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為不成熟的個體,很難完全控制自己的欲望,也很難理解所謂的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那麼作為成年人的家長,該如何控制孩子的購買慾望?
就像前面文章提到的,要用考上大學獎勵的五萬元去買名牌包包,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阻止嗎?就是孩子想買沒必要的東西,該如何教育呢?
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生活中的購物說起,我們每次去超市購物的小票都是隨手一扔,或者塞到某個角落。
但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購物小票就是一個非常棒的財商培養工具,小票上通常會有商品清單、單價、數量、折扣、總價以及找零績效。與其讓孩子做枯燥的算術題,不如請大一點的孩子來個統進遊戲。
比如將所有的食物類加在一起,將生活用品類加在一起,兩者比較,看看家裡哪項的支出佔比最大。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找出單價最貴的、最便宜的,合計花錢最多的和最少的。
財商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既分清需要和想要。
這個概念,對於孩子今後是否能夠理性消費,不做買買買、刷刷刷的月光族,不攀比、不炫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利用購物小票,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找出哪些是需要的,不買就生活不下去,哪些是想要,不買也不會影響生存的。
那麼下一次購物時,孩子一定會有這個概念,知道要想一想這個東西是不是必須的呢?
財商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最開始孩子無法分辨想要和需要的時候,我建議給它設置任性基金,就是從他的壓歲錢消費基金當中出。
父母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相關的比例,但最核心要讓孩子理解的就是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做出更聰明、理智的決策,讓效用最大化。
即使作為成年人,我們也不能完全避免讓人後悔的消費。打開自己的衣櫥,又有多少是價格很高卻很久沒穿的呢?
我們無法怕代替孩子的成長,只能盡力讓他儘早感受思考和決策的過程,我們常常說的一個詞叫做財富親密度,而親密度是從頻繁的接觸中得來的。
初中以後甚至可以讓孩子為他們的投資決策負責,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對於他的成長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如果你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你會怎麼辦呢?歡迎評論!
下一話題,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