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撞上了側翻的大貨車,從臺灣嘉義事故談傳感器融合

2020-12-22 車雲網

編者按:《郭繼舜帶你讀汽車科技》旨在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嘗試撥開迷霧,解讀熱點背後的汽車科技真相。

本欄目由智能駕駛專家郭繼舜博士與汽車之心聯合出品,內容獨家授權汽車之心發布。

最近這段時間,關於特斯拉的新聞很多,我們今天講其中兩個。

第一個新聞發生在今天:2020 年 6 月 1 日,在臺灣嘉義,一輛 Model 3 在高速公路上撞上了一輛側翻的大貨車。

我仔細看了下這條視頻特斯拉車主估計開啟了 Autopilot 功能,早晨 6 點 44 分,可能車主昨晚沒睡好,在車上打瞌睡分神了。

車載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沒有識別出前方的箱式大貨車,車頭撞進了貨箱箱體。

初步估計,這可能是貨車白色箱體有比較強烈的陽光反射,影響了這輛 Model 3 的攝像頭識別;或是因為視覺算法訓練數據的局限性,一般訓練的都是識別車輛後部、側面、車輛頭部,工程師可能沒想過有一天需要識別貨車的箱體頂部。

深度學習模型不能對這個物體進行分類,也就是說,算法不支持識別貨車白色箱體這樣的障礙物,由此造成了這次事故。

可能有人會問,即使攝像頭沒有識別,車載的 77G 毫米波雷達也應該能識別障礙物。

這與傳感器的融合機制有點關係。

一般來說,1R(毫米波雷達)的 AEB (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只用一個毫米波雷達作為傳感器的緊急制動系統,是能夠對靜態障礙物識別且正常制動的。

但在類似特斯拉這樣的 3V1R (3 個攝像頭+1 個毫米波雷達)的方案中,也就是三個前向攝像頭加一個前項 77G 毫米波雷達的傳感器方案。

為了減少 AEB 誤觸發,往往會用算法濾掉毫米波雷達對靜態物體的信號,用攝像頭識別多個目標,跟蹤目標,同時用毫米波雷達對已識別物體進行檢測和跟蹤。

所以,因為傳感器融合邏輯的問題,在這個案例中,毫米波雷達也沒有及時給系統報警。

第二個新聞,是這幾天,國內的一些媒體報導了今年 2 月在 Scaled ML 大會上,特斯拉 AI 高級總監 Andrej Karpathy 對外分享的特斯拉訓練 AI 的方法,同時也首次對外分享了特斯拉如何藉助攝像頭就能實現雷射雷達的探測精度。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 Elon Musk 堅持不使用雷射雷達的技術底氣。

目前,特斯拉 AI 團隊已經掌握了名為「虛擬雷射雷達」(pseudo-LiDAR)的新技術,它彌合了傳統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強大的點雲世界之間的界線。

在 Scaled ML 大會上,特斯拉放出了一系列有雷射雷達形式的 3D 地圖,這些地圖看起來就像是雷射雷達採集到的信息,但是是用攝像頭圖像生成的。

Andrej Karpathy 說:「我們走了一條『虛擬雷射雷達』的路徑,只需簡單預測單個像素的深度,找到它們直接的距離,就能得出結論。」

人類有很多得到物體距離(即景深)的方法,除了雙眼創造的立體視覺之外,人類還能藉助「動態視差」跟蹤物體的運動方式,從而得出其他可以參考的線索。

比如人類駕駛員,經過短時間的適應,閉上一隻眼睛,也一樣能夠好好駕駛。

初看這個技術報導,我感覺有些震驚,以為特斯拉又發布了什麼黑科技。

但是仔細研究了新聞中提到的「虛擬雷射雷達」的技術原理和效果圖,也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後,我基本可以確認,這就是視覺感知中的經典的「單目視覺深度估計」問題,只不過將數據的展示形式用類似雷射雷達點雲的方式進行展示。

