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嵌入式系統中,延時是經常需要使用的一種手段,延時的方法可以通過使用類似於"NOP"的指令來實現,但是如果延時的時間比較長,如果使用太多的"NOP"指令則會消耗過多的儲存空間,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子程序(彙編語言中)或子函數(高級語言中)。當然這裡並不打算討論如果使用定時器中斷來實現延時。下面就在C語言中使用子函數實現延時的幾個問題做些討論,當然討論高級語言的延時就需要考慮編譯器和處理器,這裡為了討論的方便,而且不失一般性,可以用標準51單片機作處理器和uVision2作為編譯環境,晶振為12MHz,這樣一個標準的機器周期即為1uS。其他的情況則可以據此類推。
先看一段延時程序:其中Delay1()與Delay2()兩者的型參類型不同。
將上述的Delay1(100)(變量為unsignedint類型)或Delay2(100)(變量為unsignedchar類型)分別在兩次過程中執行,便會得到了下述的執行結果:
斷點B減去斷點A的時間為810uS,這個時間即為執行Delay1(100)所花費的時間;
斷點B減去斷點A的時間為608uS,這個時間即為執行Delay2(100)所花費的時間;
由此可見,作為unsignedint變量類型來傳遞延時函數的參數,會增長延時的時間,而使用unsignedchar變量類型則會得到短的延時時間。我們都知道C語言經過編譯後是要轉化成彙編語言的,只有彙編語句才有精確的執行時間,所以要知道這兩者結果的不同,原因就在於他們經過編譯之後彙編語句的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