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2020-12-19 科技日報

黃國暢 王玉磊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

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美麗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徵高軌,開啟中國衛星通信時代

翻開中心資料,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數字——36000公裡。

登上這一軌道高度的衛星,叫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一軌道比當時我國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高度高出約90倍。

1984年,西昌航天人在承擔首次衛星發射任務時,就將自己的第一個目標鎖定在了這一高度上。

但是,地球同步衛星軌道高,發射技術難度更是難以想像。

1984年4月8日,晴空萬裡。

19時20分,長徵三號火箭搭載著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一飛沖天,在地球之外36000公裡開闢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空間。

而下一個奇蹟,西昌航天人沒有讓祖國等得太久。

一部分人可能記憶猶新: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億萬民眾觀看中國女排奮力拼搏,勇挫群雄。可也有那麼一兩次,比賽進行到決勝的關鍵時刻,電視信號卻突然中斷。因為轉播電視信號的衛星是租用外國的,租用的時間到了。

要是有自己的實用通信衛星,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長徵三號」運載火箭,載著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飛向太空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1986年2月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矗立起一枚新的「長徵三號」運載火箭,載著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飛向太空。

那一天,中國成功開啟衛星通信時代,使電視、電話等現代文明設施,走進了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千家萬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天發射高軌衛星的實力。

出國門,編織中國「太空絲路」

2020年7月9日,在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過後,亞太6D衛星在中心成功發射。據悉,該衛星將以中國為核心,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太空絲路」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時光回溯,1984年11月,全國各大報紙都在最顯著的位置,刊登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行對外開放,承攬國外商業衛星發射業務的消息。

1990年4月7日,我國首顆國際商業衛星「亞洲一號」在中心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之後,第3個打開國際航天商業發射市場的國家。

至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成為中國航天對外開放的標誌「窗口」。

2007年5月14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這是我國首次以火箭、衛星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掀開了中非人民傳統友誼新的一頁。

從「長徵火箭+美國衛星」,到「長徵火箭+歐洲衛星」,再到「長徵火箭+中國衛星」的不斷躍升,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30年前首次執行對外商業發射任務以來,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用智慧、鮮血和生命鑄就輝煌,探索形成商業發射、搭載服務、整星出口、「天地一體化」等多種國際航天商業服務模式。迄今為止,中心共為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玻利維亞、阿爾及利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成功發射30多顆衛星,圓了他們的「航天夢」。從太空遙看,一顆顆衛星架設出一條「太空絲路」,與蜿蜒的「一帶一路」遙相輝映,共同把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緊密相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探深空,「嫦娥」「天問」連戰連捷

自強不息的西昌航天人,不斷把中國航天的嶄新高度鐫刻在太空上。

嫦娥奔月的浪漫,天狗食月的神奇,蟾宮折桂的期盼……一代代華夏兒女將九天攬月的夢想融入歷史長河,生生不息、奔湧不止。

2007年10月11日,嫦娥一號衛星運抵三號發射塔

據悉,中國探月計劃的起點,正是始於素有「月城」之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啟程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從此,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陸續從中心西昌發射場啟程,實現奔月、繞月、落月,將望月千年的中華民族與月亮的距離越拉越近,多次創造中國奇蹟。

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13年後,他們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發射任務再次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在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舉世矚目。

至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晉升成為中國探月新母港。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千年叩問今作答。

早在嫦娥五號奔月之前,這裡還獲得了一個耀眼的稱號——中國行星探測母港。

蓄勢待發的「胖五」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託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從文昌出徵,奔向火星,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我國要在這次任務中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這將是人類火星探測史上的首次,也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星辰大海,攬星九天。腳下的土地已成為追尋「嫦娥」「天問」的新起點,頭頂的太空也將會有更多的「中國星」遨遊蒼穹!

舉北鬥,全球組網百分百成功

北鬥導航系統,從一開始就不是普通意義的衛星發射,它關係著太空國土,也關係著國家未來的命運。

「點火!」「起飛!」頃刻間,地動山搖,火光沖天。

2000年10月31日,我國首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2000年10月31日到2003年5月25日,中心接連奪取「北鬥一號」3顆衛星發射勝利。由此我國組成了完整的「北鬥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後,世界上第3個建成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自2010年開始,「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進入發射組網階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以平均每年發射5顆導航衛星為目標,進入密集發射期。同時,發射中心還需要同時承擔其他氣象衛星、通信衛星、探月衛星的任務,既要完成任務,還要不出差錯,挑戰不可謂不小。

為了適應北鬥導航衛發射高密度要求,西昌發射場的每個系統和崗位,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北鬥全球組網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隨著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部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一次創造中國奇蹟!

