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作為人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混,就首先必須注重自己的臉面,也就是所謂的形象。因為人與人的交往除非相互是真正的知已,否則你看到對方的,幾乎永遠都只是其外表。而這種外表在某些特殊人群,它基本都是有其較固定的形象模式。比如具有較高文化知識的文人,它們的標誌就是必須寫得一手好字,而這一手好字就是它們的門面,也就是說你沒有一手好字,你是連文人的門你都進不去的。
要說能寫一手好字真的是太難了,而最基本且絕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需要慢慢靜下心來不焦不躁的磨練。其實可以說幾乎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寫字都是不整齊也不好看,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風格,這就造成寫的字有時候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總是覺得寫不好字很丟人,而且我們大多數人都為此心急,都是練幾天沒效果就不耐煩了。而我們從小到大使用的唯一方法基本均是買各種正楷字帖來臨摹。這樣下去如果能堅持寫的字確實能入眼,但很像印刷體沒有任何個性,況且還遠不能與印刷的比美。我們這樣的堅持卻得到這樣的結果確實太令人失望了。
說到底這種結果就是我們沒能懂得漢字書寫的基本要領,而這個基本要領是不能單單靠臨摹而能夠理解的。說白了臨摹就是一個漢字初寫者的誤區,你只有全部懂得了所有漢字書寫的基本要領了,你就可以臨場在不喻越基本要領的前提下自由發揮,然後通過日積月累的磨練,最終你就會練就一手自成風格賞心悅目的好字體。當其獨有的字體風格展示在世人面前時,這才能展示出你是一個真正的不折不扣的文化人。
而說到這漢字書寫的基本要領,最先出自東漢蔡邕的《九勢八字訣》,它被收錄於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而得以保存流傳至今,這在我們國家的漢字書寫方法理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謂漢字書寫九勢包括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及橫鱗豎勒共九大要領。而這九大書寫要領的每一個需要記住的重點就是:
凡落筆結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凡;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橫鱗,豎勒之規。
當然以上基本上算是原文,我們基本上看不懂,拿現在的話來說,基本就是以下意思:凡是下筆寫以前要想好這個字體是左右還是上下結構?始果是上下結構寫時一定要讓上部將下部蓋住那種氣勢,使其最終溶為一體;而如果是左右結構的話,書寫的重點就是左右不能背道而馳,也是左右要有相擁在一起那種感覺。這個確實得慢慢磨練,你得慢慢地邊練邊思考才行。而光是臨摹別人的字帖肯定就不會有這種思考的機會了,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寫的字不能自成一體。
我們再說轉筆,重點應使筆毫左右圓轉間斷又注意相連續,不要使間斷處孤立地顯露出來,也就是說整個字要有圓潤感;而藏鋒表現的重點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的筆跡是,筆畫欲左行先要右,到筆畫運至左盡頭亦向右回筆,也就是欲左宜右回欲右宜左回這個筆鋒概念一定要有;藏頭是指筆毫逆落藏鋒後順勢按捺下去使其平鋪紙上,最終達到令筆心常在點畫中運行這個書寫基本常識手法,這個也同樣需要自己慢慢的邊練習邊思考邊理解改進才行,你得看自己的理解怎樣寫既能在規範內又不失有自己的風格;至於整個字體的護尾,它是指畫點筆勢盡時,用力回收筆鋒,這一點也十分重點,它關係到整個字體是不是能夠達到整體看起來有力的效果,是不是有拖泥帶水之不足。
而字體的疾勢主要出於短撇和波畫之中,又在那豎畫的緊趯之內,而書寫的重點一定要突出其中的勢,沒有勢就等於整個字體殘疾了似的,所以一定要寫好;而掠筆在書寫長撇的趲鋒和峻趯中會用到它,它就像人穿了飄逸的衣裳,說白了耀不耀眼就全看它了;再說澀勢大多出現在筆畫較多的字體,此時書寫一定要排列有序又 bu失一個整體,這才能體現一個蓄勢待發的團隊整體進發的效果精神;最後說最簡單的橫豎,一定要體現魚鱗平而實不平及勒馬韁放鬆中又時時緊勒這兩種橫豎體感,不能就是乾巴巴的可憐憐的一橫一豎或幾橫幾豎。這就是橫畫、豎畫的規則,你不遵守就別想寫出一手好字來。總之要想寫出一手好字,除了完全掌握以上基本書寫技巧規則規範常識外,更多的是在這些常識的基礎上多練,堅持不懈的練,最終你一定會練就成功一手獨具風格的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