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燈沙龍:唯有奮鬥才能贏得精彩人生

2020-12-15 中國山東網

微光取燈,擎火共行。12月11日下午,煙臺廣播電視臺原副臺長、膠東在線原總編輯、山東省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鄧兆安應邀在魯東大學文學院演播廳發表了題為「唯有奮鬥才能贏得精彩人生」的精彩演講。

本次讀書會由文學院袁豐雪教授主持,文學院副院長張成良教授、仇玲博士、申暢博士、山東工商學院編輯出版學系主任向敏副教授、新聞與傳播專業全體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共同參與。

環節一 圖書捐贈

鄧總向魯東大學文學院捐贈作品集《登攀》,張院長代表全體師生接受捐贈,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環節二 精彩演講

鄧總發表題為「唯有奮鬥才能贏得精彩人生」的精彩演講,分享了自己從1978年至今四十餘年,從農村出身的「土」記者成長為「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的曲折歷程。

演講內容如下:

1

摯愛堅守,一生深情做好一件事

●1976年的暑假,在大哥的啟發下,一顆走向新聞之路的種子埋下了,從寫稿子起步,一篇老大娘參加義務勞動的稿子貼在了大隊部土牆上,完成了我的第一篇處女作。

●參加學校通訊班,利用晚上、星期天等時間去鄉鎮各個地方採訪。

●一篇關於醫療衛生放到農村去的報導,由文字變成了鉛字發表在《煙臺日報》上,鼓舞了我繼續前行。

●1977年高中畢業,回農村參加勞動,當了一段時間的農民,利用颳風下雨不能勞動的時間,去樹林裡堅持寫報導。

●高考未被錄取,求學夢未實現,是我終生的遺憾。

●人生的重要選擇必須牢牢抓住,人有夢想,就可以有機會。

●1994年放棄深圳的好機遇,回煙臺電視臺工作。儘管深圳機遇好,但是做新聞的初心依然召喚著我,最後重新走回了新聞報導現場,真正實現了從「土」記者到專業媒體人的跨越,從新的天地裡找到了實現自我的價值。

●在膠東在線初創時,認為網絡媒體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當時十幾個人,七八臺舊電腦,只有一臺新電腦。把一生的全部積累用在了這裡,實現了從傳統媒體到新型媒體的華麗轉身。

●經歷就是財富,25年前,從深圳回煙臺,沒有後悔過,沒有選錯路。

●銘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希望同學們在關鍵時刻,做好選擇,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人一生傾情做好一件事,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始終做到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信念不動搖,一定會迎來美好的人生!

2

自我加壓,有擔當才有作為

●自動加壓才會獲得發展的機會。

●在萊州市商業局工作時,工作量很大,職責上沒有安排通訊報導,但是自己想著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利用晚上,不斷寫大量新聞報導,雖然遇到了別人的誤解和熱潮冷諷,被別人說成不合群,不務正業,但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認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在萊州市宣傳部工作時,只要對萊州有意義的事情就一起做,新聞線索從來沒有斷流過,建立了廣泛的聯絡點,有人不定期提供新線索,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不在於時代的變遷,在於個人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努力做到最後,努力做得最好,才能獲得更好的平臺。人越努力越幸運,越奮鬥越有好前程。

●機遇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拼搏奮鬥出來的,而不是輕輕鬆鬆等來的!人的一生,最不能辜負的是時間,最不能流失的是機遇。

●只要你有作為,有能力,不管你身份、學歷和家庭背景如何,同樣可以改變你的命運,贏得一個廣闊的天地。

3

不斷設置心中的「珠穆朗瑪」,遙遠的目標亦能變成美好現實

●為自己的不同階段設置了不同的三個目標,激發鬥志,奮勇向前。

●有志者,事竟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設置心中的「珠穆朗瑪」,敢於登別人沒有登過的山,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每個人成長進步的最大原動力,它會讓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實現心中的偉大夢想。

4

善於創新,敢為人先,在奮進的事業中留下更多的印跡

●一切成功的事業都離不開創新二字。

●既要站的高看得遠,又要腳踩大地從細處著眼,即宏觀與微觀要結合好。沒有捷徑可走,沒有靈丹妙藥。

●創新,首先要潛心鑽研學習,研究、鑽研和思考。新聞工作要搜索、捕捉有價值的新聞。其次注意觀察透視社會。

●敢為人先,持續創新,走在前列,這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的充分體現,是一個人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充分體現,也是一個團隊攻堅克難、發揮集體智慧的充分體現!

