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忽視的細節 聊聊那些耳塞常用耳套

2020-12-12 網易手機

(原標題:最易忽視的細節 聊聊那些耳塞常用耳套)

第1頁:最容易忽略的配件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耳塞類產品中,不論是低至幾塊幾十塊的廉價產品還是上萬元的高端旗艦,耳套一定是最常見的配件。合適的耳套不僅會提高入耳式耳塞的音質,而且還能增加佩戴的舒適度,對用戶的體驗有著直接的影響。



最易忽視的細節 聊聊那些耳塞常用耳套

但讓人比較意外的是,這麼重要的配件卻經常被人們忽視。對普通用戶來說,耳套雖然是在配件中存在的,但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不會進行更換,甚至都沒有打開原裝耳套的包裝,更不用提單獨為耳機購買耳套這種事了。

這個現象在發燒友中也同樣存在,耳機愛好者對於產品的興趣是遠遠超過普通用戶的,但要買下所有的耳機肯定是不現實的做法,所以試聽會或者線下交流活動就成了體驗各種耳機的主要途徑。在平時與耳機用戶的交流中,筆者發現耳機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燒友就是因為試聽時耳機沒有搭配合適的耳套,讓他們走了不少彎路,沒有在第一時間購買到真正喜歡的耳機。

從價格的角度來看,耳套相對於其他配件來說也是便宜的,甚至連線材的零頭都不到,而帶來效果卻同樣非常明顯,而選擇耳套也是有講究的,同一款耳套不一定適用於全部的耳塞。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耳套,並淺析各類耳套的特點及使用感受。


第2頁:常規耳塞套介紹

矽膠耳套

市面上大部分耳塞所配備的耳套都大同小異,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矽膠耳套。一般來說,入耳式耳塞產品都會至少附贈大中小不同的膠套,多的話可以達到了6對以上,這會讓產品看起來更具有誠意。但這些膠套的區別可不僅僅是尺寸上的變化,它們對聲音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矽膠耳套

小號耳套(S型)的特點是聲音相對清晰但聲場小;中號耳套(M型)基本上是默認套在耳塞上的,它的聲音均衡適應性較強;大號耳套(L型)與小號耳套是相對的,聲場大包圍感強但聲音相對較悶。但普通的矽膠套不論是哪一種都無法帶來顯著的聲音變化,單獨購買的話10元錢就能買到一堆,還包郵。

從佩戴的角度進行選擇,耳套的尺寸與耳朵的大小一定要匹配,筆者建議這一點要優先於耳機本身的聲音特色,不合適的搭配會讓隔音性變差,佩戴時會感覺耳機處於不穩定狀態,但只要大小匹配矽膠套戴起來還是非常舒適的,適應性也很好。

海綿耳套


海綿耳套

海綿耳套是平頭塞中最常見的一種耳套,適用範圍廣泛,幾乎是平頭耳塞唯一的選擇。它的特點是增強了平頭耳塞相對較弱的低頻,佩戴起來也會有更好的觸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平頭耳塞的耳套需求並沒有入耳式那麼大,原因是大部分平頭耳塞完全可以在不帶套直接聽,且聲音更為通透,所以是不是使用海綿耳套就完全取決於用戶的聽音取向了。


第3頁:特殊耳塞套介紹

記憶海綿耳套C套 )

記憶海綿耳套是比較特殊的一類耳套,其中COMPLY的海綿套擁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所以也經常被稱作C套。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極強的形變能力,即使是大號的耳塞也可以被捏的很小放到耳朵裡,從與耳道的貼合度上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但COMPLY耳套的山寨貨非常多,比較可靠的售價為兩對90元。



記憶海綿耳套

聲音方面,記憶海綿耳套的低頻給人留一下的印象是最深的,配合一些低頻出色的耳塞會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長期佩戴這種耳套總有一種耳朵被塞滿的感覺,透氣性上表現不好,而且在長時間佩戴後會帶出更多的異物,並不利於健康衛生。

哥倫比亞套(哥套)

我們經常聽到的哥套實際上屬於矽膠套的一種,因為它的特殊性所以拿出來單獨說一下。哥套的材質為混合矽膠,是索尼耳塞產品的配套附件,型號尺寸比普通的矽膠套更多,除了S、M、L型以外,還有SS、MS、ML、LL四隊耳套。此外,還有在矽膠層之間填充了海綿的S、M、L號的噪音隔離耳套。售價方面也比較貴,價格按照型號不同也略有區別。


