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民 海南省食安辦提示您這些東西不能吃!

2020-12-20 海口新聞網

  隨著春季來臨,食源性疾病進入易發、高發期,一些常見食材如果烹調方式不當,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還有一些有毒物誤食後可能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海口網記者22日從海南省食安辦了解到,為確保群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省食安辦發布今年第3號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海南省食安辦提醒,消費者在餐飲單位就餐時應索取並留存消費票據等有關憑證,就餐後一旦發生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並與就餐商家取得聯繫,同時可撥打食藥監部門投訴舉報熱線12331進行投訴。要注意保留病歷卡、檢驗報告、剩餘食品、嘔吐物、排洩物等相關證據,避免因錯過最佳調查時機和無證據而導致食物中毒認定困難。

  此外,一旦發生東北油豆角、鮮黃花菜、河豚魚等食物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時到醫院就醫;餐飲服務單位應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食藥監部門報告,留存食品以備檢驗。

  2018年第3號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一、警惕易中毒食物

  (一)東北油豆角

  生的油豆角含有紅細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如果烹調時加熱不徹底,毒性成分未被破壞,人食用後則可引起中毒,一般2~4小時發病,最快數分鐘發病。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四肢麻木、胃燒灼感、心慌和背痛等,此外還有頭暈、胸悶、出冷汗和畏寒等神經系統症狀。

  東北油豆角。(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公眾尤其是食堂要煮熟煮透後再食用。具體方法為:一洗二浸三燙四烹調,洗淨的油豆角浸在開水中,至水再次沸騰後,煮一段時間,待油豆角豆棍由支挺變為蔫弱,顏色由鮮綠變為暗綠,口感沒有豆腥味,再進行炒、煎、炸、燉等,最好採用燉等加熱時間長的加工方式,切忌急火短時嫩炒。此外,油豆角兩頭及兩旁的絲毒素含量較高,要予以去除。

  (二)鮮黃花菜

  鮮黃花菜,含有一種叫秋水仙鹼的毒素,經腸胃吸收氧化為「二秋水仙鹼」,有較大毒性。中毒症狀為口渴、喉嚨有燒灼感、發熱、嘔吐、腹瀉、腹疼和腎衰竭,還可能伴有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生黃花菜。(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食用前將鮮黃花菜在開水中焯一下,然後用清水充分浸泡、衝洗,使秋水仙鹼最大限度地溶於水中,再行烹調,可保安全食用。

  (三)未煮熟燒透的豆漿

  未煮熟燒透的豆漿不宜飲用,否則對人體有害,甚至可能引起中毒。生豆漿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劑和維生素A抑制劑等,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腫脹和出血性炎症,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症狀,還可抑制蛋白酶致甲狀腺腫等毒副作用;胰蛋白酶抑制能選擇性地與胰蛋白酶結合,形成穩定的複合物,從而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致使蛋白質水解為胺基酸的過程中受到抑制,妨礙膳食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降低豆漿的營養價值。

  建議:應通過充分浸泡、磨細、過濾、加熱等處理方式,來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劑的不利影響。生豆漿加熱到80℃~90℃時,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這是一種「假沸」現象,此時的溫度還不能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正確的煮豆漿方法應該是,在出現「假沸」現象後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煮熟燒透後方可安全食用。

  (四)木薯

  木薯中可以析出遊離的氫氰酸,食用未經去毒或去毒不完全的薯塊可能會引起中毒。主要臨床表現為組織缺氧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回流中樞麻痺,甚至導致死亡。

  木薯。(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正確食用方法為:先剝去內皮,反覆煮沸,能祛除內皮約90%氫氰酸,煮木薯的湯不能飲用。或者將木薯先在清水中浸泡6天,每天換清水1次,然後再切片、曬乾備用或煮蒸食用。

  (五)發芽的土豆

  發芽的土豆。(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發芽的土豆會產生一種叫龍葵素(又稱茄鹼)的毒素。如果一次性吃進200毫克龍葵素(約半兩已變青、發芽的土豆含量),15分鐘至3小時就可發病。最早出現的症狀是口腔及咽喉部瘙癢,上腹部疼痛,並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六)苦葫蘆瓜

