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想要獨立思考,先練反直覺

2020-12-11 財經記者圈

編者按:我們的本能和直覺常常錯得離譜,正是我們的這些思考模式,常常把我們帶到溝裡去。所以,想學獨立思考,我們要先練習「反直覺思考」。

文:李小墨,原載於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前段時間,王思聰和網絡作家花千芳在微博打嘴仗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花千芳在微博發表了「英語是廢物技能」的言論,王思聰看到了這條微博之後,直接開懟:「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

他的本意只是為了嘲諷「英語無用論」的愚蠢,卻誤傷了十二億中國人。

根據2016年底,公安部給的數據,中國居民持有護照的只有1.29億本,不到人口的10%。就算所有持有護照的人都出過國,依然有超過九成的中國人沒有出過國。按2010年人口普查,中國約13.4億人口,那就是有差不多12億人沒有出過國。

沒出過國的人,比王思聰想像的要多得多。

王思聰是著名的富二代,花千芳初中畢業後就休學,靠養雞種玉米為生,是典型的窮二代。

在看瑞典學者漢斯·羅斯林所著的《事實》這本書之前,我只是普通的吃瓜群眾,最多感慨感慨:「富二代真傲慢,窮二代真無知」,然後冷眼看著網友們吵翻天。看到這本書之後,我才開始思考這些言論背後的形成邏輯。

以王思聰為例,《事實》這本書的作者漢斯把「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這樣的判斷,稱為「情緒化的世界觀」,根據權威數據得出「超過九成的中國人沒有出過國」這樣的判斷,稱為「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情緒化的世界觀」,充斥偏見、依賴直覺、受限於個人視野、偏離事實而不自知,獨立思考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建立後一種「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以前我總覺得獨立思考就是和別人想的不一樣,漢斯幫助我意識到:

我們學習獨立思考,不是為了炫耀我們的觀點和別人不一樣,也不是為了彰顯我們的看法更高明,更不是為了發表出位言論譁眾取寵,我們獨立思考是為了讓自己的判斷更接近真相。

因為權威告訴我們的不一定是真的,網紅告訴我們的不一定是真的,品牌廣告告訴我們的不一定是真的 ,媒體告訴我們的不一定是真的,我們所在的圈子流行的觀點不一定是真的,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我們不得不穿梭在充滿各種謬誤的「觀點市場」,唯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撥亂反正、明辨是非。

為什麼接近真相這麼重要?因為只有更接近真相的認知,才能幫助我們不受誤導以及他人的情緒挑撥和有意操縱,做出更正確的決策、輸出更有質量的思考。

那麼如何才能保持獨立思考,穿過重重迷霧,建立「實事求是的世界觀」呢?整本《事實》都在回答這個問題。作者漢斯指出 10個很常見卻很隱蔽的思維陷阱,並教我們如何幹掉它們。篇幅優秀,我只挑幾個典型的,講給大家聽。

01

王思聰的「規模錯覺」

我們也經常有

類似王思聰這樣的錯誤,《事實》這本書總結為「規模錯覺」。它特點是:注意局部,忽略整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這種思考方式,是我們的本能之一。

王思聰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富二代,出國對他來說,就像我們去樓下便利店買一桶泡麵一樣簡單,他的圈子沒有沒出過國的人正常。但他只是屬於一個小小的局部,他錯把自己當主流了。沒出國的人,比他想像得要多得多。

羅振宇2018年跨年演講說了一個觀點,其實也是在努力規避「規模錯覺」:「我經常提醒我們公司的同事,你們千萬不要把自己當主流,要對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種警惕和謙卑,不要動不動就以己度人。」

他舉了一個例子很典型,我們每個人身邊都好多大學生,但其實大學生佔我們這個國家人口的總和,也就5%,換句話說,中國有將近13億的人沒有大學文憑,比沒有護照的人還多。

