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年中餐館歇業 舌尖上的中餐「烹飪外交」繼續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8日電 經過將近20年的經營,在大華府地區頗有名氣的中餐館Meiwah華強酒家面臨閉門歇業的命運,屬於它的時代即將落幕。但在美國歷史的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中餐館,會繼續為美國文化注入跨種族的積極互動,並對美國餐飲業的口味帶來影響……

華強酒家面臨歇業。(圖片來源:華強酒家社交媒體帳戶)

  【烹飪外交——美食開啟交流】

  華強酒家的英文名字Mei Wah,是由老闆羅漢文(Larry La)起的,因為它結合了「Mei」(美,美國)和Wah(華,中國)來創造「美國和中國的概念」。

  羅漢文說,他將於5月14日關閉餐館,原因是餐館的租金上漲,以及房東希望擴建。

  多年來,羅漢文將前總統柯林頓一家列為VIP名單上的常客,並表示他甚至還有一次為了給在私人飛機上的前總統柯林頓送餐,在前往杜勒斯機場的路上超速被警察攔截。

  此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新聞編輯室也經常向他們的餐館點外賣。

2016年2月15日,華強酒家在其社交媒體帳戶上發布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合照。(圖片來源:華強酒家社交媒體帳戶)

  來自夏威夷的參議員丹尼爾·建·井上(Daniel Inouye)曾經說過,這是他在華盛頓地區最喜歡的餐廳,因為它讓他有了回家的感覺。

  羅漢文於1985年成為美國公民。2015年,他獲得由聯邦政府專為移民頒發的「傑出美國人」獎,表彰他的成就。

  他還被邀請參加小布希的就職典禮,歐巴馬的國情諮文,以及使館聚會,他的餐館為這些活動多次提供了食物。「我稱之為烹飪外交。美食對開啟交流來說總是一件好事」,羅漢文說。

資料圖片:中餐館。

  【落地生根——「中餐宴」是原型】

  的確,要說到中餐館在美國的落地生根,就離不開「交流」。

  據維吉尼亞大學《騎士日報》(The Cavalier Daily)報導,在美國文化圖景中,中國餐館的數量要遠多於麥當勞、漢堡王等其他本土快餐店。

  在大多數人眼中,中餐既好吃價格又低。通常情況下,來自中國的工人和移民由於選擇較少,因此常常會選擇做個小本生意。不過,中餐館的故事遠不只這樣簡單。

  據美國僑報網此前報導,在1873年美國經濟大恐慌(Panic of 1873)帶來的大規模失業(尤其在西部的加州)下,薪資微薄的工人更多地將這場經濟動亂怪罪在華人移民身上。而之後的幾十年裡,大批中國勞動力到美國尋求更好的機會,他們中的許多人找到了建設鐵路的工作。

資料圖片:中餐館。

  美國政府在1882年出臺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這一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剝奪華人政治權利的做法也影響到了美國東部,由於遭受排擠,很多華人移民選擇到紐約和芝加哥這些現代城市中落腳。

  當時,一些華人舉辦的「中餐宴」,便產生了美國中餐館的原型。

  在這些由華人舉辦的豐盛宴會上,人們能吃到稀有精緻的菜餚,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異國他鄉的菜品。宴會上還會有演出,娛樂節目,還會提供許多酒品,十分奢華。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主流媒體,也在普及與增進美國公眾對中餐的了解上,起到關鍵作用。

  人們常常會在報紙上看到有些反對華人的故事。一些文章還會描述中國人如何用筷子吃飯,讓美國讀者了解到他們之前可能從未有過的經歷。

  在美國開中餐館不僅給移民帶來了財富,許多成功的餐館所有者,還會利用其經濟上的影響力和最新發覺到的美國生活的一面,來促進大洋彼岸的中國的現代化。

  【傳奇老字號——中餐館的傳承】

  雖然屬於華強酒家的時代即將落幕,但在美國還有很多經營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傳奇老字號,他們一直也將繼續書寫著,屬於中餐館的故事。

  2019年1月,中餐發展協會公布了美國100家傳奇中餐館。其中最老的10家中餐館為:

