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吃藥的時候,大人總會在旁邊準備一顆糖?

2020-10-15 學之道講堂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會這樣:當孩子生病需要吃藥的時候,就會在藥的旁邊準備一個糖果或者是甜甜的維生素、鈣片,有的孩子不喜歡藥的苦味,但在看到糖果以後,往往就不會對吃藥這件事表現得那麼排斥了,因為孩子知道,吃完苦苦的藥以後就能馬上吃到甜甜的糖果了。

其實不只是吃藥,當要給孩子打針、想讓孩子吃補湯等等,總少不了糖果。糖果在這個時候就仿佛是萬能的,總能讓孩子對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情提高接受程度。這種做法好像沒什麼理論說法,但大家一直就這樣做了,那麼為什麼給個糖,就能讓孩子們更願意接受做不喜歡的事呢?在2002年的時候,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曾做過一項實驗:

他進行了兩組實驗,第一組時長60秒,參與實驗的志願者要將一隻手放入14度冷水裡面,等到60秒之後再拿出來;第二組實驗是90秒,志願者同樣是先要把手放到14度的冷水中60秒,但是在60秒之後,研究人員會偷偷在冷水裡加入熱水,這時候水的溫度是15度了,志願者的手還要在這15度的水裡再放30秒。

每個人都進行了這兩組實驗,不分先後,在測試結束之後,研究人員告訴他們,現在必須要重複兩組實驗,但你可以自由選擇其中一個。結果居然有80%的人選擇了那個90秒的實驗。

一開始聽起來也許有些不可思議,為什麼90秒實驗要多花30秒的時間,卻有更多人選擇呢?經過分析研究,科學家得出了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意識,分別是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

體驗自我是我們每時每刻的意識。對於體驗自我來說,如果手放在冷水中,就是每時每刻都不舒服,時間越長越不愉快,就像你要嘗試苦藥的那種心情似的;但是體驗自我並沒有記憶能力,它主要就是當下的體驗感受。

