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
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品鈦(NASDAQ: PT)今日發布了其截至12月31日的2019財年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
2019年全年品鈦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2.852億元(約合1.846億美元),相比於2018年的16.036億元下降了19.9%。毛利潤為5.155億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32.4%大幅度上升到40.1%。
筆者細數品鈦整個報告,主要有以下三大關鍵詞:網貸分割:P2P關聯一次性減值;基本面:充足的現金流;未來方向:科技賦能業務。
一次性減值:減值消除歷史包袱 盈利數據波動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19財年的財務業績中,品鈦盈利數據波動較大。
原因是此前品鈦關聯方積木盒子宣布清退,品鈦評估其對積木盒子的債權已經無可回收性,全部計提減值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導致運營費用大幅度上升,進而導致公司調整後淨利潤從2018年的盈利1.334億變為虧損8.886億。可以說,一次性計提減值關聯方欠款,是品鈦用「壯士斷腕」的姿勢丟掉歷史包袱,消除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而實際上,如果扣除減值影響,品鈦2019年的調整後淨利潤為2.021億,較2018年增長51.5%。
雖然這次減值對公司2019年的營收造成不利影響,但在品鈦方面看來,這種影響是非現金且一次性的,消除了長期影響公司發展和估值的一個不利因素,有利於公司聚焦於無風險的科技賦能業務,進入新的增長周期。
誠然,減值的影響是一次性的,扣除減值影響後的業績依然是有相當增長,外界也可以從中看到品鈦肅清歷史包袱的決心和效果。
業務向好:現金及等價物5.8億 毛利率上升至40%
根據業績報告,2019財年,品鈦毛利潤為5.155億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32.4%大幅度上升到40.1%。截止2019年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5.809億,足以應付未來發展需求。
毛利率的提升得益於成本與費用的有效控制與降低,以及市場議價能力的提升。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品鈦全年直接成本支出為7.697億,同比下降29%。經營費用之中,除了因一次性減值影響而大幅度攀升至10.953億的管理費用外,銷售與市場開支下降到6.96億元,下降幅度達30.2%。
此外,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較大壓力,信貸市場風險快速提升。而品鈦信貸解決方案的風控表現相對穩定:16-30天逾期率為1.72%,31-60天逾期率為2.98%,61-90天逾期率為2.86%,較上一年雖略有增長但基本保持穩定。
品鈦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專注於增強風險管理能力,並消除減少潛在的風險敞口。因此,品鈦毛利率在增長,經營現金流仍然保持正數,信用風險狀況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也側面說明公司的業務基本面仍十分樂觀,公司生命力仍表現強勁。
發力科技賦能:新高管帶來五大TO B解決方案
筆者在品鈦投資者電話會上了解到,作為一家金融科技賦能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得益於技術服務的產品化,品鈦在過去一年大大拓展了服務場景、對象,甚至地域,接下來,公司將通過五大核心業務持續發力科技賦能:
一是數位化零售信貸解決方案。這是公司傳統優勢項目,品鈦在這一領域有著眾多的網際網路和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包括小米、去哪兒、攜程、中國電信翼支付、唯品會、收錢吧、民生證券、東方證券、雲南信託、國元證券、中投保公司、富登金控等。
二是數位化企業信貸解決方案。這是基於品鈦去年收購的澳大利亞金融科技公司InfraRisk的CVX系統而打造的、針對對公企業信貸的數位化解決方案。該產品在國際上已經獲得了澳洲老牌的NAB銀行,數位化銀行Judo bank,以及豐田汽車金融等知名機構的採用。品鈦正在將這一系統引入國內,特別是在供應鏈金融中,與國內的大型貿易機構探討合作。
三是數位化財富管理解決方案。這是基於品鈦知名的智能投顧引擎「璇璣」而開發的,目前品鈦財富管理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覆蓋了銀行、券商、保險和財富管理等行業的多家機構。已經獲得南京銀行,浙江省農信等多家機構採用。
四是金融RPA自動化解決方案。2020年4月,品鈦與國際科技巨頭Automation Anywhere和Blue Prism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聯手向金融機構推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簡稱RPA)系統,助力金融行業實現數位化智能轉型。品鈦已參與了香港證券交易所的RPA系統建設,幫助港交所在人力資源、財務、辦公自動化領域實現流程自動化。
五是金融數位化轉型服務。基於上訴多種解決方案,品鈦為金融機構提供數位化轉型的綜合服務,包括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等。目前品鈦正在為美國華美銀行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
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科技賦能戰略,品鈦還於近期任命李惠科(Victor Li)擔任公司的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日常業務的管理。
據悉,李惠科曾是澳大利亞InfraRisk的聯合創始人,在中國和澳大利亞擔任過多個高級行政職務,在研發,諮詢,業務發展和管理等領域積累了廣泛的行業資源。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IT行業資深人士,在構建和商業化最先進的技術方面擁有20多年的經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身為國內首家在海外上市的金融科技To B服務公司,近年來技術賦能已經讓品鈦探索出了一條在B端市場發展之路。尤其是在積木清退,行業受疫情影響的雙重壓力下,品鈦仍能通過自身科技硬實力獲得新客戶認可,和國際科技巨頭建立合作,並參與香港證券交易所的RPA系統建設,為美國華美銀行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說明此前的不利影響只是短暫的,目前品鈦已經逐漸度過調整期,在人事和業務方面都漸漸重新走上軌道。
而TO B市場未來前景仍十分廣闊,隨著越來越多金融科技企業的入局,不斷加固公司科技賦能護城河的品鈦,能否成為「萬花叢中一點綠」,時間終會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