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每天下班後的「黃金時間」?

2020-12-1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36氪經授權發布。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做好了計劃,要健身、閱讀、學英語,但每天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又忍不住對自己說:今天實在太累了,明天再說吧……

於是,做好的計劃,就這麼拖著。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每一次都信心滿滿地給自己鼓勁,卻最多只堅持了兩三天,就失去了動力。

又或者,終於擠出了難得的時間,卻不知道要做什麼。結果,就在發呆、看劇、逛街、無所事事之中,消磨掉了一天。

於是,我們就在這樣的模式中,一天天變得平庸下去。

要知道,許多優秀的人,未必比你天資聰穎,也許,他們只是把你用來休息和消遣的時間,用在自我提升上而已。

一天兩天,也許看不出差異。但是,時間長了,彼此之間,就會慢慢地拉開差距。

而差距一旦拉開,想要追上去,就非常困難了。

追本溯源,這些差異來自於哪裡?也許就是每天下班後,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積累。

那麼,作為上班族,如果你不想讓自己掉隊,可以在每天的這段「黃金時間」裡,做些什麼,來提升價值呢?

下面,介紹幾種做法,僅供參考。: )

1. 內化信息

我們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

這些信息,可能是一篇公眾號文章,可能是一則報導,可能是一個靈感,可能是一次交談……

它們往往會給你一些啟發,或者為你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指導。

這些信息,錯過了的話,非常可惜。當你需要的時候,也許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才能找到。

但如果僅僅是讀過一遍,拋諸腦後,或者只是存起來,告訴自己「有空再讀」,其實跟錯過是一樣的:它並沒有真正被你消化。

你只是在心理上「知道」了這個信息,並沒有能真正去記住、理解、運用它。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信息流」這個概念。什麼是信息流?就是對於有價值的信息,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對它進行一環扣一環的處理,直到將它妥善地「嵌入」到我們的知識體系之中,徹底地「為我所用」為止。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行動」。

行動是什麼?就是在充分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運用,在運用中鞏固。

我的建議是: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對當天獲取到的信息、學到的新知,通過實踐,進行內化。

如果讀到了一篇行業分析的文章,覺得很棒,那是否可以參考文章裡面的方法和角度,來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

如果讀到了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那是否可以借鑑文章裡面的方法,嘗試運用在這一周裡面?

如果學到了一個Excel的小技能,是否可以實際跑一下數據?

如果學到了一個抽象的知識點,比如歷史、哲學、經濟學,是否可以將它與自己的知識網絡聯繫起來,寫一篇小短文?

這些,都是通過「行動」,將這些信息內化的方式。

只有通過實踐,用多角度、多視角去審視這個信息點,榨取它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對它的吸收利用。

耗時:30分鐘。

2. 記錄日誌

我帶新人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習慣:讓他們每天寫一頁工作日誌,第二天交給我。

這個做法一般會重複一到兩個月,直到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做法,不需我去檢查為止。

效果呢?幾乎每個人,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都會主動找我,對我說:我覺得思路清晰多了,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多虧您幫我養成了這個習慣。

為什麼呢?很簡單。只有將自己每一天的收穫記下來,你才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的成長、思考和進步,才不至於渾渾噩噩地度過每一天。

做每天的日誌,至少有三點好處:

1)通過記錄每天的收穫,你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是在不斷成長,還是在重複著機械的工作。

如果你的日誌上面,連續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任何新東西,都是在到處救火,重複著日常的瑣事,那也許,就該引起警惕了:你手頭的工作,或許對你來說,價值並不是特別大。

2)通過記錄重要信息,可以成為你的資料庫,在需要時快速查找到。

舉個例子,在我做一個項目的過程中,每天都會處理一些問題,這其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用在以後的工作和項目裡面的。如果不把它們及時記下來的話,就很容易忘掉,下次再遇到一樣的問題,也許還是會出錯。

3)通過記錄自己的成長,不斷給自己正向反饋,強化信心。

這不用說了。讓自己感到「每一天,自己都在成長」,過去的日子沒有荒廢,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在你消沉的時候,低落的時候,這些內容,都可以給你力量。

那麼,如何做每天的日誌呢?

