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12月8日,作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現年96歲的王振義院士現身上海開放大學直播「上海市民健康素養第一課」。
會上,王振義院士說,「許多人問我,你這個『90後』怎麼活到現在的,有沒有什麼祖傳秘方?」
王振義院士坦陳自己並非天生長壽,而且得過三次重病,「3次閻羅王差點叫我去,看我流著眼淚,還留戀人世,就說:那你回去吧。」老院士幽默地為大家分享長壽經驗。
圖片來源:上海瑞金醫院
真「藥神」,培養多位院士
一部《我不是藥神》讓許多人淚目。但是很少人知曉,我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真「藥神」——王振義院士。
從1954年起,王振義就開始研究血栓和止血,面對無數白血病人的死亡,下決心要攻克白血病。
1979年成立血液病研究室後,王振義在工作中逐漸形成了誘導分化癌細胞的思想。他帶領團隊在實驗室歷經八年奮鬥找到全反式維甲酸這一藥物,用於治療最為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最終和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等共同努力,創造性地提出「上海方案」,使這一種白血病達到治癒。
同時,為讓患者都吃得起這種藥,他還放棄了專利申請。如今,這盒藥僅為10粒290元,還被納入醫保範圍。同樣規格,在美國售價為180美元(折合人民幣1209元)。⑤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在醫學科學界,王振義院士先後培養出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一門四院士」被傳為佳話。
在2020年9月6日揭曉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上,王振義院士和張亭棟教授榮獲「生命科學獎」。對於「獎金您準備怎麼分配」的提問,這位96歲的院士的選擇很簡單:「麻煩醫院幫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
2012年,王振義院士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自己沒有把錢放在第一位,如果把錢放第一位的話很多事情都可能會發生偏離。他認為錢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愛心是無限的。當你生命終了的時候,上帝不會問你有多少錢。
多年以前王振義院士曾去江蘇南通會診,當時家屬在他包裡塞了一個信封,到了上海後打開一看是4000塊錢,他隨後就給家屬寄回了3600元,因為按照當時上海的規定只能拿400元的會診費,他表示自己不能多拿。②
96歲王振義院士的五條長壽經驗
「我的人生快走完了,」王振義院士表示,感悟只有16個字:「合理安排、知足知樂、動腦動手、善心寬懷」。談及長壽經驗,王振義院士曾分享五條經驗。
1. 天天走個半小時
王老表示,家裡有保姆日常照顧,但每周六讓保姆回家,過一天「無保姆生活」。他笑著說,「我的雙手沒有萎縮,還天天走個半小時,儘管兩隻腳不太穩,但『三隻腳』就比較穩了。」①
缺少運動不會在短期內產生明顯影響,但日積月累必然會影響健康。缺乏運動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導致死亡的第四大因素。
因此,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日1小時左右,可分次進行;也可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
2. 做個「雜食動物」
王振義院士直言自己是「雜食動物」,堅持多樣化飲食。他強調「網上說,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什麼都不吃,人還能活嗎?」他表示自己日常有老人餐,要動物蛋白加植物蛋白,要有水果要有素。①
北京安貞醫院大內科主任呂樹錚在2013健康時報刊文表示,人類是雜食動物,所屬基因決定了所吃的食物要多樣化、種類要豐富,如果長期以肉類為主,就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3. 堅持三個不: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
此外,王振義院士告誡大家堅持「三不原則」: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①
2019年7月,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研究顯示,無論遺傳風險高低,堅持菸酒不沾、健康飲食、保持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與降低痴呆症風險有關。比如,同樣作為高遺傳風險人群,與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相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發病風險仍然低了32%。③
同時,有多項研究顯示,抽菸、喝酒、熬夜均是誘發癌症的因素。所以說,想要延長壽命,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堅持三不:不喝酒、不抽菸、不熬夜!
4. 一直保持學習
「我活到90多歲,肚子裡空空的,怎麼辦?」王老表示,「活到老、學到老」。
他72歲開始學電腦,用電腦上網就是新知來源,而病人的問題就是「給我出的題目」。十幾年來,老院士依舊堅持「開卷考試」,自創了這一特殊查房方式:每周一由學生提交臨床上遇到的疑難病例,形成「考卷」;他在一周內搜索全球最新文獻,思考、分析後「答卷」,並在每周四與大家一起探討、一同過招。①
一直保持學習、勤於思考,能使大腦充分活動起來,保持長久旺盛的活力,進而大腦能夠靈活自如地指揮全身各部位進行正常的工作。
5. 保持良好心態
王振義院士在2012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當下社會中的一些人確實需要精神救贖,我們應該充滿希望的去幫助社會,而不是去抱怨。
王院士拿自己舉例,他有眼病,常常流淚,看了很多地方也沒有能看好,於是他經常對自己說:「我在悲傷的場合流淚了,他們會覺得我很同情他;在快樂的場合我流淚了,他們會覺得我能與他們一起來感受快樂;而當我要去見上帝時,上帝會說你回去吧因為你流著淚一定是還留戀著那塊土地。」
很多事情要換個角度去想,無論是科學家、醫者,還是整個社會,一定要有陽光心態,如果只有抱怨,那就不會有前進的激情和動力。②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有的健康長壽處方中,心理平衡必不可少。
更多精彩文章:
嚇人!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塑料顆粒,進入身體!7天騙光一個村,保健品騙局的7大招數!去醫院看病,有些「潛規則」「大雪」來了,這10個禁忌千萬別犯,有人就栽在了這個冬天!參考資料:
①2020-12-08上觀新聞 《3次差點被閻王叫,96歲王振義院士每周一天無保姆生活,每天三隻腳走半小時》(作者:徐瑞哲)
②2012-01-02健康時報《對話王振義院士》
③ Ilianna Lourida, et al., (2019). Association of Lifestyle and Genetic Risk With Incidence of Dementia. JAMA, 10.1001/jama.2019.9879
④2013-10-17健康時報《防動脈硬化是終生的事》
⑤2020-10-13解放日報《王振義:最喜歡被叫作「王醫生」》
原標題:《「3次閻羅王差點叫我去」,96歲院士分享了五條長壽經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