我的印象中,在 MobilEye EyeQ4 晶片和地平線 J2 晶片的視覺感知方案中已經發布了類似的功能,只是精度上與雷射雷達有較大的差距。

在這個新聞中,我們並沒有看到特斯拉發布精度的數據,所以也無法評論其算法的先進性與實用性。

借著今天這兩個新聞,我給大家講講自動駕駛系統對於異構傳感器的融合。

由於內容比較多,也比較技術,為了防止信息量過載,我們今天講後融合,前融合等放在明天講。

現階段自動駕駛系統認識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傳感器來接收外部的各種物理量並轉換成電信號,再通過採樣編碼等方式變成原始數據,然後通過感知算法識別為目標信息,最後通過理解算法還原成對真實世界的抽象模型。

根據檢測的物理量與採樣編碼方式的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將自動駕駛中的傳感器分為:

  • 使用被動環境光的視覺傳感器-攝像頭;

  • 使用主動編碼紅外雷射的雷射雷達;

  • 使用主動高頻電磁波的毫米波雷達;

  • 以及使用主動式超聲波的超聲波傳感器。

除了上述直接對環境進行探測的傳感器以外,還有一類設備,能夠通過通信方式,直接獲得外界編碼好的事件信息,比如 V2X、GPS、IMU、RTK、輪速計等等,這些可以看作廣義上的傳感器。

各種傳感器由於信號來源不同、原理不同、處理方式不同,在感知外部環境信息的時候具備不同的特性,我們把上述的這些差異稱為傳感器的「異構性」。

攝像頭的感知數據是圖片,也就是 RGB 像素的二維矩陣,解析度高,但由於是被動式傳感器,成像結果受強光、弱光影響較大。

一般的 24G 或 77G 毫米波雷達的感知數據是一條掃描線上的距離以及都卜勒效應相應所表徵的相對速度,是一維數組。

有些先進的毫米波雷達,在普通毫米波雷達的基礎上增加了垂直方向的解析度,同時頻率也上升到了 79-81G,從而能夠輸出帶相對速度信息的三維點雲數據,也被成為 4D 毫米波雷達。

但是因為電磁波的特性,對於金屬敏感度過高,對於人體等非金屬目標敏感度不足,信號的噪聲比較高,且由于波長遠大於光波,衍射現象造成了解析度不高,需要較多的濾波和後處理過程。

雷射雷達通過主動紅外雷射掃描的方式,通過反射時間測距原理得到的是帶反射率的三維點雲信息。

由於雷射頻率高,波長短,光束能量密度大,因此具備解析度高、距離精準,受外界影響小、信噪比高等特點,是非常理想的環境傳感器。

但是缺點就是成本高、難維護,以及相比攝像頭缺失了色彩信息,數據仍然不夠稠密。

從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攝像頭由於解析度、幀率、信息豐富程度、算法適配度、產品成熟成本低等等多種優勢成為了現階段自動駕駛感知設備的首選。

但是,由於其原理的局限性,仍然無法解決自動駕駛感知中的所有問題:

首先,攝像頭的透鏡成像原理本質上是將三維空間坐標系投影到二維齊次坐標系的變換,損失了距離信息,所以單攝像頭的單幀圖像無法直接還原三維空間的距離信息,這是攝像頭的本質缺陷。

雖然多攝像頭或者單攝像頭的多幀圖像是可以利用多個齊次坐標系之間的相關性求解方程恢復深度信息的,也就是雙目視覺感知技術和單目視覺 SLAM 技術。

但是即便如此,由於攝像頭的檢測方式是被動接收外界光線,所以仍然解決不了受外界強光幹擾嚴重的問題,在逆光下失效可能很大。

所以,用攝像頭虛擬雷射雷達來替代實際的雷射雷達,在目前看來,至少在精度還是魯棒性上,都還是不太現實的。

現階段,我依然是 L4 雷射雷達解決方案的堅定支持者。

由於上述傳感器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現階段自動駕駛感知系統使用的是混合異構傳感器組合架構,以實現感知信息的互補融合。

根據智能化程度從低到高,對於傳感器異構冗餘的要求就越高:

  • L2 輔助駕駛通常包括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至少兩種傳感器;

