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被爆出,這讓很多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深感擔憂,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另一方面則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欺負別人。
當孩子遇到校園欺凌,對方道歉的時候,家長應該接受嗎?很多學校在處理校園欺凌的做法就是把雙方家長叫到學校,讓雙方家長協商處理的方法,而學校只是起一個中間調節的作用。
當雙方家長見面之後,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打打鬧鬧屬於正常」,而受欺負孩子的家長一方,也不好意思和對方家長爭吵,最後很多都是欺負孩子的一方道歉,而被欺負的一方被迫接受,這種處置方式,無論是對受欺負的一方還是欺負人的一方,都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對於受欺負的一方而言,自己在被欺負後,對方僅是道歉並不能彌補孩子所受到的創傷,從心理方面更是有可能認為父母不會為自己考慮,因此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就不會跟家長說,從而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傷害。
而對於欺負人的一方來說,在欺負完同學之後,並沒有受到任何的懲罰,僅僅是道歉並不能讓其引以為戒,反而是讓其認為欺負同學的成本很低,這種情況下不但不會讓孩對欺負同學這種行為有所收斂,甚至會變本加厲。
對於孩子受到校園欺凌,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便是「打回去」,這種話雖然家長說出來可能感覺當時很爽,但是卻是非常錯誤的,但凡孩子能夠打得過對方,也不會有在學校被欺凌的情況了。
正確的做法是在發生此類事件後,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和老師,首先這樣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讓校園欺凌不再繼續,其次家長和學校可以根據事件本身進行溝通,保證此類事情不再會發生。
其次是要告訴孩子在發生校園欺凌的時候一定不要沉默,要大聲呼救,引起學校老師和保衛人員的主意,儘量的避免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第三就是在校園欺凌發生之後,作為家長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簡單的接受道歉,要了解到孩子的想法,看孩子想如何處理,如果孩子不願意接受道歉,可以通過警方來進行處理。
第四就是在平時一定要教育孩子跟同學要和平相處,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起爭端,從源頭控制校園欺凌的事件不會發生。
同時家長也應該經常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很多的孩子在家裡的狀態和在學校的狀態完全判若兩人,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非常了解,但是了解的並不全面。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學校合理的引導,可以讓孩子從欺凌的陰影中很快的走出來並健康成長,但是如若處理不恰當,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