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困助學 初心不改——北京藝術傳媒職院教育扶貧工作紀實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中國教育報

每年八、九月份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感謝信就會接連不斷地送到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正當我無助時,收到了學校3000元資助金,感謝楊老師圓了我的上學夢。」「我是鄯善縣第一中學高一學生,我一定好好學習,用好愛心捐助,讓楊老師放心。」……

感謝信中提到的楊老師,就是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的院長楊波。多年來,楊波不改初心,堅持教育扶貧、公益辦學,幫助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圓了上學夢。

家在新疆鄯善縣的卡迪亞(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卡迪亞全家以放羊和棉花種植為生。父親去世、母親病重,讓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每天天還沒亮,卡迪亞就要起床,安排妥家裡的大小事情,還要趕兩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

「楊叔叔,你真的要資助我上學?」同楊波聊天時,卡迪亞不斷地在確認。「孩子,你趕上了好時代,國家和社會都很關注你們,學費的事情楊叔叔幫你想辦法。」卡迪亞聽完楊波的一番話,飛一般地跑向山坡,仿佛要卯足勁為自己的未來拼一把。

早在1995年,楊波就立下了「十萬工程」志願:在有生之年培養和資助老少邊窮地區10萬名貧困家庭學生。一諾千金,多年來,楊波橫跨全國17個省份、700多個縣、1300多個村莊和街道,公益助學金逐年增加,從2012年到2018年5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數千人,總金額500多萬元。

扶持資助少數民族學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一環。2015年,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在西藏、新疆教育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錄取了40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學生組成「播種班」,其中西藏學生36人、新疆學生4人。

「播種班」是專門為少數民族特設的班級,學院為他們免除3年學費,還給每個學生每月150元生活補貼。新生開學,還能領到免費生活用品和被褥。這種教育扶貧方式,讓貧困家庭不再為孩子學費而發愁,生活也有了奔頭。

通過3年的專業課學習和在北京的實操性實踐,受資助學生畢業之後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散落在全國各個角落。新疆、西藏的少數民族學生,學成之後回歸當地、紮根當地,把青春朝氣、學問見識奉獻在自己的家鄉,有的成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有的成為小有名氣的設計師,有的成為當地的公務員,還有的為了自己的夢想行走在創業路上。

除此之外,學院在新疆鄯善縣一中也開設了一個「播種班」,通過大量的學生家庭走訪工作,建檔立卡,最終公開透明錄取了50名學生。從2015年到2018年,學院為該「播種班」50名貧困家庭學生資助了3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共計90萬元。

如今,鄯善縣第一屆「播種班」大多數學生都以高分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學,阿麗耶·圖爾蓀就是其中的一個。「楊叔叔,我現在是一名學警,在新疆警察學院上學,這些年您幫助了我很多,非常感謝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阿麗耶·圖爾蓀就通過微信跟楊波匯報她的近況,「我大學第一年的學費是您資助的。」在楊波的手機裡,保存著許多跟孩子們的談話記錄。

濟困助學,箇中甘苦自知。但楊波依然堅守:「雖然學校辦學經費並不富裕,甚至有所欠缺,但只要還有一點力量,就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讓貧困子弟感受到溫暖。很多事情可以等,但是公益辦學不能拖。」(通訊員 秦文秀)

