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平臺》正式發布「2018年度三級公立醫院國家監測指標評價結果」,在國家監測指標考評中,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得分781.8分,全國排名97名,獲評等級A+(全國A+和A++共116名)。
據了解
本次考核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組織開展,考核評價中組建了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三級公立醫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相關專家構成的評價團隊,首次運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對超過23億數據量的大數據進行計算分析;
考評指標為26個國家監測指標(滿分為1000分),使用層次分析法測算各級指標權重,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4個維度的分值比例約為4:3:2:1;應用CMI、手術例數、病案首頁質量、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報名人數等對相應指標的結果進行調整,使用標準分計算指標得分並乘以相應指標權重係數,各指標滿分值依據當年數據情況動態調整;
最後,根據系統計算的分數情況,各醫院等級劃分為ABC三等,對綜合醫院的等級進行細化(詳見下表)。
我院高度重視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成立了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設在質量控制部),認真開展國家相關政策文件、操作手冊的學習培訓,將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精確分解到10多個牽頭部門,明確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在2018年度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中,醫院積極督促、推進,認真組織數據自查、質控(共開展3輪質控),嚴格執行牽頭部門審核、分管院領導審核、醫院領導小組審核的三級覆核程序,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完整。
全院2018年度國家監測指標4個維度的得分情況:醫療質量317分,運營效率259分,持續發展100.8分,滿意度評價105分;26個國家監測指標中,有13個指標得分率100%。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次開展的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我院進入了前100名,是一個可喜的成績。
醫院簡介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創建於1950年8月,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是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服務於川渝滇黔四省市結合區域近4000萬群眾。
醫院現有忠山、康健中心兩個院區,忠山院區佔地面積238畝,建築總面積16.9萬平方米,康健中心院區佔地面積538畝,一期完成建築面積18.3萬平方米,兩個院區獲批編制床位4200張,設有臨床、醫技科室75個,2019年全年門急診人次220餘萬,出院人次近14萬,手術人次近9萬,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臨床教學醫院。
醫院有職工44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000餘人,博士、碩士1300餘人,高級職稱600餘人,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8人、後備人才6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8人,天府名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優秀專家15人,擔任省級醫學會主任委員、候任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50餘人,引進外籍專家10人。
醫院擁有PET-CT、Micro PET-CT、3.0T磁共振、256層螺旋極速CT、直線加速器、DSA、SPECT、全飛秒雷射近視治療儀、3D腹腔鏡等價值約15億元的大中型現代化儀器設備。
醫院不斷推進醫療技術國際化,推動亞專業蓬勃發展。1967年成功開展斷肢再植術;1979年成功開展心內直視術;1980年成功開展同種異體腎移植;2004年成功開展四川省首例連體嬰兒分離術;2005年成功開展四川省首例同種異體心臟移植手術。2007年成功開展第二例心臟移植術,該患者是四川省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手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保持者。
近年來相繼開展了各種微創外科手術、腦卒中篩查與防治、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工耳蝸置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新技術。
醫院是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和「中國胸痛中心」,國家標準化代謝疾病管理中心,國家日間手術試點醫院,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定點醫療機構,國家首批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員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川渝滇黔結合區域危急重症及疑難疾病診療中心,全國人工肝及血液淨化技術示範中心,甲狀(旁)腺疾病規範化診療示範基地,四星數位化醫院。
醫院現有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兒科學、眼視光學、健康服務與管理等9個本科專業;有院內外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近460人;臨床醫學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專業、麻醉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四川省應用型本科示範專業,康復治療學、麻醉學專業為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擁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8門省級精品開放(資源共享)課程、3門省級雙語教學課程、3個省級教學團隊、 4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3門省級應用性示範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課程;全國首批「中國醫師協會腹腔鏡外科醫師培訓基地」、全國首批住院醫師規培基地(26個專業基地),首個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兒科圍產期醫學專科培訓基地」。
截至2018年,醫院學子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技能大賽中獲得西南西北賽區特等獎一次、一等獎六次;全國二等獎三次、三等獎四次。
2020年5月最新數據顯示,臨床醫學學科位列ESI 全球學科排名繼續保持前1%,在《2018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我院結核病學、腎臟病學、內分泌病學與代謝病學、變態反應學、傳染病學、神經外科學、眼科學、精神病學等8個學科上榜;
在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8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和綜合排行榜》中,我院在2018年西南區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上排名第16名,我院核醫學科、傳染感染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風溼科、精神醫學科、麻醉科、腎臟科、神經外科、小兒內科、小兒外科、整形外科、燒傷科、變態反應科共13個科室上榜,其中核醫學科連續5年榮登復旦版「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西南區第二名。
在香港艾力彼醫院排名中,連續6年保持中國地級市西部醫院競爭力第一名。
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四川省婦科及乳腺疾病治療中心、四川省神經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出生缺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骨科置入器械研發及應用技術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省級平臺,26個省醫學重點學科(實驗室)和1個省中醫重點專科。
同時醫院與澳門大學、西南醫科大學聯合成立精準醫學研究中心,與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學共同建設細胞與分子病理學聯合實驗室,腦血管病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
目前在研科研項目1500餘項;2019年發表SCI文章246篇;近五年,共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4項,華夏醫學科技獎6項,省科技進步獎15項。
醫院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英國赫爾大學、日本昭和醫科大學以及金澤醫科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波恩大學以及埃爾朗根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學術往來和友好合作關係。
醫院始終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衛生健康水平」為己任,在公共事件、突發應急搶險中,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抗震救災、煤礦瓦斯爆炸、抗擊非典等處置中,展現出極強的應急救援及搶救能力和高救治成功率,持續滿足社會對醫療的更高需求。
展望未來,醫院全體職工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一流學科、一流醫院」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鬥!
來源: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官網 文/ 鄧清華、陳平、編輯:任詩雨、校對:梁 婷、主審:王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