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古代戰國時期範蠡的傳奇一生,徹底闡明了活得通透的含義

2020-12-11 騰訊網

本文具體到範蠡的傳奇故事描寫就省略了。喜愛範蠡的朋友可以去查找相關資料結合著本文總結看。

由於歷史久遠,中國古代名人的很多典故可能有後人藝術加工成分;也有可能將所有人的故事集結到一個人身上。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評價範蠡及其活動經歷的成熟性、或者說活的通透性。具體我總結歸納範蠡的一生,表現在其活的通透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年少聰明,偶遇名師。我個人認為如果他從小不愛讀書學習,沒有名師指點,長大後,如何能夠成為越國的大夫,上將軍?著名商人?得到這些頭銜後又如何能夠勝任呢?(有史學家論證:範蠡的老師是計然,計然受業於老子)。

二、結交好友,受益良多。傳說範蠡和楚國名士文種是好友。實際上從他倆到越國後的同心協力可以看出他們確實是好友、益友。在越王戰敗過江入吳國前,二人根據自身所長,做了明確職責分工。可以說針對越王戰敗竭力事吳前,以範蠡、文種為首的越國大臣們為今後吳國的興起集思廣益、同仇敵愾。

三、忍辱負重,精忠報君。公元前493年,範蠡伴隨著越王勾踐入吳為奴三年。

四、長於經商、精於軍事。傳說青年範蠡家境並不是很富裕,其祖上也沒有為其留下財富(出身貧賤)。但是,由於他對民間有深入研究,加之他的經濟頭腦,很快就在楚國經商致富並且結交好友,博學多才,欲從政而沒有資格的情況下,邀請好友文種一道投奔越國政界。在公元前493年吳國越國之戰前,越王欲採取先發制人戰術前,不聽範蠡的勸說,兵敗後才認識到範蠡的遠見高明,並從此言聽計從的。

越王勾踐在臥薪嘗膽兵力國力轉強時,幾次三番要攻打吳國均被範蠡勸阻,一直等到吳王外出精兵不在國內的最佳時機發動伐吳戰爭,最後決戰時,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圍吳。越王採用範蠡的圍而不攻的戰略,令吳師自潰。公元前473年底,越國滅掉了吳國。

五、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傳說越王勾踐經過臥薪嘗膽的努力滅掉吳國後,範蠡根據勾踐的言行,看出勾踐不能共享樂,在臨行前曾經告誡文種要急流勇退。這種人生智慧可以保身,又不忘朋友情誼。最後是全家全身而退。

六、發現商機,致富不忘百姓。在齊國及陶地時隱姓埋名期間,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家人一道勞動及經商,三次致富,範蠡對於錢財看得很淡,多次仗義疏財,支助窮人。有點兒類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共同致富、與民同富的意思。

七、傳宗接代、名人輩出。他的後人比較著名的有:範武子、範履冰、範仲淹及現代商界政界人物。

如今人們對範蠡的評價很高。說:範蠡是我國民間傳說的四大財神之一,名為「文財神」,由於他退隱後研究農業、商業、養魚業等等,被後人尊稱「陶朱公」。

說範蠡活的通透,主要地表現在他一生集追求知識與真理、忠君報國、功成身退、高瞻遠矚、知行合一、仗義疏財、能文能武等等中國人推崇的仁義理智於一身。

如果範蠡傳奇故事都是事實,這樣的人生活的不通透,還有誰能出其右呢?

我認為古代戰國時期範蠡的傳奇一生,徹底闡明了活得通透的含義

世人讚譽範蠡說到: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也有人說:範蠡是中國有歷史以來,歷史上活得最明白的人,是2000多年來,中國人的理想人格鏡像。

