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推理故事,但是並不喜歡偵破案件的故事,特別是殺人案件,《君主埃爾梅羅二世事件簿》除外。殺人案件的推理帶有極大的目的性,畢竟殺人是原罪,只要有人死亡找到真兇就是首要目標,而破解殺人案件的關鍵在於解析作案手法,用離奇的作案手法描繪殺人案件讓人感覺十分難受,處心積慮的設計行兇過程,這種真相就足以讓我感受到極大的惡意。但是推理故事並不一定會死人,只要人還活著那麼事情就有轉機,受害者很有可能會變成施害者,推理的目的也從找到犯人變成尋找「真相」,好奇心每個人都具有,沒有人能夠拒絕真相,未知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恐懼,雖然探明真相也不一定那麼有趣就是了。
在看《愛好謎題的少女與被奪去的青春》之前,我看過了《冰菓》的動畫和幾卷小說,《謎題少女》和《冰菓》兩者相似之處在於都沒有插畫,作為新潮文庫的輕小說文學作品《謎題少女》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美少女封面,雖然我不是腿控但是這部作品的封面真的很贊,當然除此之外這兩部作品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值得一提。
本書的女主早伊原樹裡是藤琦高中的第一美少女,對戀愛沒有興趣。對友情也沒有興趣。當然對社團活動也沒有興趣。她最情有獨鐘的是隱藏於日常之中的謎團。早伊原樹裡這個角色和千反田愛瑠有一些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千反田有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是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會對摺木說我很好奇,而早伊原能將謎題破解並發現事件的真相。同樣是喜歡謎團,千反田執著的是「真相」,早伊原享受的是解題的過程,小惡魔性格的早伊原總會帶著一絲戲謔和玩弄的心態看待事件,她不在乎事件能不能被解決,她在乎的是這件事是否有趣,引發事件的人究竟要做什麼,畢竟大多數事件本身和她沒有任何關係。故事的主角矢鬥春一有著特殊的「體質」,很容易和各種事件扯上關係,和折木奉太郎不一樣的是,即便沒有一位美少女拉著他說我很好奇,春一也會被動或主動的陷入各種事件中,只是他的身邊多了一個愛看熱鬧的早伊原樹裡而已。正如標題所言,如果愛好謎題的少女指的是早伊原樹裡,那麼被奪去的青春自然就是矢鬥春一,而他的青春被奪走的原因則多少和自己有關,如果說折木信奉的是「多餘之事不做,必要之事從簡」,那麼春一甚至怠惰到了「多餘之事不聞不問,必要之事明哲保身」的程度,事件只要放著不管就好了,哪怕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反正達到了當事人的目的那麼就會收手,而春一的這種態度也吸引著讀者去探究其背後的真相。
小說本身由很多小事件構成,時而夾雜各種事件的回憶殺,雖然每一卷都是完整事件,但是小事件本身也非常有趣,男主矢鬥春一負責惹上麻煩,而早伊原樹裡則負責將他拉到一個不得不解決麻煩的位置上——畢竟再怎麼想逃避,有的事情是逃不了的,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第一個事件就是春一惹到樹裡。《冰菓》的事件與事件之間連繫並沒有那麼緊密,有的甚至只是「巧合」,《謎題少女》每一個事件都是提示,不僅僅提示的是這個事件的「手法」與「動機」,還能從動機中尋找其他事件的關鍵。
推理的目的是找到「真相」,然而真相包含很多重含義,重點在於作案之人的目的,第一個事件是矢鬥春一作為高年級生參與新生入學大會的時候,本該獻出的紅玫瑰變成了藍玫瑰,獻花的春一欠了被獻花的新生代表早伊原樹裡一個解釋,在探明真相之後讀者會發現這個事件其實是樹裡設計的謎題,揭開謎題的春一順利通過樹裡的測試成為她的目標,下一個真相則是樹裡其實是故意讓春鬥破解的,為的是接近擁有特殊「體質」的主角,而真相後的真相是春鬥其實也知道樹裡的意圖,所以才不願意解開這個事件。回到之前說的話題,主角矢鬥春一擁有很強大的推理和發現真像的能力,但是他的態度卻是「多餘之事不聞不問,必要之事明哲保身」,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不得不說是一種傲慢,但對於春一而言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一個事件的發生往往包含很多的參與者,每個參與者的想法都不一樣,輕易的出手不僅容易讓自己陷入陷阱,更容易毀掉別人的青春,如此也是春一對自己的懲罰。春一是典型缺乏主觀能動性的主角,遇到事件只會一味的逃避和妥協,他擁有解決大部分事件手段,就像玩卡牌遊戲有很多手牌一樣,但是春一隻會選擇過牌,他只做到避免自己被捲入麻煩的程度,即便真的被捲入麻煩,春一也先考慮麻煩本身會影響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是讓他風評受害或者略微讓人頭疼,那麼這種事件任由其發生就好了。