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一封封載滿希望和祝福的錄取通知書飛向各個家庭。
近日,一則「雲南省深度貧困縣今年11人考上北大清華」的新聞火遍網絡,值得一提的是,這11名金榜提名的學生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有4人。事實上,曲靖市會澤縣創造的「高考神話」,只是雲南省教育扶貧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雲南省圍繞「義務教育有保障」和「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深入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讓貧困不再成為寒門學子圓夢的「攔路虎」。
改善硬體 為山區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這所云端上的小學是老集寨鄉大竹棚小學,如今村內道路已經硬化完成,串村公路也已通車,同學們的出行情況有了極大改善。
「我的夢想是考上大學,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老集寨鄉大竹棚小學,13歲的六年級女生盧小丹自信滿滿地告訴記者。自2017年搬入新校舍以來,大竹棚小學的孩子們告別了危房校舍,搬進嶄新的教學樓。新建的體育室、音樂室、科學實驗室讓孩子們享受到城市孩子同等的學習機會,嶄新的足球場更是為孩子們提供了放飛夢想的舞臺。
而在百裡之外的昆明市祿勸一中,同學們通過網絡直播,就能與發達地區孩子一起同步學習。自2007年以來,祿勸一中開始利用網絡直播,聯合成都市第七中學合作開設網絡班。從第一屆網絡班開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3年。得益於多方共同努力,一批又一批的山裡娃享受到更加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很多孩子的成績也突飛猛進。
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
雲南省不斷改善貧困地區教育硬體條件,完成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五年規劃任務,累計投入347.28億元,竣工投入使用校舍1408.68萬平方米,設施設備購置資金達51.36億元,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20條底線」全部達標。同時,2019年啟動了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
與此同時,省級投入16.05億元,完成C級校舍加固改造任務,改造面積達264.88萬平方米,全省中小學徹底告別C、D級危房。省級統籌5.6億元生均公用經費,實施義務教育學校高速光纖網絡建設工程,實現「萬兆主幹、千兆進校、百兆到班」全覆蓋。
提升軟體 加強鄉村師資隊伍建設
提升硬體設施只是教育扶貧的第一步,要打通教育扶貧的「最後一公裡」,還要從提升教育質量入手。
雲南省優秀鄉村教師李志華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近年來,雲南省著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差別化政策,2019年,人均每月補助達到562.5元。2018年起,每年對500名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優秀教師每人給予10萬元獎勵,留住一批紮根鄉村的好老師。
與此同時,雲南省努力提高農村中小學保障水平。落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免費教科書和生均公用經費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落實「兩為主」「兩納入」「同城同教」要求(「兩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兩納入」即將常住人口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教育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權益。在農村學校普遍設立「留守兒童之家」,增進留守兒童與家人的情感交流。
控輟保學 實現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
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雲南省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
鎮康縣一中老師到茶新賢家恭喜祝賀考取復旦大學
「太激動了,之前我都不敢想會考上這麼好的學校。」8月18日,得知自己被復旦大學錄取的那一刻,臨滄市鎮康縣一中的考生茶新賢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茶新賢的父親因患有心臟病於2016年8月份去世,家中還有母親和妹妹。在鎮康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茶新賢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除了享受低保外,學習成績優異的茶新賢在讀高中的期間都享受到了政府每年1萬元的獎學金,解決了茶新賢的後顧之憂。
得益於教育扶貧措施,每年全省都有很多像茶新賢一樣的寒門學子如願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在雲南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前教育享受助學金;義務教育在免學費、免教科書費和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的基礎上,2019年將非寄宿制學生納入生活補助範圍;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給予生活費補助;中職學生免除學費,給予國家助學金和「雨露計劃」生活費補助;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享受國家一等助學金、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學費獎勵等政策。
2019年,全省投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82.78億元,資助學生497.68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投入44.08億元,資助學生299.49萬人次。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的93.3%提高到2019年的94.77%,129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雲南成為全國第22個、西部地區第5個整體通過基本均衡驗收的省份。
雲南網記者 期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