相關焦點

  • 道商範蠡,人的一生,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
    在李白心目中,範蠡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也是他一生想要成為的形象。在官場上,範蠡可以扭轉局勢,扭轉一個國家。在愛情中,範蠡贏得了當時最美麗的人們的心,並與他們一起成長。
  • 他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辭賦家,是屈原的弟子
    在古代宋玉憑藉著出眾的風度、儀表獲得了眾人的喜愛,一個外貌出眾,又富有文採的當然會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中國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莊,戰國時期鄢(今湖北宜城)人,宋國公族後裔 ,楚國文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所作辭賦甚多,流傳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等。曾事楚襄王。
  • 春秋戰國時期的十大人物
    鬼谷子,王氏,名詡, 戰國時代傳奇人物。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著名人物
    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 初五迎財神:文財神範蠡的故事
    】中國歷史的長河浩瀚多彩,長達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更是一個風起雲湧,英才輩出的時期: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孫子、墨子、韓非子等思想家,百家爭鳴。兵家名將也不乏伍子胥、白起、李牧、廉頗、王翦等士,而政客中管仲、晏嬰、藺相如、李悝、商鞅等也都政績卓著。
  • 【薦讀】一代商聖「範蠡」
    雖然範蠡所處的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時代,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甚至是價值取向和當今社會都不盡相同,但是其身上的很多特質與精闢獨到的思想,還是值得我們今天的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學習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走近範蠡,了解一代商聖的傳奇人生與其行於道而高於技的商道理念。
  • 範蠡:人生沒有絕對完美
    ,充滿傳奇色彩。像西施這個女人,雖是美得傾國傾城,但不管怎麼說她作風不好,大施美人計去騙了夫差的感情,範蠡照樣跟她愛,甚至白頭偕老。  可以說,範蠡的一生,什麼事都是得心應手。譬如他棄官經商,換成別人,一般會利用當年在政壇的影響,利用那些曾經提拔的幹部做點買賣,這完全是人之常情的事。可範蠡不這樣做,既然離開了,就絕不用特殊的關係謀取財富,而是另起爐灶,憑藉自己的能力去商場打拚。
  • 師父是春秋老子,弟子有戰國李斯,鬼谷子究竟活了多久?
    那麼,鬼谷子究竟活了多久?《道藏目錄詳註》中記載,「鬼谷先生,晉平公(公元前532年去世)時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許人,受道於老君。」所謂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老子就是老君爺的第十八世化身!在其他一些傳言和記載中,也說鬼谷子的師父是老子!
  • 春秋時期烜赫一時的魯國、宋國,到了戰國為何被徹底邊緣化?
    如果我們深挖戰國時期的歷史,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發現,這個發現便是戰國時期這段波瀾壯闊的大歷史,不僅只有「戰國七雄」。實際上,戰國時期還是有諸多小國存在的。但是,這些小國顯然被戰國時代的列國紛爭徹底淹沒。當然,兩國在春秋時期也是極其重要的諸侯國,戰國時代不論是晉國,還是楚國,如若想要做中原地區的霸主,都會嘗試著去拉攏如風向標一般的魯、宋兩國。可到了戰國時代後,曾在春秋時期烜赫一時的魯國、宋國,卻被徹底的邊緣化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魯國、宋國所以能夠被稱為春秋時期的重要諸侯國,同魯國、宋國的地位有著很大的關係。
  • 戰國時期著名的十位將軍
    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經典戰役:陰晉之戰,魏軍5萬——秦軍50萬。
  • 春秋戰國那些事29:一代神醫,扁鵲的傳奇一生
    29:一代神醫,扁鵲的傳奇一生04:19來自融睿歷史談及扁鵲,眾所周知,他被稱之為神醫一點不過分,那你知道神醫的名聲是如何成就的嗎?據記載,扁鵲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本名為秦越人,後因為醫術精湛被民間傳為"扁鵲"。年輕時,扁鵲為了餬口,每天起早貪黑的在一家客棧當小二。由於他非常勤勞上進,所以不久後就被老闆任命為客棧的管事。當然,扁鵲也非常的善良,只要誰有難處,他都會立即給予幫助,左鄰右舍的朋友提起他,無不翹起大拇指。1天, 客棧的常客長桑君又來住店了。
  • 春秋戰國時期的逆天人物,不僅聰明還非常長壽
    說起春秋戰國,我們知道那個時代是個戰亂不斷地年代。在那個年代,由於生產力不發達,戰亂不斷,所以人們的平均壽命非常低。一般都不會超過三十歲,有的會更低。但是當時就有一些非常逆天的人,這些人不僅長壽,還非常的聰明。我們看一下是哪些人。
  •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大家好,我是小編方冬香,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春秋戰國時期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春秋時期(前770一前475年)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時期。反映在哲學思想上,既與過去的思想保持著連結,對逝去的歲月懷著一種眷戀,同時又充滿新探索的激情,閃爍出真正意義的哲學睿智和人文精神。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複雜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縱橫家……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單說思想家,思想家就分為了各種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什麼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派別。
  • 範蠡:古代最成功的商人,被後世尊為財神,多虧了老子《道德經》
    他的名字就叫做範蠡,春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道家學者。範蠡的一生軍功無數,並且是一個幹一行就能精通一行的人才,不僅抱得美人西施歸,還在陶丘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早期的商業理論家。
  • 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巴清,秦始皇都親自築臺表彰、稱頌
    春風無十裡|文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巴清,秦始皇都親自築臺表彰、稱頌雖然現代並不缺乏優秀的女性企業家,但在古代「重農抑商」思想控制下,經商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更別說是女性經商了,但就是有這樣一位女性
  • 《知否》告訴我們的道理:女人要想活得好,就要讓自己活通透
    她們不同的結局讓我們看到,女人要想活得好,內心就一定要通透。那麼今天,就把《知否》中幾個女人的故事,幾句有哲理的話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讓你們有所感悟。管天管地,都管不住人家的嘴,有道是,日久見人心。你是個明媚的女子,如果暫時有一些困頓,那也不要緊,為自己活,我相信,雨過天晴後,你會看見最美的彩虹。一個人要是過得太順了,難免眼花耳聾,你可要一直醒著呀。
  • 範蠡這樣說勾踐,多少有些過分
    小編認為做人不能以貌取人,「長頸鳥喙」怎麼了?範蠡為了給自己開脫,為何要拉上所有人給他墊背。今天小編就要聊聊越王勾踐「長頸鳥喙」的形象,是否是範蠡別有用心。「長頸鳥喙」的由來這句話最早見於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出自勾踐的頭號大謀士範蠡之口。
  • 孫立群: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大幸!
    時至今日,他仍保留著當年上課的筆記,雖然本子已泛黃,但史學前輩的學術底蘊與治學精神早已烙印在心,成為他一生的寶貴財富。  1975年,大學畢業後的孫立群選擇留在歷史系中國古代教研室任教。時任教研室主任、著名歷史學家劉澤華先生,副主任、著名歷史學家南炳文先生曾給予孫立群非常多的鼓勵和幫助。  「他們鼓勵我上講臺,鼓勵我參加寫作。
  • 風物誌|春秋時期,玻璃珠與和氏璧一樣珍貴
    中國古代有一種特別的寶物,被稱為琉璃。在幾千年的時光中,人們都認為玻璃和琉璃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直到近現代,通過化學實驗,才為玻璃正名,其實兩者就是同一種物件。不少人認為,中國玻璃的起源跟煉丹、煉藥有關。《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曾經提到過,「玻璃,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