  • L2+ 自動駕駛會在攝像頭和毫米波的數量和部署位置上進行增加;

  • L3-L4 以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則會在此基礎上增加雷射雷達傳感器,用以覆蓋更多的盲區,增加更多的可靠性與置信度。

在當前的自動駕駛工程實踐中,我們通常採用感知結果後融合(Later Fusion)的方式來重建真實世界的模型。

也就是多種傳感器採集原始數據後,各自單獨使用算法進行目標的識別和分類,再根據對各個傳感器結果的置信度不同,通過概率模型將可能是相同目標的觀測結果融合起來,獲得統一的世界模型。

我們回到第一條新聞,以視覺和毫米波雷達的融合 AEB 系統為例:

由於毫米波雷達受到光照的幹擾相對較少,視覺感知算法漏檢率太高,早期的 AEB 設計傾向於以毫米波結果為準。

後來發現毫米波雷達對金屬敏感度太高,噪聲太多,造成了虛警和鬼影太多,而視覺算法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所以現階段 AEB 系統對毫米波雷達的置信度權重下降,感知結果以視覺感知為主,通過一段時間內的置信度投票的方式獲最終的感知輸出。

這就是為什麼那輛 Model 3 視覺失效了,毫米波雷達也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的原因。

順便說一下,目前通用的後融合框架主要有卡曼濾波與非線性優化方法,主要講的是時間更新與測量更新,如何在算法層面形成數據閉環。

但是,後融合有一個較大的缺點,就是結構化信息的融合是各個傳感器識別後的結果,對原始數據的信息損失量大,數據信息量低,這些損失的信息往往能夠通過原始數據的融合而提高利用率,發現更多的微小有用信息。