哥倫比亞套

實際體驗上,大號哥套的低頻質量和聲場明顯加強了不少,小號哥套的聲音密度更大,這是它在聲音上和普通矽膠套的差異。而填充了海綿的隔音哥套則有些像之前提到過的C套,除了更好的封閉性以外,聲音也變得更為集中。總體來說,哥套算是矽膠套裡質量最高的耳套之一,但電商中也存在不少山寨貨,消費者在選購時要多加留意,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銷售渠道。

SpinFit耳套

如果沒有SpinFit耳套(SF套),或許哥套就是入耳式耳塞中最為出色的了。筆者也是近幾年才開始使用SF套的,它同樣也是矽膠套的一種。不同的是,SF套擁有很長的導音管,這讓它可以比其他耳塞更加的深入耳道,同時可以根據用戶的耳道進行適應性調節,保持著極為舒適的佩戴,並且也沒有C套那種堵塞感,SpinFit甚至還為這種設計申請了專利。


SpinFit耳套

聽感方面,SF套的聲音通透程度和解析力明顯優於其他耳套,聲場和低頻也沒有被削弱,對於聲音較暗的耳機來說無疑是最佳選擇,而對聲音偏亮的耳機可能會出現刺耳的聲音。售價方面,SF套也是最高的,一對的價格為59元,它的價格較為統一,消費者基本上可以放心購買。

多節套

提到多節耳套,相信很多燒友都會想起經典的音特美小四的三節套。它的材質同樣是矽膠,看起來像是多個耳套由大到小羅列在一起,但說實話這種耳套的造型和大小是不容易讓人接受的,正因如此筆者並沒有使用過這款耳套。


三節耳套

除了三節套以外,雙節套筆者還是勉強可以試一下的,它的尺寸會明顯影響到使用體驗。筆者個人更喜歡大尺寸的雙節套的,這種耳套的隔音性非常好,佩戴以後聲音聽上去非常飽滿,大聲場是它的優勢,而解析力會稍微下降一些但並不明顯,適合與聲音刺激的耳塞搭配。

柱形套

    這款耳塞套是筆者近期才剛剛接觸到的,是Final F系列耳塞的配件,從造型上來看應該是不適用於其他耳機的。它可以將耳機的整個腔體全部套進去,長度與圓柱形的耳機幾乎相同,貼合程度上並不如傳統的膠套。


柱形耳套

    聲音表現上,解析力提升相當明顯,聲場則收窄了一些,其他方面變化不大。對於這種聲音上的變化筆者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但由於其他的耳機都用不了,這種耳塞套註定只有少數用戶才能體驗得到。

寫在最後: 

    文章中筆者只是列舉了部分典型的耳套,如果想要真正玩透這些產品,大家還需要更多的嘗試和折騰。耳套作為耳塞產品的一部分,對整個用戶體驗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於追求好聲音的發燒友而言更是如此。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耳套產品中,不但可以幫助愛好者們找到適合的聲音,也一定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