5

埋頭苦幹,捨得付出,幹盡在其中

●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別的,不能急功近利,這山望著那山高,要沉得下心來,才能取得豐收的成果。

●心中有榜樣,行動有力量,向功勳模範學習,同學們在新時代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讓自己的人生在奮鬥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只要肯努力,無高不可攀」。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環節三 師生互動

互動環節中,張院長結合自身新聞工作經歷談了談感受,表示對鄧總的演講很有感觸,並總結出以下兩點:

1. 保持「飢餓感」

「吃得很飽不會有更高的追求」,我們不光應該只看到鄧總的榮譽,還應看到鄧總在生產隊,在最基層時保持去讀書、去努力的刻苦精神。人生中的挫折很多,而保持「飢餓感」是披荊斬棘的動力。「飢餓感」是精神的食糧,是奮鬥的勇氣。保持「飢餓感」才能做出好的新聞作品,好的作品一定能佔到好的位置上。不要煩躁,也不要焦躁。取得成功難的原因,就是缺乏「飢餓感」,不付出努力來取得成果,汗水就不會灑在奮鬥的路上。

2. 策劃的能力

鄧總的作品《風從海上來》,既有詩意,又延展了改革開放城市的成果。二三十年前新聞是稀缺品,而在2000年以後,院子裡有很多的糧食,主要是看能把糧食變成什麼樣的美食,也就是策劃的能力。「愛傳百城--尋找身邊的感動」活動對全社會進行動員,把網際網路用在極致,帶來了接地氣的深遠影響。大家不能只做碼字的工人,應該做策劃的設計師,策劃的能力決定你能走到多高,因此策劃能力代表未來。

我們從鄧總的演講中看到鄧總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把出行作為一個策劃、開展思維風暴的重要方式,把文章寫在了大地上,把策劃寫在了行走之間。學習源自於生活,有「飢餓感」才能更努力的學習,努力學習之後才能提升策劃能力,才能生產出更多的精品。

山東工商學院編輯出版學系主任向敏副教授談了談自己的兩點感受:

1.「幹」,腳踏實地的幹對我們來說是最有意義的。

2.「巧幹」,第一,有目標,分步驟;第二,有創意地去做一件事,很多事情只有在有想法、能體現出策劃能力的時候,才會影響甚遠。

接著向敏副教授向鄧總提出了問題:

問:當您坐鎮膠東在線時,如何把他做的如此之大?

答:心中有百姓,百姓在心中,膠東在線立足於膠東這個大地,為老百姓解決問題,讓老百姓毫無顧忌的把自己的想法直達到政府部門,成為老百姓離不開的網站,堅持品牌欄目的創作,堅持用戶思維。

劉廷濤同學和仇玲博士就煙臺大學生網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

問:煙臺大學生網處於開始階段,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想聽聽您對校園媒體的建議。

答:1.立足需求,把握住受眾的脈搏,真正走到大學生心中,清楚大學生需要我們提供哪些信息,做好調查。

2.利用好融媒體,多發動同學,讓他們一起來參與、互動。經常策劃一些同學們願意參與的、方便做的短視頻等融媒體作品,讓同學們參與進去,互動進去,融入進去。

3.立足於創新,樹立高標準,結合自身實際,學習類似媒體的成功經驗,學習人家哪裡做得好,進而彌補自身不足。

李子蔚同學就下學期的實習工作提出了疑惑。

問:請您給初入媒體行業的研究生一些建議。

答:1.做好人生規劃,想好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2.儘快地參與實踐活動,早實習,早掌握知識,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努力學習策劃、編輯、製作、軟體的開發等技術,在媒體融合時代,對跨界技術技能要求更多,把握好學習時間,能多學就多學。

總結

本次讀書會的最後,袁豐雪教授做了以下總結:

鄧總結合自己40多年的新聞經歷,用一場場生動、鮮活的案例講述了自己如何通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從一名「土記者」一步步成長為中國新聞獎和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的動人故事,非常的勵志!在鄧總身上,我們看到了鄧總對新聞事業滿腔的熱愛與執著以及勤學習擅創新的奮鬥精神,正應了那八個字:「源於熱愛,成于堅守」。的確,正是因為熱愛,幹的時候才會運用智慧、多動腦筋思考,學會巧幹、會幹;無論策劃活動還是進行新聞策劃,都要出奇出新,要找好的角度,並堅持不斷地創新,最終抵達了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瑪」。希望同學們在求學之路上也能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珠穆朗瑪」;同時也要像鄧總說的那樣多參與實踐,學會「策、採、寫、編、評、攝」,熟悉後期製作、市場運營,不斷努力、不斷奮鬥,成長為一名複合型人才,實現自己心中「珠穆朗瑪」的同時也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相關焦點