這個案例讓我感觸很深。

我剛考上大學的時候,曾經有一個親戚在我家大放厥詞:「讀大學沒什麼用,現在大學生太多了,滿大街都是,一抓一大把。還有的找不到工作,去端盤子呢。」

再加上大學擴招,每年媒體都會報導今年又有幾百萬大學生畢業,比如2019年的畢業生達860萬。

因此我整個大學生涯都為就業感到焦慮,這就是「情緒化的世界觀」帶給我們的潛在傷害。如果我知道有十幾億人沒有大學文憑,我可能不會那麼恐慌,我可能會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一點。

《事實》的作者提醒我們:我們總是會注意一個單一的數字而誤判它的重要性,克服「規模錯覺」,保持獨立思考的方法很簡單:進行對比,找到有意義的比例。

大的數字看起來很大,但單一數字容易誤導我們,比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數,很容易讓我們焦慮,但這不是事實的全部,與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結合起來,我們才能看到全局。

02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世界是灰色的

《事實》指出的第二個情緒化本能是:總是喜歡把事物一分為二為兩個類別,兩個類別又是互相對立、互相矛盾的,並且兩個類別之間存在這巨大的鴻溝。

比如好人壞人,窮人富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

拿窮國富國來說,作者漢斯認為,當人們說「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他們通常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貧窮的國家」和「富裕的國家」。

但這已經是嚴重過時的世界觀,因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貧富兩極分化的世界早已不在,當今世界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國家。

世界已經不能被清晰地分為窮國和富國。我們仍然在沿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說法,但是懂得獨立思考的人,已經不再這樣一分為二的看世界。

再拿窮人富人來說,我們向下看是窮人,向上看是富人,這種一分為二的分類是非常粗糙的。這種粗糙的分類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電視劇《男人幫》裡有個情節,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姚笛飾演的大學生小雪,遇到了孫紅雷飾演的劇作家顧小白,覺得自己在傍大款,顧小白知道這個想法之後特別吃驚:我一個窮碼字的怎麼成大款了?

我們向上看,收入比我們高很多的都是富人,可是年入五十萬的有錢人,年入五百萬的有錢人、年入五千萬的有錢人、年入五個億的有錢人,他們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們根本不是一種人。

我們經常說的富人思維,也是一分為二的思維,實際上不同等級的富人,擁有不同量級的財富,他們的思維方式當然也是不同的。

同樣的,我們向下看,收入比我們低很多的都是窮人,可是不同收入等級的窮人也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概而論,容易讓我們失去同理心和同情心。

我們那裡,農村老人滿60歲,每個月可以得到100塊錢的補貼,我曾經不太理解,這個年代一個月100塊錢能頂什麼用?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並不是蓬頭垢面的流浪漢,她站在垃圾桶旁邊,把別人剛丟掉沒吃完的外賣撿起來吃。

不要覺得一百塊錢的補貼不頂用,也不要覺得幾百塊錢的低保杯水車薪,對於這些人意義重大。

同樣的,每個月收入幾十塊錢的窮人,每個月收入幾百塊錢的窮人,每個月收入一兩千的窮人,我剛畢業的時候每個月賺三四千,我也覺得自己是窮人,但不同等級的窮人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們使用「窮人」這個詞的時候,很少在描述一種絕對貧困,更多的是在談論一種相對貧窮。

另外,同樣是窮人思維,貧困農民的窮人思維,和低收入小商販、和低薪白領,這幾類人的窮人思維會一樣嗎?

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像灰色,介於黑色和白色之間有不同程度的灰色。

簡陋的分類,帶來簡陋的認知。

如何克服一分為二的思考本能呢?

《事實》的作者漢斯建議:

「當你聽到一分為二的說法時,你就要迅速認識到這種說法描述的是一種量級分化的圖畫,而兩級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這道鴻溝往往並不存在,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中間狀態,永遠要堅持去找絕大多數。」

03

第三個思維陷阱

作為一個女生,我們經常被號稱純天然的護膚品廣告包圍?可是真的存在純天然的護膚品嗎?

切片黃瓜、切片蘆薈,敷在臉上,那才叫純天然,可是如果這樣真有奇效的話,我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買神仙水、買各種貴死人不償命的護膚品?