所以傳感器信息前融合的方法就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明天,我們將講講前融合。

相關焦點

  • 特斯拉又失控導致一死兩傷!開車走路的朋友是否要躲遠點
    據外媒報導,12月10日在韓國首爾一座公寓樓停車場裡,一輛特斯拉Model X 突然失控撞向一堵牆,撞車後起火,經過一個小時才把火撲滅,造成車上1名乘客死亡,2人受傷。其實,特斯拉發生事故不止一次,每年無論在海外還是在中國,失控事故數起。
  • 大貨車夜間失控撞上路邊護牆,駕駛室瞬間變形
    貨車側翻現場。忠縣消防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8日15時40分訊(記者 張勇)「119嗎?有一輛大貨車翻車撞上路邊的護牆,車上的磚頭滾到地上到處都是,車裡的人也遭殃了……」11月14日19時24分左右,重慶市忠縣忠州街道龍蛇背變電站附近路段,一名行人焦急地撥打119電話稱,自己看見一輛運貨的大貨車失控側翻,車頭嚴重變形,司機被困駕駛室內,希望消防員趕緊前去救人。 接到報警後,忠縣消防救援大隊立即調派忠州消防站的消防員前往現場救援。
  • 北京慈雲寺橋附近大貨車側翻 事故造成三人死亡
    (原標題:慈雲寺橋事故造成三人死亡)   新京報快訊 東四環慈雲寺橋位置,一輛大貨車側翻
  • 特斯拉車主車庫撞上柱子,維修費16萬,車險公司:太貴,我不賠!
    近日,網友上傳的一段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一輛特斯拉,在路上正常行駛時,突然加速撞上一輛計程車。撞車後的特斯拉並未停止前進,隨後再度加速再撞上一輛貨車,疑似剎車失靈。(圖片來源於網絡)連撞兩車的特斯拉車頭被嚴重損毀,車主在車友群中表示,車輛的剎車突然就失靈了,方向盤也動不了,撞上計程車後又撞上了大貨車才停下,整車像手機系統死機了一樣。
  • 大貨車側翻摩託車司機被壓成泥 女乘客淡定拍土走人
    大貨車側翻摩託車司機被壓成泥 女乘客淡定拍土走人  羅劍 • 2015-12-23 18:26:03
  • 12噸快遞大貨車高速公路上側翻,副駕駛沒系安全帶被卡駕駛室,現場...
    本報長沙訊 1月10日,春運第一天,10點20分左右,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嶽陽管理處嶽陽東路政大隊接到報警稱,在大嶽高速轉嶽望高速西往東方向的公城互通上,一輛滿載12噸快遞的大貨車發生側翻,駕駛座裡有人員受困,請求支援。
  • 江西一輛大貨車側翻砸扁轎車,轎車被壓成「平板」,現場慘烈
    江西贛州一輛大貨車側翻砸中轎車,轎車被壓成「平板」。2021年1月14日上午,贛州南康太窩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小車被一輛側翻的大貨車壓扁,傷亡情況未知。事故發生後,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通過視頻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一輛「贛B」號牌的轎車被壓在砂石堆中,該轎車已經完全被壓扁,一輛大貨車停在被砸轎車幾米外,有吊車正在進行救援作業,轎車很快被吊了出來,但是整個車身已經完全被壓扁。目前,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一切以官方通報為準。事故發生後,網友們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土方車開得很快很少剎車,就是拼命按喇叭。」
  • 慘烈:10張GIF圖讓你知道為什麼要遠離大貨車
    ▲注意路口上方的信號燈,事故發生時這輛轎車正在等待綠燈,然而還沒來得及起步,就被後方衝過來的水泥罐車壓在車底,一旁的小貨車僥倖躲過一劫。▲兩輛渣土車之間的的對決,注意此時路口的通行情況,畫面右上方此時應該是紅燈禁止通行,但是黃色的渣土車不顧紅燈強行通過,撞上了畫面右側正常通行的渣土車,幸好畫面左側的白色小轎車車速不快,否則難逃一劫。
  • 特斯拉再出事故連撞兩車!官方:因駕駛員重踩加速踏板,未踩剎車
    特斯拉又出事了。12月21日消息,針對近日大家關注的這起深圳事故,認證為特斯拉客戶支持的官方帳號回應稱,已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車主,在確認車主安全後,迅速對發生事故時的車輛狀態進行調查。當前公司正在協助車主進行保險理賠和車輛的維修事宜。
  • 廣東雲浮一小車被撞毀,貨車側翻,現場一片狼藉場面令人痛心
