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以「大時代 新格局」為主題的2016年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主任、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樺在高峰論壇上作了題為「緊抓消費升級時代機遇 共創行業新格局」的發言,他表示:「供給側改革與中國製造升級,推動體育用品進入『新國貨』階段。國產品牌實現製造能力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提升的過程,必將有機會深度參與國際競爭,以『新國貨』的身份贏得更加廣闊的新市場。」
中國體育用品業進入「高速期」
伴隨著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體育產業驅動政策的發布與落實,體育消費快速升級,源自體育本體產業的強大內生增長動力為包括體育用品市場在內的體育產業各領域提供全新的發展空間。
李樺在會上發布了中國體育用品業的若干重點指標數據。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增加值預計達到2800億元,同比增長15.8%,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趨勢。佔GDP的比重為0.41%,較2014年同期有大幅度的上升。2015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進出口總額為190.04億美元,同比下降5.38%,實現貿易順差170.97億美元,下降4.26%。整體來說,我國體育用品行業增長態勢明顯,發展環境整體利好,但國民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高度關注潛在風險。
從中國體育用品業各門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運動鞋服行業2015年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累計實現運動鞋銷售收入152.88億元,同比增長15.35%,運動鞋銷售收入156.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47%。運動鞋服行業線上消費比例明顯提升,達到了24%;線下消費中,品牌店銷售佔比超過80%;25歲至44歲的中青年成為消費主力群體,佔比超過55%;舒適是消費者購買的重要驅動因素。
運動器材市場方面,2015年中國球類產品製造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68.75億元,同比下降3.21%。行業增速連續三年呈直線下降趨勢,2015年行業產銷率為96.95%,較上年有所下降,反映球類產品製造業產能稍有過剩。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銷售收入為335.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1%。行業總資產報酬率9.84%,資本保值增值率為98.14%,較上年有所降低,說明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同樣存在產能剩餘,規模效益下降的問題。
個人運動防護用品行業銷售收入為133.03億元,同比增長2.55%。2015年行業產銷率為100.71,反映了行業產銷銜接較好。
戶外用品市場行業銷售收入為200.80億元,較上年增長11.25%,2015年保持持續增長,但增速略有減緩。出貨總額為123.1億元,較2014年增長12.22%。隨著基數的增加和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增長率自2011年開始下滑。
李樺稱,中國體育用品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伴隨體育產業眾多利好因素的匯聚,新黃金十年將會有更好的綻放。
中國體育用品業需要「新國貨」
在跑鞋行業,全球有四大公認的明星品牌,分別是美國的索康尼、新百倫、布魯克斯,以及日本的亞瑟士。呼喚中國體育用品業生產「新國貨」,也就是培養中國「明星品牌」,製造中國「明星產品」。
會上,ISO/TC83(國際標準化組織體育與休閒設施器材技術委員會)主席麥可·豪斯分享了有關「德國製造」的演變過程。豪斯表示,很多年前,「德國製造」其實是一個非常負面的標籤,當時一些歐洲國家認為德國產品質量不佳,貼上「德國製造」的標籤是為了讓人們避免購買德國產品。德國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成立了德國國家標準化協會,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使「德國製造」變成了一個成功的標準。
「中國製造」正處在「德國製造」早年曾經歷過的階段。很長時間以來,「中國製造」的標籤讓「中國貨」在全球範圍內廣為人知,但不可否認的是,某些時候,國內製造業同質化現象嚴重、惡性價格競爭以及肆無忌憚的抄襲,「中國貨」常常被被打上了低價、劣質、山寨的標籤,成為「次等產品」的代名詞。「中國製造」亟需改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聚焦體育用品行業,豪斯在會上提出,制定並遵從行業標準是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豪斯稱:「標準是一個市場準入的要求,我們永遠需要做得比標準更好一些。」在這一點上,製造業對品質的追求,和競技體育對人類能力的追求是一樣的,體育用品製造業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同樣遵循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理念。
國內知名體育用品企業安踏體育以「工匠精神」來打磨自己的產品。2015年,安踏體育銷售額達到111億元,整體淨利潤20億元,成為國內首個進軍百億俱樂部的運動品牌。安踏體育2015年運動鞋銷售量超過4000萬雙,從數量上來看是中國運動鞋市場的第一品牌。安踏總裁鄭捷在會上表示,秉承工匠精神,做好產品,是企業受人尊敬的核心。「把產品品質從99%提升到99.99%,做好每一雙鞋,每一件衣服,追求精益求精,是安踏未來10年的核心戰略。」鄭捷稱,安踏將始終堅持重視科研發展、重視產品設計,追求將產品做到極致。
實際上,2016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年度峰會上提出推動中國體育用品進入「新國貨」階段,正是供給側改革與中國製造升級在體育用品業的具體表現。近幾年,體育消費持續升級,全民健身熱潮的持續推動以及國民收入水平提升,運動用品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呈現爆發式增長,對產業滿足需求的能力和產品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生產「新國貨」,也就是要求我國體育用品業生產更多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參與世界市場競爭。
「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製造業轉型升級路徑的清晰,對於行業提出新要求,不僅要繼續保持在全球體育用品製造業的領先地位,更要實現品牌打造、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全新突破。」李樺表示,「我們要向體育用品業強國升級。」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新媒體中心記者羅依琳發自福州)
(編輯: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