相關焦點

  • 濟困助學,冬日送暖——記白泥井鎮中心小學「濟困助學」幫扶活動
    濟困助學冬日的陽光溫暖、和藹。我校趁著這份暖陽,於2020年11月19日下午,開展「濟困助學」活動。本次活動以幫助留守、殘疾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彌補留守兒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殘疾兒童道德素養為目標,以「濟困助學,冬日送暖」為主題,由學校領導、黨員教師、部分班主任,為學校14名留守、殘疾學生送上一份特別的關愛和祝福。
  • 【旌德鄉土新聞】旌德的這些貧困學生期待著你伸出援手·濟困助學·旌德的志願者們在行動(多圖)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按協會組織籌辦要求準備文件資料。 2、做好22個助學對象的捐贈落實活動。 3、通過縣和10個鄉鎮關工委做好第三批約30個濟困助學對象摸底調查、上報審核和網絡發布工作,全年爭取完成50個濟困助學對象。 四、會議交流氣氛熱烈,愛意濃濃。
  • 常德財經機電職院(籌)總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
    1月14日上午,常德財經機電職院(籌)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會議。校黨委書記蹇斯勇作總結講話,市委主題教育巡迴指導第十四組副組長李新雲到會指導,市紀委市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李宏泉、指導組成員文鐵強出席會議。校長周華主持會議。
  • 21年的始終如一 ——耿建民不忘初心扶貧助學
    先後投入800餘萬元用於扶貧助困、支教助學、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幫助群眾發展大棚蔬菜16棚,栽植陽光葡萄、蘋果等特色產業5157畝。與全縣10個鄉鎮建立了20餘類農產品長期供銷合作關係,帶動了貧困村6095人致富,戶年均純收入增加至10500元。為貧困家庭提供營業員、保安員等就業崗位。疫情期間,啟動「助農計劃」,上門收購果蔬、雞蛋,降低了農戶損失。
  • 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聚焦「精準扶貧」
    劇照 中央民族樂團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出品的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於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完成首演。該劇以民族合唱隊和民族管弦樂隊為表演主體,「脫貧攻堅奔小康」工作中發生的感人故事為原型,戲劇化的表現手法為特色,通過音樂行者們的所見所聞,歌頌「精準扶貧」政策和「決勝小康」的目標,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脫貧致富的精氣神,以及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 扶貧先扶智!長沙市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推進龍山教育扶貧工作紀實
    長沙市為了充分發揮在對口幫扶龍山縣精準脫貧工作的示範引領作用,展示省會城市的擔當和作為,自今年7月實施了《長沙市與龍山縣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推進教育扶貧實施方案》,促進龍山地區和龍山縣貧困家庭徹底擺脫貧困。 扶貧先扶智。
  • 北京科技大學:教育報國守初心 立足科技譜新篇
    北京科技大學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教育重中之重,以「自學、導學、辯學、踐學」「四學機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有機融入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各個環節,切實做到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努力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心、走實。
  • 都江堰市關工委十年扶貧助學工作總結
    都江堰市關工委自成立以來,長期堅持開展關愛青少年教育及扶貧助學工作。無論在哪個地方、哪個崗位,即使退休也始終牢記黨組織的重託,把關愛和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都放在心目中重要位置,把「扶貧助學」工程當做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這就是都江堰市關工委駐會老同志們的真實寫照。
  •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中國傳媒大學扶貧工作情況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扶貧工作情況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廖祥忠  按照教育部黨組的部署,中國傳媒大學作為去年新增的扶貧高校,定點幫扶內蒙古科右前旗。學校黨委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以做好特色扶貧為己任、講好扶貧故事為重點、幫扶科右前旗為抓手,可以說基本走出了一條發揮學校專業優勢,整合傳媒特色資源,高效賦能扶貧工作的特色扶貧之路,提前並超額完成定點扶貧責任書各項任務,贏得了幫扶地區的肯定與好評。
  • 莎頓亞視傳媒藝術學院與北京電影學院在傳媒藝術教育領域全面合作
    2019年,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青島)副院長來訪新加坡,與新加坡莎頓國際學院-亞視傳媒藝術學院正式籤署合作協議。(新加坡莎頓國際學院是新加坡與中國政府雙認證院校,旗下包括:亞視傳媒藝術學院、莎頓國際中學、莎頓國際商學院、莎頓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莎頓教育培訓中心以及莎頓國際涉外項目中心。
  • 情系聖地教育 助力附中發展
    情系聖地教育 助力附中發展 延安國勝集團開學季捐贈紀實9月4日,職院附中迎來延安國勝集團創始人鄭國勝一行。此次國勝集團在開學之際,為職院附中捐贈辦公桌椅九十套,體現出鄭國勝先生助力延安教育,回報老區人民的大情懷。
  • 壯麗七十年 記錄新時代——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盛大開幕
    8月23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歌華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承辦的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 扶貧調研|愛心助學暖人心 真情幫扶促脫貧
    為積極響應中央、省、市號召,助力貧困鄉村發展,9月19日(周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鄒剛,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喻勇兵奔赴望城區靖港鎮楊家山村調研扶貧工作。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楊家山村位於望城區最西端,村域面積8.01平方公裡,經濟條件落後、基礎設施薄弱,是我司定點幫扶的省定貧困村。
  • 無私奉獻熱心公益,上志睿源教育扶貧助學獻愛心
    熱心公益 愛心助學 助力實現中國夢上志睿源教育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夢的實現:2018年6月6日正值高考將至,上志睿源教育走進西園文明路社區現場捐獻價值3萬元的高考助學物資,助力高考學子取得好成績。
  • 武漢音樂學院教育扶貧捐贈活動走進張咀希望小學
    帶著對山區教育的關心,帶著對山區孩子的厚愛,12月16日上午,武漢音樂學院教育扶貧愛心捐贈活動在張咀希望小學舉行。武漢音樂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汪錦輝,黨委組織部幹部高小龍,縣教育局局長姜意安,副局長趙麗及局辦公室負責人一同參加活動。
  • 十 年助學,百年樹人 :湖北省自強教育基金會 2020蘄春一中助學公益行
    湖北省自強教育基金會是2011年經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民政廳批准,系湖北省首家以個人名義發起的公益性教育基金,主要資助蘄春籍貧困家庭學子。該基金會由蘄春籍教育界和企業界人士發起,累計籌集資金500多萬元。
  • 千鋒教育「鋒益助學育才計劃」:用IT技術助力脫貧攻堅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及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為重點,精確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旨在實現「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縣縣有幫扶」,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 ——北京外國語大學雲南鶴慶扶貧工作紀實
    學校領導等班子成員多次赴大理州及鶴慶縣實地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先後派出3名本校優秀中層幹部到鶴慶掛任副縣長,依託學校自身資源優勢,以教育、衛生扶貧為突破口,紮實開展教育和醫療援助幫扶。  二、發揮學校優勢、紮實推進教育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北京外國語大學通過本校掛職幹部立項完成的雲南省教育廳課題《滇西邊境山區初中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報告》了解到鶴慶縣英語教學質量薄弱,英語教學成績多低於其他學科,英語平均分也遠低於全州的英語平均分。
  • 接近名師 成就未來 北藝傳媒與燦爛明天教育戰略合作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北門  學院簡介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成立於1994年,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以藝術與傳媒並列命名的綜合性藝術傳媒類普通高等學校29年來,學院一直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堅持「扶貧助教濟困助學」的公益辦學理念,先後資助了廣西百色、陝西延安、山西呂梁等革命老區以及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學生,資助範圍橫跨17個省市,700個縣,1300個村。在沒有國家財政撥款的前提下,學院自籌經費進行校園硬軟體建設,為社會培養畢業生一萬多人。學院扶貧助教的義舉和對公益辦學的堅持,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及其前身成立於1994年,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以藝術與傳媒並列命名的綜合性藝術傳媒類民辦普通高等學校。2013年12月2日,經北京市教委批文同意(京教函【2013】589號《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同意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變更校名的批覆》),學院更名為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