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國內外絕大多數書展取消、延期或轉至線上。2020上海書展如期舉辦,成為今年首個舉辦的有規模、有影響的實體書展。
在剛剛舉辦的2020上海書展第三次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發布了今年書展的一系列數據:
今年上海書展在轉型升級為「融合型書展」的進程中跨出一大步,上海展覽中心主會場首次擴容到2.6萬平方米,150個實體分會場分布在本地和全國各大城市,展銷10餘萬種精選圖書,舉辦700多場線下活動;15個網絡平臺構建而成的「上海書展線上朋友圈」和各參展單位自行搭建或牽手合作的上百個大小平臺,展銷圖書的品種數倍於線下,舉辦的線上閱讀活動數量直追現場。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因此增強,觸及的讀者規模因此增大,影響力有效提升。
據初步統計,截至8月17日,書展圈內圈外相關頁面總量破億(1.14億次),線上活動觀看量破610萬次(611.37萬次)。「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訪問量達到55.58萬次,成為市民讀者了解書展信息的首選。
上海書展的線上銷售和互動較為活躍。2020上海書展指定三家線上圖書銷售平臺及華師大社、復旦社、交大社、同濟社、華理社、中福會社等主要滬上高校、社科文出版社線上銷售實洋為1728.58萬元。華師大出版社攜「大夏直播團」入場,實施線下線上雙品牌策略;悅悅圖書在展會現場打造7×12直播帶貨圖書銷售模式,活動場次總計93場;樊登讀書直播在線觀看人次約238萬人次、實洋約112萬元;世紀天貓直播間聯手樊登讀書,8月12日19:00-21:00在抖音和快手觀看人數總計達40萬人,產生碼洋超過60萬元。此外,上海圖書館牽頭、全市公共圖書館積極參與,實現書展現場館配採購圖書22234冊,碼洋148.5萬元。
雖受限流影響,書展主會場入場讀者數量僅為去年的1/3,但從銷售數據看,入場讀者人均消費同比增長了約23%。這表明,更好的觀展體驗,帶來了更愉悅的選書心情、更從容的試讀狀態,增加了找到好書的機率;從中傳遞出的讀者對通過閱讀提升個人素養、生活品質的需求和追求,給予上海和全國出版人信心。
安全第一,以服務的柔度對衝防疫的硬度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上海書展把讀者和參展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對防疫作出精細部署,更嚴格落實。如首次擴展主會場展場面積,減少展架和進場圖書、拓寬通道,把儘量多的空間給予讀者。這一次,往年展架密密麻麻、恨不得見縫插針的主會場終於有了「留白」,也讓我們驚喜地看到了這座經典建築的一些細節之美;又如首次大比例線上售票、提前實名預約,以限流保證人員密度在安全線以下;又如「大消毒」和「小消毒」相結合,首次劃出日場與夜場之間的一小時用於場內防疫消毒,同時展廳內每兩小時循環消毒。還實行了細緻精準的防控舉措,如 「全程佩戴口罩」等友情提示標語牌、保持間距警示地貼、現場安全巡查和設置臨時隔離室等。
書展團隊努力以服務的柔度對衝防疫的硬度,志願者熱情周到的引導、諮詢、提示等服務得到讀者肯定,被親切地稱為「小甜橙」;第一次出現在現場的母嬰室和一如既往的快遞、寄存等便民服務,都受到讀者歡迎。
主題圖書熱銷,有效傳播正能量
上海書展是弘揚主流價值、傳播正能量的重要陣地。今年書展,以「書香潤澤人民城市」為主題的序館雕塑,依然是讀者最熱衷的書展打卡地。新近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圖書,在序館重點展示。主題出版館集中展銷「四史」學習教育、「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疫事跡」等主題出版物。
首次亮相實體書展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在書展熱銷,受到讀者好評,僅8月16日一天在上海書展就收到訂單1000多冊;截至8月17日,在上海書展己售出8000多冊。新出版的《習近平在福州》同樣吸引了眾多讀者捧讀、購買。今天下午,書展還將壓軸舉辦「以人民為中心——2020主題出版論壇」。
抗疫主題圖書成為今年特別熱門的品種之一。「『抗疫』,上海出版在行動」主題展集中展示了相關書籍。書展在售的抗疫圖書不下百種,《中國戰疫!》《查醫生援鄂日記》等銷售表現不俗。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的《河灣裡》是目前還少見的抗疫長篇小說。以「疫情下的中國堅守」為主題的「書香中國」閱讀論壇上,聞玉梅、張文宏、吳凡、查瓊芳、劉凱等醫學專家,解讀疫情下的中國堅守、上海經驗和文化精神。
為讀者而變,線上線下融合
上海書展始終為讀者服務,始終為讀者而變。滿足讀者閱讀方式和消費模式的轉變,今年書展在轉型升級上跨出一大步。從組成「上海書展線上朋友圈」、推出「上海書展線上平臺」,到設立直播間、推動在線薦書、直播帶貨、社群推廣,上海書展正在不斷加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力度。書展期間,線下活動受到一些限制,但不少高品質活動都採取了線下線上同步或同播的形式,效果很好。比如,今年推出的新書「雲首發」為海內外無法親臨現場的作者提供了彌補遺憾的機會,也讓讀者不出家門享受「首發」體驗。「雲首發」新書的籤名本加蓋了特製的2020上海書展紀念章,可同步在線購買。眾多參展機構的新書首發主陣地也轉移到直播間。
被讀者稱為「書展經典」的國學七天七堂課、書香·上海之夏系列講座、上海國際文學周、親子閱讀七天樂等等,均有線上直播、錄播和回看。
為發展賦能,「破圈」「出圈」成為流行詞
疫情下的上海書展,在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同時,也成為助力新經濟、促進新業態、刺激新消費、引領新生活的有力載體。很多出版人表示,「希望以上海書展為起點,迎來書業的復甦,尤其是地麵店的復甦。」
今年書展通過對一系列創新項目的挖掘和培育,推動上海書展、上海出版走出行業圈子,同時吸引圈外新力量走進來。「未來閱讀館」、「作家餐桌計劃」成為書展「出圈」的標誌性案例;知名實體書店結集的實景版書香街區,展現了跨界發展的新嘗試、新成果;上海書展「進商圈」、「進社區」開始嘗試推動書店與其他商店從「相鄰」走向「相融」,從「書店+」、「閱讀+」走向「+書店」、「+閱讀」。
上海書展自身也在「破圈」和「出圈」。今年,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成為主辦單位之一,其下屬的上海貿促展覽展示有限公司成為承辦公司之一。
徐炯說,書展,由「書」和「展」兩個字構成。身為出版人辦書展,不由自主地會把工作重心落到「書」和由此衍生出的閱讀活動上,對於怎麼把「展」辦得同樣專業、精彩,讓讀者滿意、給讀者驚喜,謀劃還不夠、能力有欠缺。明年將提前謀劃,呈現一屆更好的書展——「書」要精挑細選,「展」要多姿多彩。
原文轉自: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