    廣東雲浮一小車被撞毀,貨車側翻,現場一片狼藉場面令人痛心好拳不在花樣巧,安全別光嘴上叫。如果一說到事故,大家都都會痛心疾首,轉手就是各種違章。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只有經歷了才知道該怎麼做。12月15日位於廣東省雲浮羅定市雀兒頂發生了一起車禍,其中一輛大貨車與一輛小轎車發生了碰撞。而這次碰撞是非常的嚴重,導致大貨車發生了側翻,以至於車上承載的貨物直接散落一地。據悉大貨車上面裝載都是鐵線圈。而再看小車這邊更是面目全非,小車的車頭嚴重受損,幾乎被全部撞毀。發動機都給撞變形了。慘狀看著令人頭皮發麻。
  • 迎面撞上大貨車,小貨車女司機被困駕駛室
    三湘都市報12月23日訊(記者張洋銀 通訊員 林思)12月23日清晨6時40分,郴州市宜章縣玉324省道裡田鎮往白石渡鎮方向兩公裡處發生交通事故,一人被困,情況十分緊急。消防救援人員接警到達現場後發現,一輛裝有橘子的小貨車和一輛裝有鋼管大貨車相撞,小貨車女司機雙腳被卡。現場消防救援人員利用破拆工具對駕駛室進行破拆,經過約20分鐘的緊張救援,被困人員被成功救出,消防指戰員立即將傷者交由現場醫護人員進行檢查處理。
  • 男子騎車玩手機,追尾撞上大貨車,民警:危險就在一瞬間
    男子騎車玩手機,追尾撞上大貨車,民警:危險就在一瞬間都說開車騎車的時候得集中注意力,千萬不要玩手機,這樣非常的危險,但總是有人要一心二用,挑戰自己的駕駛技術,這不,在林州開發區,一男子就一邊騎著電動車一邊打手機,結果就出了大事了。
  • 巨野縣司機開車看手機撞上大貨車 嘴巴縫了八針
    這輛越野車直接撞上了大貨車的屁股。司機的朋友說,當時司機正在看手機,沒想到就撞上了。  齊魯網4月17日訊(巨野臺 張允 苗海霞)關於開車玩手機引發交通事故的新聞屢見不鮮,最近巨野縣的一名小夥子因為玩手機造成車禍,結果唇部受傷縫了八針。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導,從視頻可以看到,越野車內血跡斑斑,前面就是一輛大車。那麼誰是事故的罪魁禍首?
  • 12月23日普寧一運煤車側翻 16歲少女被壓身亡
    23日清晨7時許,揭陽普寧發生一起運煤車側翻埋壓騎摩託女學生,致其當場死亡的慘劇。一輛滿載黑煤的大貨車,與一輛載有兩名女學生,準備橫穿馬路的摩託車發生碰撞,貨車隨即發生側翻。不幸的是,其中一名女學生整個身體連同摩託車被側翻的貨車壓在車下,當場死亡。摩託車上的另一名女孩子則幸運逃生。  事發國道324線普寧佔隴鎮興文路段。
  • 特斯拉再發「失控」事故:車輛撞入居民樓,住戶稱感覺「像地震...
    「哐當一下,撞得整棟樓都在震動。如果不是聽到巨響,我都以為是發生地震了。」12月15日晚間,王建國(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特斯拉Model S撞樓事故時如是說。12月12日晚間,一輛白色特斯拉Model S在北京海澱區田村附近的一小區發生「失控」撞樓事故,而王建國正是被撞樓房中的住戶之一。
  • T路口詭異無常,民房慘遭十幾次車撞,揭開事故背後的科學真相
    側翻的卡車 短短20天功夫,張老闆家接連承受了3次如此讓人驚心動魄的事故,確實是十分罕見的現象,宋女士因為幾次事故受驚嚇過度,一閉上眼就聽見大貨車轟隆隆地開進她家的聲音
  • 【守護安全 你我同行】你眼中的大貨車,大貨車眼中的你……
    如果跟隨太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後方車輛由於剎車不及時可能會直接衝進大貨車的底部。而大貨車的尾門正好位於小轎車司機頭部位置,一旦造成追尾,後果將不堪設想。當然,最可怕是前後夾擊,通常這種被後方車輛再次追尾的事故,小轎車內的人員幾乎無生還的可能。 上面列舉了你眼中的貨車,那麼在貨車司機眼中的你是怎樣的呢?
  • 麗水高速上兩輛貨車側翻,交警化身「大力哥」……
    1月7日,上午8點左右,G1513溫麗高速往溫州方向87公裡加200米兩貨車發生追尾事故,兩輛貨車都側翻在了高速公路上,車上裝載的服裝、砂糖桔等貨物灑落一地。萬幸的是,事故發生後,雙方駕駛員自行爬出車外,兩人身體無大礙。但是,車輛和貨物佔用了車道,給現場通行帶來了較大影響。
  • 臺灣臺中五歲兒童撞上特斯拉 警察讓他測酒駕
    臺灣臺中五歲兒童撞上特斯拉 警察讓他測酒駕臺中大裡5歲兒童騎腳踏車撞上特斯拉 警察要他酒測醉駕、酒駕,可能各國都管制,但是自行車一般不測吧,在臺灣臺中大裡有個5歲的兒童,騎著腳踏車撞上了一輛特斯拉,警察要他酒測
  • 北京一特斯拉Model S撞樓,特斯拉「失控門」再現?
    多款特斯拉車型發生疑似失控事故在北京最新發生的事故中,根據媒體引述車主說法稱,在事故發生時車輛突然失控,以80km/h的速度撞向了居民樓。根據網傳事故現場圖片,涉事白色特斯拉Model S屬於較早期引入國內的車型,其越過綠化區域徑直撞上樓房一樓單位的陽臺,車輛前臉和車門等位置受損較為嚴重。截至發稿,特斯拉方面未就該事故作出官方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