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中秋佳節來了,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著過節的東西。9月12日,新京報記者驅車來到了離北京市區較近的大興青雲店大集,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氛圍。青雲店大集逢農曆二、四、七、九有集,在京郊算是最熱鬧也是頻率較高的大集。據了解,從中秋節當天到10月4日,按原來的排期應該還有8個大集,不過因為過節休假就全停了,下一個大集要在今年的10月5日開集。由於是「兩節」前最後一個大集,來趕集的人比平時多了好多。
來趕集的人比平時多了好多。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中秋大集 月餅螃蟹不能少
青雲店大集相較於其他大集來說算是離北京市區最近的,且場地大,佔地約200多畝,交易品種全,所以不少人都喜歡來這裡逛一逛,又因為中秋節的緣故,這裡最近又多了不少平時見不到的東西。
開車沿北京G104高速一直向南,出六環繼續向青雲店鎮方向,鎮政府的北側就是大興青雲店大集的所在地了。離大集還有近一公裡的路程時,車流就已經堵到開不動了,記者只能將車停在路邊,步行前往。沿路看到不少人拎著大大小小的袋子從大集走出來,上了歲數的還拉著小推車,東西多得都快從推車裡溢出來了,騎車的更不用提了,車筐裡無一不是塞得滿滿當當。
來逛集的人幾乎人手一個小推車,都採購了不少東西。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擠過人群走進大集,會發現多了不少賣月餅的攤位。
「月餅啊,老五仁、棗泥、蓮蓉的,2塊錢一塊,不好吃不要錢」,這是攤主王豐的叫賣聲。王豐也大方,來來往往的客人,他逢人就遞過去一小塊讓客人嘗嘗。看來他的月餅確實味道不錯,記者發現,嘗過的客人基本都會駐足購買。特意從西城區過來趕集的王奶奶告訴記者,自己早上六點多就出門了,想趕在中秋節之前來逛大集買點東西過節用,「這個老五仁月餅這麼多年味道都沒變,在市區都買不到了」。
大集上也賣「應景兒」的食物——月餅。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別看老五仁月餅不合多數南方人口味,但在北京可仍有大批擁躉。甚至不少上了歲數的老人依舊青睞傳統的五仁月餅,城區有多位老人就是王豐的老客戶,每年都要來買上一些。
往前走,賣螃蟹的方志軍面前站滿了人,一隻被開了殼的螃蟹被他擺在最上面,滿肚的蟹黃,讓人忍不住買上一些回家吃。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中秋節時,算是品嘗螃蟹的最佳時機。城區超市,螃蟹的零售價格,便宜些的都要十幾塊錢一隻,而大集裡是論斤賣。
大集上的螃蟹論斤賣。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35一斤,沒黃退錢」,方志軍喊道。螃蟹雖然個頭不大,但是蟹肉十分飽滿,方志軍指著身後的幾個空盆告訴記者,這都是今天賣光了的,現在就剩一點兒了,賣完就回家。
近期最後一個大集 人多得走不動
除了月餅和螃蟹,大集上還有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熟食以及各種玩具和衣服。辣椒五塊錢一大袋,韭菜一塊錢一大捆,火龍果十塊錢七個,西瓜十塊錢三個。
來點火龍果嘗嘗嗎。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住在附近的村民李霞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在每個大集都要來逛一逛,一次買的菜夠吃一周的,因為確實便宜。記者了解到,附近也有超市,但是大家還是喜歡來集市上購買,因為大部分蔬菜都是自家種的,賣相沒那麼好但絕對新鮮,一般都是大集當天早上摘下來拿到集市上賣。
從朝陽區開車過來趕集的王豔豔一家已經買完東西準備回去了,她告訴記者,自己小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母趕集,特喜歡這種煙火氣,現在自己也有了孩子,沒事就帶著孩子來逛逛,買點玩具買點菜什麼的,很有意思。
大集上的東西真不少。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記者從攤位上了解到,因為節日與休假原因,9月12日的青雲店大集是近期內的最後一個大集,而下一個大集要在今年的10月5日開集,所以當天來趕集的人比平時多了好多,以至於人多到幾乎走不動道兒。
手工鞋墊 稀奇小吃引人注目
「來看看啊,鹽焗五香鵪鶉蛋,13一斤」,記者擠過人群一看,一座像小山一樣的鹽堆中間掏了個洞,裡面擺滿了鵪鶉蛋。
鹽堆中間擺滿了鵪鶉蛋。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看到記者好奇的樣子,攤主馬月拿起一個遞過來,鵪鶉蛋的殼已經被烤得酥脆,輕輕一碰就掉了,放進嘴裡比普通的蛋要筋道,鹽焗過後不鹹不淡的味道加上鵪鶉蛋的清香,讓人胃口大開。馬月介紹,鵪鶉蛋是用鹽直接烤熟的,這也是她自己琢磨出來的新東西,每次大集都有不少回頭客。
除了鵪鶉蛋,還有河北家鄉腸,不管是五香還是原味的,都是中秋節下酒菜的不二之選。集市上還有從新疆運來的青核桃,清甜脆爽,不僅可以白嘴兒吃,中秋家宴上做個涼拌核桃仁兒也是十分爽口的。
繼續向前走,王奶奶的手工鞋墊讓不少人都站住了腳。王奶奶早上六點就從家裡出門了,每副成人鞋墊8塊錢,小孩子的會便宜些。「都是我自己一針一線做的,歲數大了有時候一天也做不了一副」,除了鞋墊,旁邊還擺著小孩子穿的手工布鞋,個個走線細緻、精巧。「孩子們平時上班忙都不在家,也就逢年過節回來,我在家沒事就做點這個在大集上賣」。
記者了解到,王奶奶今年已經74歲了,家裡孩子和孫子的鞋墊都是她親手做的,「墊著比外面的舒服多了」。擺攤沒過一會兒,王奶奶開始收拾自己的小攤位,因為孫子放假要回來了,「我得趕緊回家給他們做飯了」。
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