推薦的平臺,是 Google 表格。用表格的形式做日誌,非常容易格式化,便於閱讀和記錄;而用 Google 表格,好處是雲端同步,在不同終端上,打開網頁就能用。

另外,也可以用印象筆記。印象筆記最近的更新版,新增了對表格功能的支持,包括底紋、定寬等,非常好用。(移動端暫未支持)

內容方面,建議採用這兩種模板(見圖):

前者適合較為按部就班的人,後者適合時間和思維較為彈性的人。

或者,你也可以設計出自己的一套模板。歡迎跟大家分享。: )

耗時:15分鐘

3. 學習英語

在這個資訊時代,英語的重要性,無論提到多高,都不為過。

國外有這麼一種風氣:大多數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會著書立說,或者寫博客,來傳播他們的觀點和知識。而國內,業已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靠個人能力和經驗法則,並無太多可複製性的知識體系;而願意去鑽研、學習、構建知識體系的人,又大多還年輕,尚未達到那樣的高度。

這就導致了:目前國內的書籍,大多數是對國外知識的引申、演繹和搬運,真正有閃光點的,極少極少。無非是打一個信息差罷了。

可以說,如果你能堅持閱讀英文的一手資訊,至少在視野和格局上,就能走在95%的同齡人前面。

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呢?

我自己的經驗,是直接閱讀英文內容。每天讀一到兩篇文章,遇到生詞就查。日積月累,培養起語感,基本就沒有太大障礙了。

這裡推薦一個網站:medium.com

這是一個很大的博客平臺。許多專業的專欄作家,會在上面更新文章。專業性上比起 Quora 要高一些,難度也不會太大,適合大多數人閱讀。

每天花15分鐘,讀一到兩篇文章,日積月累,你會發現,無論是英語閱讀能力,還是知識和信息的儲備,都會有巨大的飛躍。

耗時:15分鐘

4. 廣泛閱讀

有段時間,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提高自己的文案能力?怎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我回答他:你會這樣問,就說明你還沒有理解「寫作」的本質。寫作並不是一項適合「學習」的技能,而是長期閱讀、思考所帶來的必然的產物。

也就是說,帶著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去上課、讀書,往往沒有什麼用。因為真正能夠提高寫作能力的,是日積月累的閱讀。

這就叫做「厚積薄發,博觀約取」。沒有大量的積澱和儲備,是無從談起的。

其實,不止寫作。深度思考的能力,理解事物本質的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這背後,離不開的,都是大量的閱讀。

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在於消除你的盲區,從邊界上拓寬你的視野和思維。它可以使你發現更多的路徑,將你散落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無論思考,理解,學習,但凡想真正實現個人的提升,都離不開知識網絡的力量。

為了達成這一點,我的建議是:先去閱讀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書,開拓視野,打開思路,建立對各行業、各領域、各類不同人群的基本認識。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深耕細作,精讀最前沿的著作。

查理·芒格提到過一個「格柵模型」,就是同樣的觀點:你必須先廣泛涉獵各大學科,找到各學科、領域背後的共性,將它們聯繫起來,發現它們的底層原理和固有的思維方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去作出探索和調整,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

這也是我很推崇的觀點。在我的文章中,你會經常看到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營銷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影子。其實,讀得多了,就會發現,在許多層面,這些學科是彼此交叉、互為支撐的。唯有多管齊下,進行廣泛的了解,才能更全面地認識事物,不至於盲人摸象。

這方面,建議去讀各領域的經典教科書,或者最權威的科普書。比如《心理學與生活》《社會心理學》《大問題》《全球通史》《牛津通識讀本》「劍橋系列」,等等。

這些書往往經過時間和範圍考驗,是最不會出錯的選擇。

耗時:30分鐘

5. 其他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這幾個點,可以參考:

1)提高精力

以前的文章也講過,精力是一切工作、學習的基礎,也決定了你利用時間的上限。如果精力有限,無論採用什麼方法,你對時間的利用都是難以達到最高效的。

如何提升精力呢?無非就是三點:規律作息,平衡飲食,多運動。

建議每天花半小時在運動上,有氧和無氧交替。如果不是為了體型,無需去健身房,在家裡做無器械即可。

耗時:30分鐘

2)深度學習

不斷取得突破的關鍵,是要樹立一個目標,然後有的放矢地去努力。

這個目標,可能是掌握一門技能,通過一個考試,找到一個新職位,提升收入,掌握一個領域……諸如此類。

你要做的,是根據目標做好規劃,並分解到每天的時間段裡面,利用業餘時間逐步攻克。

可以參考:有效提高執行力,你需要這幾個技巧

耗時:依個人而定,約45分鐘。

3)整理任務

臨睡前,對自己的任務清單做一下回顧,整理一下明天要做的事情,排好優先級,寫好大致的思路和操作,會有利於明天的執行。

耗時:15分鐘

以上這些事情加起來,是3個小時。

對很多上班族來說,這或許有點太奢侈了。不過,未必一定是要下班後的時間,你也可以早起一點,也可以利用午休、通勤時間,儘量靈活一點。

最重要的,不要強迫自己堅持,而是要從中找到價值,真正去理解這些事情的意義。

畢竟,成長本應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L先生說:那麼,讀完之後,是不是可以用「行動」對這篇文章進行內化呢?: )

