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誰都不能保證不會經歷,為加強小學生的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掌握防震減災常識和應急避險自救技能。1月14日,瀋陽市華易傷害預防公益基金會「為了明天·守護安全」計劃項目走進瀋陽市鐵西區保工一校,由瀋陽市雲益青少年服務發展中心為保工一校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們組織並開展了一場防震減災逃生自救演練活動。
認真聽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
認真聽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
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
同學們積極踴躍回答講師的提問
同學們首先認真觀看了3個關於地震逃生的小視頻,了解了地震的危害,以及學習在地震來臨時迅速有效逃生並自救的方法。隨著急促的警報聲響起,同學們在社工老師的指揮下,雙手護住頭部,迅速有序的從教室撤離到操場中央。整個過程快而不亂,井然有序,全體學生撤離到指定位置用時僅2分鐘。
積極有序參與逃生演練
積極有序參與逃生演練
逃生演練結束
演練結束後,由陽光3589急救隊專業救援人員對本次地震逃生自救演練進行了總結,並講解了安全逃生時一定注意防止踩踏事件發生、逃生過程中避免摔倒的技巧,模擬了逃生過程中如果有同學受傷該如何對傷員進行包紮。作為曾經參與過汶川地震救援組織工作的志願者向同學們講解演示了遇到頭、手臂、腿部常見受傷情況的包紮方法並教會孩子們如何正確使用醫療救助包。
學習自救互救包紮
此次地震逃生自救安全演練活動,學生們不僅學習了防震減災的安全知識,並且在實際操作中將安全知識化作了能保護生命的技能,提高了青少年的安全意識和應對意外傷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逃生演練」我們是認真的!
華易公益,予愛傳愛!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對於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加強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災難、意外傷害的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