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一名腦癱男孩劉威麟,以專業綜合第一的優異成績被母校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錄取為研究生。
普通人要考上研究生都有點困難,腦癱考生在同樣的招生條件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身體、專業的挑戰面前,他成功了。
本以為這麼勵志的故事很少,但是沒有想到還有:
2019年,患有腦癱的張帥成功考入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讀研。
2007年,丁丁以660分考入北大,2011年繼續被北大保送成為了北大研究生,2016年就讀哈佛法學院。
看到這些令普通人都覺得困難的成績,患有腦癱的他們卻完成了,真是令我們普通人汗顏不已!
或許你會說:我也想考出好成績,可是看了記不住,學了忘得快,有什麼辦法呢?
試想一想,身患腦癱的他們會不會也面臨這種學習問題呢?相信大家都明白,無論是誰都會面對這些問題,但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難,取得了令常人都難以置信的學習成績。
在這種驕人成績的激勵下,我們一定有一種意願想好好學習,那怎麼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呢?
我們的大腦其實很有意思,它就像我們的胃口一樣,會喜歡不一樣的內容,我們要善於運用大腦的喜好來進行針對性地學習。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某一天,在路上與分別多年的老同學相遇,但就是想不起同學的姓名,可看到面孔就覺得是曾經的同學,說話的聲音也感覺有點熟悉。
這種情況,相信我們大家都偶有經歷,為什麼呢?
姓名屬於文字類的信息,面孔是屬於圖像類的信息,聲音自然就是聲音類的信息。這三種信息,應該算是我們遇到的信息基本形式。從遇到老同學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字類的信息遺忘很快,聲音、圖像類的信息遺忘相對較慢。
文字信息實際是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抽象符號系統,相對來說需要更高層級的思維理解,才能更好地記憶。而圖像、聲音是相對較為基礎的信息,也是我們最平常的信息形式。
在聲音、圖像這兩種信息中,圖像類的信息,更容易被我們所識別、看見,大腦處理起來更加容易,而聲音信息還需要腦袋進一步對發出聲音的物體圖像進行加工才能更好吸收。所以,相對來說,圖像才是我們大腦直接消化吸收的信息。
因此,我們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大腦的圖像記憶優勢。
如果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圖像化思考的過程,對我們的學習會起到極大的幫助。
第一步,學習畫圖。
學習畫圖,並不是專業的美術課程,而是用最簡單的符號、基本的圖形將要表達的信息呈現出來。這個過程其實有些類似於象形文字,用畫圖的形式創造文字,用畫圖的形式將意思表現出來。
第二步,將學習中的文字、概念、知識要點、關鍵信息進行圖形化的處理。
畫圖一步只需要掌握好基本的形狀線條就可以進入到第二步的訓練當中,比如在唐朝詩人李白《獨坐敬亭山》中,我們畫了這樣一幅圖:
圖上的許多鳥就是眾鳥,向上的箭頭就是高飛;一個雲就是孤雲,箭頭指向外面可以表示獨去閒;眼睛表示相看,乘以4表示兩個人4隻眼睛,一個心形打個勾表示不厭;心裡只有敬亭山,簡單畫個房子表示亭子。
通過畫圖,我們可以快速背出相關的內容: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種畫圖的方法,對我們的大腦記憶有著很強的效果。不僅能幫助我們記憶,還能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
這種方法我們最好是能夠進行反覆的訓練,給大家推薦《古詩記憶75首》的專欄,反覆訓練最基礎的記憶方法,不僅可以訓練孩子最基本的記憶能力,更能夠訓練孩子的想像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