本文來源:中關村在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非壕勿看 如何給耳塞選個合適的耳套?-耳塞,耳套,選擇, ——快科技...
    而入耳式耳塞的佩戴體驗和耳套設計息息相關,耳套的設計不僅影響佩戴時候的舒適程度,而且對聲音的表達也會有一定影響。對於入耳式耳塞的耳套的選購,成為很多發燒友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每個人的耳道和佩戴取向都不盡相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耳套款式並不簡單。今天小編來聊聊這個。最常見的款式:一般單節套在購買入耳式耳塞的時候,一般都會隨塞子附送一套的耳套,顏色多種多樣。這些耳套採用單節設計,使用矽膠材料製成,軟硬程度按照矽膠材料和厚度而定。
  • Bose第二代遮噪睡眠耳塞評測:上千卻不能聽歌的耳塞,值嗎?
    這個問題可能是最讓人好奇的。Bose 在官網上強調,這款耳塞並非採用了主動降噪的技術,而是被動降噪。這主要依靠其鯊魚鰭矽膠耳套,與耳朵緊密貼合後,形成的封閉效果來實現。接下來的遮噪工作要靠播放音效。Bose 稱他們的音效經過了特別優化,恰當的頻率可以使用戶大腦難以察覺外界噪聲。
  • 無線耳塞音質新高度拜亞ByronBTA評測
    拜亞動力Byron BTA藍牙耳塞Byron BTA是拜亞的首款高端無線藍牙耳塞,這裡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注意,首先是「高端」的產品定位,其次是「無線」的方式,第三是拜亞本身的傳統耳機大廠的身份。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拜亞的第一款藍牙耳機,也是德系傳統耳機大廠裡最晚推出藍牙耳機的一個廠商。
  • 來,幹了這杯涼白開 威士頓W40耳塞評測
    六七年前,如果我能擁有一條四單元動鐵耳塞,我估計能高興得跳起來。那時候四單元耳塞還是個新鮮貨,很多旗艦動鐵耳塞才是這個配置。科技的進步總是出人意料地快,轉眼六七年後的今天,別說四單元,就是二十四單元的耳塞,大家都已經見怪不怪了。當你對耳塞的單元數麻木的時候,你最懷念的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會很懷念曾經初燒的時候比較樸素地追求耳機給自己帶來感動的那些日子吧!
  • 千元級別最能打?MEE audio MX Pro MX4監聽耳塞評測
    MX4意為四單元配置(Quad-Driver Hybrid),定位為音樂人入耳式監聽耳塞。包裝背面標註了產品的賣點,MX4附送了兩根耳機線(帶&不帶麥克風/線控),相當的厚道,可換線設計+防汗結構。此外有四對矽膠耳套以及1對Comply品牌的海綿耳套,誠意十足。
  • 無線耳塞音質新高度 拜亞Byron BTA評測(全文)_拜亞 Byron BTA...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拜亞的第一款藍牙耳機,也是德系傳統耳機大廠裡最晚推出藍牙耳機的一個廠商。你可以說拜亞保守,但其穩定的有線耳機品質說明它並沒有試圖拿出一個跟風的產品來糊弄消費者。而其在無線耳機領域首次出手就劍指高端,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為什麼拜亞選擇耳塞而不是頭戴式耳機來推出無線產品?我認為很可能是因為考慮到目前手機作為最常用播放前端的實際情況。那麼這款高端藍牙耳塞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呢?
  • 雅思聽力中最易被忽視的六大細節
    下面新東方網雅思頻道為大家整理了雅思聽力中最易被忽視的六大細節,供考生們參考,以下是詳細內容。   雅思聽力成績提高對於整個雅思考試成績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考生如果在聽力練習時能夠重視最易被忽視的六大細節,對於提高雅思聽力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 飛傲FH3:千元內圈鐵耳塞的實力派
    千元價位一直是耳塞產品的價格分水嶺,對所有耳機廠商而言,屬於兵家必爭之地。對於飛傲這樣的高產品牌和「價格屠戶」而言,更是如此。今年下半年,飛傲發布了一款定價998元的三單元圈鐵耳塞FH3,試圖在這一價位捍衛自己的高性價比地位。
  • 來,幹了這杯涼白開 威士頓W40耳塞評測(全文)_威士頓 W40_音頻HiFi...
    六七年前,如果我能擁有一條四單元動鐵耳塞,我估計能高興得跳起來。那時候四單元耳塞還是個新鮮貨,很多旗艦動鐵耳塞才是這個配置。科技的進步總是出人意料地快,轉眼六七年後的今天,別說四單元,就是二十四單元的耳塞,大家都已經見怪不怪了。當你對耳塞的單元數麻木的時候,你最懷念的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會很懷念曾經初燒的時候比較樸素地追求耳機給自己帶來感動的那些日子吧!
  • 可能是最好的耳塞套 Comply Foam Tips