圖片來源:美國中文網

  Sam Wo-三和粥粉面

  營業時間:113年

  地址:713 Clay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08

  這家毫不起眼的中餐館是還在營業的最老的中餐館。這家餐館最初因為粗魯的服務生和夜宵炒河粉而聞名。現在的老闆已經是第三代傳人。

  Pekin Noodle Polar-北京樓

  營業時間:105年

  地址:117 S.Main St. Uptown Butte, Montana

  北京樓並不在中國城,而是在蒙大拿州的比尤特(Butte)。餐館一直將中國叉燒和咕嚕肉等傳統菜餚,帶到美國西北部的小鎮。

  China Town-新杏香酒樓

  營業時間:100年

  地址:744 Washington Street, SF, CA 94108

  新杏香酒樓2019年迎來了餐館的第100年。這家餐館是美國最老的中國城——舊金山中國城的最老的中餐館。這家中餐館也是華人舉辦各種活動的熱門餐廳。很多華人可能都在這家餐館參加過生日、婚禮等慶祝晚宴。

  Nom Wah-南華茶室

  營業時間:99年

  地址:13 Doyers St, New York, NY 10013

  紐約的南華茶室位於曼哈頓中國城的一條小巷裡,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慕名而來的遊客。如果在節假日來吃南華的點心,可能要等上很長時間。在新掌門人接手後,南華茶室還擴展到費城的中國城。

圖片來源:美國中文網

  Far East Cafe-康年大酒樓(前身「遠東樓」)

  營業時間:99年

  地址:631 Grant Ave, San Francisco, CA 94108

  康年大酒樓也是一家由家族經營的老餐廳。康年將各種不同的中餐融到自己的菜單上。在這裡,可以吃到中式海鮮,傳統炒菜、粥粉面飯。

  Hang Ah Dim Sum Tea House-香雅園

  營業時間:99年

  地址:1 Pagoda Place, San Francisco, CA 94108

  香雅園起源於家庭廚房。這家舊金山的點心餐廳一直致力於銷售最傳統的點心。他家的叉燒包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好的叉燒包。

  Orange Garden-橙果園

  營業時間:95年

  地址:1942 W Irving Park Rd, Chicago, IL 60613

  橙果園坐落在芝加哥的林肯廣場附近,這裡並沒有很多中餐,但是這家餐廳一直堅持了下來。作為芝加哥最老的中餐廳,橙果園是很多人心中芝加哥最好的中餐。

  Wo Hop-和合

  營業時間:81年

  地址:17 Mott St, New York, NY 10013

  這家位於紐約中國城美食一條街的餐廳從每天的上午10:30 一直營業到第二天凌晨4:30。餐廳最早的店面只是一間地下室,很多紐約人都在和合吃過夜宵。

  Frank Fat’s

  營業時間:80年

  地址:806 L St, Sacramento, CA 95814

  這家中餐館到今天也沒有中文名。餐廳創始人Frank Fat在1919年移民到舊金山。他當時只有16歲,沒有錢也沒有身份。他借了2000美元開辦了這家餐廳。

  New Chef Hung’s-興鴻餐廳

  營業時間:70年

  地址:823 CLYY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8

  興鴻餐廳保持了港式中餐廳傳統的布局,但是餐廳不僅僅提供粵菜。餐廳的充足菜量和合理的價格是很多顧客關顧的重要原因。

資料圖片:北京烤鴨。

  【相互融合——食物聯結文化】

  資料顯示,2018年,全美中餐館的數量達到46000家。伴隨中餐業在美國發展的,是中國人走進美國社會,中國文化與當地民俗相互融合的過程。

  中餐將不同膚色的人、不同國別的人、不同民族的人聯結在一起,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去聊同一個菜,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它、理解它。

  中餐館這樣的移民空間,應該被看作是讓鮮有互動的人們展開交流的重要場所。

  美國的文化,除了來自於博物館,還有一部分就是在這樣的空間中產生的,就是在試圖找到共通點、試圖彼此理解的街頭互動中產生的。

  作為美國文化的一隅,形形色色的中餐館將繼續對美國餐飲業的口味帶來深遠影響。就像羅漢文說的,美食對開啟交流來說,「總是一件好事」。(完)

