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2020-11-07 山石網科

用戶的網絡記錄被平臺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

13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首次亮相,從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一系列規則、嚴格限制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明確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等方面,全面加強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看點一:法律適用範圍更明確

草案對本法中的個人信息作出界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活動。

相比之下,今年5月通過的民法典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表示,該草案沒有具體列舉個人信息範圍,避免了立法重複;在規定個人信息的概念時,既強調了個人信息的權利保護,也強調了對個人信息權的規範行使和運用。

陝西省律師協會常務理事王浩公認為,以往立法中以能否「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作為對個人信息判斷標準,草案將其擴展到了「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增大了個人信息的保護範圍;同時,草案對個人信息的界定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使立法保護的對象範圍更明確。


看點二:收集用戶大數據要先取得用戶同意

在網上搜索了一個商品,接著就會收到無數同類商品的廣告推送;購買了網站VIP會員,平臺卻突然變更規則,購買「VVIP會員」才能享受全部會員權利……對此類侵犯用戶權益的現象,網友「吐槽」聲不絕。

草案明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個人同意,並且個人有權撤回同意;重要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重新取得個人同意;不得以個人不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一些平臺利用用戶大數據推送個性化廣告,草案對此強調,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進行商業營銷、信息推送,應當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表示,信息的核心環節就是告知,草案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十分必要,這也是個人信息保護立法中的核心制度點。

「草案要求事先告知應當以顯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語言來進行,這就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對自然人所做的告知必須誠實清楚,不能有意隱瞞欺騙;此外,草案強調重要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重新取得個人同意,這意味著取得自然人的同意一般不能以『霸王條款』的方式一次性取得概括性授權同意。」孟強說。

孟強認為,「告知——同意」規則還可以規定得更為詳細,如區分自然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採取不同的要求;對自然人權利的規定也可以進一步細化,如在撤回權之外,規定查詢、更正、刪除等權利。


看點三:處理敏感信息限制更嚴格 國家機關保護義務更

近年來,公眾人物航班行蹤等信息的買賣形成黑色產業鏈,嚴重侵犯個人隱私;公民在有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頻遭洩露,甚至被用於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為此,草案設專節對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作出嚴格限制。根據草案,敏感個人信息包括種族、民族、宗教信仰、個人生物特徵、醫療健康、金融帳戶、個人行蹤等。個人信息處理者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的情形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並且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書面同意。

國家機關為履行法定職責處理個人信息,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程序進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職責所必需的範圍和限度。國家機關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其處理的個人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取得個人同意的除外。

草案還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作為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情形之一,並強調,在上述情形下處理個人信息,也必須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

王浩公認為,區分一般個人信息與敏感信息有三個維度:洩露該信息是否會導致重大傷害、洩露該信息給信息主體帶來傷害的機率是否較大、社會大多數人對該類信息的敏感度如何。「總體而言,草案對敏感個人信息的界定較為清晰準確,有助於更好地區分並作出有效保護。」他說。

孫憲忠表示,當前一些管理部門過度收集信息的現象較為普遍,而管理不當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今後立法要繼續在信息收集環節上下功夫,切實強化信息管理措施,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事故多發的情況制定更多針對性措施。

「個人信息的處理和運用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還按照傳統的職能部門劃分進行治理,難以有效防治個人信息權被侵害的問題。」孟強建議,在立法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還要綜合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執法行動、強化中央和地方的溝通配合,實現個人信息保護的有效綜合保障。

註:本文轉載自新華網,原作者系新華社記者白陽、任沁沁。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看點
    朗讀本文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數據被收集、隱私被洩露……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新華社記者白陽、任沁沁用戶的網絡記錄被平臺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草案共八章七十條。從內容上看,草案聚焦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的突出問題,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明確適用範圍賦予本法必要域外適用效力——賦予個人信息保護法必要的域外適用效力,以充分保護我國境內個人的權益草案明確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
    草案即將於近日正式亮相。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記者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於10月13日至17日在京舉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雖然近年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現實生活中,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利用個人信息侵擾人民群眾生活安寧、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問題仍十分突出。個人信息保護法將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呢?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重點關注這些方面→
    草案即將於近日正式亮相。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記者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於10月13日至17日在京舉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中央網信辦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起草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 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新華社 用戶的網絡記錄被平臺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13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首次亮相,從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一系列規則、嚴格限制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明確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等方面,全面加強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今天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為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制定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個人信息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俊臣表示,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是進一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法制保障的客觀要求,是維護網絡空間良好生態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這些規定讓你我衝浪更放心!
    10月13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首次亮相。草案共八章七十條,聚焦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的突出問題,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那麼,這部關乎每個網際網路網民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法律都有哪些內容?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
    「為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制定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個人信息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俊臣表示,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是進一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法制保障的客觀要求,是維護網絡空間良好生態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
    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於近日正式亮相。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記者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於10月13日至17日在京舉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亮相,你的個人信息將被這樣保護
    違法獲取數據、App內的霸王條款、糊裡糊塗的隱形收費…這些層出不窮頻頻挑戰公民個人隱私邊界的網際網路亂象終於將有專門的法律來進行治理。10月13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首次亮相。草案共八章七十條,聚焦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的突出問題,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那麼,這部關乎每個網際網路網民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法律都有哪些內容?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亮相,處理個人信息應事先告知並取得同意
    10月13日上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首次亮相,從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一系列規則、嚴格限制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明確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等方面,全面加強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1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於10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入融合,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為廣泛。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
    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於近日正式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記者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於10月13日至17日在京舉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
  • 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華為雲助力企業實現數據合規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2020年10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聚焦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突出問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草案適用範圍?跟我掛鈎嗎?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活動。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重點關注這些方面
    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於近日正式亮相。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記者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於10月13日至17日在京舉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首次提請審議
    10月12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在本次會議上首次提請審議。臧鐵偉介紹,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入融合,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為廣泛。近年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仍然存在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利用個人信息侵擾人民群眾生活安寧、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問題。「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臧鐵偉說道。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入融合,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為廣泛。雖然近年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現實生活中,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利用個人信息侵擾人民群眾生活安寧、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收集用戶數據要事前告知取得同意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一些網絡平臺擅自收集用戶數據等行為,讓群眾反映強烈。13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確立了個人信息處理的一系列規則,有望為破解這些問題提供法律依據。
  • 中國擬修多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等
    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今天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此次會上亮相的諸多法律草案條文備受矚目,其中包括,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擬降至12周歲,擬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擬對暴力襲警行為增加單獨的法定刑,等等。
  • 關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本月將正式亮相
    草案即將揭開神秘面紗於本月正式亮相。根據委員長會議建議,本次常委會將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議案。據了解,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計劃安排,從2018年開始,法工委就會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在認真總結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實施經驗、深入研究個人信息利用和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借鑑有關國家和地區法律制度的基礎上,抓緊開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研究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