而敘事自我則是將你經歷的整個事件的體驗進行串編,就像是一個記者,把時間的重點標記起來,就像是冷水體驗,在90秒當中,它把前60秒的水非常冷和後30秒的水沒那麼冷合在一起平均了,就會得出「水稍微溫暖一點」的結論。也是因為這樣,實驗結果大部分人都願意繼續選擇90秒體驗。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決定都是來自於「敘事自我」,因此儘管孩子知道藥很苦,但如果在孩子吃完藥的時候,再給他吃一顆糖,那麼孩子的敘事自我就會把「藥好苦,我不喜歡」的感受和「這個糖果真甜,真好吃」的感受進行平均,最後自己就會認為「藥好像也沒有那麼難吃」。因此就會比較願意吃藥,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也許孩子不喜歡吃苦瓜,不願意打針,不喜歡剪頭髮等等,加上糖果就可以把他的這種不喜歡的感受加以均衡,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你平常都會在什麼時候給孩子糖吃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孩子抗拒吃藥時「這是糖」是一句危險用語
    孩子誤服藥物造成傷害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什麼通常在吃藥時要拼命哭喊,掙扎一番的孩子們,卻主動去吃大人們的藥?兒童誤服藥物後要怎樣緊急處理?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有哪些危險行為需要糾正?不要再指著藥說「這是糖」 孩子哭鬧著不願意吃藥的時候,有多少家長騙過孩子說,「這個是糖」或者「這個好喝」?
  • 4歲孩子被婆婆餵了一顆「止痛片」,媳婦發飆,家人稱其小題大做
    老家的溫度偏低,孩子有點不適應打了幾個噴嚏,婆婆說孩子要感冒了,於是趁小梅不在屋的時候,給孩子餵了一顆「止痛片」。只是說吃了一顆藥而已沒有什麼事情。小梅還是不甘心,又在吃飯的時候,告訴了公公,心想:「公公那麼疼孫子,應該會說點什麼吧。」結果還是出乎意料,公公只是笑了笑,說:「沒事,一顆藥而已。」再後來,小梅問孩子:「奶奶餵藥為什麼不拒絕?那麼苦怎麼吃下去的。」4歲孩子說:「很苦,奶奶餵的我就吃,一邊喝水一邊吃下去的。」
  • 孩子抗拒吃藥,吃藥哭鬧,家長不妨試試這幾種方法
    這篇文章小哥(文章)是原創的,版權歸我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和分享)人吃穀類食品,通常會有一些小病和小痛,大人還是這樣,更別說孩子了。很多人在剛做父母的時候,沒有太多的照顧孩子的經驗,所以孩子難免會有一些不適,不適後吃藥打針也在所難免。
  • 為啥別人家孩子吃藥像喝湯,你家孩子全靠灌?怪你沒做這幾點準備
    文|秘籍君孩子小的時候,寶媽最頭疼的不是孩子生病,而是生病後怎麼餵藥。餵藥難,大多出現在孩子3歲之前。那些從嬰兒時就排斥餵藥的孩子,3三歲前估計寶媽每次餵藥都靠灌。但是,灌藥還有風險,容易導致孩子嘔吐和嗆到。
  • 生活很苦,而有趣,是抵抗成年人庸俗生活的一顆糖
    這個問題下面有一個高贊回答:「當你還是孩子的時候,搭乘火車時你會鼻子貼著窗戶,驚喜地看著沿途的風景。等到有一天,你不再關注窗外的風景,只是焦急盯著目的地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無聊的大人了。」這個答案引用了《小王子》裡面的一段話。在《小王子》這本書中,主角小王子認為,大人是非常無聊的。
  • 孩子不肯吃藥,寶爸用西瓜偽裝套路女兒: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以前的家長大多會準備一顆糖,說是吃完藥就給吃糖,不然不給吃很多小朋友為了那顆糖也會乖乖的吃。然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糖已經不是什麼稀罕東西了,他們寧願不吃糖也不肯吃藥,那麼給孩子吃藥時要怎麼辦呢?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就是關於寶爸哄女兒吃藥的。女兒不肯吃藥,寶爸就把西瓜挖空心,把藥放在裡面,把西瓜蓋起來,插上吸管裝作西瓜汁。
  • 沒有愛吃藥的孩子,只有不會餵藥的家長!
    幾個媽媽聚在一起總會討論育兒心得,比如「餵藥難」這個話題,8個人坐在一起能想出36種辦法,真正運用起來卻要迎來寶寶72種對策,本來孩子生病就讓媽媽們心力交瘁,打針輸液霧化不配合又擔心副作用大,餵藥失敗更是讓人愁眉不展。
  • 讓孩子吃藥的三個小技巧
    治病總得吃藥,可對於很多父母而言,餵寶寶吃藥簡直是一個夢魘,往往自己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沒能「完成任務」。  其實,現在大部分兒童用藥都是顆粒或水劑,並不算難吃,關鍵是大人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同時注意別讓寶寶產生恐懼心理。
  • 寶寶吃藥有方法,這樣讓寶寶吃藥更順利,不用再鬧得雞飛狗跳
    由於寶寶的各個器官處於未完全成熟孩子繼續不斷發育的時期,尤其是肝、腎、血液以及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用藥不當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是一些不可逆的傷害。給寶寶餵藥的步驟寶寶吃藥是要選擇半坐位,輕輕把住四肢,固定住頭部,以防餵藥時嗆著寶寶或者誤吸入氣管。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使用小弟管餵藥最適宜。餵藥前圍上圍嘴,旁邊預備好毛巾,用小滴灌吸進藥可以混入少許白糖後,伸進寶寶的嘴裡。
  • 孩子生病不願吃藥?是時候拿出殺手鐧了