  葫蘆瓜又名瓠瓜、瓠子、蒲瓜等,通常味甜,但也有極個別葫蘆瓜由於生長過程中受異常氣候及土壤等因素影響,產生變異,攜帶苦味基因。甜葫蘆瓜有大量糖分、蛋白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可以放心食用,但苦葫蘆瓜含有一種植物毒素——鹼糖甙毒素,苦葫蘆瓜的毒素受熱不易破壞分解,食用數小時後就會發生口乾、頭昏、噁心、乏力、嗜睡等症狀;嚴重者則會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絞痛、腹瀉、脫水,甚至帶有膿血等類似於中毒的症狀。

  苦葫蘆瓜。(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如果不小心誤食了「苦葫蘆瓜」,可以先多喝點濃茶,衝洗掉胃部毒素,如果反應強烈就要到醫院就診。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醫院主要採用催吐、利尿等方法對症處理。關於網絡上流傳的「喝蛋清」解毒的方法,建議不要嘗試。

  二、勿食有毒動植物

  (一)河豚魚

  河豚魚,又稱「河魨」「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但在淡水河流及海洋、河流匯合處也可發現,其體背、側面的斑紋隨種類不同而各異。河豚魚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後易因中毒而導致人員神經麻痺,進而發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潛伏期一般為0.5~3小時,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

  河豚魚。(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應從合法渠道採購和購買河豚魚及其產品。河豚魚應來源於經農業部備案並公布的河豚魚源基地,且經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審核通過的加工企業加工的包裝產品。產品包裝上附帶可用於追溯的二維碼,並標明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原料基地及加工企業名稱和備案號、加工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檢驗合格信息等內容,同時應提供同批次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禁止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經營養殖的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豚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魚。

  (二)銅鑄蟹

  銅鑄蟹。(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銅鑄蟹,又稱銅鑄熟若蟹,頭胸甲殼呈橫卵圓形,背部隆起分區明顯,表面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綠至紫褐色,其間有白色、褐色與青橙色的不規則花紋,形成特殊的斑駁色彩。甲長約5公分、寬約10公分。可能含有麻痺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現為口唇、手腳發麻,步態不穩等症狀。

  (三)海鱟

  鱟亦稱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主要有中國鱟、圓尾鱟等品種。我國沿海地區食用的是中華鱟,圓尾鱟與中國鱟外形相似,從外形上較難區分。圓尾鱟成體及幼體的卵、肌肉、黃色結締組織均富含河豚毒素,人食用後易導致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胸悶、口周麻木、四肢無力,甚至出現呼吸肌麻痺而危及生命。

  海鱟。(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為有效預防海鱟中毒,在圓尾鱟和中華鱟難以區別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購買或食用鱟類;餐飲單位要嚴格把好進貨渠道和採購驗收兩道關,禁止採購和加工有毒鱟類。一旦誤食後出現口周麻木、四肢無力等症狀,應立即上醫院治療。

  (四)蟾蜍

  蟾蜍是兩棲動物,俗稱癩蛤蟆,身體表面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其分泌出來的黏液含有劇毒,對人體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產生嚴重損害。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會出現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蟾蜍的毒性物質,不單存在於耳下腺和皮膚腺,其毒性物質還存在於肌肉、肝臟和卵巢。蟾蜍可作中藥,但必須通過加工。含蟾蜍成分的中藥如果過量服用,也會導致中毒。

  蟾蜍。(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為防止中毒,切勿隨意食用蟾蜍,購買食用蛙類時要辨清青蛙與蟾蜍,慎防中毒。餐飲單位禁止加工製作蟾蜍。目前對蟾蜍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發生誤食蟾蜍中毒,應立即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膚染毒也要迅速用溫開水衝洗,並儘快到醫院就診。

  (五)織紋螺

  織紋螺。(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沿海。織紋螺的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約指甲蓋大小。織紋螺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

