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100強——第92位北京工業大學

2020-08-29 琅琊閣一閣主


北京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術、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市屬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學校創建於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部分學生先後劃轉學校。20世紀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北京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計算機學院、國家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相繼併入學校。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有校本部和6個校區,佔地面積96.0151萬平方米;有教職工3100餘人;在校生24500餘人,其中,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7800餘人,普通本專科生13500餘人,留學生近600人;設有二級教學科研機構25個;擁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1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8個;開設本科專業67個。

學校官網

http://www.bjut.edu.cn

中文名

北京工業大學

外文名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簡稱

北工大(BJUT)

創辦時間

1960年

知名校友

吳鷹

祝維沙

王翔

王川

周志雄

李菁

汪聰

歷史沿革

1960年,北京工業大學創建,設機械、電機、無線電、化工、數理5個系。

1961年,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部分學生轉入北工大後,增設土建系。下半年,數理系停止招生進行調整,1965年恢復。

1971年,學校有機械、電機、無線電、土建4個系招生,原化工系停辦。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併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區牛街南橫西街該校校址設北工大預科,後改稱新生部,於1986年撤銷。

學校風景

1978年至1989年,學校調整系的設置,設機械工程學系、工業自動化系、無線電系、土木工程系、化學與環境工程學系、應用物理系、計算機科學系、應用數學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熱能工程學系、管理工程學系、建築學系。

1980年,市委批發109號文《關於重點辦好北京工業大學的建議》,確定北工大為市屬重點大學。

1981年,學校成為國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成立研究生部(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

1985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0年,原北京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併入北工大,該院6個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學系合併調整為管理工程學系、對外經濟貿易系、應用經濟系,至此全校共設14個系。1993年,北京計算機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北京西三環北路原校址辦學,1998年遷入校本部與北工大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計算中心合併組建計算機學院。2000年,國家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分部,均為學校的異地辦學機構。

1992年,學校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3年,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2004年,繼續教育學院與工大分部進行教育資源整合,整合後工大分部辦學主體為繼續教育學院(稱為北京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西區),同時成立學校後勤集團西區管理中心,負責整個西區的後勤服務保障。

1993年,北工大嘗試教育改革成立實驗學院。2000年,起實驗學院由學校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2004年7月,實驗學院終止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的協議,從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遷至北京市朝陽區管莊校區,與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調整合併為學校全資直屬二級學院性質的實驗學院。

1996年,北京工業大學躋身國家21世紀重點建設的百所大學行列,成為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

2005年,原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006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學校風景

2008年,學校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羽毛球、藝術體操比賽任務。同年,學校作為首批高校入選「北京高等學校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3年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3月,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成立,由北京工業大學與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聯合舉辦。

2014年,北京工業大學樊恭烋學院成立。該學院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區,採用獨立的教學計劃,旨在培養工程領域的領軍人才。

2016年,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成立,學校學部制改革正式啟動。同年,入選首屆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7年1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成為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12月,學校獲評「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

研究成果

2016年,學校科技總投入8.8億元,科技經費居全國高校第36位。截至2017年3月,「十一五」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26項。2018年,有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7年,學校共申請各類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43項,獲批140項,其中面上項目8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0項,重點項目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聯合基金項目1項,應急管理項目1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2項,專項基金項目2項;獲批牽頭主持2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0項,獲批60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43項,青年項目16項);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立項22項;新增橫向科研項目884項。

2017年,學校獲各類科技獎勵36項,其中,國家獎2項;省部級獎9項,包括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4項;視同省部級獎勵的國家登記社會力量獎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會/協會獎、行業獎等19項。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2017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及高校排名,學校2016年發表且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收錄論文969篇,排名66位;工程索引EI(核心版)收錄論文1220篇,排名44位;國際科技會議錄索引CPCI-S收錄論文428篇,排名34位;科學引文索引光碟版(SCI-CDE)2007至2016年5658篇論文被引用42076次,排名73位;SCI學科影響因子前1/10的期刊論文130篇,排名61位;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收錄論文1287篇,排名59位;論文被引用3636篇5933次,排名71位。

2017年,學校以北京工業大學為申請人申請專利1569項,獲專利授權1080項,其中發明專利955項,實用新型119項,外觀設計6項,登記軟體著作權531項;申請國外專利13項,PCT28項,授權國外專利14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等級 獲獎年份

