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遠
新華網,2009年6月,鄭州市公開招聘200名協管員,招聘條件上寫明:「針對本市下崗職工和應屆三年內(2006年以後)畢業現尚未就業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該市在人力資源市場專設了大學生報名窗口,由鄭州市交警支隊協管辦主任曹建勳親自接待。報名當天共有26名大學生來應聘。 現已有10名學生被錄用上崗。
此事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有朋友認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幹又苦又累工資又低協管員工作不合適,是人才浪費。這不由得讓醜人想起,前幾年報導的有關大學生就業的幾個事件來。
2007年,在北京2000多應聘搓澡工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去年年初,北大才子陸步軒當街賣肉」的新聞,轟動一時。人們不禁要問,如今的大不家務事怎麼樣了,難道父母辛辛苦苦地供你們上大學是為了幹這些沒有知識含量的工作?
可回過頭來一想,這能怪他們嗎?如今「畢業即失業」已經在社會上屢見不鮮,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痛的事,他們也何嘗不想幹一份與自己專業相結合的理想職業,可誰又會提供給他們呢?而另一方面,在一些水利、銀行等經濟效益可觀的單位普通實行「世襲制」,不是局內人,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領也別想踏入一步。連好的單位都進不了,你叫他們怎麼發揮特長?
如今已不象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時代,已經不是一個大學生「物以稀為貴」的時代,而是一個大學生「過剩時代」(當然這種過剩也只是表面上的虛假現象)。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的大學生一方面學好自己的專業,另一方面要培養自己生存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生存能力要比專業還要重要。因此,如果在校期間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提前「畢業」也未嘗不可。
大學生朱洪志退學當專職作家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新華網,蘇州大學數學系05級學生朱洪志,在校兩年多時間發表了600多萬字的網絡小說,大三上學期退學從事專職寫作,至今已出版1000多萬字的小說,僅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超過100萬元!目前小朱正在創作的新作《九鼎記》,10天的網絡點擊量已超300萬次。
當然了,如果在校大學生沒有十足的創業把握也不要輕易走這條路,網絡小丑星認為,最好的路子是邊求學,邊試著創業。學校也儘快轉變觀念,靈活培養一些一畢業就能拿起工作的有用人才,而不是什麼也不會幹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