  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六)麻風果

  麻風樹又名假花生樹、青桐木、黃腫樹、臭油桐、亮桐、水漆、桐油樹等,屬大戟科灌木,高3~4米。果子呈長圓形、灰黑色。麻風樹全株有毒,莖、葉、樹皮均有豐富的白色乳汁,內含大量毒蛋白,但以果子含量最高。食用2~3粒即可中毒,食用7~8粒可致死。進食麻風樹果子後數小時至10餘小時發病,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也可出現畏寒、發熱、腰痛、醬油色尿、黃疸、貧血等溶血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皮膚乾燥、口乾、面部皮膚潮紅、瞳孔輕度擴大、心率快等症狀。

  麻風果。(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請勿自採自食麻風果,以免誤食發生中毒。中毒後,應立即採取刺激口咽催吐或藥物催吐等措施,並儘快到醫療機構救治。學校及家長要教育學生勿採摘麻風果,提高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預防麻風果中毒事件發生。

  (七)洋金花

  曼陀羅又稱瘋茄兒,其花稱洋金花,是常用的中藥之一。洋金花種類很多,各地稱呼也不一致,為一年生的草本,大多是野生,全株有毒,主要成分是莨菪鹼、阿託品及東莨菪鹼等生物鹼。各種洋金花所含毒性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根、莖、葉、花、果實含毒量也不等,以種子含毒量最高。誤食種子,漿果或幼苗可引起中毒。患者主要表現有口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皮膚乾燥、潮紅、發熱,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壓升高、頭痛、頭暈、煩操不安等症狀。

  洋金花。(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建議:要加強宣傳教育,尤其是教育兒童識別並不吃曼陀羅的漿果,防止曼陀羅的種子混入可食豆類,防止曼陀羅的幼苗、葉子混入菠菜等蔬菜中,在食用菠菜等蔬菜時,要挑除菜葉中的雜草雜葉。

  (八)野山芋

  野山芋。(圖片來源:海南省食安辦)

  野山芋又稱海芋,全株有毒,以莖塊毒性最強烈。野山芋根莖含有生物鹼和草酸鈣,又稱含毒皂甙;另一種毒性成分帶有刺激性的辣味,生食葉和根都會引起口腔、舌強烈刺激和燒灼感。其毒性有季節性變化,以旱季末最高。野山芋的毒性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和生成高鐵血紅蛋白造成機體缺氧,還會伴隨有消化道刺激症狀,嚴重者可因呼吸受阻致死。

  (九)毒蘑菇

  海南野生蘑菇資源比較豐富,每年都發生誤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的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目前沒有特效療法,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毒蘑菇中毒事件全年均有發生,以夏秋季為主,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誤採、誤食導致。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可靠的鑑別方法。民間、網絡流傳的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不要輕易相信網絡和一些非專業機構宣傳資料上鑑別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建議: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勿採、勿食、不買、不賣不明品種野生蘑菇。一旦因食用野生蘑菇出現中毒症狀,要立即進行催吐,並儘快就醫。