只要是護膚品,必然要經過化學生產過程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廣告樂此不疲地鼓吹純天然呢?我們為什麼又會輕易地上當呢?

因為商家利用了我們的「化學恐懼症」。

我們被化學品汙染嚇壞了,對有害化學物質的恐懼,導致人們害怕所有的化學製品,形成了「化學恐懼症」,開始聞「化學」色變。

「恐怖本能」是《事實》指出的第三個思維陷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注意力過濾系統,引發恐懼,是最容易獲取我們注意力的方法。

恐懼本能是寫在我們基因裡的,因為這種思維模式曾經幫助我們的祖先遇到危險的時候,撒腿就跑,從而幫助我們的祖先倖存下來。

可是我們的腦袋被恐懼填滿,我們就沒有時間思考了。

比如,很多時候高樓著火,人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嚇得跳樓,然後摔死的。

再比如,2003年非典的時候,人們非常驚慌和恐懼,開始流行一種謠言:用醋炒菜可以殺死病菌。人們開始哄搶食用醋,商家趁機抬高價格。

我爸花了三十塊錢才搶到一瓶醋,平時醋一瓶才幾塊錢。現在我們回想起來覺得很傻,很不可思議,可是當時就是這樣,被恐懼支配的時候,人們很難保持獨立思考。

日常生活中,這種恐懼本能,最經常被媒體利用,成為媒體收割我們注意力的工具,刻意挑嚇人的信息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這麼說我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是個媒體人,從前做傳統媒體,現在做自媒體,我一直在向優秀同行學習如何利用好讀者的這種恐懼本能。

不同讀者群的恐懼是不一樣的,中老年人對健康敏感:《這種常見的食品竟然致癌,趕緊告訴家人!》,年輕人對收入敏感:《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那麼如何克服「恐懼本能」呢?作者漢斯認為,我們需要計算真實的風險。這才是獨立思考者的做法。

比如健康類話題,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04

比恐懼本能更難克服的是直線思維

我們學習數學中指數型增長的時候,都讀過一個故事:

印度神話中有一個名叫奎師那的人向國王要了一些米,要多少米呢?很簡單,在64格的國際棋盤中放米:第一格一粒,第二個兩粒,第三格四粒,不斷翻倍,直到64格全部裝滿。

國王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可是他不知道,這麼多米,足夠把整個印度用一層1m厚的米蓋住,他傾家蕩產也支付不起。

國王為什麼那麼輕易答應奎師那的要求?為什麼這個故事的結局無論我們聽多少遍都覺得震驚?

因為我們都有一種直線思維的本能,這種本能使我們假設,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直線的規律來發展的,而指數增長是違反我們直線思維本能的。

《事實》的作者漢斯提醒我們:事物的演變有多種規律,不一定是按照直線發展的,不要做直線假設。

比如世界人口在增長,有的人擔心會一直增長下去,直到地球裝不下。

這種擔心是杞人憂天。根據聯合國人口專家的預測,人口增長到一定階段會達到一個平衡,進入一個緩慢增長的平原期。某些發達國家的人口甚至負增長,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受教育程度變高等原因,生育意願是降低的。

人口增長是s型的曲線。

直線思維造成災難性後果,是在股市。

直線思維的本能,讓人看到漲就以為會一直漲,看到跌就以為會一直跌,然後追漲殺跌,虧得一塌糊塗。

除了我講到的規模錯覺、一分為二、恐懼本能、直線思維這四種需要我們去克服的思維模式,《事實》這本書還幫我們指出:負面思維、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單一視角、歸咎他人、情急生亂等本能化、直覺化的思維模式。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各種認知謬誤和認知偏差的,我們沒辦法去怪這個世界。穿越謬誤,唯一能傍身的,就是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的本能和直覺常常錯得離譜,正是我們的這些思考模式,常常把我們帶到溝裡去。所以,想學獨立思考,我們要先練習「反直覺思考」。

