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時間:
2019年9月1日晚8:00,鎖定央視1套。
整體目標:
新學期,新氣象,爸爸媽媽們,新的一學期陪伴請從《開學第一課》開始。
教育部通知:
《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臺密切合作,於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開播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1期。
播出時間:2019年9月1日晚8:00,鎖定央視1套。
主題: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打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歷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
2019年的《開學第一課》
都有哪些精彩看點呢?
董卿、撒貝寧攜手主持,帶領孩子們聆聽五個動人的國旗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在《義勇軍進行曲》莊嚴雄偉的旋律中,他親自按下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也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創造、奮鬥、團結、夢想。70年來,我們憑藉這四種偉大的民族精神,讓五星紅旗在各地招展飄揚,告訴全世界「中國夢」可以登上多高、走向多遠……
讓孩子們成為「課堂主角」,新技術「和鳴」愛國情。
帶領孩子們「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在新學年開始之際,迎接一場深入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
節目特別強化了孩子們的「主角意識」,通過展示他們的才藝、挑戰,或是分享他們的經歷、感受,達成和「國旗故事」的精神銜接:來自上海高境第三中學的三位初中生薑大禮、黃俊凱、金振宇組成「大黃金」組合,將挑戰30秒最多的交互跳繩紀錄;華南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大學生團隊將在沙盤微縮景觀之上,來一場「機器人限時救援比拼」;不同民族、地區、年齡的孩子們紛紛登臺,帶領大家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山高路遠》《七子之歌》《歌唱祖國》等曲目,用歌聲訴說深情。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綜合運用AR虛擬技術、5G、自動機械等多種技術手段和演講、朗誦、情景劇、遊戲互動、第二課堂連線等多樣表現形式,力圖呈現一堂新穎生動、真摯感人的「愛國電視公開課」。
此外,節目播出前後還將推出「我為祖國升國旗」等相關新媒體活動,帶領廣大青少年見證偉大祖國的發展歷程,感受「生長在五星紅旗下」的幸福與自豪,生發「我與祖國共成長」的美好心願。
主題:2018年《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為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堂生動而有重大意義的教育課。新學期開學了,全國上下都關注教育部直發的《開學第一課》。學校下達通知,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觀看這重要的一課。
等看完這個《開學第一課》時,已經快11點了,一直堅持看完,看完就一頭扎在床上睡著了。這樣的狀態是我不喜歡,原本應該是一起看完了,兩個人交流一下的。
可是時間實在是太晚了——由此,我也想建議一下,這個開學第一課能不能八點開演,或者就不要下命令通知,看直播了,等到第二天看轉播也行啊。孩子都是認真的,老師通知1日晚上九點開始觀看,他就不折不扣,想讓他看轉播也不行。
開場一曲吳磊演唱的《夢想開始的地方》讓每一個學生點燃*,「學校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讓每一個學生開始放飛夢想。開學第一課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帷幕,董卿與撒貝寧兩位名主持閃亮登場。這兩位一出現,讓這開學第一課變得隆重而大氣起來了。
當董卿宣布這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後,精彩一課的內容便慢慢地呈現在了每一個學生與觀眾面前。大家一起開始聆聽前輩們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發生的事,一起走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起感受屬於我們中華兒女的民族驕傲和自信,從而喚起學生對學習中華文化的求知渴望。
中華民族究竟有怎樣的驕傲?我們和主持人一起從「字以溯源」開始感知。漢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漢字或許都有一個故事,這也許是漢字與世界上的其它文字的本質區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寧教授講述致力於研究漢字六十餘年的故事,追根溯源,鑑古塑今,帶領我們一起領略漢字的魅力。感受文字的起源與變化,從而讓學生知道:只有更好地認識過去,才能更好地擁抱未來。
接著當「漢字叔叔」理察·西爾斯講述他痴迷於漢字的故事時,相信你會與我同樣震撼。沒有想到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漢字有著如此巨大的熱情,幾十年傾盡家財、不遺餘力地研究與傳播漢字,在此期間遇到了那麼多困難,都沒有放棄。他的故事感動著我,也許感動著每一位中國人。
每一位中國人都該清醒,本該中華兒女做的事情卻讓一個外國人做了,坐在電視機前,讓人汗顏。若我們國人多一些對中華文化如此痴迷的人,我們的文化沒有什麼理由不輝煌燦爛。「字以溯源」為我們講述了前輩們為了傳承、保護漢字而堅守一生的故事,想如今,我們的「漢字」已經「走出去」,並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這就是我們漢字的驕傲所在,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驕傲所在。
主題:2017年的《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主題。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關於中華驕傲歷史書上寫了很多很多,如四大發明、精美的瓷器、絲綢等等。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正如節日中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
一筆一划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蘊,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字,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它在中國傳承了數千年,蘊藏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人的思想。漢字是一種擁有無限魅力的文字。
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漢字正在飛速向國外推廣,現在,美國有了「孔子學院」,許多美國人,都到那裡去學習中國的漢字。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只有漢字才能獨享「藝術」這個詞。漢字能寫得像水滴滑過荷葉般輕柔,行書流暢,正楷端莊,而英語,只被束縛在四線格中,松也松不開。漢字是有趣的,有的是象形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如「人」字,不正像一個人伸長了腿在走路嗎?還有的是諧間字,有地方口音的人,有時會因諧音鬧笑話。
所有的漢字都不是僵硬的符號,它們都有各自的含義。我看見「花朵」這兩個字,仿佛聞見了花兒的芳香,看見了花兒的美麗純潔。
我看見了「綠草」這兩個字時,我好像站在綠油油的大草原上,一種清涼的感覺向我襲來,我仿佛觸到了小草,柔軟,舒適。當我看到「光」字,我便覺得有一道溫暖的光照射到我身上。
暖暖的,柔柔的。我又瞧見了「愛」,一種朋友之間的、家人之間的,一種很溫暖的愛,把你包了起來。當你寫到「人」時,一股敬佩之情傳遍了我身上。偉大的古人為我們創造了漢字,讓人類文明得以傳承下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主題:2016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主題是 「先輩的旗幟」,圍繞「長徵精神」,為同學們講述紅軍長徵路上的故事。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徵時為什麼不喝健力寶,為什麼不吃巧克力呢?"對於他們,長徵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長徵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徵路上去追尋,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徵。
在長徵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當她看到戰士們吃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時,她落淚了。她把自己要飯討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裡。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聽著戰士們自編自唱的<牛皮腰帶歌>,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 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銀圓,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交黨費。長徵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
這就是長徵精神,這就是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這就是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徵。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同學們,當你沉溺於網路遊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於武打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著肯德基,喝著沃爾瑪,為超女瘋狂的時候.
想一想長徵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
這關係到當代中國的國際地位,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作為當代的熱血青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徵,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新的長徵!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要接過長徵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重踏長徵路,弘揚長徵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金色的理想,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
首屆《開學第一課》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背景下,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對全國孩子們進行應急避險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好了
同學們
想了解更多節目內容
2019年9月1日
CCTV-1 晚8點記得準時收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