    可能是最好的耳塞套 Comply Foam Tips 2014年02月18日 02:35作者:張彬彬編輯:張彬彬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顏值才華兼具 Acoustune HS1551CU耳塞評測
    顏值才華兼具 Acoustune HS1551CU耳塞評測不過,金屬腔體的耳塞雖然多,但今年截至目前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產品也就一款,就是Acoustune的HS1551CU耳塞。金色腔體最外側有個刻著防滑紋的柱頭,正是這個柱頭,以及三顆金色T6螺絲,成為這款耳塞機械感的主要來源。不過,由於不能拆解,我們並不清楚這個柱頭內部是不是空心的,我個人的推測應該是實心的,因為在佩戴時能感覺到耳塞外側的下墜感。
  • 及時糾正錯誤,牢記3M耳塞式耳機的正確戴法!
    現代人聽音樂的方式有很多,「戴耳機」就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種。在多種耳機類型當中,耳塞式耳機因其獨特的降噪功能,而收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作為耳塞式耳機的代表產品,3M耳塞式耳機在降噪、音質等層面,擁有較為突出的產品優勢。3M耳塞式耳機,與其它類型耳機存在很多不同點,這種不同部分體現在佩戴方式上。資深「耳機黨」在購置3M耳塞式耳機之後,基本上都會正確使用。
  • 預算3萬,買個LV包還是tia Fourte耳塞?
    腔體內側中部和最下緣各有一個氣孔,最下緣這個氣孔應該就是64audio特有的apex技術氣孔。不過作為一款如此昂貴的耳塞的配件,這條線的細節還有待改進,比如分線器只是一個透明塑料管,顯得有點廉價。標配的耳套
  • 如何提升音響音效,入耳式矽膠耳塞影響大不大?
    耳機的主要材料由電路磁體,線圈,振膜,線材,耳套等幾種材料配合而成,而入耳式耳機可以讓音質更好的主要原在於,一個質地柔軟的矽膠套相對傳統耳塞已經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
  • 魅力之作 山水(SANSUI)鎂鋁合金耳塞
    正是由於腔體密度係數強,集氣量大,配予日本進口超薄高速響應震膜,讓耳塞聲場的表現力更進一步。除此之外,山水鎂合金耳塞的腔體內側還經過高精細的特殊工藝處理,使得原來光滑的內腔壁面變得凹凸有序,這些上下起浮不平的內腔表面,能夠令腔體內發出的直射、反射、折射的聲波順著凹凸表面自然吸收,令耳機的共鳴能更加井然有序,收放自如,不會有混音的感覺,讓音質更加乾淨。
  • TANCHJIM DARKSIDE入耳式耳塞開箱美圖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TANCHJIM是來自南寧的一個耳機品牌,DARKSIDE是其旗下的一款入耳式耳塞新品。耳塞採用5軸CNC鋁合金精雕一體成型,氧化噴砂,鐳雕。耳塞還採用了石墨烯振膜。需要長時煲機才能進入最佳狀態。
  • 賽睿FLUX專業版耳塞評測
    1賽睿FLUX IN-EAR PRO耳塞外觀細節賞析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丹麥SteelSeries賽睿所生產的各系列滑鼠、滑鼠墊以及各款音頻設備一直飽受用戶好評,在此前我們已經評測過了賽睿FLUX IN-EAR動圈耳塞,而今天我們帶來的則是更高級的
  • 金質表現 山水(SANSUI)隨身聽耳塞
    SANSUI(山水),近年來逐步向多媒體娛樂、隨身聽耳機領域進軍,推出的專業耳機、電腦耳機、耳塞等一系列產品,相信對於那些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無疑又是一餐豐富的音樂盛宴!內建獨家專用最具震撼力的Φ10mm高效率揚聲單元,應用極致6μ超薄PET膜片和輕質CCAW音圈組成;結合改善腔體駐波設計,令低頻更加真實有力,中高頻清晰明亮。    工藝方面,依人體工學設計的標準圓柱型鋁合金封閉式耳塞,外觀經過高技術含量的高溫鋼烤漆工藝,經氧化後,乳白亮麗的外形小巧精緻圓潤,炫亮無比。
  • BOSE無線消噪耳塞初體驗:「聽過它,便再無其它」
    作為降噪耳機的開拓者,BOSE一直以來都深耕於降噪技術,並推出了無數備受追捧的經典消費級降噪產品,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QuietComfort 35系列,如果讓胖胖選出心中唯二的頭戴式降噪耳機,QuietComfort 35系列必是其中之一,至於另一款嘛,相信熟悉胖胖的小夥伴一定能猜得出來。
  • 撥動了誰的情弦——拉赫曼尼Stella星夜女神圈鐵耳塞評測
    不過讓人比較擔心的是,MMCX可換線接口,隨著經常性的插拔換線,容易出現鬆動脫落等現象,而除了標配的3.5mm原線,Stella的配件中還包含了一根2.5mm平衡線,以及質感時尚的皮質收納包和一堆不同類型的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