  • 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地奮鬥,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人生本來平淡無奇,正是擁有了奮鬥,才給我們埋在心底裡的那顆叫做夢想的種子,給予了一個可以開花,結果的土壤!我們想要擁有不一樣的生活,想要不一樣的人生,那就是在最適合奮鬥的時候去奮鬥!而不是整天的渾渾噩噩,想一些自我感覺特別高大上的想法,在我看來,那不過是南柯一夢,是不符合現實想法的一個夢罷了!夢醒了,終會散的!我認為: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去奮鬥,去拼搏!去闖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中華曲藝唯有創新才能出新
    然而,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中華曲藝的發展唯有創新才能不斷出新,擁有美好未來。  內容形式要創新。中華曲藝是和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在表現形式和說唱內容上難免會有低俗、庸俗,媚俗的影子。要創新就應該有繼承有拋棄,在發展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360°旋轉燈臂,這盞「奮鬥燈」送給正在奮鬥拼搏的人
    這是一盞「奮鬥燈」,送給正在奮鬥路上拼搏的我們;在新的一年,送上光明與希望,溫暖每一個拼搏的夢想,給予前行的力量。它採用了三檔調光模式,符合室內、戶外、工作、學習全場景照明需求,燈身輕盈易攜,光滑細膩,不褪色,抗腐蝕,適合隨身攜帶,讓奮鬥者們在奮鬥路上,說走就走。「奮鬥燈」的由來據彭新宇介紹,現在所有的燈具品牌都在關注如何讓燈更加美觀、更加新潮,但他始終認為燈的價值應該回歸人性關懷。
  • 要想逆襲唯有奮鬥
    網上有個很難聽的詞「奮鬥逼」,人們用它來嘲諷那些努力奮鬥的人。舉這個例子我是要說,牛逼的人生都是奮鬥出來的,特別是自己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唯有努力工作一條路可以選擇。人前顯貴,人後受罪,沒有人是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工作後我接觸了很多職位很高的領導,表面上確實非常風光,但是我也看到在背後那拼命工作的樣子,用拼命三郎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從大學畢業一個普通科員進步到局級甚至部級領導幹部,這背後的艱辛和努力,是別人看不到的。
  • 【村官感悟】青春唯有奮鬥
    其中,大埂、龍井、芭茅等村民組都不通公路,村組路大概只有40公分寬,遇上枯水季節,山上的村民必須要下到河底才能背到水,這樣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兩至三個小時,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極大影響,面對生存環境如此惡劣的村,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將大埂、芭茅、大灣等幾個村民組納入整村易地搬遷範圍,儘管絕大部分村民主動申請易地搬遷,但仍有些許思想保守的村民表示不願搬遷,為此,羅坎鎮黨委丁書記帶領鎮村幹部到這幾個村民組進行易地搬遷政策的宣講
  • 手執奮鬥之筆,書寫精彩「2021」
    原標題:手執奮鬥之筆,書寫精彩「202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每年年尾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為具有承前啟後重大意義的會議,從來都備受期待和關注。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老管的脫貧故事:「只有奮鬥才能贏得尊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老管的脫貧故事:「只有奮鬥才能贏得尊重」 2020-04-29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生旅程唯有慎行,才會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以篤學慎行而美好
    我們都處於不停轉動而變化的無常世界,在紅塵歷練磨礪人生,歷程有如波海行舟般時浮時起,外在不可預測性的無常跟隨生命從始至終,無法逃避也不可無視,唯帶敬畏之心正面面對,在謹慎前行中方可保身而得以精進自己以至成就我們自己,人生旅程的體驗唯有慎行才能徐徐向前推進;人生旅程的時間有如白馬過隙,幾十年匆匆而過轉瞬即逝,想要活出我們人生的精彩,需要我們在紅塵歷練和磨礪中,有意識的去正面自律
  • 上海師範大學親歷浦東開發校友與大學生共話奮鬥故事
    「三十載崢嶸共話浦東,兩代人傳承共譜未來」人生導師主題沙龍宣傳圖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5月27日,上海師範大學聚焦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年,開展「三十載崢嶸共話浦東,兩代人傳承共譜未來」人生導師主題沙龍,該活動也是學校「四史」教育學習活動之一。
  • 選擇大於努力唯有堅持付出才能贏得尊重
    【聰明的人,都把刻苦當才能】沒有日積月累的沉澱,哪來的蓄勢待發,當沒有捷徑可走時,請把尋找捷徑的精力用來默默前進。[奮鬥][奮鬥][奮鬥]青白蘿感恩順境,讓我們的生活美好,
  • 想要生活好唯有自己努力
    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卻覺得,時光,才是一種禪定。於時光並走,伴時光從容,品時光沉靜,隨時光優雅。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要活出精彩,活成自己想要的狀態。這些,是別人幫不了的,唯有靠自己。不憂慮潦倒的現在,不畏懼未知的未來,坦然前行,努力奮鬥,且去迎接那一場春暖花開的盛宴。
