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新學年新聞發布會,就《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相關工作進行通報。教育部負責人強調,新學籍綁定身份證號,確定了「一人一籍,籍隨人走,終身不變」原則,該辦法將於9月1日起施行。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這是第一部全國性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避免了原學籍管理方法產生的數據分散、各省銜接不暢等問題。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是世界最大規模學籍系統,將覆蓋2億多中小學生,外籍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學籍管理也參照此辦法執行。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完成系統部署;包括北京、四川在內的20個省市基本完成數據採集和補錄工作;內蒙古等8省市的3520萬學生數據已進入全國系統。
籍隨人走終身不變
此前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對學籍的取得、變動、喪失等方面的規定和管理不嚴謹,出現一人多籍、人籍分離、有人無籍等問題。因此針對這一問題,辦法規定了新生入學一個月之內建立學籍,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申請學籍號,確定「籍隨人走」原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學籍號是學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在全國範圍具有唯一性,並且終身不變。
辦法規定,除普通學校接收特殊學校學生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外,學校不得接收未按規定辦理轉學的學生入學。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羅方述表示,新學籍管理辦法利用電子學籍系統,主要包括各級用戶軟體、資料庫、數據交換平臺、學生教育卡等內容。
學籍系統可查考勤
羅方述強調,電子學籍系統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校方和家長。例如,辦理傳統學籍轉接時,家長需在兩地奔波,而在電子學籍系統環境下,家長只需向轉入學校提出申請,其他流程均可通過網絡。此外,學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可清楚了解學生的情況,例如為何沒到校、是否吃到國家補助「營養餐」等情況。
同時,《辦法》特別要求建立學籍信息數據審核人員實名制系統,及保密制度,實行「誰錄入誰負責,誰審核誰負責」,並且對於洩露信息的人將依法追責。(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