我國四種預分解窯型分析研究與改進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95年

面向材料生產流程的環境負荷定量評價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2年

太空飛行器艙體結構變極性等離子弧穿孔立焊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5年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底,學校圖書館收藏中外文紙質圖書13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雜誌1200多種,中國國內外網絡文獻資料庫70餘個,形成了以工科為主,理、工、管、文等多學科兼有,以紙本資源為基礎,紙本、電子、視頻等多載體的文獻資源體系。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文獻信息資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關係;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館際合作網絡。

圖書館

截至2013年底,學校檔案館館藏檔案20萬餘卷(件),共有7個全宗。其中,北京工業大學全宗(1960年—) 管理全校黨政管理(文書)檔案、教學檔案、科研檔案、基建檔案、出版物檔案、設備檔案、財會檔案、實物檔案等193366卷(件);北京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全宗(1978年—1990年)2240卷;北京外貿學院分院全宗(1979年—1983年)133卷;北京計算機學院全宗(1978年—1993年)4013卷;北京藝術設計學院全宗(1958年—2005年)1372 卷;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全宗(1971年—2000年)687卷;國家建材管理幹部學院全宗(1980年—2000年)1182卷。

學術期刊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主要刊登光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計算機與軟體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環境與能源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應用數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為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17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17—2018年度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被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英國《科學文摘》、美國《化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TRANSPORT資料庫、德國《數學評論》、美國《最新數學出版物》和美國EBSCO出版公司等收錄。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發社會、經濟、政治、高等教育與科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設有「前沿觀察」「當代社會研究」"超大城市治理與建設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治國理政研究」「政治與法律研究」「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等欄目,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2017—2018)來源刊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擴展期刊以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全文收錄,是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源刊。

合作交流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世界上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40餘所院校機構正式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籤署了近200份項目合作協議,與校際交流院校建立了不同層次、不同模式的70餘個學生交流項目,包括3+1、3+1+1、1+2+1以及2+2等各類長、短期學習項目,80%的交流夥伴院校都集中在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2017年有近700名本碩博在校生出國交流學習;國際學生規模突破1000人次,學歷生人數近500人,獎學金總額突破2000萬;新建國際學生全英文授課項目3個,獲批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舉辦首期Summer School暑期國際課堂。

學校每年派出500餘名教師和學者赴境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講學、訪問或開展聯合研究;每年邀請近200名外國專家來校訪問講學,聘請長期外籍教師近80人;每年舉辦約10場國際學術會議。

學校通過奧波萊孔子學院與「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開展與波蘭高校的合作交流工作;與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聯合組建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

校旗

校旗為「工大藍」基底長方形旗幟,中心為學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訓:不息為體,日新為道


取自唐劉禹錫的《問大鈞賦》。

校徽

「不息」源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遠向前,戰勝困難。「體」則有物質存在的狀態、本體、本性、稟性之意。

「日新」源自《尚書·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夠做到一日自新,達到一個新境界,就要始終如一,永遠保持,做到天天新。「道」,有本質、法則、規律、主張、宗旨之意。

「不息為體,日新為道」旨在激勵工大人要秉承艱苦拼搏、奮發向上的優良傳統;錘鍊堅忍不拔、知難而進的頑強品格;彰顯開拓進取、革故鼎新的精神風貌。

工大精神:艱苦奮鬥、窮究真理、銳意創新、開放包容

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窮究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銳意創新、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開放包容、爭創一流的團隊精神。