相關焦點

  • 蓋茨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事實》,開篇13個選擇題就令人嘆服
    今天這本書一定會顛覆你的思維方式,也是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這本書就是《事實》。比爾蓋茨說:「這本書的意義是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
  • 豆瓣8.1,顛覆思維方式的一本書,比爾蓋茨送的畢業禮物
    本期視頻觀看↓↓↓↓↓↓↓↓↓↓↓一、顛覆思維,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大家好,我是你們三分帥氣、七分才氣的陳詞小調今天我想大家聊的這本書,一定會顛覆你的思維方式!這也是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他就是《事實》比爾蓋茨說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用數據來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
  • 福利丨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解決思維誤區的最有效...
    它是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多次在不同場合向年輕人推薦!這就是能夠顛覆你的思維方式、教你避免情緒化決策的神器——《事實》!前不久,羅振宇在他的「羅輯思維」上隆重推薦了《事實》,他表示:這本書就是來解決你思考過程中的毀滅性錯誤!熊貓君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羅胖對這本書的解讀!
  • 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書中,告訴了我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這本書就是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推薦給全美大學生的書,並且一人一本《事實》。比爾·蓋茨的父親是當地著名的律師,他過世的母親是華盛頓大學董事,比爾·蓋茨童年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上六年級的時候還是一個不願意與人交流的學生,所以朋友很少。
  • 畢業禮物大盤點,伊對也有一份禮物想送給畢業的你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最「走心」的畢業禮物:定製漫畫版畢業照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365名畢業生收到了學院送給他們的專屬卡通圖像,圖像上的人物都是畫師根據每個畢業生提供的照片勾畫指導老師羅樂說:「希望把它送給合唱班的同學們,當作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留作紀念。」網友紛紛表示:這是最好聽的畢業禮物了。
  • 木鐸之聲|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
    「班主任竟然把我們三年來的職業規劃書一直保存著,並且在畢業聚餐時裝訂好送給我們,很感謝!很感動!這是我們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 【畢業禮物】精選百元內,適合送給老師的超實用畢業禮物
    然而很多情況下,學生送給老師禮物都會被拒絕的。但是有一種學生送的禮物,老師大多會開心的接受,那就是大學畢業生送給老師的禮物。為什麼?因為那是學生工作後用自己所掙的錢所購買的禮物,是心意更是情意。今天為大家推薦適合大學畢業生送給老師的禮物。
  • 【畢業禮物】長輩送給高考畢業生的禮物-精選推薦
    電子產品            高考畢業之後進入大學,最重要的一個學習工具,無疑就是筆記本電腦了,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可以考慮送給孩子一臺筆記本電腦。    近年來高考結束出去旅遊的考生越來越多,可以給高考畢業生抱一個旅遊團,當然如果自己有時間,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旅行,帶她去喜歡的城市、想要報考的學校,實地旅遊考查一下,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 魏江:比爾蓋茨與巴菲特親口講述的成功秘訣
    對,就是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就在當天晚上,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同時在香港一所大學裡面演講....當我打開電視的時候,演講剛好結束。第一個學生的問題:「請問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先生,能否對我們這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職業發展生涯上給予一定的建議,我們畢業後是自主創業好還是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 《天道》: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禮物,其實是關於得救之道的思考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以為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禮物就是在王廟村成立一個公司,把王廟村這個貧困縣中的貧困村扶起來,其實這只是表象,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真正禮物並不僅僅於此,而是一個更高境界的「神話」,就是:世人對於得救之道的思考。
