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美之間"二選一",是道"送命題"。
6月11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度喊話英國首相詹森,要英國表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早在5月,英國就報導稱,美國試圖在英美貿易協定中插入一項"霸王條款":如果英國在未經美國贊成的情況下,與別國達成貿易協定,那麼美國有權退出英美貿易協定的部分協議。
儘管美國並沒有"指名道姓",但英國人心裡都明白:美國此舉,意在阻撓中英兩國之間的深層次合作和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今年年初,英國首相詹森曾不顧美國和其他盟國的勸說,沒有對中國電信網絡中的華為設備實行禁令。但近日來,在川普和蓬佩奧的"輪番轟炸"之下,英國首相顯得有些"扛不住了"。
據媒體報導,詹森政府將審查關於華為的計劃,目前正在討論兩種選項:一種是從2023年起停止購買華為新設備用於電信網絡建設,另一種是設定完全放棄中國供應商設備的日期,包括在現有並長期運作的網絡中。
對此,中國英國商會發出呼籲:英國應當開誠布公地與中國合作,奉行務實、平衡的貿易政策,不要屈從於外部的政治壓力。
中美兩國"二選一",英國到底站哪邊?英國未來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一)美國:得罪不起
根據英國稅務與海關總署的數據,2019年,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仍是歐盟;而在非歐盟國家中,美國則排名第一。按國別看,美國為英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而除美國以外,英國前十大進出口國家中,歐盟國家則佔據大多數位置。
這意味著什麼呢?
從最直接的角度來看,美國是英國目前除歐盟以外的最大經濟利益來源;而從更深遠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脫歐進行時"的英國,將會也必須更加依賴與美國的關係,以保持其對歐洲的影響力。
此前,英國曾明確表示,英美貿易談判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希望與美國的平行會談將給歐盟施加壓力。
英國前貿易顧問尚克·辛厄姆曾表示,倫敦藉此可以向布魯塞爾施加壓力,使其與美國和歐盟陷入"博弈論"三角關係中。一旦英國"脫歐"談判失敗,供應鏈將"迅速地"從歐盟市場轉向其他國家。
除了經濟方面的影響因素外,防務安全方面的影響或許顯得更加急迫。
儘管美國此前曾表示不願因華為問題採取行動降低美英情報共享和防務合作,但在5月4日,也就是美英正式展開貿易協定首輪談判的前一天,白宮卻發起了中國對英國防務體系滲透的重要調查。
這波操作,施壓意味實在太過明顯。美國是以實際行動"威脅"英國:我隨時都可能減少與你的防務合作。
防務合作降級可能導致美減少在英駐軍、從英撤回RC-135間諜飛機,甚至可能影響F-35A戰鬥機在英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上的部署,此外,還將對英國防情報資源產生重要影響。
倘若美國真的"多管齊下",採取強硬手段逼迫英國調整對華政策,英國迫於壓力將不得不做出回應。
(2) 中國:割捨不下
美國對英國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若想讓英國在"威逼利誘"之下就此放棄中國,也是非常困難的。
實際上,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英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產品銷售市場。
去年,中英雙邊貿易增長17.6%,超過1010億美元。而詹森本人也曾多次表示,中英兩國應保持良好合作,尤其是在貿易方面,兩國應做到互惠互利。
此外,在電信網絡建設方面,英國也"離不開"華為。英國是在現有電信基礎設施上構建5G網絡,其中所有組件的三分之一以上都由華為製造。
如果英國拒絕華為,將直接導致現有基礎設施運作的中斷,還將由此帶來運營商重建作業系統的成本。英國的新一代電信網絡建設也有可能出現嚴重倒退。
在巨大的國家利益面前,放棄中國對英國來說,絕非易事。特別是在其徹底脫歐之後,致力於"擁抱世界"的英國,將更加離不開中國。
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中國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都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
對此,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上的事務已經不再是單靠西方就能夠完全解決得了的,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全球治理問題上,絕對離不開中國的參與。
(三)英國:路在何方
英國選擇脫歐之時,提出的口號是"建立一個真正全球化的英國"。此時,英國人心裡應當明白,無論在中美之間如何"取捨",都不可能真正建立一個"全球化的英國"。
從長遠來看,"選邊站隊"不符合英國脫歐後的根本利益,也不利於英國未來的發展。
那麼英國的未來,究竟該向何處去呢?
首先必須說明一點:無論英國的未來向何處去,選擇都應當由英國人民獨立自主地做出。
因為一個國家要如何發展,採取怎樣的對外策略,毫無疑問是一國的內政。任何國家,都沒有理由逼迫另一個主權國家"二選一"。
不過,有兩個問題或許值得引發思考:
其一,在"後疫情時代",離開中國意味著什麼?
就在6月12日,世界銀行前景預測局局長阿伊漢·高斯對世界銀行6月份的《全球經濟展望》進行解讀。
他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目前下行風險佔主導。同時,中國經濟的復甦對於世界經濟的恢復有溢出效應,政策與技術的持續開放、改革創新將在後疫情時代推動世界經濟的長期增長。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結果,中國是今年唯一有可能實現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
疫情過後,世界各國都對"中國引擎"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寄予厚望,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加強經貿合作將成為"主流選擇"。
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月GDP降幅和可能是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最高的失業率,英國此時若真的一味追隨美國而失去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必定是得不償失的。
其二,美國真的能夠成為英國可靠的"盟友"嗎?
這個問題,當美國逼迫英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答案:
美國壓根兒沒把英國當做"盟友"看待,而只是把英國當作自己的附庸,一顆構建"國際反華聯盟"的棋子,為了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可以肆意踐踏英國的利益。
脫歐之後,英國將不能繼續在歐盟之中為美國的利益發聲,這使得英國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大幅下降。美國最近也已開始在歐盟成員中物色新的戰略支點,包括波蘭在內的新歐洲國家將成為美國拉攏的目標。
何況,自川普上臺以來,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美國已經數次向盟友"開刀",理直氣壯,毫不手軟。對此,歐盟各國,尤其是德國,已經深有體會。
除此之外,美國的"靠譜"程度也著實堪憂。就在6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新規,將修改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生意往來的禁令,允許雙方合作制定下一代5G網絡標準。
前一秒還"不許盟友點燈",下一秒就"只許自己放火"。美國看似矛盾的所作所為,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時至今日,華為在5G標準專利上已經申報了3147項,在全球5G公司中排名第一。凡事都要"美國優先"的川普,如何能夠眼睜睜看著中歐攜手制定5G時代通信領域標準,而把美國甩在一邊呢?
美國的所作所為,全世界都看在眼裡,英國人也該清醒一些了。
中國有句古話: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面對這道中美之間"二選一"的"送命題",英國此時如果繼續自欺欺人地"揣著明白裝糊塗",賭上的,可能就是英國的未來。
一界oneworld授權原創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