相關焦點

  • 職場人,如何利用每天下班後的「黃金時間」?
    每日職場如果你現在需要錢,那麼就把下班後的時間利用起來,可以做這些事情:1、滴滴司機其實在滴滴剛開始的時候很多的上班族在工作時間之外都做了滴滴司機,也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益,這是可取的還有就是從人的方面下手,而人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說起:1、人脈下班後的交際可以為你的事業發展打開不止一條同路,也許自己苦苦專研很久都沒有結果的問題
  • 如何利用周末,拉開和別人的差距?
    周末才是生活真正的黃金期很多人說「下班的4個小時,決定你的生活」,要利用好下班後的黃金時間來提升自我。但是下班的時間經常會被加班,通勤給佔用。Taka 算是離公司住的近的了,下班走路只要一二十分鐘左右,但每次吃完飯回到家其實也不算早。然後再隨便收拾收拾,一晃眼就九十點了。
  • 辦公室實用句型「加班」、「請假」、「代班」、「出差」英文如何...
    打工、實習難免需要「請假」、找人「代班」對上班族來說「加班」更是常態偶爾還需要「出差」想去海外實習或到外商公司上班的朋友們,這些工作上超級實用的英文不能不會啊!下班說到「上班」,我們馬上想到 go to work.,至於「下班、收工」怎麼說呢?其實用法很多元,甚至可以直接說 I’m going home. 使用哪一種說法是依習慣而定。got off/knock off (work)這是表示下班、收工最直接的講法。
  • 辦公室實用句型「加班」、「請假」、「代班」、「出差」英文如何表達?
    打工、實習難免需要「請假」、找人「代班」對上班族來說「加班」更是常態偶爾還需要「出差」想去海外實習或到外商公司上班的朋友們
  • 如何利用「自我刺激」幫助孩子放鬆?
    家長們最常抱怨同時也是最常問我們的一個問題:「怎麼讓才能我的孩子停止自我刺激行為?」這一期文章出來之後家長們反映很強烈,紛紛表示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自我刺激」,今天小編就來深度解析一下。可事實上「自我刺激」可能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小習慣。這些「沒意義的,重複性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行為就被稱作「自我刺激」行為。 回想一下你在上學時候有沒有咬筆的習慣?你緊張或疲勞的時候會不會想吸菸?你上了一整天班回家會不會想喝一杯啤酒?……其實這些都是自我刺激。不同的是,我們總是把大人身上的行為合理化,而對於孩子我們卻是選擇放大問題。
  •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下班後如何提升自己?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每天下班後,不知道要做什麼,無所事事,打遊戲,追劇,刷朋友圈,一玩手機就停不下來,一玩就玩到凌晨兩三點鐘,第二天起床後身心俱疲,上班的心情就像上墳。當你嘗試要改變自己,做好了計劃,要健身、閱讀、學英語……但每天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又忍不住對自己說:今天實在太累了,明天再說吧……於是,做好的計劃就這麼拖著。一年一年的,除了自己的體重,感覺自己什麼也沒有多少提升。胡適先生曾經說過說: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利用閒暇時間,閒暇定終生。
  • 「利用Anki快速背單詞」最全攻略
    今天的帖子圍繞最讓大家頭疼的詞彙量提升問題——如何最高效地利用背單詞工具。
  • 《我,到點下班》:「我要準時下班」
    今天不是給大家分析各種觀點嗶哩吧啦的,而是給大家安利一部反996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又譯為「我,到點下班」、「老娘不加班」)如果說韓劇是編織一個童話世界的搖籃的話,日劇就是打破你的美夢,把現實血淋淋解剖在你面前的劊子手。
  • 身為程式設計師,如何回絕下班後的工作消息?
    在《奇葩說》第七季第八期辯題「
  • 如何利用「深蹲」這個訓練動作最大化的刺激我們的臀部肌肉?
    我們經常會聽見「無深蹲不翹臀」這類健身相關的經典語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其實已經說到過:「臀推」比深蹲對於臀部的刺激更大。那麼為什麼我們觀察健身房訓練的小夥伴會更傾向於深蹲這個動作呢?畢竟「健身不練腿,遲早會那啥」,哈哈,開個玩笑。其實有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就指出:這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更渴望獲得一些更原始的刺激。