相關焦點

  • 海南省食安辦:廣大師生注意飲食安全
    又到一年開學季,為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9月7日,海南省食安辦發布秋季開學食品安全消費提示信息,提醒廣大學校、師生和家長,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加強食源性疾病預防。海南省食安辦提示,學校應當將食品安全作為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食品安全隱患排查。
  • 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
    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擴散知道!愛吃海鮮的人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這個地方檢測發現含有對人體貝毒素超標的貽貝!因此,不能寄希望於通過加熱降低毒性。福建作為食用貝類致麻痺性貝毒中毒高發省份,建議居民在未來氣溫高的季節,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新聞報導,不自行採集高發貝類品種食用,不在非正規超市及集市外攤點購買貝類,發現中毒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搶救。
  • 海口市民可賞泰國櫻花_市縣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據悉,下一步園林部門將不斷加大引進培育力度,加快新品種引進培育,讓市民家門口感受異域風情。   三角梅新品種入駐基地   如今,穿行在海口街頭、人行天橋旁、綠化帶中盛開的三角梅,很容易吸引到市民的目光。
  • 廈門啟動「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 請市民票選最想抽檢的六類食品
    哪一件都跟「吃」息息相關。您在生活中是否對某些類別的食品心存疑慮,覺得可能會有安全隱患?現在,讓監管部門為您揭開真相的機會來了。為推動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創建,提升市民創城的參與度、知曉度和支持度,市食安辦聯合廈門網舉辦的「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即日起,市民可以通過「食安廈門」、廈門網微信公眾號,以投票的方式,從食品中選出最關心的六類,並且可報名參與監督抽檢這些食品的全過程。
  • 新生兒落戶可網上辦理了@海口戶籍市民
    海南日報海口8月5日訊 (記者馬珂 通訊員林新宇)8月5日上午,省人民醫院產科裡,海口市民陳先生為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取出生證明。護士特意告訴陳先生,拿到出生證明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交新生兒落戶資料,足不出戶完成新生兒落戶全部流程。
  • 今起,海南省正式恢復進出島道路客運服務,海口部分餐飲恢復堂食!須...
    提示海口微生活"最新資訊一手掌握!由於長途客運班線審核、客運站開放和包車手續需要與各市縣協調,2月27日,海汽省際公司與廣東湛江運輸方合作,在海口秀英港口售票窗口銷售海口至湛江、東莞、廣州、深圳、珠海五個市聯運車票,引導旅客在徐聞縣海安客運站乘車。風險地圖更新!海口這些區為低風險地區!根據我省《關於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指導意見》要求,結合地區疫情實際情況。
  • 市食安辦通報近期抽檢結果,快看!
    市食安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運用快檢手段現場進行檢測後,對於快檢結果為疑似陽性的樣品,還要送往實驗室進一步檢測,轉入監督抽檢。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要追根溯源,立案查處,並將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部門。
  • "食安鬥陣行"聚焦食品安全 抽檢食品由市民決定
    每一件都跟「吃」息息相關。在生活中,您是否對某些類別的食品心存疑慮,覺得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對自己不放心的食品,老百姓可以做些什麼?現在,讓監管部門為您揭開真相吧。  12月11日上午,廈門市食安辦邀請12位市民代表,和食品安全檢驗機構的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大型商超、便利店等,抽檢糧食加工品和食用油,並現場監督了抽檢的全過程。
  • 長沙市食安辦拉網式檢查學校周邊「託管中心」
    今日,長沙市食安辦召集各區食安辦,將監管的「觸角」向以往的監管盲區「學生託管機構」延伸,擬對學生託管機構建立備案制度,全面規範託管機構的餐飲服務。  【現狀】  一小區60個託管機構  這些託管機構一般在中小學周邊,據悉,雨花區新銳湘都小區曾擠滿了託管中心,隨著砂子塘小學部分班級搬到新校區,託管機構也紛紛轉移戰場,來到萬博匯小區。這個小區裡,有60多家託管機構。
  • 海口南站檳榔汁汙染嚴重 市民稱如槍戰片場
    海口南站附近的檳榔汁汙染嚴重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10月19日電 (記者毛雷、實習記者謝領賢)日前,有市民向人民網海南視窗反映,稱海口南站附近檳榔汁汙染嚴重,鮮紅色的檳榔汁在地上十分顯眼。有市民調侃稱,南站附近猶如剛剛結束的槍戰片現場。  日前,記者在南海大道汽車南站公交車站臺背面看到,到處「血跡斑斑」,暗紅或鮮紅的檳榔汁一點點,一片片幾乎布滿站臺背面的道路,甚至連新安裝的垃圾桶上也難逃此難,令等車乘客都不敢靠近。  經了解詢問,這些都是吃檳榔的人吐出來的檳榔汁,食者素質令人堪憂!血紅的檳榔水日積月累,都深深印在地上,雨水都洗不掉。