相關焦點

  • 浙江高校辦海外中餐烹飪技能培訓班 欲弘揚中國傳統烹飪文化
    }責任編輯:葉攀     浙江省2017年第四期海外中餐烹飪技能培訓班的結業典禮現場。 10月14日,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中式烹飪大師齊聚於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這是由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下稱「浙江省僑聯」)、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同舉辦,浙江餐飲行業協會協辦的浙江省2017年第四期海外中餐烹飪技能培訓班結業典禮的現場。據悉,該培訓班旨在讓海外學員領略中國傳統烹飪文化的博大精神,體驗浙江文化「舌尖上的魅力」,同時做好中國傳統烹飪文化的弘揚者。
  • 華裔老人40年嘗遍全美 推薦「舌尖上的中餐」十佳
    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年逾七旬的華裔老人戴維陳(音譯)熱愛中餐文化,他40年來遍嘗美國6000多家中餐館。對於「舌尖上的中餐」,陳老先生如數家珍,他認為最好吃的中餐館都在加州。
  • 老外怎麼吃中餐:盤點「百花齊放」的海外中餐館
    多嘗了幾次,發現所謂「中餐」不光不分東西南北菜系,甚至被大咧咧與泰餐、越南菜混在一個菜單內,分類烹飪方式簡單粗暴:食材固定,肉類以雞鴨為主,統一下鍋深炸切片;蔬菜不過是筍、西蘭花加上冬菇三樣。  劃分各國餐飲的惟一標準是醬料:中餐代表是豆豉或者蠔油;越南或者泰國餐呢,就給菜品澆上酸甜的醬汁。香港燒鴨和南京板鴨的唯一區別就在於甜鹹而已。
  • 藥食同源中餐戰「疫」:烹飪大師手把手教海外僑胞「雲做菜」
    藥食同源中餐戰「疫」:烹飪大師手把手教海外僑胞「雲做菜」 2020-04-10 15:24: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徐文欣 責任編輯
  • 聖誕節美國人要去中餐館
    小時候家裡沒有裝點聖誕樹的傳統,而現在忙碌的生活也不允許她為此大費周章,只有中餐是最溫情的紀念。當有人說聖誕節不吃中國菜,這是我的表情據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統計發現,僅百分之四十的千禧一代按傳統的方式慶祝聖誕節。
  • 分析完2萬條數據,我們發現海外中餐館重塑了「中餐」的定義
    原標題: 分析完2萬條數據,我們發現海外中餐館重塑了「中餐」的定義  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落下帷幕,中餐出海的努力遠遠不止發生在銀幕上,而且歷史也久遠的多。「土氣」餐廳店名背後是什麼?什麼樣的中餐在海外受歡迎?中餐出海這麼久有什麼新變化?一個城市中能擁有多少類型的中餐廳?
  • 中國菜在美國發生了什麼 美國人離不開"中餐"了?
    如果你常看美劇,那麼劇中人物常常吃中餐外賣的場景你一定不會陌生。「中餐」已成為美國人的家常便飯。更有人戲稱,如果有一天美國的中餐館全都關門了,美國人就要餓肚子……中餐館在美國真的這麼厲害?美國吃的中餐都是些什麼菜?
  • 美國人吃的中餐為什麼那麼怪?
    偏見以外,受清教徒和新教徒影響較深的美國文化也阻礙了中餐館的發展。 美國人奉行簡樸節制,認為食物只是用以維持生命的糧食。他們對中國人熱火朝天、忙碌喧囂的烹飪場面持懷疑態度。 切菜、剁菜、大火熊熊燃燒、餐具碰撞,以及飯桌上吃飯聊天的聲音,都曾讓他們難以接受。
  • 舌尖上的八閩:福建人在海外開了近17萬家中餐館
    原標題:舌尖上的八閩:福建人在海外開了近17萬家中餐館   既要原汁原味,也要入鄉隨俗   最近,在國內多地,多家令人耳目一新的沙縣小吃甫一亮相,就成了「網紅」——它們從標識到擺盤,一改從前接地氣風格,換為極簡風,追求時尚的「輕食主義」;而國門外的「
  • 舌尖一縷鄉愁 華僑華人把中餐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中國僑網12月21日電 題:把中餐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中國菜,永遠是舌尖心底的一縷鄉愁。  而對於許多「歪果仁」來說,博大精深的中國美食,是一座神秘而令人驚嘆的寶藏。
  • 英國美食作家眼中的中餐文化
    本報記者 張丹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在過去的20餘年裡,一直以書寫的方式探索中餐,已出版過《川菜烹飪》《湘菜譜》《魚翅與花椒》《魚米之鄉》等關於中國美食的書籍。《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評價稱,在寫中餐的外國人裡,扶霞是最鮮活、最有趣、最精準的。最近,扶霞正在美國宣傳新書《四川菜譜》(The Food of Sichuan)。這本書在18年前出版的《川菜烹飪》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新菜譜。「重拾這本書,是因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喜愛的一本。
