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春心印
開幕式嘉賓合影
展廳現場
它們系列 局部(國畫) 2016年 賀翔
妝(國畫) 69×46釐米 2017年 鄒傳安
大聖歸來之離鄉尋藝(國畫) 68×68釐米 2017年 羅翔
主辦: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 承辦: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318藝術網 地點: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 時間:4月10日至17日
4月10日,「青春心印——2018第5屆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開幕。此展是關山月美術館多年重點打造的品牌展覽項目,自2014年首屆畫展舉行以來,得到了全國美術界的關注和良好反饋,從首屆「青春心印」工筆畫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工筆畫家積極參與,越來越多的佳作為這一系列展覽提供了活力,也使工筆畫藝術生態更為豐富多元。
進入21世紀後,工筆畫的創作主體慢慢由上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轉變為70、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在這些「70、80後」藝術家的創作中,個人觀念的表達非常強烈,創作觀念和形態也更為多元。但是對於這部分藝術家的梳理,目前尚無全面深入的研究。這無論對於藝術家和藝術創作,還是對藝術展覽和藝術批評,均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
「70、80後」這代人身上具有鮮明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時代烙印。以前被認為不成熟的「70、80後」現在已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生存狀態、知識結構、學術背景以及創作狀態各方面與前輩的轉折性差異是不言而喻的,一種體現著他們生活態度、審美理念和學術指向的新藝術生態亦悄然形成。當然新藝術生態之新亦不能否認其對傳統,尤其是對新時期以來所形成的學術語境及規則的延續與傳承。那麼,新藝術生態呈現著怎樣一種觀念、形態與生態?新藝術之新體現在哪裡?其在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的轉折性意義是什麼?和此前藝術發展階段的代際邏輯又體現在哪裡?是我們這一系列學術活動意欲關注和討論的話題。需要說明的是,藝術的呈現固然關乎一個時代,同一時段內的藝術家在文化關注和作品呈現上也必然存在某些同一性,但藝術創作尤其是當代語境下的藝術創作畢竟更多地關乎個體的內心和稟賦。
該系列活動在策劃理念上以對傳統畫種專業領域的當代史學梳理作為依據。之所以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70、80後」,一方面是因為此前的創作群體基本上已經形成了相對明確的史學定位,學界對其研究和梳理也相當深入全面。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創作群體目前正處於創作的盛期,其藝術語言和風格也正在形成,其中的畫家都將是未來中國畫壇的中堅力量,對這部分畫家的研究,有助於大家對這一階段的史學研究提供更多感性的文獻和可資探討的話題,通過相應的收藏工作為當代藝術史的研究保留一份可再現的持續的文本。因此,我們策劃這樣一個學術活動,通過感性展覽,多角度地完成對「70、80後」這一群體的藝術研究。
今年是第5屆青年工筆畫展,關山月美術館加強了策劃力度,在操作方式上採取名家特邀、學科專家提名和投稿評審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以期多角度呈現新時期青年工筆畫藝術群體的創作成果。
本次展覽的學術目標將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以提名邀請的形式,展現不同年代階段工筆畫創作的成果。今年特別邀請到資深工筆畫家鄒傳安參與展事,為工筆畫研究的傳承與發展,增添了傳統學術內涵。同時邀請兩名學科專家擔任學術主持,他們是當代工筆畫壇的代表性藝術家陳湘波和姚舜熙,這兩位一南一北步入壯年的工筆畫家的藝術風格逐漸成熟,他們的作品無論是技法還是主題都有鮮明的藝術特色,由他們提名活躍於當代畫壇的10位青年工筆畫家車帥、楊天臻、塗顏利、康會永、朱玲、蘇穎、羅翔、餘江玲、邱逸曼、賀翔參展。另一方面,則以投稿評審的形式,面向全國徵集當代青年工筆畫佳作。從徵集、評審、展呈、宣傳、公共教育諸環節持續關注年輕工筆畫家創作的新動態與新風格。
工筆畫發展到今天,從事工筆方向的藝術家們通過媒介、技巧乃至展覽方式上的創新與結合不斷為其注入時代的氣息。年輕工筆畫家是值得鼓勵的新興力量,此次展覽不僅為其創作成果的展示與交流提供了平臺,還展現了當代年輕工筆畫家的新價值追求與新藝術趣味,呈現出其獨特的時代面貌。
年輕一代工筆畫畫家中,不乏一些有文化和歷史思考的才俊,他們不背離傳統,卻巧妙地將傳統繪畫進行解構,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再造,以表達當代人對社會及文化的關注與憂慮,也有的畫家試圖以哲學的理念構建自己的世界。在青春心印的展覽中可以見到,正是大量年輕的新工筆畫家的參與,給當代工筆畫陣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工筆畫發展需解決的是要減少和避免單純的模仿,提倡青年藝術家獨立的創新精神、審美意識和格調。在材料、技法等層面拓寬工筆畫的發展,加強對傳統技法的了解和對外來技法的借鑑運用。而關山月美術館,則是繼續做好「青春心印」工筆展的策展工作,真正為繁榮當代工筆畫藝術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赫英海、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