  • 新用餐形式在海口日漸流行:「分餐制」、「一人食」你中意嗎?
    文丨習霽鴻5月6日晚上7時30分許,海口市民徐邁和幾位朋友正在海口市京華城的順拾蒸海鮮蒸汽料理為一位即將返滬工作的好友餞行。「離開海南的最後一頓肯定要吃海鮮,選擇這家店是因為這裡由服務員進行分餐,更加衛生。」徐邁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 海口龍華區掀起《海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學習熱潮
    《海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21年1月起實施。海口網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來,海口市龍華區積極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學習、宣傳欄張貼、電子屏幕播放、宣傳活動進社區等多方式,迅速掀起《條例》學習熱潮,營造良好氛圍。
  • 海南省資訊|到海口旅遊,推薦哪裡吃海鮮便宜又美味?
    海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到海口旅遊,推薦哪裡吃海鮮便宜又美味?到海南島不管是旅行度假還是探親訪友,肯定少不了要搓一頓海鮮大餐,然而要價值公道、海鮮種類豐富可選,還能新鮮地道烹製的話,花花推薦去海口丁村火車頭萬人海鮮廣場。海鮮廣場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昆南路延長線的迎賓大道,交通便捷,自駕或者市內搭乘計程車都可以方便到達。
  • 海南省食藥監局對全省水果市場銷售的鮮棗進行大排查
    南海網海口9月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姜飛)9月1日,南海網對海口南北水果市場近期大量「糖精棗」流向市場現象進行獨家披露,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9月4日下午,該局召集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瓊山、龍華、美蘭和秀英4個區分局負責人,對此次事件查辦情況等進行總結。
  • 青島食安辦盲檢嬰幼兒奶粉 檢測指標多達115項
    嬰幼兒奶粉全「盲檢」市食安辦下狠手驗奶粉真身在國內尚屬首次  五家權威機構、18大類115項指標,市民靜等檢測結果無論涉及哪種品牌,凡不合格都將公布  信報訊 孩子吃的奶粉到底合不合格?各項指標是否真正符合國家標準?哪個品牌的奶粉最讓人放心?家長們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 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海口落幕
    原標題: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海口落幕 全民健身熱潮湧動椰城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海口落幕12月20日訊,隨著武術、後拋實心球、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射弩等12個項目陸續收官,2020年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今日在海口世紀公園落幕。
  • 海南省食藥監局:舉報桶裝飲用水制假售假最高獎50萬元
    原標題:海南省食藥監局:舉報桶裝飲用水制假售假最高獎50萬元 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關於整治桶裝飲用水質量的公告(2015年第10號)針對我省桶裝飲用水抽檢不合格率高的問題,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去年開始,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桶裝飲用水專項整治工作。
  • 海口部分市民愛用塑膠袋裝熱食 肝臟腎臟或受損害
    在龍昆南路海師對面,路邊擺滿了各種小吃和粉湯等,剛結束完上午學習的大學生通過天橋來到這些攤位,用塑膠袋裝著這些剛用油煎好的餃子、剛從鍋裡煮出來的粉湯、剛煮好的豆漿和油條等,帶回宿舍吃。  除了攤主們為了省事,用塑膠袋套碗使用之外,一些市民為了圖方便,將早餐直接用塑膠袋盛著。在坡博市場,一名剛吃了一碗粉湯的市民,要求店主再打包一碗粉湯帶走,可打包使用的工具卻是塑膠袋。
  • 哈爾濱市食藥監局開通投訴電話 食品、餐飲投訴請撥12331
    哈市食藥監局舉報受理中心12331投訴電話已正式啟動,接受消費者食品藥品安全方面的投訴。據了解,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食安辦、市食藥監局食品安全綜合協調、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監管及食品藥品安全投訴舉報等有關工作情況的匯報,以及各區政府食安辦、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設置情況介紹。
  • 問政海南|市民反映持「無償獻血榮譽卡」乘公交車不能享受「三免...
    對此,海口交通部門回應,正在將符合免費乘坐公交資格的獻血人員信息錄入支付設備系統,儘快實現獻血人員免費乘公交的功能。據了解,2020年7月15日,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三免」優待相關條款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