  • 人生正能量語錄:保持一顆積極的心,增添精彩的人生
    我們在安逸的環境中待得時間過長,就會慢慢忘了自己曾經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所以要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壓力,讓自己保持在奮鬥的路上。人生中最可貴的是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好高騖遠,所做的事不在於多大,而在於適合自己,只有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好自身最擅長的事,就會獲得成功的自己。
  • 俞敏洪:暢遊英語世界 聆聽精彩人生(圖)
    在新東方聽講座 暢遊英語世界 聆聽精彩人生  ——《英語學習與人生奮鬥》  「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用平和和寬容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用知識和技能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用理性和判斷來避免人生的危機
  • 中南大學校長:人生只有兩個季節,奮鬥,是旺季;懈怠,就是淡季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分春、夏、秋、冬四季,反覆交替、循環永存,而我們的人生也分季節,一個就是淡季,一個就是旺季。當我們下定決心開始努力奮鬥時,那個時候是旺季;而當我們放鬆警惕,有所鬆懈時,就是淡季。不僅如此,田紅旗校長還為我們的人生規劃指明方向,提出了幾點建設性建議。人生只有兩季:奮鬥是旺季,懈怠是淡季在2017年,中南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田紅旗就對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們倡導,人生只有兩季,奮鬥,就是旺季;懈怠,就是淡季。
  • 做好人生的算術題,掌握「加減乘除」,才能不斷進步
    把握機遇,讓人生收益「乘」倍增長。懂得分享,「除」開人生路上的障礙,輕鬆前進。一、人生加法,提升自己我們要不斷學習,讓人生更充實,善於總結,不斷完善自我,增加人生的價值,使我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實。
  • 在人生的幸福中 有人享受成功的喜悅 有人享受奮鬥的過程
    的確如此,成功,往往是一瞬間的事,而奮鬥的過程,常常是幾年,幾十年的努力。有的人,忍受不了中途的痛苦和艱難,便放棄了奮鬥的理想,停止了前進的腳步,最後,半途而廢,一事無成。而有的人,雖然經歷了千辛萬苦,但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退縮,不彷徨,矢志不渝,最終走向了成功和輝煌。許多人樂享成功,卻忽略了奮鬥的過程。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
  • 抱怨不如改變,努力奮鬥的人生,才會有不斷到來的精彩
    三、不管我們選擇怎樣的人生,總歸是要向前走、向上看的。而且不要盲目地否定自己。四、人生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漫漫長路永遠充滿挑戰,但也正是因為有了忙碌的人生,如歌的歲月,才構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五、生命,需要我們去努力。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堵在心裡的愧疚,唯有行動才能彌補
    首讀《追風箏的人》是在初中,那時正值青春年少,對書中主人公哈桑的形象記憶尤為深刻,他勇敢、智慧、忠誠,然而命運多舛,人生結局卻又讓人唏噓不已。另一位主角阿米爾,作者對其刻畫可謂入木三分,反差的性格塑造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跌宕起伏,極具畫面感。在書的前半部分,我們看到的阿米爾是一個多疑、懦弱、自私,甚至讓人反感、討厭的人物形象。
  • 奮鬥吧,六院人!
    《中國航天報》發表社論《在奮鬥中不斷奪取航天事業新勝利》,文中轉述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對學習宣傳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電的具體要求:此時此刻,航天人更需保持清醒、不驕不躁,要深刻認識到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起點,每一項任務都是新的挑戰,我們唯有成功才能專注發展,唯有奮鬥才能實現發展,唯有創新才能持續發展。
  • 蔣明軼:平凡崗位演繹精彩人生
    幹最髒的活,堅守最平凡的崗位,他用堅持和奉獻演繹著最精彩的人生,他就是新時代鐵路榜樣——蔣明軼。1981年出生的蔣明軼是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瀋陽車輛段集便器的一名維修工。他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上列車「鑽廁所」,下到車底「修集便」。這是一份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幹的工作,而他就在這樣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了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