校歌

《明天》

作詞:韓葆

作曲:王曉峰

理想中的殿堂 譜寫出青春的詞典

彩虹般的嚮往 溫暖著年輕的誓言

有你堅定的目光 風雨中讓自己勇敢

被你插上了翅膀 驕傲地飛越藍天

心的夢想無極限 新的奇蹟快要出現

從來沒有什麼能阻擋

生命中永遠不熄的火焰

心的未來在召喚 新的世紀星光燦爛

從來沒有什麼能阻擋

用真心擁抱希望的明天、明天

不息為體,永不停止每一個堅定的信念

日新為道,永遠探索讓心中從沒有終點

相關焦點

  • 2008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2008年1月7日出版的《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2008年第1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8中國大學評價》。清華大學以271.00分再奪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16.23分、204.09分獲得第二、第三名。
  • 2007中國大學各學科排行榜——工學100強
    自1997年《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按年度發表武書連主持的《中國大學評價》以來,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1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穩定的優勢,連續8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進入前10名的大學依次還有: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南京大學,第6名復旦大學,第7名華中科技大學,第8名武漢大學,第9名吉林大學,第10名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大學100強——第85名浙江工業大學
    1999年7月,省政府發文,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杭州船舶工業學校併入浙江工業大學,定名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校區;學校決定在之江校區創辦民辦機制運作的二級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發專題會議紀要,將省建材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浙江建材工業學校併入浙江工業大學。2003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 中國大學100強——第76位江南大學
    >無錫輕工大學前身是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95年3月9日,中國輕工總會轉發國家教委「關於同意無錫輕工業學院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的通知」,由趙樸初為無錫輕工大學題寫校名。1995年11月23日,無錫輕工業學院舉行中國輕工總會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建無錫輕工大學暨無錫輕工大學揭牌慶典。1995年10月,無錫市紡織職工大學、無錫紡織工業學校和無錫紡織職工專業學校併入無錫輕工大學。
  • 2019中國大學排名100強
    2019中國大學排名100強 2018-12-25 23:41 來源:新東方高考頻道編輯整理 作者:
  • 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600強(前100)
    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600強(前100) http://teacher.eol.cn  來源:   作者: 2013
  • 2020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最新)
    800強 2019年5月,由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編撰完成、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最新發布2019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2019中國各地區一流專業排名和2019中國92個專業類一流專業排名等榜單。
  • 2020年中國重大成果100強大學排行榜:西安交通大學居第六名
    2020年中國重大成果100強大學 2020年中國高校重大成果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依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 中國大學100強——第78位中國石油大學
    ,逐步形成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格局,1997年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行列;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2014年,教育部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業集團公司共建中國石油大學(包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協議正式籤署。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同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 2008中國大學經濟學100強
    2008年1月7日出版的《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2008年第1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8中國大學評價》。清華大學以271.00分再奪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16.23分、204.09分獲得第二、第三名。
  • 中國大學100強——第80位燕山大學
    (Yanshan University)簡稱「燕大」,坐落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北京高科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 2007中國大學各學科排行榜——經濟學100強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2007年第1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7中國大學評價》。清華大學以296.77分的絕對優勢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2.02分、205.65分獲得第二、第三名。
  • 2020年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100強排名:華中科技大學居第5名
    2020年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100強 2020年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排名前十位高校依次為清華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居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前3名,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高校。 以上10所高校都為原985工程大學,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好的一批高校。我們重點來講一下位於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競爭力第5位的華中科技大學,是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4所中國頂尖高校c9聯盟成員之外,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競爭力最強的高校。
  • 2019年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發布,復旦第4,上海交大第7
    全國87所雙一流高校躋身100強,17所高校跌出150強,昆明理工大學位列2019中國非雙一流大學排名第一。分,並列第5;上海交通大學82.24分,列第7;南京大學81.83分,列第8;武漢大學81.51分,居第9;中山大學78.70分,列第10;吉林大學下降1位,跌出全國10強。
  • 2020年中國大學社會影響力排名100強名單:武漢大學居全國第5名!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2020年中國大學社會影響力排名100強名單,看一看你的學校社會影響力排名多少?僅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2020年中國大學社會影響力排名100強 在這份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中,排名前10位的高校依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
  • 2018中國區域一流大學排行榜,齊魯工業大學第一
    原標題:校友會2018中國區域一流大學排行榜,齊魯工業大學第一 哪些大學躋身2018中國區域一流大學排行榜10強?哪些大學入選中國知名大學、區域一流大學名單?
  • 2017中國地方所屬大學排行榜100強,南京師範大學雄居第一
    2017中國地方所屬大學排行榜100強,南京師範大學雄居第一 哪些地方所屬大學最具實力躋身國家「雙一流」戰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最新發布2017中國各地區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北京、江蘇、上海、湖北和廣東名列前5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雄居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前3甲,全國16所非211工程高校躋身全國百強,福建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和山西大學雄居2017中國非211工程大學排行榜前3名。
  • 2017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150強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布最新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北京大學雄居榜首,連續10年蟬聯冠軍;清華大學第2,武漢大學第3,復旦大學第4,浙江大學第5;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和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列2017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前3強。
  • 2018中國非985工程大學排行榜100強,東北師範大學第一
    原標題:校友會2018中國非985工程大學排行榜100強,東北師範大學第一 全國哪所非985工程大學的綜合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哪些非985工程大學躋身2018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前40強?
  • 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 北大清華復旦蟬聯三甲
    2012年12月20日,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編制完成《2013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這是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連續第11年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報告公布了最新的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和2013中國一流大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