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每年八、九月份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感謝信就會接連不斷地送到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正當我無助時,收到了學校3000元資助金,感謝楊老師圓了我的上學夢。」「我是鄯善縣第一中學高一學生,我一定好好學習,用好愛心捐助,讓楊老師放心。」……
感謝信中提到的楊老師,就是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的院長楊波。多年來,楊波不改初心,堅持教育扶貧、公益辦學,幫助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圓了上學夢。
家在新疆鄯善縣的卡迪亞(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卡迪亞全家以放羊和棉花種植為生。父親去世、母親病重,讓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每天天還沒亮,卡迪亞就要起床,安排妥家裡的大小事情,還要趕兩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
「楊叔叔,你真的要資助我上學?」同楊波聊天時,卡迪亞不斷地在確認。「孩子,你趕上了好時代,國家和社會都很關注你們,學費的事情楊叔叔幫你想辦法。」卡迪亞聽完楊波的一番話,飛一般地跑向山坡,仿佛要卯足勁為自己的未來拼一把。
早在1995年,楊波就立下了「十萬工程」志願:在有生之年培養和資助老少邊窮地區10萬名貧困家庭學生。一諾千金,多年來,楊波橫跨全國17個省份、700多個縣、1300多個村莊和街道,公益助學金逐年增加,從2012年到2018年5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數千人,總金額500多萬元。
扶持資助少數民族學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一環。2015年,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在西藏、新疆教育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錄取了40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學生組成「播種班」,其中西藏學生36人、新疆學生4人。
「播種班」是專門為少數民族特設的班級,學院為他們免除3年學費,還給每個學生每月150元生活補貼。新生開學,還能領到免費生活用品和被褥。這種教育扶貧方式,讓貧困家庭不再為孩子學費而發愁,生活也有了奔頭。
通過3年的專業課學習和在北京的實操性實踐,受資助學生畢業之後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散落在全國各個角落。新疆、西藏的少數民族學生,學成之後回歸當地、紮根當地,把青春朝氣、學問見識奉獻在自己的家鄉,有的成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有的成為小有名氣的設計師,有的成為當地的公務員,還有的為了自己的夢想行走在創業路上。
除此之外,學院在新疆鄯善縣一中也開設了一個「播種班」,通過大量的學生家庭走訪工作,建檔立卡,最終公開透明錄取了50名學生。從2015年到2018年,學院為該「播種班」50名貧困家庭學生資助了3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共計90萬元。
如今,鄯善縣第一屆「播種班」大多數學生都以高分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學,阿麗耶·圖爾蓀就是其中的一個。「楊叔叔,我現在是一名學警,在新疆警察學院上學,這些年您幫助了我很多,非常感謝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阿麗耶·圖爾蓀就通過微信跟楊波匯報她的近況,「我大學第一年的學費是您資助的。」在楊波的手機裡,保存著許多跟孩子們的談話記錄。
濟困助學,箇中甘苦自知。但楊波依然堅守:「雖然學校辦學經費並不富裕,甚至有所欠缺,但只要還有一點力量,就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讓貧困子弟感受到溫暖。很多事情可以等,但是公益辦學不能拖。」(通訊員 秦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