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考上名牌初中」這個話題,大家首先會聯想到什麼呢?
「想要孩子考上名牌學校,應該讓他們從小就上很多補習班,有條件的話請優秀的家教一對一指導。」
「全家都以『孩子考上好學校』為最優先事項。」
「不僅寒暑假,就連大大小小的節假日也要讓孩子好好學習。」
⋯⋯
這樣回答的家長,恐怕不在少數。
「小升初」是小學生升入初中生的簡稱。按照中國義務教育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小學升入初中就讀是不需要升學考試的,大多為免試就近入學,但是民辦初中和部分公辦重點初中依然舉辦小升初的升學選拔性考試。
所以,仍有許多家庭正面臨著「小升初」的升學壓力。
在幾乎沒有任何雜音的兒童房裡,孩子一個人獨自坐在寫字檯前,一邊與睡魔做鬥爭,一邊解答很多大人都束手無策的難題。
這樣的場景,應該會很容易浮現在各位的腦海中吧。
然而真相恐怕要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上述情形在很多孩子成功考上名牌學校的家庭中是很少見的。
首先,這些家庭中並不會有哪個人因為升學的問題而繃緊神經。相反,大多數的家庭中家人之間關係融洽,有說有笑。簡單概括的話,就是家裡洋溢著一種和睦的氣氛。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這些學習優異的孩子中,幾乎沒有人是在自己的房間裡對著寫字檯學習的。
實際上,能夠考上名牌初中的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多數人想像的「伏案苦學」的情景相差甚遠。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上述的偏差呢?又該如何「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呢?
或許在這本書中,你能找到答案。
1
儘管「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杆,但是自主學習的能力仍是孩子成長的有效助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家長的重要責任。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日本跨學科研究專家,從當今信息社會的角度,綜合經濟、建築、設計、心理等多門學科知識,為學生及其父母制定了「自主學習」居住指南。兼顧理論與實例,提出十大設計原則和七條建築學專業建議,極有實用價值。
在跟大家介紹這本《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之前,我們從開展了「孩子考上名牌中學的家庭」項目調研(這部分是構成本書的重點內容)的公司——eco-s corporation(現更名為Space of 5)講起。
eco-s corporation是以「人與環境的共榮」為理念,面向住宅建造提供綜合支持的諮詢投資公司。本公司與慶應義塾大學共同開發了以「設計和先進技術融合」為目的的環境設計理論。通過實踐來揣摩「通過五感去體會」的住宅建造方式。
提到理想的家庭住宅,在公司內部,有著非常明確的構想:
除了家庭氛圍和睦融洽之外,還能夠輕鬆地邀請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來家中做客談天,喝喝茶吃個飯,度過愉快愜意的時光。同時,這些和親友近鄰的交流也會給家庭成員們留下溫暖的回憶,將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便構成了理想的家庭住宅。
當然,當你看到這樣一家以住宅為主的諮詢公司針對「孩子考上名牌初中的家庭」開展調研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無非是從當下的初中升學熱潮中看到商機,想收集 『為了讓孩子成功考學應該怎樣規劃住宅布局』的相關資料罷了」。
實則不然,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
2
隨著時代的發展,住宅硬體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牆壁透風、隔音性差的房屋逐漸消失,廚房漂亮整潔、供暖設施完備、由密閉性好的單間構成的住宅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但是,在硬體設施不斷優化的同時,人們卻忽視了情感方面的一些重要元素。例如家人之間的和睦團圓,和附近家庭之間的溝通交流,等等。
不考慮居住在裡面的家庭的情感要素,只是一味地提升房屋性能的話,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
動漫《櫻桃小丸子》
想要通過現代房屋建造技術來實現「溫暖人心」的住宅,就有必要面向目前的住房環境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特別是收集「住宅本身非常氣派,但住戶內部存在問題」的實際案例,作為探討改善方案的基本素材。
這時,「那些培養了上名校的孩子的家庭」就引起了eco-s corporation的注意。他們最先做出的假設是,如果針對「雖然孩子成績優秀,但是全家人一天到晚只想著升學和考試」的家庭開展徹底調查,可以從中提煉出當前社會家庭可能普遍面對的問題,同時更全面地掌握傳統優秀住宅文化流失的程度。
他們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了多個孩子考上名校的家庭,採集到超過200個家庭的資料。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他們在調研之初所做的假設,完全是錯誤的。
首先,「孩子考上名校」的家庭,幾乎全部都和「全家人對升學考試如臨大敵」的場面無緣。甚至和一般的家庭相比,家庭的交流更為頻繁,家庭成員的感情非常融洽。
另外,這些家庭還有著非常有趣且令人矚目的共同點,就是「孩子不會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做功課,而是會選擇在母親所處的起居室或是餐廳的桌子旁學習」。
這些原本將其作為反面教材的家庭,真實狀況卻非常接近「完美住宅」的目標。
3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中會向大家一一解釋。
本書會採取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方式,對孩子成功考上名校的11個案例家庭作出介紹,為各位讀者詳細分析家庭內部空間設置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影響。通過對每一個案例的解說,向讀者介紹這11個家庭具體的房屋平面圖及空間結構,以及這些措施與孩子學習和生活的關係。
為了讓孩子考上名校,上補習班、請家庭教師等措施,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本書並不是一本「僅僅打造讓孩子學習考試的環境」的功利性書籍,而是從孩子成長的角度考慮,希望我們的家庭空間和內部氛圍有益孩子身心健康,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聰明孩子」。
因此,本書對於當下常見的房屋形式(獨戶、大戶型、小戶型等)均有涉及,為的就是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案例中的經驗應用到自己的家庭中。
來源:《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
在各類考試中,選擇「小升初」時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小升初」其實是一項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考試,甚至可以說,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小升初」是唯一一次整個「家庭」共同接受的考試。
幼兒園入託、小學入學時,孩子只有幾歲大,沒有自己的意見,只是服從家長的選擇;考高中時,雖然家長會向孩子提出建議,但事實上更多取決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名次。到了高考,很多孩子要麼早就有了心儀的學校,非目標學校不去,要麼受成績所限,只能去一個力所能及的大學。
「小升初」則不同。這項考試的主體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一方面有了相當程度的自我意識;另一方面還保持著強烈的「孩子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半熟」階段。在做決定時,他們既希望表達自己的意見,又想從父母那裡獲得幫助。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年齡,也是孩子得以迅速成長的年齡。
正因如此,「小升初」考試的成敗,學習是否用功,付出了多少努力,這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而是否重視孩子、為孩子創造了怎樣的環境,是父母的問題。雙方缺一不可。本書的主旨,正是從兒童教育的角度考慮家庭環境的營造,並不僅限於「孩子小升初考試成功」這一個方面。
來源:《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
當然,本書的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都可以將案例家庭的共性作為重要的參考,再根據自家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為,氛圍溫暖幸福、成員溝通順暢的住宅,就是「培養聰明孩子」的住宅。而「孩子聰明的住宅」正是「理想住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
最後,本書的兩位作者都不是無條件擁護「小升初」考試的人,希望各位讀者閱讀本書之後,不要以「考試」作為目標培養孩子。
歸根結底,我們的培養目標不是「考試成績好的孩子」,而是「好孩子」。要不要接受「小升初」考試,要如何準備,是需要各個家庭自行考慮的事。我們只是以「小升初」考試為契機,分析成功家庭的案例,提出家庭成員密切溝通的重要性,讓孩子在家中好好說話,好好吃飯,好好玩耍,當然也好好學習。
作者:四十萬靖
來源:《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略有修改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