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突然宣布驅逐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並限他們一個月內離境。與此同時,上述人員被剝奪繼續使用學校伺服器、電子郵箱等學習資料的權利,僅允許返校領取個人物品。
這樣一則「壞消息」,看似猝不及防,但也早有端倪。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政客和媒體的煽動下,美國社會反華情緒與日俱增,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抹黑只增不減。某些「反華急先鋒」,一會兒說中國軍隊派留學生隱瞞軍人身份赴美學習,一會兒說中國政府滲透美國的大學系統,大肆渲染中國「間諜論」。8月3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大放厥詞,聲稱美方悍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與涉「間諜」一事有關。8月28日,美國在一日之內起訴並逮捕兩名中國籍研究員,其中一人的罪名是被目睹將損壞的電腦硬碟丟棄在公寓外垃圾桶。此前幾天,德州農工大學的一位華裔學者也被起訴並逮捕。至於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機場離境時受到長時間滋擾,手機、電腦等物品被任意檢查甚至扣留的現象,更是時見報端。
「歡迎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承諾言猶在耳,嚴重侵害中國在美留學人員合法權益的行為卻變本加厲,讓美國本就所剩無幾的公信力再次掃地。種種霸蠻作風,再顯反華勢力的瘋狂與偏執。負責哈佛大學國際事務的副教務長歐立德曾表示,「我根本不理解『學術間諜』這個詞……學術的目的是發表你所研究到的東西,是分享」。
無視法律規則,無視學術自由,頻頻汙名中國留學人員,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動用司法力量對任何有中國背景的研究人員進行抓捕起訴,實質上與「政治迫害」無異。這些人拼命打壓中國,莫不是期望在國內政治上撈取籌碼,「中國間諜論」也好,「中國滲透論」也罷,都是有目的地渲染外部威脅。某種程度上,它和驅逐中國媒體駐美記者、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一樣,已經成為美國某些人手裡的一張牌。
包括教育合作在內的人文交流活動,一直是中美兩國關係的重要支柱。當前,中國在美留學生超過40萬人,為美國創造了巨額經濟效益,也大大充實和激活著美國的科技創新力量。其中不少人畢業後留在美國就業或從事研究工作,包括谷歌、微軟、蘋果等在內的美國高科技公司都僱傭了眾多中國籍工程師。「拒絕」或「驅逐」,對美國自身而言,絕對不是什麼福音。
「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和對話,而不是製造『有毒』的科研環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上個月曾發出如是呼籲。NIH發布的一份關於「外國影響美國科研」的調查報告顯示,NIH調查的189名科學家中只有7名(4%)存在潛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且尚未經法庭檢驗達到判罪標準。事實擺在面前,然而美國某些反華勢力滿腦子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心「毒」眼「盲」怕是難以改變。
*本文由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