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高考作文,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從孩提時下筆稚嫩的日記,到步入社會後尚能閒談幾句的試題,寫作在不經意間成為陪伴大多數人最久的基礎教育科目。在南京鼓樓區,有一位教小學作文的老師,從業17年,卻在自己的抖音帳號@教作文的馬老師上對作文學習提出另類見解。
「寫日記?胡鬧!好詞好句簡直是瞎搞!背作文?小學階段看著有用,到高中就只會鸚鵡學舌了。得讓孩子們重拾寫作的樂趣,別把作文當回事兒!」這段話被馬老師上傳到抖音,獲得了5000多個贊,評論裡有同樣從事小學教學工作的教師「馬老師說的每一個點,都是現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值得我們教研討論。」
「教作文」,目的是訓練思維方式
他叫馬翼翔,東北人,點開他的抖音視頻,聽兩三句話,一股東北大碴子味兒就撲面而來。年輕時從哈爾濱大學畢業後,他和妻子一同來到南京,從此紮根。論起專業出身,馬翼翔是學美術的,但和做教師的妻子一同認識了不少當地做教育和當作家的朋友,時常交流切磋。2003年,馬翼翔和幾個老師一起辦了家教育機構,他教小學生寫作。
51歲的他在鼓樓區的教室裡,一周上八節課,十幾年下來教的學生數量總有限。馬翼翔之前常會想,如果哪天自己在講臺上教不動了,積累的教學經驗都留不下來,挺遺憾。直到遇到抖音,起先他只了解這是很多年輕人都在用的APP,自己卻不知道該拍些什麼,後來想到,可以把作文課放上抖音。
他陸續在抖音上傳了257個教學視頻,累計獲贊383.8萬,擁有191.6萬粉絲。馬翼翔希望能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承載更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受困於寫作的學生有所幫助。
「讀後感最怕寫成故事梗概,重點在感想」;「遊記不能寫成流水帳,要挑重點」;「寫人的時候覺得不好選材,就想想他們各自最突出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抖音@教作文的馬老師帳號裡,馬翼翔分門別類介紹小學作文寫作。
他不喜歡一些老師在課堂上呈現固化的鑑賞品味,講春天永遠是朱自清,講精神總是用《白楊禮讚》。在抖音,他會有意識地給家長推薦雷蒙布利格的《雪人》做閱讀,深入淺出分析《百年孤獨》裡馬爾克斯寫第一句話的時間交錯性,挑莫言的選段讓學生們體會什麼叫動作描寫要一連串才有表達效果。
「作文學習的目的是進行思維方式的訓練,它首先是人文的,其次是語文的。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用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潤孩子的心靈。」 馬翼翔覺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是在保證考試分數的同時,讓孩子們得到人文素養的真正提升。
用短視頻,把方法分享給更多學生
從事教育十幾年,馬翼翔常和體制內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他明白在考試分數的壓力下,從學校老師到家長學生都把作文看得太重,難免會出現不恰當的學習模式。
很多家長給他留言,反映孩子越學寫作越不會寫,三四百字的內容用了2個多小時都寫不出來。在@教作文的馬老師帳號裡,馬翼翔倡導不要把作文看得太重,沒有必要讓小學生天天寫日記,「每天哪有那麼多值得寫的事情發生,孩子那不是瞎憋麼。」
對於摘抄好詞好句和背範文,他也有不同的意見:「那些大都是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真情實感。小學生作文最珍貴的是童真童趣、童言童語,這些才是原始而有力的東西。」
馬翼翔喜歡葉聖陶的一句話——千教萬教學做真人。他希望孩子們的筆下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表達真實的自我與思維,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會陪伴他們一生。「人生就是一段一段的事情組成,再平淡的生活,都能寫出故事,小學作文就是在教怎麼講好故事。」
在抖音,有越來越多從事基礎學科教學的老師入駐,同馬翼翔一樣將更有深度的教學理念與方式通過短視頻傳遞到更多人身邊。網際網路時代,高質量的教育應當普惠每個有需要的學生。
做抖音視頻久了,馬翼翔接觸到了教學背後更深層的現實:一二線城市的家長問得最多的是學習方法,馬老師的作文課和他們孩子自己的老師相比能提供什麼差異化內容;其他城市的家長會急著問他該給孩子看什麼書,下次考試如何提分;但鮮有農村的家長向他留言詢問。
「從橫向來看,各地的小學教育水平不一樣。至於縱向比較,小學老師的整體能力與素養還是略低於初高中老師。小孩子是一張白紙,小學是他們能力塑造和思維養成的啟蒙階段,這段時間的教育其實很重要。」馬翼翔說,自己想要把積累的教學方法分享給更多家長和學生,在網際網路平臺做普及是現階段最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