追究其真正的原因必然有一個契機,正如年幼的折木奉太郎發現能者多勞,但是多勞只會讓你被貼上老好人和方便利用的標籤,並由此被別人不斷使喚;春一經歷的是更為痛徹的體驗,然後他得到了一個結論——不要插手別人的青春,每個青春都有自己應該有的樣子。雖然這種結論聽起來完全讓人匪夷所思,不過在看過小說之後你大概能懂為什麼春一會對各種事情退避三舍。如果說千反田愛瑠做的是給折木君帶來玫瑰色的高中生活,那麼早伊原樹裡就是要徹底打破春一高中生活的秩序,然後和他一起迎來毀滅或者新生。樹裡逼著春一面對所有的真相,發現每一個人隱藏在面具下的目的,在春一的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人,雖然春一在高中沒有女朋友,也受到了各種不合理的對待,但總有人會支持他勉強度過這些時光。樹裡每次和春一捲入某個事件後,春一周圍的假面就會被剝落一些,隱藏在假面背後的真相是善意夾雜著惡意抑或惡意隱藏善意,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很單純也很殘酷,所有人都想假裝過著和平的高中生活,但也都有各自的目的和想法,各種各樣的人編織成了一張網,用無數的謊言化作了高中生活的真相。
春一擁有特殊的「體質」,然而這種體質並不是超能力,「體質」給他帶來各種麻煩,讓他每次遇到奇怪事件的時候總會被懷疑為犯人,既然不是超能力那麼必然就是人所造成的,而書中一直在刻意隱藏這一點,因為要達到體質的真相需要牽扯到很多人——要讓某人成為大家懷疑的對象不止需要一個人出手,甚至連春一本身都刻意將事實引導成這樣,這也成為故事最初也是最大的伏筆。
擁有超強推理和觀察能力的春一是異常的,而認識到春一真正力量的人並不多,一個是初次見面的樹裡,一個是上九一色,一個是和他讀同一初中的森,一個是認識他姐姐的學生會長,顯而易見,以上提到的角色都是美少女,而主角是男的,那麼答案只有一個——主角其實也沒有那麼討厭享受青春(劃掉)。《謎題少女》的標題中帶有青春,那麼校園戀愛必然是其中的一環,只是牽扯到了推理之後很難不讓人在意背後的動機,就連戀愛本身也充滿了勾心鬥角和謊言,而最先攻下一城的是先和春一假裝成為情侶的早伊原樹裡,就連假扮情侶這件事的動機也很讓人在意究竟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畢竟隨著故事展開兩人都相互遇到了一些麻煩,而彼此又或多或少的暗暗出手幫對方度過難關,以至於分手複合鬧了幾次,兩人對對方的心理活動自然多了幾分心知肚明。連接春一和樹裡的橋梁是「謎題」和推理,而他們對這一行為有著完全不同的認知,春一刻意無視謎題並從不出手,哪怕火勢蔓延到身邊他也僅僅會稍微挪動一下等火自然熄滅;樹裡興致滿滿的讓春一去面對這些問題並提出挑戰,因為這很有趣,為了讓春一前輩接下挑戰樹裡甚至會讓火燒到春一以至於不得不滅火的地步,而在關鍵時候她又會出手主動將火熄滅以免擴大危害,兩個人的態度相似而不同,他們唯一相似的地方在於對「真相」的認真,春一堅決不出手是為了避免改變引發事件之人的目的,而樹裡則是為了徹底看清引發事件之人的動機,而推理的魅力則在於——「真相」並不是事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人們做出的事情往往和所想的結果並不一樣,小時候男孩欺負女孩並不一定討厭他;學霸借給學渣抄作業並不一定出於好意;那些在故事中的施害者可能是事件最後的受害者,而受害者本身說不定也在處心積慮的設計自己的地位以便讓事件成立。由是,本書最大的魅力就言盡於此:人們永遠無法拒絕真相,然而真相併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而是無數謊言交織而成的青春。故事中的角色們都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欲望,他們的每個行動都會為了將事件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哪怕自身為因此受傷,因為想要達到結果付出一定代價的值得的,如此現實的一片光景,讓讀者看著真是完全笑不出來啊。
當然,這部作品最有趣的地方還在於敘述手法和劇情設計,平時寫書評我很少會說道這類東西,畢竟「詭計性敘述」和倒敘插敘的手法總感覺有些取巧,而《謎題少女》則巧妙的利用各種信息不對稱給讀者帶來很多衝擊的事實,這部小說每一章給出的信息量都剛剛好,當一卷完成之後所有的碎片又恰好能拼湊起來,這種感覺就像在拼圖一樣,閱讀這種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製造衝擊的推理故事簡直是一種享受,畢竟讀推理故事讀者不解密等著主角給出答案,這種行為和鹹魚有什麼區別。當然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猜出事件的真相,畢竟設計好的劇情足夠完整有趣,哪怕放空大腦也能享受被美少女學妹調戲的校園青春故事,或許一開始讓人能讀下去的就是這種青春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