從北大日語系碩士畢業之後,程璧帶著一把古典吉他,去了東京證券公司做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工作枯燥冗長,文藝之心蠢蠢欲動,音符從心中傾瀉而出,擋也擋不住。
是守在格子間的方寸之地,做一個墨守成規、為未來職業不斷規劃的白領,還是遵循靈魂中的自我,追隨音樂去實現「放逐」心靈?程璧在「安穩」與「動蕩」之間做出了選擇。
在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的設計事務工作室工作時,原研哉曾對程璧說:「我已經是你的粉絲了,你的聲音讓我非常吃驚,你的音樂我聽了很多遍。」
程璧在北大求學期間,原研哉曾在學校演講,程璧將自己的專輯《晴日共剪窗》送給原研哉,由此這位設計大師記住了程璧極具辨識度的聲音。
格子間裡那個看似囿於各種設計事務的姑娘,正在靜悄悄地積累,等待薄發。
原研哉這樣評價程璧:「透過她的聲調與音質,那些順著感覺進行的細膩氣息處理,讓我感受到如今中國的年輕女性在感受什麼,想要追逐什麼生活。」那段時間,程璧白天上班、晚上創作,一大批極簡的旋律被創作出來。
她說:「我想要把它們錄出來,便決定辭職回國。之後作品上傳到音樂平臺,很快收到很多反饋,於是我開啟了真正的音樂人之路。」
03.詩化音樂,亦是詩化的生活
其實,程璧真正拿起吉他,是北大讀研二那一年,她之前並沒有多少音樂基礎,觸碰到古典吉他的時刻,就像是找到了命運中突如其來的秘密鑰匙。
更加驚喜的是,她因為練習吉他,偶然發現了自己的譜曲能力,之後發現閱讀詩歌,格外能給她旋律的靈感。於是她把二者結合起來,寫出了一首一首歌,她覺得音樂和文學始終是相生共存的。
在音樂才華方面的晚熟,並未影響到程璧靈性的表達。她以飄忽之思、運空靈之筆,將北島、西川、田原、谷川俊太郎等著名詩人的代表作譜寫成歌,呈透明澄澈之美。
她說:「內心有詩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是詩意的。」詩歌之美,遇上音樂流淌,質地更加清朗疏浚,因此,北島打來電話,親自為她的專輯取名《詩遇上歌》。
程璧日常生活裡的閒情也是高度詩化的,她在歌唱、彈吉他之餘格外鍾情攝影,尋常日子在她的鏡頭下也會呈現出簡約恬靜、煙火嫋嫋的生活美學。
程璧將這個過程解讀為一種詩意,她說:「嚮往的生活狀態是自己想要的節奏,快慢皆宜。掌握好內心的平衡,只要是做的自己喜歡的事,就不會計較成本和得失。『雲在青天水在瓶』,日常裡的詩意不過如此。
創作已經變成我的生活方式,用音樂來表達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和情感的出口。我所敬重的音樂創作人,比如鮑勃迪倫、科恩、中島美雪,他們都是持續寫歌創作,到七十歲、八十歲。這也是我理想的人生。」
04.疫情期間,用音樂撫慰心靈
近日,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抗疫歌曲中,程璧一曲《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顯得格外輕靈、婉約、寧靜,穿越千年的詩詞經音符聯結,發人深省,清朗之音有種剔透的含蓄,以及安撫人心的力量。
1300多年前,千件刺繡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袈裟從日本送往長安,長安接收到如此深厚情誼,才有鑑真和尚東渡扶桑的佳話。
程璧心憂同胞,在疫情中看到這八個字潸然淚下,創作時她沒有寫多餘詞彙,只從浩如煙海的唐詩裡選擇了崔顥、王昌齡、韋莊三位詩人的作品,以及僧人長屋王的千古佳句。
她說:「在這些古老文字面前,我是失語的。任何自己的文字組合,都覺得唐突。因為那是真正經過時間驗證的最美妙的東西,我必須虔誠和敬畏,無需畫蛇添足。」僅用兩天,程璧便用清麗的音符,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三首唐詩循環往復、娓娓道來。
程璧說:「我為這八個漢字的古老詩句裡所展現的跨越時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觸動,人類需要精神世界,文化承載了歷史、時間和美。中國人對文化的歸屬感,也是對自我的認同感,旋律與詩歌的搭配,正是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方式。
我相信溫柔和共情,是看不見的卻最動人的力量,就像沒有母親的溫柔孕育就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的開始。音樂容易渲染和安撫情緒,但真正的心靈拯救還是需要靠自己。」
05.而立少女,關照女性際遇
儘管已過而立之年,但程璧依然覺得自己處在美好的少女時代。不過,成年少女已經開始以女性的視角審視自己和生活,從閱讀波伏娃的《第二性》開始,到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同為女性創作者,程璧對她們的人生經歷有共鳴之感。
她說:「我也開始意識到,為什么女性常常會被問到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而男性卻不會被問及此類問題。其實除了懷孕、生產,育兒的過程是父母共同要面對和分擔的問題,而不是按照固有觀念,女性就應該以家庭為中心,男性就應該在外面做事情。生產力和時代早已經改變了,人人有追求自己想要人生的權利,不分男女。我的伴侶,也一定是一個尊重我的事業理想的人,彼此互相獨立,但又因愛共生。」
這個時代給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讓女性可以完成跨越式成長。程璧覺得自己在求學、追尋音樂理想的路上,感受到了整個社會以及家人對獨立女性的鼓勵、欣賞、幫助、支持、引導。
她說:「回顧自己成長,作為女性,已經是備受『恩惠』了。我的奶奶是讀書人,她出生於民國時代,卻最早摒棄裹腳陋習,接受教育、讀書識字。我有一對開明的父母,我小時候,他們就跟我說,男兒有志在四方,女兒也一樣。他們沒有女孩就應該怎樣的慣有思維,鼓勵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充分尊重我的個人意願。」
當下時代,女性精神獨立、經濟獨立的步伐越跨越遠,雖然與鍋臺瑣事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但諸多女性依舊活出了他人眼中的自我姿態。
2020,女友全媒體正式啟動優秀寫手招募計劃,我們為你提供有競爭力的稿費,讓你有機會成為籤約作者……手快的作者已經留言聯繫我們,開始投稿啦,期待你我早日在「女友」相聚!
文丨職茵
編輯丨沐一
圖片丨受訪者提供
本篇圖文版權歸《女友》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