  • 法官下班後,一般都幹點啥?
    法官下班後,一般都幹點啥?洛陽中院「做法官,忙不忙啊?」時 間 管 理 」楊銳等24名被告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犯罪一案公開開庭審理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條,訴訟時效該如何計算?
  • 公眾號「女神進化論」選題分析:如何利用聚類分析和人物角色...
    內容調性上述定位就決定了「女神進化論」的內容:1)側重於方法和思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更多是在告訴妹紙們「為什麼要買」、「如何選」、「什麼值得買」,而不是「別人買什麼」、或者「什麼流行」,比如「鞋子這麼買,時髦又耐穿」就是教給大家一個如何從每年的流行趨勢裡找到「自己的經典款」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今年秋冬買什麼鞋
  • 咖啡師應該如何利用下班時間進修?
    這意味著想要獲得高薪工作,必須要利用好下班時間,不斷充實自我! 一、了解自我,增值投資 咖啡師對抗焦慮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值自我,不要一位的追求安穩,達到目標後,再設定比之前高一點的目標。 不斷提高自身的價值,去學習一些你認為對你感興趣的技能。 二、60mins學習,貴在堅持
  • 霸佔朋友圈的「8.9元Python小課」,和他「利用人性」的花式套路
    這廣告甚至還霸佔了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掀起了一波「全民學習Python」的小熱潮。為什麼這些廣告可以「圈粉」這麼多路人?他們課程的背後又有哪些套路呢?今天的案例就跟大家一起來扒一扒。短文案,4行點名課程功效批量處理 Excel ,學 Python 教你 5 分鐘搞定…學 Python ,自動化處理 Excel、Word,高效辦公,準時下班!
  • 下班後要健身、做飯、追劇、看書寫日記,如何保證在11點半前完成...
    這是「老顯解憂」第005期大家好,我是老顯。這裡是你我的互動,我用真誠的文字解答你的疑惑、開導你的憂愁,希望你受益。「老顯解憂」是一個新欄目,未來會固定放在我推送的次條或第3條。文章字數在 1000 字左右。這裡沒有廣告,甚至沒有圖片,可能也沒有閱讀數據,只是想和每個讀者朋友聊聊天。你打開了本文進行閱讀,我很開心,謝謝你。Belinda:老顯你好。
  • 小蠻懷孕「吐到嘴破」 邵翔心急:每天都想快點下班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邵翔在三立、華視八點華劇《廢財闖天關》飾演一位長期遭堂弟邱昊奇指使霸凌的陰沉腹黑反派,邵翔表示私下沒遇過這種耍心機的壞人,倒是老婆小蠻有遇過,而目前小蠻有孕在身,常在社群分享懷孕過程,目前她孕吐嚴重,還吐到嘴巴都破了,邵翔每天都想趕快下班回家陪老婆。
  • 利用味噌與海鮮,做出道的日式「石狩鍋」、「土手鍋」!
    冷冷的天氣就會想要吃溫暖的鍋物,先前有媒體調查,臺灣人最喜歡的鍋物依序為「麻辣鍋」、「薑母鴨」再來就是「壽喜燒」。源自日本的壽喜燒是一種不喝湯的火鍋,吸滿壽喜燒鹹甜醬汁的肉品、再裹上蛋汁有夠銷魂。但許多人吃火鍋也很想喝暖心暖胃的湯,今天就要跟你介紹兩款日本的鄉土料理「石狩鍋」、「土手鍋」,只要利用味噌與海鮮這兩種食材,就能簡單迅速品嘗到道地美味。
  • 「前浪」也想說給「後浪」
    這場活動的源頭正是武漢大學一名大四畢業生的「求助向」微博。在微博中,這位學生說自己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能做什麼,覺得自己趕上了一個不好的時代……說實話,看完這個「求助」,我並非因為「同情心」而想寫個回信,而是覺得「後浪」們可能需要知道些真相,那些你不變成「前浪」就不知道的真相。
  • 「間歇性斷食」到底如何執行?一次搞懂「168、186、52」斷食法
    」因為不用完全節食就能減肥,備受減肥族所青睞!其中有「186飲食減肥法」、「168斷食減肥法」都是間歇性斷食的一種。「18」是指一天中的18小時內不吃東西,「6」是指在6小時內進食。聽起來雖然誘人,但當中如果吃錯方法不但減肥無效還會有反效果!下面一起分析斷食減肥法的效果、該注意的細節還有周一斷食法與之前流行的5:2斷食,來看看差別在哪裡。什麼是「18:6飲食減肥法」?
  • 小蠻懷孕 吐到嘴巴都破了 邵翔心急:每天都想快點下班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邵翔在電視劇《廢財闖天關》飾演一位長期遭堂弟邱昊奇指使霸凌的陰沉腹黑反派,邵翔表示私下沒遇過這種耍心機的壞人,倒是老婆小蠻有遇過,而目前小蠻有孕在身,常在社群分享懷孕過程,目前她孕吐嚴重,還吐到嘴巴都破了,邵翔每天都想趕快下班回家陪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