    不吃藥吧,好不了;吃藥吧,孩子各種抗拒,看著強壓之下寶寶那一串串眼淚,可真是把寶媽們給心疼壞了!給孩子餵藥前,準備好注射筒、滴管、勺子等餵藥工具。大家可以告訴孩子,想讓病早點好就要吃藥哦,藥雖然味道有點點奇怪,但如果快速吞下去就沒有什麼感覺。
  • 孩子吃藥難?哈福餵藥妙招全分享
    其實只要了解正確的服藥訣竅、配合餵藥的輔助工具以及適當的安撫,孩子是可以順利地將藥服下,以後也會慢慢變得不再那麼抗拒吃藥了。餵藥時,先給孩子戴好圍嘴,並在旁邊準備好衛生紙或毛巾,防止藥物溢出,便於擦拭。在餵藥過程中,小孩吐出來的藥記得要及時補上。然後再仔細查看好藥名和劑量,準備工作就緒,就可以開始餵藥了。
  • 孩子不願吃藥怎麼辦?強迫吃藥有風險,媽媽可以這樣做
    於是父母們為了那個孩子能夠吃藥,那是真的各種鬥智鬥勇,什麼方法都想到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幾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父母忽悠孩子吃藥的小情景。一、各種哄騙我本來是打算去拜訪我閨蜜去他家玩的,等我登門拜訪的時候,卻發現她焦頭爛額的和她的孩子吵架。「你吃不吃藥?你不吃我打你了。」
  • 在西餐廳吃牛排,為什麼旁邊會放一顆「生雞蛋」?應該怎麼吃?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也都是特別的喜歡到外邊去吃飯的,而且現在我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可以選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了,相信有很多的人也都是經常去吃牛排的,尤其是一些熱戀中的小情侶,畢竟西餐廳的氛圍也是非常的好的。
  • 為什麼大人越催,孩子越磨蹭?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事喜歡磨蹭,有的時候就算自己在旁邊催促著他去做像是: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催促著準備上學;吃飯的時候也是大人催著吃;放心回來作業要催著寫;就連晚上睡覺都得催……可以說是從早催到晚
  • 為什麼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和大人是不一樣
    我們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兒童的情緒和大人的不一樣,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情緒隱藏控制,遇到什麼事情,他會直接從情緒和肢體動作上表現出來,而且不分場合。這是所有孩子在一定的時期的一種特性,隨著慢慢的成長學習孩子才會慢慢的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
  • 斯坦福心理學教授:有多少孩子,掉進了棉花糖陷阱裡!
    爸媽們應該深有感觸,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坐不定,剛寫兩行字就想著出去玩,少盯一會兒都不行;練琴的時候,老是走神;玩電腦起來,完全無法控制自己,一玩就超時,不讓玩了,就會捶地哭鬧。孩子不管做什麼都需要父母在身邊監督著,催促著,追著孩子完成任務。雖說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有沒有想過,上述種種狀況,可能是孩子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大張偉我是一顆跳跳糖歌詞
    近日抖音上面又火了一首非常的魔性的歌,其中的歌詞是「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網友們不由的想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歌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吧。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是大張偉的原創歌曲《我是一顆跳跳糖》,不得不說大張偉的歌總是那麼通俗易懂,這首歌中慘雜著電音的元素,讓人聽了非常的開心,事實證明中國電音的道路還很長,就算有好的作品,國人含蓄的內在也很能帶得動。
  •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抖音我是一顆五彩繽紛的跳跳糖歌詞...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
  • 故事:我離開家的73年裡,每天都會收到一顆糖
    世人無法想像這個將畢生心血奉獻給舞蹈,後半生卻住於孤兒院孤房裡的女人,為何會在臨終前,寫下這麼孩子氣的一句——「我想吃糖。」疑惑後才知,整個孤兒院都曉得的是,早在這之前,還有誰風雨無阻的,在每月的最後一天,送一顆甜膩的掉牙的麥芽糖來。她自殺的原因成謎,然終還是有人開口,道出句由頭來,「半年前,就忽然沒有糖了。」
  • 孩子愛吃糖其實不是因為讒,家長要把握三個時期科學引導孩子戒糖
    因為深知吃糖的&34;,所以從兒子懂事開始,我便清除了家裡所有的糖,但是有時參加喜宴,或是去朋友家做客,別人總會拿出糖來給孩子吃,兒子在吃過第一顆糖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吃糖的時候,糖果的愉悅會通過舌頭傳輸到大腦中,從而分泌出多巴胺,而多巴胺則會給人帶來快樂。當孩子接觸過一次之後,他的大腦中就會記住這種讓他感覺到快樂的食物。所以,當他們很久沒吃之後再次見到糖果就會迫不及待的把他放進嘴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