  • 美式中餐,很不中!
    >安德魯·席莫是一位熱愛中餐20年的大廚,他每年都去中國學習中餐,最近因為上面diss美式中餐的言論,備受美國網友的攻擊。這意味著原先為了華人勞工而開設的中餐館,一下子沒了客人。另一面,如果想要在華人最集中,同時也是反華情緒最嚴重的美國西海岸繼續開店,就變得越來越難。
  • 那個改變美國中餐的女人,走了
    在很多中國人眼裡,中餐有八大菜系,蒸煮煎炸炒、色香味俱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食物比得上中國美食。 在頒獎臺上,她對著鏡頭說: 「我所有的堅持和付出,就是為了讓你們知道: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國菜!」 沒有她,中餐如今的地位不會有如此之高。 10月28日,「美國中餐女王」江孫芸,在美國舊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這些風靡美國的中餐為什麼你從沒吃過?
    美國中餐界有這樣一句玩笑:「世界上最有名的中國人就是左宗棠,因為每天大家都會點左宗棠雞」。應運而生的美式中餐,仿佛是各地中國菜的大雜燴,被改良得更為清淡和濃稠。在口味上突出美國人偏愛的酸、甜、辣口感;在烹飪方式上,發掘更多油炸或爆炒類的菜餚。甚至在店名的選擇上,也會迎合美國消費者的心理,挑選「中國龍」、「熊貓」、「中華花園」等等帶有濃烈東方元素的名稱。
  • 在美國中餐館生意紅火,韓國餐館卻不受歡迎?遊客的回答很中肯
    在食物和口味上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遊客到美國旅遊,發現美國街頭的中餐館生意十分火爆。而韓國餐廳很少有人來品嘗。遊客品嘗了兩種食物,做了對比,然後給出了犀利的回答。每次提到中餐,一些外國遊客甚至很喜歡,覺得中餐不僅外觀精美,還很注重營養搭配,這種蒸、炒以及各種烹飪方式可以滿足不同國家遊客的需求,一些美國人很喜歡吃中餐,所以經常會去中餐館品嘗。美國人一般以麵包、漢堡為主食,每天吃飽也有足夠的時間吃,偶爾去中餐館換換口味,也是你不錯的選擇。
  • 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海外中餐館數量達20萬家,粵菜川菜成主流
    日前,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發布《中國人海外遊餐飲消費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出境遊人次達到1.17億,正餐需求近10億,海外遊餐飲的市場容量已突破2000億,預計2015年將接近2500億。  其中,中餐已成為火爆全球的一大美食。據報告統計,海外中餐館約有20萬家,覆蓋了188個國家和地區,相當於麥當勞門店數5.5倍。
  • 美國中餐之母江孫芸,拿餐飲界奧斯卡獎,卻說:我沒有發明什麼
    正是中餐巧妙的烹飪技藝,豐富的食材口味,吸引了諸多國外飲食愛好者慕名前來中國,只為嘗嘗正宗的中國菜。說到「正宗」,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將正宗中餐帶到國外的「中餐女王」——江孫芸。原來,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中餐在美國意味著在髒亂差的地方吃炒雜碎,喝蛋花湯。
  • 老美嫌棄中餐館放味精多不健康,日本人打抱不平:美國人說的不對
    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19日報導,在美國的飲食習慣中,大多數人認為「MSG」(味精)不健康,以至於《韋氏詞典》中都出現了「中餐館綜合症」(吃完中餐後就會噁心、浮腫)一詞。 而近日一些日本活動人士,發起了一場名為「重新定義CRS(中餐館綜合症)」的運動,旨在為中餐「撥亂反正」。
  • 美國食客虛構「中餐症候群」50年,味精躺槍,日本美食家:太虛偽
    1月18日,據美國《CNN》報導,美國食客在50多年前的20世紀60年代末,虛構出了「中餐症候群」的偽概念,近來又把矛頭指向味精,認為這是導致前述症狀的罪魁禍首;為糾正美國人對味精地偏見,日本美食家挺身而出,為「味精(CRS)」平反。
  • 涉嫌藏匿、運送無證客 美國多位中餐館華人店主被捕
    中國僑網6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經過八個月的埋伏監控調查與搜集證據,美國國務院外交安全局(Diplomatic Security Service)調查人員在肯塔基州東區聯邦法院對當地亞洲自助中餐館(Asian Buffet)店主湯飛洲(Fei Zhou Tang,49歲,以下均為音譯),提出涉嫌藏匿、運送大批無證客的指控