「中心是北鬥母港,自2000年開始,44次北鬥發射百分之百成功,共計有59顆北鬥衛星從這裡飛向太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介紹,「特別是在近兩年多的時間內,中心連續成功實施20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將30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新紀錄,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再次創造了中國速度。」

頂風雲,助推中國氣象衛星事業領跑躍升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

2020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周年。

50年來,我國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其中9顆都從西昌奔向太空,目前,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觀測能力,為建設氣象強國做出重要貢獻。

不曾想到,中心1984年第一次執行發射任務時,請了當地老農和彝族同胞上山幫忙觀測天氣;1997年第一次發射風雲衛星時,也竟會因為天氣原因而被迫推遲。

2014年12月31日,風雲二號08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而21年後,中心執行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發射任務時,中心氣象系統不僅接受的氣象信息增加了上百倍,還將數據處理時間縮短了30%,大大提高了對暴雨範圍、強度等的預報精度。

原來,中心既是風雲系列衛星的發射者,也是風雲衛星事業的受益者,讓科技工作者對發射任務的氣象預報更加精準。

數十年來,中心氣象系統從「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雲接日頭無好天」等當地最基本的氣象諺語學起,到如今立體式氣象觀探測網絡建立,信息化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多地聯合氣象保障中心建設,讓中心的氣象保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業務運行成功穩定性超過96%。

「中心依靠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順利完成了上百次發射任務,與氣象部門深入合作、同頻共振,見證也助推了中國氣象衛星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說。

時間為經,空間為緯。

坐標繫上,一條代表國家偉大發展的躍升曲線,隨著一項項重大工程按節點推進而穩步上升。

舉世矚目的滄桑巨變,在幾代人青春與汗水的澆灌下,革命先輩曾無限憧憬的「可愛的中國」在世界東方巍然屹立,築牢中國自信的堅實基石。

坐標繫上,另一條代表中國航天快速發展的曲線,隨著一顆顆太空飛行器、一枚枚新火箭的成功發射而不斷向上延伸。

兩條曲線的交會處,清晰可見「嫦娥」「北鬥」「風雲」「天問」……見證著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也見證著西昌航天的能力躍升。

50年,鬥轉星移;50年,滄桑巨變。

我們相信,未來,西昌航天人追夢奮鬥的步伐將更加鏗鏘,用一次次成功騰飛創造更多中國奇蹟!(圖片攝影、整理:郭文彬)

編輯:劉義陽

相關焦點

  • 山海問天追夢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70年代初,佟連捷又聽從組織安排,從茫茫戈壁來到大山深溝,成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第一批創業者,繼續譜寫中國航天新篇章。時光走到1984年4月8日。此時的佟連捷是西昌發射測試站副站長,也是中心首位01指揮員。對於發射火箭,他並不陌生,但對於發射使用液氫液氧的火箭,還要把衛星送到三萬六千公裡的高空,他的心裡依然沒有底。
  • 向天圖強叩蒼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從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成功入軌到我國首次行星探測遨遊天際;從探月工程7次「零窗口」連戰連捷到59顆北鬥導航衛星百分百成功發射;從我國第一枚低溫燃料運載火箭首飛到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成熟運用;從「澳星保衛戰」無畏逆行搶救衛星火箭,到北鬥收官中國航天史上最大規模燃料洩出再加注發射;從2至3年一發到1年十七八發……
  • 徵高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五十年,夢耀九天創奇蹟!
    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西昌12月23日電題: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李國利、黃國暢、王玉磊隨著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至此,這個中心組建50年來,先後使用10多型火箭實施160多次航天發射,成功將200多個各類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
  • 五十年,夢耀九天創奇蹟!
    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夢耀九天創奇蹟
    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那些清華學子過的怎麼樣啦?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通訊員黃國暢 鄭樹宏 凌斯秦川西大涼山腹地,有一個舉世矚目的地方——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來,「北鬥」在這裡組網,「嫦娥」從這裡奔月,「風雲」自這裡升空……在這裡,一批清華學子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把個人夢想和祖國需要相結合,將青春年華熔鑄在了這片航天熱土上。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
  •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再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調研
    8月16日下午,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等一行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跟蹤調研學生成才情況,參觀火箭發射塔架和火箭實體廠房,與畢業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中心下轄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承擔中國航天近一半的發射任務,未來還將承擔空間站建設、載人登月等「國字號」航天工程。
  • 【亞太6D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
    【亞太6D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採購的一顆商業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將在軌為機載、船載、車載等移動通信應用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衛星寬帶通信服務。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成功發射亞太九號通信衛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0月17日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    10月17日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圖為火箭升空瞬間。     10月17日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圖為發射前倒數計時。
  • 中國成功發射「亞太7號」通信衛星
    簡介:  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2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製造的「亞太7號」通信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火箭升空約26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分離正常,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西昌發射衛星,西雙版納緊張,火箭殘骸為什麼會落到南方?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火箭發射都是先筆直向上,然後再斜著向東飛行的。然而2020年12月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枚火箭,位於西昌南方的雲南西雙版納卻緊急動員起來,要大家留心天上掉下來的火箭助推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劉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10-12 02:28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2020年衛星發射匯總
    2020年1月7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送入預定軌道,衛星發射成功。此衛星主要用於衛星通信、廣播電視、數據傳輸等業務,並開展高通量技術實驗驗證。2020年首發成功!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獲命名,基本滿足衛星發射各種要求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獲命名,基本滿足衛星發射各種要求 李國利、王婷/新華社 2016-11-03 22:01 來源: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攻堅克難 鑄就中國航天夢 西昌地處大涼山腹地,地形隱蔽,水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8℃,氣候變化小,一年的日照有300多天,幾乎沒有霧天,交通、通信條件便利,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 自1982年正式啟用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便成為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
  • 航天「十二五」收官:高分四號發射 同類型衛星中「視力最佳」
    在距離地球數百公裡以外的浩瀚宇宙中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守護者,他們個個都是「千裡眼」,一道守望著中國的太空疆土。他們就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12月29日,「天眼」團隊迎來「視力最佳」的新隊員——「高分四號」。 據新華社消息,12月29日0時0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