  • 網友互換禮物竟然換到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請感受土豪的禮物寵愛!(附500部美劇資源)
    這個大叔,這些年來斷續地頂著世界首富的頭銜,百忙中依然不忘參加這個活動,從2013年開始,這個交換禮物的活動,就一直出現他的影子 。2013年的時候,一個叫 Rachel 的妹子,就在活動中收到了比爾蓋茨寄出的禮物:一隻可愛的奶牛玩偶,一本旅遊書,還有比爾蓋茨自己和這些禮物的合照...
  • 羨慕大學生!這波畢業禮物,也太解饞+硬核了
    又是一年畢業季,即將離開母校的你想收到什麼樣的禮物呢?快來康康別人家的大學是怎麼做的!四川農業大學為畢業生準備了畢業套餐。四川農業大學供圖就餐就送「金飯碗」!寓意大展宏圖、無與倫比正值畢業季,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食堂大叔阿姨為畢業生準備了獨家紀念大碗套餐作為畢業禮物。
  • 「土豪我們做朋友」現實版:網友在Reddit上跟比爾蓋茨交換禮物
    一個名為Rachel的Reddit用戶近日被驚呆了,因為她發現網絡上跟她互換聖誕禮物的那個「比爾」居然是億萬富翁比爾·蓋茨。Rachel這齣「土豪咱們真是朋友」的好戲,令諸多網友羨豔不已。Reddit社區是一個社交新聞站點,影響力巨大。2012年,該網站取得了370億頁面瀏覽量,4億獨立訪問者和3000萬篇文章的成績。
  • 羨慕大學生!這波畢業禮物,也太解饞+硬核了!
    收到畢業禮物,同學們很驚喜。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供圖 印章按照不同的專業和年級分裝,班長統一領取分發到個人。而因各種原因暫未返校的畢業生,學院也將用郵寄的形式,將這份畢業禮物送到他們手中。 同學們的畢業照。
  • 大學生畢業禮物是書畫家墨寶
    楚天都市報6月15日訊(通訊員 程曉璐 任麗瓊 葉楚楚 先佳梅)畢業季,很多高校為畢業生準備了各式禮物。此次書畫筆會正值大學畢業季。在活動現場,書法家們還揮毫創作,為該校優秀畢業生代表贈送墨寶,並勉勵他們勵志成才,奉獻社會。該校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宋傲東從小就熱愛古詩詞。上月,在該校開展的《問天樓賦》徵集活動中,他創作的作品被採用,並被鐫刻在問天樓的樓基漢白玉上,被贊為「最牛畢業印記」(本報曾報導)。
  • 畢業了,該不該送給老師一份禮物?送什麼禮物才能表達感恩之情?
    學生對老師心懷感恩之情,這是教育應當達到的教育目標之一,一個樂觀上進,有情有義的班集體,友情才會延續,一年後,三年後,甚至三十年後,當班長一聲吆喝,全班同學還能整整齊齊地回到母校看望老師,和老師重敘那些逝去的點點滴滴,這樣的班集體,才是教師最想得到的禮物。所以每到畢業的時候,總有學生問我,該送給各科老師什麼禮物?
  • :讀《反直覺思考》
    《反直覺思考》說的就是這個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到如今,現實的增速超過了思維的進化速度,所以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其根源就在於大腦的「默認設置」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反直覺思考》中,作者將「默認設置」稱之為「直覺思考」,並認為我們需要在這個時代重啟大腦、升級「軟體的版本」,也就是我們需要反直覺型的思考。
  •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一個小故事
    在坊間,一直流傳著很多關於比爾蓋茨的傳奇小故事。例如,1973年,比爾·蓋茨認識了哈佛同學科萊特,並邀請他一起退學去開發軟體,但科萊特認為,自己只學了一些皮毛,就拒絕了蓋茨的邀請。就在他準備放棄時,賣報紙的黑人男孩叫住了他,對他說:「這張報紙送給你。」比爾·蓋茨連忙解釋說零錢不夠,但這個男孩很慷慨大方:「沒問題,免費奉送。」
  • 比爾蓋茨:我信
    1880年,約翰·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煉的油佔全美的95%,還控制了美國的一些主要鐵路幹線。19世紀80年代,洛克菲勒向西歐和中國擴大海外市場,美國的工藝已使標準公司的產品優於歐洲人的產品,因而標準公司贏得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煤油市場。在中國,標準公司為自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 送給自己的一份畢業禮物
    很早的時候,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發朋友圈,而且也沒有從未想過屏蔽任何人,我看很多人其實都把朋友圈設置了三天或者根本不公開,我理解他們,但我的朋友圈是屬於自己的小世界,我想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來,因為記錄生活就等於熱愛生活,我希望今後有一天還能回過頭來看看,回憶起當初的一些事,這就是屬於自己的一份小美好吧,也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畢業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